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加氧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吲哚,抑制剂,色氨酸,炎症,免疫,细胞,龙胆。
双加氧酶论文文献综述
许忻,张瑱,李云飞[1](2019)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pyrrole-2, 3-dioxygenase,IDO)的抑制活性试验及其在体内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筛选出4-氨基-1, 2, 5-二唑-3-脒类似物HHT7044、HHT7046及HHT7047。初步评估以IDO1为抑制靶标的上述化合物作为抗肿瘤活性药物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合成一系列的化合物。通过体外酶活性测定找到活性较好的选择性IDO1抑制剂。后续采用结肠癌CT2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初步评价目标化合物单用及联用环磷酰胺对CT26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HHT7044、HHT7046及HHT7047对体外IDO1酶抑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1.37 nmol/L、37.44 nmol/L和28.83 nmol/L;对瞬转IDO1的HEK-293细胞中酶抑制IC50分别为49.66 nmol/L、58.15 nmol/L和50.03 nmol/L,酶抑制活性较好。在结肠癌CT26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中,HHT7044、HHT7046及HHT7047(120mg/kg,一日2次,静脉注射)单独用药抑制肿瘤生长活性不佳,但和15 mg/kg环磷酰胺联用后抑瘤率有所提高,HHT7044(单用10.68%对联用77.42%)、HHT7046(单用4.15%对联用60.14%)及HHT7047(单用15.04%对联用61.35%),联用后的抑瘤率和30 mg/kg环磷酰胺相当或略佳。结论 4-氨基-1, 2, 5-二唑-3-脒类似物HHT7044、HHT7046及HHT7047作为靶向IDO1的候选化合物可为肿瘤治疗提供助力,具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9年09期)
王太禹,王利娜,赵力挥,王国成[2](2019)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indoleamine 2, 3-dioxygenase 1, IDO1)是人体色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可介导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性免疫抑制酶, IDO1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本研究在新近报道的IDO1蛋白-抑制剂复合物晶体(PDBID:6AZV)基础上,通过分析抑制剂与IDO1的相互作用模式,参考复合物晶体中的抑制剂结构,设计合成了11个化合物,其结构经图谱数据确认。初步活性研究表明,在目标化合物中含有联苯(吡啶)四唑结构的化合物(B1和B2)与含有磺酰胺结构的联苯化合物(D1、D2和D3),在酶和细胞水平的抑制活性实验中,均具有优良的IDO1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INCB24360相当或更优。(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屈尚蓝,任伟伟,宋流东,冯维杨[3](2019)在《视黄酸对大鼠肝癌细胞γ-丁基甜菜碱双加氧酶的表达及肉碱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鼠原发性肝癌γ-丁基甜菜碱双加氧酶(γ-BBD)的基因表达以及视黄酸对大鼠肝癌细胞γ-BBD表达的影响。研究用50 mg/kg公斤体重的二乙基亚硝胺(DEN)腹腔每周注射一次的给药方案在体内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对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肝组织中肉碱合成关键酶γ-BBD以及维甲酸X受体γ(RXRγ)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在体外,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了1μmol/L 13-顺式视黄酸(13-cis-RA)处理的大鼠肝癌细胞(RH-35细胞)γ-BBD和RXRγ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了13-cis-RA处理的RH-35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γ-BBD和RXRγ在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组织中的mRNA丰度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在用视黄酸处理48 h、处于明显G1期阻滞的大鼠肝癌细胞内,γ-BBD和RXRγ的mRNA丰度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这些结果表明,γ-BBD和RXRγ在DEN诱导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13-cis-RA能诱导并上调大鼠肝癌细胞RXRγ和γ-BBD的表达。提示13-cis-RA对γ-BBD表达的影响可能对大鼠肝癌细胞肉碱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李素素,杨雪枝,常艳,魏伟[4](2019)在《色氨酸2,3-双加氧酶介导炎症免疫调控的作用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色氨酸(Trp)是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和产生活性代谢产物,介导多种生理功能。犬尿氨酸代谢通路(KP)是Trp代谢的主要途径,参与机体多个病理生理过程。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2)是KP的初始限速酶之一,能够催化Trp转化为犬尿氨酸(Kyn)和其他代谢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DO2介导的KP代谢异常参与了肿瘤、神经精神性疾病和炎症免疫相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TDO2及其催化产生的中间代谢物一方面通过直接作用参与上述疾病的发病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调控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间接参与疾病。TDO2抑制剂通过调控KP代谢异常,恢复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稳态,如促进肥大细胞瘤小鼠的免疫排斥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肺癌的转移和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等。基于目前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探讨TDO2在炎症免疫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及其介导的KP异常在疾病中的作用,为TDO2成为新的临床治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孙晓花,尹利明,赵燕娜,宋明芬,宋海东[5](2019)在《微小RNA-155对小胶质BV-2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对小胶质BV-2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携带miR-155的慢病毒感染小胶质BV-2细胞,以脂多糖(LPS)处理BV-2细胞为对照。观察细胞形态,流式液相芯片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和IDO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OCS1)、磷酸化p38 MAPK和IDO蛋白的蛋白水平。结果:携带miR-155的慢病毒成功感染BV-2细胞,其miR-155表达水平高于LPS处理组和阴性病毒感染组(P<0.01)。miR-155促进BV-2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IL-10分泌,抑制IL-12分泌,上调IL-6、TNF-α、IL-10和IDO的mRNA表达,同时升高IDO蛋白表达水平和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SOCS1蛋白表达(P<0.01)。LPS刺激BV-2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TNF-α、MCP-1和IL-12,上调IL-6、TNF-α和IDO mRNA表达,同时上调IDO、p-p38 MAPK和SOCS1的蛋白水平。结论:miR-155促进小胶质BV-2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分泌和IDO蛋白表达,可能与SOCS1和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杨明刚,李冰,张翼飞,汪忠鸿[6](2019)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过敏性哮喘患儿Th17/Treg细胞平衡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与过敏性哮喘患儿Th17/Treg细胞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儿98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验室特征指标、诱导痰与外周血中IDO活性水平、外周血Th17、Treg及Th17/Treg细胞水平的差异,并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过敏原阳性人数占比、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1秒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PVE1. 0/FV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诱导痰与外周血中IDO活性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外周血Th17、Th17/Treg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患儿诱导痰、外周血中IDO活性水平与Treg细胞呈正相关关系,与Th17/Treg细胞呈负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 IDO与过敏性哮喘患儿Th17/Treg细胞平衡存在密切相关,可能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6期)
胡春辉,王菲,郭立忠,于浩[7](2019)在《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P156中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胆酸是芳香族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核心代谢产物,龙胆酸降解研究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龙胆酸1,2-双加氧酶是催化龙胆酸降解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双加氧酶催化保守结构域在产碱杆菌P156的基因组上通过多序列比对找到一个龙胆酸双加氧酶基因gdoP;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并利用重组蛋白对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酶学性质研究表明,GdoP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GdoP是一个Fe2+依赖型双加氧酶,含有Fe2+离子结合结构域。Fe2+离子能够明显促进GdoP酶活,Cu2+、Cd2+离子对GdoP的酶活有明显抑制。以龙胆酸为底物,GdoP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41μmol/L和23.9U/mg。GdoP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能够催化龙胆酸开环生成3-马来酰丙酮酸,不能催化5-氨基水杨酸、水杨酸和1-羟基-2-萘酸的转化。本研究系统的研究了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酶学性质,有助于更好的研究芳香族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叶科,邱亚涛,张婉衡,蒋晟[8](2019)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是色氨酸通过犬尿氨酸途径代谢的一种关键限速酶。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的恶性转化以及病人预后差等密切相关。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已经成为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靶点。目前已有许多不同结构的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抑制剂被报道,其中多个抑制剂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综述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药物研究最新进展,旨在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曾宪烘,莫测辉,李彦文,蔡全英,赵海明[9](2019)在《PAEs高效降解菌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并结合多种光谱学手段阐明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催化儿茶酚的相互作用机制。我们成功克隆表达了一种新的C23O (命名为C23O-2G)并鉴定为外二醇双加氧酶亚家族1.2的新成员。通过对重组C23O-2G进行表征显示其在温度30℃和pH 7.5下的条件下具有最佳活性,并且在底物特异性实验中发现儿茶酚(100%比活性,Km=39.35μM)和4-甲基儿茶酚(92%)为最佳底物。在分子对接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儿茶酚在C23O-2G上的精确结合位点,并提出了一些关键残基介导的催化机理。从荧光光谱得到的结合和热力学参数表明,儿茶酚可以通过静态和动态猝灭机制有效地猝灭C23O-2G的内在荧光,并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自发形成C23O-2G/儿茶酚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同步荧光,CD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C23O-2G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明显变化,C23O-2G二级结构含量变化尤其显着。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从外观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变化。本研究扩展了我们对芳香族化合物分解代谢中涉及的代表性双加氧酶的催化机理的理解。(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肖路梅,杨江科,晁群芳,彭小波,马腾飞[10](2019)在《尿黑酸双加氧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不同表达类型的尿黑酸双加氧酶(Dio6)基因工程菌,本研究利用Over-lap PCR技术使双加氧酶基因在组成型启动子(P2和P_(spoⅠ-Ⅱ))的控制下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XJ-6、XJ-6+P_(T7)、XJ-6+P2、XJ-6+P_(spoⅠ-Ⅱ)、P_(spoⅠ-Ⅱ)、P2、P_(T7)在7 d对芘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得到3种启动子控制表达的基因工程菌,协同效应研究表明工程菌在XJ-6的协助下可以在含芘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并且组成型启动子工程菌的菌数远高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的菌数。组成型启动子相较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能更稳定表达外源双加氧酶基因,由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需要诱导剂IPTG,并且表达双加氧酶基因会受到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组成型启动子工程菌优于诱导型启动子工程菌。(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6期)
双加氧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indoleamine 2, 3-dioxygenase 1, IDO1)是人体色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可介导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性免疫抑制酶, IDO1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本研究在新近报道的IDO1蛋白-抑制剂复合物晶体(PDBID:6AZV)基础上,通过分析抑制剂与IDO1的相互作用模式,参考复合物晶体中的抑制剂结构,设计合成了11个化合物,其结构经图谱数据确认。初步活性研究表明,在目标化合物中含有联苯(吡啶)四唑结构的化合物(B1和B2)与含有磺酰胺结构的联苯化合物(D1、D2和D3),在酶和细胞水平的抑制活性实验中,均具有优良的IDO1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INCB24360相当或更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加氧酶论文参考文献
[1].许忻,张瑱,李云飞.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9
[2].王太禹,王利娜,赵力挥,王国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19
[3].屈尚蓝,任伟伟,宋流东,冯维杨.视黄酸对大鼠肝癌细胞γ-丁基甜菜碱双加氧酶的表达及肉碱合成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4].李素素,杨雪枝,常艳,魏伟.色氨酸2,3-双加氧酶介导炎症免疫调控的作用和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5].孙晓花,尹利明,赵燕娜,宋明芬,宋海东.微小RNA-155对小胶质BV-2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9
[6].杨明刚,李冰,张翼飞,汪忠鸿.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过敏性哮喘患儿Th17/Treg细胞平衡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9
[7].胡春辉,王菲,郭立忠,于浩.产碱杆菌Alcaligenessp.P156中龙胆酸1,2-双加氧酶GdoP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叶科,邱亚涛,张婉衡,蒋晟.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9
[9].曾宪烘,莫测辉,李彦文,蔡全英,赵海明.PAEs高效降解菌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的功能研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肖路梅,杨江科,晁群芳,彭小波,马腾飞.尿黑酸双加氧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