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灌注成像在肝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

双源CT灌注成像在肝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在肝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确诊的肝转移瘤患者共31例,双源CT机进行全肝灌注扫描,观察记录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灌注参数、灌注伪彩图像,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ALP图上,31例肝转移瘤患者表现为高肝动脉灌注,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中心坏死区无血流灌注,在PVP图呈低门静脉灌注,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2肝转移瘤与正常肝实质的各项灌注参数比较肝转移瘤患者BF、BV、HAP、HPI大于正常肝实质,PS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两组数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发现增强图像面积小于病灶ALP及HPI图灌注伪彩图面积。结论:双源CT灌注对肿瘤真实大小的检测、转移瘤术前指导及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源CT;肝转移瘤;灌注成像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肝转移瘤的发生率大概是原发性肝癌的1.2到1.5倍,是肝脏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转移瘤早期的确诊,病灶的程度、病灶的范围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大意义。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针对患者肝内肿瘤血供特点进行分析,对手术前的治疗指导以及手术后疗效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最主要CT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对患者伤害小[1-2]。现在临床使用双源CT肝脏灌注对肝转移瘤的研究比较少,此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确诊的肝转移瘤患者共31例,采用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主要探讨通过双源CT灌注成像来分析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肝脏转移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确诊的肝转移瘤患者共31例,纳入标准:1入院前患者接受诊断并确诊;2原发肿瘤,肝内转移病灶经检查后明确,符合肝转移瘤的诊断标准;3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正常;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2复发后治疗的患者;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有障碍;4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7岁到69岁,平均年龄(51.22±3.41)岁。患者中原发病变为直肠癌8例,胃癌7例,肺癌5例,食管癌6例、乳腺癌5例。

1.2方法:采用西门子(Siemensdefinition)双源CT机进行全肝灌注扫描。扫描前对患者进行指导,指导患者反复进行呼吸屏气,使患者呼吸保持均匀,做到平静浅慢的呼吸,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灌注扫描过程中腹部呼吸运动产生的干扰[3]。患者需禁食4到6个小时,为了让胃、十二指肠充盈,提前20min服用温开水800mL,在肘前静脉留置18G静脉套管针,方便扫描时的注射。设定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电流100mAs,同时扫描4层,间隔时间4到6秒,层厚3mm,,总扫描时间55s到60s[4]。利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350mg.I/ml)60m1。

1.3灌注图像采用syngoBodyPCT(Siemens,Germany)软件进行。将所有图像数据上传到BodyPCT软件中,取得肝脏的灌注伪彩图并得到感兴趣区(ROI)灌注参数及测量结果。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ALP图上,31例肝转移瘤患者表现为高肝动脉灌注,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中心坏死区无血流灌注,在PVP图呈低门静脉灌注,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

2.2肝转移瘤与正常肝实质的各项灌注参数比较肝转移瘤患者BF、BV、HAP、HPI大于正常肝实质,PS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两组数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灌注伪彩图像与常规增强显示癌灶面积比较此次研究选取40处病灶面积进行测量,同时与常规增强图像比较,增强图像平均面积为(12.85±1.78)cm2,ALP灌注伪彩图面积为(17.59±2.13)cm2,HPI灌注伪彩图面积为(18.93±0.58)cm2。发现增强图像面积小于病灶ALP及HPI图灌注伪彩图面积。

2.4肝转移瘤时间密度曲线(TDC)形态分析转移瘤形态变化较大,形成多峰状或驼峰状顶峰,波峰不明显,然后逐步下降(图1)。病灶周围肝实质的TDC(图2)呈缓慢上升趋势。

3讨论

此次研究表明,双源CT灌注可以全面反映范围广的肝脏病变和全肝灌注状况,可以准确、完整地反映病灶血流灌注情况。双源CT操作方便性高,在后处理工具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删除伪影较大的图像、不清晰图像,对运动伪影进行自动校正,对图像反复进行3D层面自动校正,以减少因平静呼吸产生的噪声影响,上述优点都可以有效提高图像质量[5]。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针对患者肝内肿瘤血供特点进行分析,对手术前的治疗指导以及手术后疗效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最主要CT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对患者伤害小。现在临床使用双源CT肝脏灌注对肝转移瘤的研究比较少,双源CT灌注临床价值可以进一步研究。

同时此次研究选取40处病灶面积进行测量,同时与常规增强图像比较,增强图像平均面积为(12.85±1.78)cm2,ALP灌注伪彩图面积为(17.59±2.13)cm2,HPI灌注伪彩图面积为(18.93±0.58)cm2。发现增强图像面积小于病灶ALP及HPI图灌注伪彩图面积。同时还发现不仅转移瘤ALP、HPI明显增高,包括肿瘤周围区域ALP、HPI也明显增高,这说明肿瘤周围新生血管形成,有恶性组织向肿瘤外延伸,周边区域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灶。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肝转移瘤的实际要大于增强图像中所显示的数值,双源CT灌注更接近真实数值。因此,双源CT灌注在对肿瘤判定和临床指导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ahaniDV,HohlkereNS,MuellerPR,etal.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CTperfusionofliverandtumortissueinitialexperience[J].Radiology,2007,243(3):736-743.

[2]李敏达,李敏,顾红梅,等.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369-373.

[3]YiL,OsamuM.Changesofintratumoramicrovesselsandbloodperfusionduringestablishmentofhepaticmetastasesinmice[J].Radiology,2007,243(2):386-395.

[4]王守安,白人驹,孙浩然.肝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9):1193-1197.

[5]苏佰燕,金征宇,刘炜等.第二代双源CT对肝脏八段灌注成像的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6):655-658

标签:;  ;  ;  

双源CT灌注成像在肝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