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征地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汶川,断层,子波,布朗,方根,震级。
特征地震论文文献综述
谢俊法,王建华,赵玉合,王孝,丁彩琴[1](2019)在《不同特征地震数据拼接的子波一致性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地区的地震数据拼接时,两次处理成果因采集参数、处理流程等因素的不同,通常在静校正、振幅、频带、相位、波形特征等方面的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降低拼接质量,影响后续的地震综合解释、地层岩性对比等工作。本文在振幅一致性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数据拼接中的一致性处理方法,通过子波整形、频带拓展、随机噪声压制、确定子波反褶积、低频补偿等有效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措施,大大地降低了两次处理成果的能量、波形特征等差异,有效解决了两次处理成果的品质差异问题;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加权拼接,能使拼接位置的差异最小化。实际地震数据的拼接结果表明,本文的一致性处理方法能够有效进行复杂地区的地震数据拼接。(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党亚民,杨强,梁诗明,王伟[2](2018)在《川滇区域活动块体运动与应变特征地震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和羌塘块体东向运动有明显增大趋势;汶川地震后川滇块体与羌塘块体边界带相对挤压运动明显增大,巴颜喀拉-华南块体边界带南段形成了较大的挤压应变,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相对运动没有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力方,兰景岩,吕悦军,李山有[3](2017)在《基于鲜水河断裂带特征地震的地震动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潜在次生地震地质灾害严重等特点,其地震活动具有特征地震的典型特征,且活断层分段特征明显。本文建立活断层分段上的特征地震模型进行未来地震动预测研究,依据各分段的特征震级、特征破裂断面的几何尺寸、应力降和地震矩等重要震源参数,建立各分段上的随机有限断层震源模型,合成得到各分段观测点的地震动时程与峰值,最终得到整个断裂带的特征地震下的地震动场预测图。研究成果对中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方法可作为中国地震区划技术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6)
胡爱玉[4](2017)在《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地层特征地震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部湾盆地多期构造演化及沉积沉降中心迁移,使得不同凹陷存在沉积差异,由于缺乏钻井资料,海中凹陷地层结构研究及盆地主要烃源岩层流沙港组二段(流二段)预测均十分困难。依托叁维地震资料联片处理,基于层位标定及初步建立的构造框架模型,运用地震相类比、地震属性和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由定性类比到定量分析,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及海中凹陷沉积地层进行了地震识别研究。研究认为海中凹陷与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流沙港组叁段(流叁段)地震相、均方根振幅及波阻抗等属性的变化具有对应层段高度相似的特点,据此类比建立海中凹陷地层建造,查明该凹陷流二段、流叁段地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中凹陷与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地层特征相似,流沙港组具相同沉积演化过程,海中凹陷流叁段为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砂泥岩互层沉积,流二段与涠西南凹陷完全一样,发育相对稳定的湖相泥岩相沉积,即存在良好的烃源岩条件。此认识与HZ2井钻井结果吻合,表明该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7年02期)
陈中天,郭星,潘华,李金臣[5](2016)在《中国大陆特征地震震级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特征地震的震级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基本假设,对特征地震的震级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化研究.考虑到原地复发型大地震的震级数据稀少,提出利用大地震的同震位移转换得到震级数据,再对不同观测点所得到的震级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所有归一化震级数据均服从均值为0的同分布,进而可以统计得到反映特征地震震级变异性的标准差σ.最后基于广泛搜集的中国大陆54个特征地震的同震位移,利用本文给出的统计方法得到一个通用的标准差σ=0.08,为进一步研究特征地震的发生概率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李昌珑,徐伟进,吴健,高孟潭[6](2015)在《基于特征地震模型含时间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特征地震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正态分布模型和布朗过程时间模型,提出了使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的特征地震含时间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方法.通过具体算例对不同的特征地震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地震含时间模型在复发周期早期的地震危险性低于不含时间模型,而在后期其地震危险性则高于不含时间模型.特征地震复发周期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与布朗过程时间模型计算得出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在未到期望复发时间时,正态分布模型与前两种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而接近期望复发时间及之后时段,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则迅速增大.(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杜文凤,彭苏萍,师素珍[7](2015)在《深部隐伏构造特征地震解释及对煤矿安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查明隐伏构造带的分布,针对研究区不同年份采集的叁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迭前时间偏移处理,采用全叁维层位追踪和地震多属性断层识别,获得了研究区主要煤层构造形态和断裂构造分布。根据叁维地震解释成果,依据隐伏构造带的塌陷范围及破碎程度,将隐伏构造划分为正常带、影响带和断陷带。隐伏构造带平面上展布复杂,剖面上浅层断距大,深层断距小,具有断陷带的发育特征。隐伏构造带内的断层可以将上到松散层含水层,下到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各个含水层连通起来,因此隐伏构造带构成突水威胁。随着开采水平加深,采动影响加大,隐伏构造带突水的危险性也将增大。在煤矿开采进程中,为避免发生突水灾害,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连尉平,李丽,唐方头,胡彬,李晓璇[8](2014)在《基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平行逆断层格局和动力学背景的特征地震数值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一种应用有限元开展特征地震数值模拟的新方法,并以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浅层构造和动力学机制为背景,研究了平行逆冲断层分布格局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断层活动相互影响的角度看,包含3条平行逆断层的断裂带的整体地震活动性并不适用严格周期的特征地震模型,当断层间距在20km以下时,随着断层间距的缩短,对单条断层应用特征地震模型的适用性会逐渐降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后山断裂的地震活动相对独立,区域活动性和中央断裂的断层活动很可能不适用严格周期的特征地震模型.(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冉志杰,李皓,吕国军,温超,杨柳[9](2013)在《夏垫断裂夏垫段浅部构造特征地震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对夏垫断裂夏垫段进行了探测,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划分出9条断裂构造,通过地震时-深转换剖面对比钻孔地层资料确定出断裂的上断点埋深,从而确定了断裂的活动时代。探测结果表明:夏垫断裂是由四条断裂组成,其中的主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在断裂的上盘还探测到叁条活动时代较新的断裂构造。(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周国兴[10](2012)在《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床沉积特征地震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具有典型的底辟构造特征,次级盐隆起和盐凹陷规模较小,但十分发育,仅依靠钻探工作,难以控制次级盐构造的范围,而地震勘探能对不同的底辟构造样式都有明显的反映,对于探明次级盐构造,以及盐构造与钾盐矿的厚度变化关系,寻找有利钾盐矿开采靶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2年08期)
特征地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和羌塘块体东向运动有明显增大趋势;汶川地震后川滇块体与羌塘块体边界带相对挤压运动明显增大,巴颜喀拉-华南块体边界带南段形成了较大的挤压应变,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相对运动没有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征地震论文参考文献
[1].谢俊法,王建华,赵玉合,王孝,丁彩琴.不同特征地震数据拼接的子波一致性处理方法[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党亚民,杨强,梁诗明,王伟.川滇区域活动块体运动与应变特征地震影响分析[J].测绘学报.2018
[3].张力方,兰景岩,吕悦军,李山有.基于鲜水河断裂带特征地震的地震动预测研究[C].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4].胡爱玉.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地层特征地震识别研究[J].石油物探.2017
[5].陈中天,郭星,潘华,李金臣.中国大陆特征地震震级分布规律[J].地震学报.2016
[6].李昌珑,徐伟进,吴健,高孟潭.基于特征地震模型含时间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地震学报.2015
[7].杜文凤,彭苏萍,师素珍.深部隐伏构造特征地震解释及对煤矿安全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
[8].连尉平,李丽,唐方头,胡彬,李晓璇.基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平行逆断层格局和动力学背景的特征地震数值模拟实验[J].地震学报.2014
[9].冉志杰,李皓,吕国军,温超,杨柳.夏垫断裂夏垫段浅部构造特征地震探测[J].地震工程学报.2013
[10].周国兴.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床沉积特征地震解释[J].中国煤炭地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