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硕坤[1]2012年在《东北叁宝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的过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结合长春这个北国春城的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论述了展示空间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设计发展的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的民族化,地区化,文化的回归自然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当代博物馆的发展。在工业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回归自然的文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也直接影响着博物馆设计的发展新方向。把自然的景观和原生态环境引入到博物馆的设计中,这就是当下博物馆的发展新趋势之一本论文对其博物馆展示空间生态设计的具体概念、来源及其重要意义做了详细介绍,并且结合中外具体案例,阐述了其发展的历程,并且实地考察国内具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初步了解关于中国国内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通过以上分析,作者结合本省实地情况来具体结合实际案例再一次进行设计的深入剖析。因为本论文的核心是介绍东北叁宝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研究,所以本论文以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空间构成要素为基础,从室内的采光照明、色彩的运用、材料的运用和新技术的引用上逐一阐述。再以此为基础结合实地案例,具体分析,提出和拟建了以东北叁宝博物馆展示空间为主的生态设计的研究。在提出构想之后,通过归纳、总结,对东北叁宝博物馆展示空间进行设计、规划。并且把设计理论运用到了实际工程当中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论文通过大量的调查,根据实际的理论依据和生态学的研究等,从中发现并提出一些见解。
张浩[2]2003年在《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展示设计成为了一门新的学科,博物馆展示设计是现代展示设计的主要领域之一。由于博物馆肩负着解释某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的起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基因”,是集收藏、教育、学术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因此,博物馆的设计是体现博物馆水平的关键,在博物馆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类型的展示设计不同,它要求更高的展示设计艺术和技术。 博物馆展示设计与博物馆一样,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鼎盛时期,博物馆展示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即“博物馆的世纪”时代,博物馆数量剧增,博物馆类型多种多样,展示设备设计制作的高质量化、高科技介入,全新的生态设计意识,优美的视觉环境,展示的高审美质量,舒适的展示空间,以及施工制作的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使得博物馆展示设计进入了新的时代,笔者称这个时期为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时期。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系统、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概念和理论。笔者将在博物馆展示活动中,由人(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设计人员、观众)、展品(文物、标本、辅助展品等)、展示环境(馆容、展示室内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即博物馆展示设计生态系统就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由展品、设计师、设计要素(包括灯光、色彩、展品组合造型)、展示环境、展示材料、消费者(未来受众)等组成。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美学原理对展品及其辅助设备、展示空间、色彩、灯光、展品组合造型等进行合理地设计,使展品充分展示其文化、艺术、生态内涵,使人舒服、有效地获得知识信息,并且所使用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展示设计有以下四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展品的展现,这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首要任务,结合展示主题进行展品的选择和布局;二是室内环境创造或室内环境设计,指室内空间独特而合理的安排,包括室内空间计划、室内建材、室内环境设备、室内照明等;叁是室内装饰表现,即室内美化,不仅要满足人们视觉审美要求,而且要注重室内空间的意境氛围,它包括室内色彩、图案装饰、纹理等的美化;四是生态意识的体现,包括展品的生态意识、设计中的生态思想等内容的体现。 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与生态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又区别于生态博物馆,前者是建筑内的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属于生态博物馆事业的范畴,后者更侧重于文化遗产保持原状,保存在所属社区和环境中的动态博物馆。 在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中,需要遵循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原则、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人一机功能学原则、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内容包括采光照明生态设计、色彩生态设计、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展品组合造型的生态设计、展示材料的生态设计。笔者论述了各个设计环节的生态设计内容和要求,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将生态设计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工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效果。
刘挺[3]2007年在《博览建筑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览建筑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场所,也是定位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坐标,同时它又肩负着对公众进行文化普及和为公众营造文化交流氛围的社会责任。在某种意义上,博览建筑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推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十世纪以后,在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的共同影响与推动下,博览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同时,建筑创作领域也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和高自由度的趋势。博览建筑的文化性、艺术性,以及较为宽松的功能限制,为建筑师提供了相对于其他建筑类型在艺术方面更为理想的创作条件。而高速的现代科技发展也为这种创作提供了足够的技术保证。 在经历了以收藏为中心、以学者为权威和以教育为中心、专业工作人员为权威的发展阶段之后,博览建筑在新世纪进入了以体验为中心、以观众为权威的新时期。“以人为本”、“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成为博览建筑设计新的发展趋向。博览建筑的参观动线组织与展示空间设计,特别是两者的共同作用是保证观众这种情感体验的主要手段,因此也成为现代博览建筑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出发点。 本文针对博览建筑中的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展开研究,着重分析和介绍博览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发展现状与趋势、参观动线组织与展示空间设计的历史发展与实践研究,结合部分具体案例的介绍,总结出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的设计方式,并对当代博览建筑的发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希望能为当前中国国情下博览建筑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李梦涵[4]2016年在《金彩山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本设计的题目为“金彩山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与实践”。设计实践的项目来源于导师的实际项目“金彩山白酒文化产业园工程”。本文主要以“品”白酒文化为设计的主题,以“体验”作为展示空间设计的策略。在主题性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研究领域里,从白酒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上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和设计实践,结合金彩山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塑造具有地方特色、企业特色的白酒文化展示空间。意图在一定程度上为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上提供了初步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本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一是设计需求报告,主要观点为以下叁点,首先是在白酒行业的发展动向的影响下,企业白酒博物馆的行业定位、白酒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出现的问题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其次是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下白酒行业需要建立企业的对外交流、沟通、体验的场所,同时随着体验式展示空间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展示空间的模式,在这样社会需求之下企业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最后是以实际项目金彩山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为例,设计主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金彩山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进行具体的课题研究和初步策划。二是文献研究报告,主要从展示空间设计、体验性设计以及博物馆的互动体验设计进行相关的的研究,总结出以下的观点:首先,从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层面上来总结展示的手法、信息的传达过程要素;其次是对互动体验设计进行初步系统的研究,总结互动体验的特性以及在展示空间当中的设计策略;再次,通过对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式的设计方法策略的研究来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结;最后,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和归纳,以展示空间设计策略为指导,结合对于体验性空间的探究,提出“金彩山白酒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指导金彩山白酒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实践。叁是设计执行报告,首先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来指导金彩山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实践。其次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白酒文化以及企业的文化,提出“体验白酒文化”设计的理念,以“品”味白酒文化、历史文化、当地文化、企业文化为为设计的主题,对相关展示空间的设计,主要包括主题式的白酒文化大厅、品酒体验大厅,空间体验的叁十二酒坊场景还原厅、白酒酿造发酵游览车间游览体验厅,互动体验为主的酒史厅和名人名酒厅体验。
金海鑫[5]2015年在《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博物馆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标志,具有收藏、教育、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对博物馆展示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展示力度和吸引力。目前生态理念在我国越来越普及,进行生态化的博物馆展示设计逐渐成为博物馆展示趋势。文章分析了博物馆展示与生态的关系,介绍了博物馆展示进行生态设计的内容和相应方案。
方依依[6]2016年在《服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有许多“非遗”资源富集地区,文化悠久,地域辽阔,民族多样,艺术呈现形式多元。旗袍类非遗是其中之瑰宝。近年来国家在旗袍类非遗方面的努力与投入有目共睹,许多濒临灭绝的优秀传统民间旗袍工艺美术门类的生存状态在学者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暂时挽回危局。这些年的非遗工作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大肆兴起的“非遗热”,使当前民间旗袍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时空”是横在人类面前的长久问题,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是让旗袍类“非遗”的保护性传播雪上加霜,人们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区域内感受到门类众多的“非遗”魅力,这也成为在旗袍类“非遗”全民教育上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旗袍博物馆作为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的创新空间,既要直面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和冲击,又迎来了数字化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数字化旗袍博物馆将是未来的创新趋势。本论文立足于服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从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的技术设计和移动传播,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理论基础: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的理论及实践。在界定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科学定义的基础上,明确它的合理分类,阐明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的两大理论支撑,厘清数字化旗袍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与新媒体的关系。第二部分,技术设计: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的创新设计及表现手法。在创新设计方面,主要探讨艺术设计理念;智能化网站、全媒体传播、采集呈现等叁种设计方法。在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探讨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的陈列主题分类与区域划分、展示体系与规划。第叁部分,传播途径:数字化旗袍博物馆的移动传播。主要研究:基于视觉传播的新媒体内容采集和呈现、基于互联网的超媒体传播、基于“非遗”生态系统的互联网的创新型智能网络平台、新媒体文化旅游、文化地理带来国土增值。这些方式都有利于保护和传播以旗袍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力[7]2008年在《陈炉陶瓷博物馆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陈炉窑是耀州窑延续烧造至今的唯一窑场。作为耀州窑遗址区的一部分,陈炉镇地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炉传统陶瓷烧造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炉以其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建设环境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陈炉陶瓷博物馆的建立是陈炉陶瓷文化遗产系列保护项目之一;是陈炉近期即将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项目。本论文作为项目建造之前的预先研究,对陈炉废旧工业和窑洞建筑的保护、改造再利用有示范性的意义。本论文以文献研究和大量的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博物馆建筑发展趋势以及八大窑系已建成博物馆的分析,对陈炉陶瓷博物馆用地和其中原有旧工业建筑的测绘、调研和价值评估,并根据陈炉陶瓷文化的特点明确陈炉陶瓷博物馆的定位;对陈炉地域性建造智慧和用地周边环境、用地内部原有旧工业建筑、用地内历史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地域性建筑设计原则以及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理念,探讨用地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以及加建部分设计的可能性;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案设计的探索。
张婷婷[8]2008年在《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8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以知识与发展为主题,指出由知识引发的经济革命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决定力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技术产品层出不穷,作为让人们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状况、成果的最佳载体——科技博物馆成为了当今建筑界广泛关注的建筑类型。从十五世纪末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科技博物馆的建筑功能、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空间组织、观众对象、形象塑造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品质。论文在对科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构成模式、表现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的运用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借鉴建筑学、博物馆学、心理学、室内设计等相关理论,结合案例对科技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形象设计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释,探讨了科技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相应的设计策略和手法。全文首先从科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入手,积极探索了当代科技博物馆的构成模式及各自的特色,总结出科技博物馆的在形式、空间、科学技术应用叁方面的建筑表现特点,从而推导出关于科技博物馆空间营建、形象塑造两方面的建筑设计研究。在空间营建部分,分别从空间布局、空间氛围、空间形态叁方面入手,论述了科技博物馆各功能分区的面积配比,在陈列空间、观众服务区及藏品区叁大主要空间的设计对策,并确定了在博物馆学观念下的以观众取向为指导的室内物理元素设计、动态展示效果设计以及细部设计,同时因功能原因而在科技博物馆中出现的异型空间,也提出了从维护界面的消解与转换、空间的尺度转换两方面的设计策略。论文在科技博物馆的形象塑造问题上也做出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探讨,结合大量实例,根据科技博物馆的文化属性、城市属性和展示内容所要求的形象属性提出了深层隐喻、抽象构成、高技展示叁方面的设计手法,以期能够在科技博物馆的形象塑造上提出切实可用的指导方法。
陈嘉宝[9]2017年在《中国自然博物馆的生态美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自然博物馆顺应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要求,在设计建设自然博物馆方面,致力于架起人与自然沟通的一座桥梁,发挥着有效推动人和自然关系良好发展的重任。因此,自然博物馆跳脱了传统模式下对标本的展示,更为关注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也不再局限于常规展示,而更加因地制宜,走向生态化设计。基于自然博物馆所肩负的诠释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使命,属于国家或城市的强大“文化基因”。因此,其展示设计属于体现自然博物馆水平的关键所在,对于推动其良好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自然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与自然博物馆相同,历时产生、发展和鼎盛时期,现已发展至“博物馆世纪”时代。其设计的理念也开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创新的生态美学思维改变着自然博物馆设计的旧格局。新的设计理念紧跟当今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大主题,使自然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公众需求。本文有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本文进行了问题导入,并通过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这几个方面展开。第二章对中国自然博物馆进行了概说,分析中国自然博物馆生态美学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自然博物馆展示的生态美学设计系统。同时也透过自然博历史起源和发展,系统地分析自然博物馆生态化发展趋向,以及在设计自然博物馆时所用到的生态全寿命系统来诠释自然博物馆的生态美学设计内涵。第叁章提出自然博物馆的生态美学思想,通过中国传统的生态美学观来分析自然博物馆的生态设计所需要遵循的观点,指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气韵生动”都是在设计建筑自然博物馆时需要遵循的审美观。第四章主要分析自然博物馆的生态美学设计内容,含建筑空间、展品陈列、色彩运用、材质选择等的生态美学设计。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结合建设、陈列、色彩、材料等多元素,本着生态美学设计理念展开。自然博物馆所展示的生态设计合理地运用了生态学原理与美学原理,极大地激发了其人文性和生态性,有助于观众有效获取信息,此外,采用的绿色材料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笔者通过田野调查研究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生态美学设计方面的具体体现,对其展开系统的案例分析,上海自然博物馆运用生态美学设计理论,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
肖玉婷[10]2013年在《家具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家具博物馆是珍藏文物级与史料性家具的宝库,是研究家具史和家具文化的殿堂,大众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窗口以及休闲娱乐的场所。家具博物馆的展示在家具文化推广方面意义非凡,对整个家具行业的影响深远。因此,家具博物馆展示设计应力求做到与时俱进。本课题以家具博物馆展示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具博物馆展示与商业性家具展示的比较,指出家具博物馆具有展示周期长、温湿度等方面的要求高、参观路线明确以及展示道具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以展示环境要素对家具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研究了以开放空间、封闭空间、通透空间和虚拟空间为主的博物馆展示空间类型;基于色彩视觉特性与色彩心理学,家具博物馆色彩设计应遵循统一和谐的原则,注重构筑时空感,处理好空间界面色彩与展示内容的关系;对展示空间的光环境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并针对光照对家具展品的损害性,提出了应避免眩光、调整阴影、设置适宜照度、避免日光损害和隐藏光源的有效措施。在以上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家具博物馆案例的分析,研究了按家具功能或材质、按时代先后顺序、和按不同地域分类的主要陈列方式,其中按时代先后顺序陈列的家具博物馆宜采用串联式或通道式的流线设计,按不同地域陈列的家具博物馆宜采用放射式的流线设计;基于以信息空间、公共空间和辅助空间为主的展示功能空间设计的分析,提出了以线性式、环岛式、功能空间式和综合式为主的家具展示平面布置形式;重点指出了博物馆的家具可以以单件家具或成套家具的传统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采用配套艺术陈设营造出生动的生活场景,借助丰富的图文史料与高科技影像等手段进行展示。针对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探讨了注重生态设计,运用数字技术,以及增加“人文”关怀元素并突出参与性与互动性等家具博物馆展示设计新趋向。最后,通过两个案例的设计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前文中的理论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东北叁宝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研究[D]. 齐硕坤. 长春工业大学. 2012
[2]. 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研究[D]. 张浩.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3]. 博览建筑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研究[D]. 刘挺. 同济大学. 2007
[4]. 金彩山白酒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与实践[D]. 李梦涵. 浙江理工大学. 2016
[5]. 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研究[J]. 金海鑫. 艺术教育. 2015
[6]. 服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D]. 方依依. 武汉纺织大学. 2016
[7]. 陈炉陶瓷博物馆设计研究[D]. 王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8].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D]. 张婷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9]. 中国自然博物馆的生态美学设计研究[D]. 陈嘉宝.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0]. 家具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D]. 肖玉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标签:档案及博物馆论文; 博物馆论文; 展示设计论文; 自然博物馆论文; 空间设计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