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化合物论文-穆丹丹,侴桂新

单体化合物论文-穆丹丹,侴桂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体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5种中药化合物,酪氨酸酶抑制剂,槲皮素,豆蔻明

单体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穆丹丹,侴桂新[1](2019)在《15种中药活性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天然、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以15种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左旋多巴(L.DOPA)速率法筛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有7个中药材对酪氨酸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槲皮素、豆蔻明等活性成分是天然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本研究为上述中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0期)

李美男,孙涛[2](2019)在《狼毒大戟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和周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狼毒大戟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及周期影响。方法:将狼毒大戟总提取物、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分别作用于MDA-MB-231细胞株,用CCK-8法检测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对MDA-MB-231增殖影响,采用药物浓度为30mg/mL、50mg/mL、100mg/mL、300mg/mL、500mg/mL、1000mg/mL。用CCK-8法检测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对MDA-MB-231增殖影响,药物浓度均采用25mg/mL、50mg/mL、75mg/mL、100mg/mL、120mg/mL;采用流式检测法,检测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对MDA-MB-231周期影响。结果:狼毒大戟提取物、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对MDA-MBA-231细胞株增殖影响IC50分别为486.69mg/mL、80.42mg/mL、62.49mg/mL、98.64mg/mL。狼毒大戟提取物可使MDA-MB-231细胞株的细胞周期S期上升、G2/M、G0/G1期均下降。结论: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狼毒素A、狼毒素、狼毒素C对MDA-MB-231细胞株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狼毒素A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狼毒大戟提取物可使叁种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均阻滞于S期。(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二庭,靳军,陈俊,王明,米巨磊[3](2019)在《生物降解稠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热解技术对采自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6个重度生物降解稠油进行沥青质热解实验。通过分析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探索其在降解稠油油源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易受热解温度的影响,指示母质沉积水体环境的参数Pr/Ph比值随热解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在较高的温度下,高碳数、高环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易裂解生成低碳数、低环数的化合物,导致C_(20)叁环萜烷/C_(30)藿烷和孕甾烷/αααC_(29)R甾烷两个参数的比值随热解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表明利用沥青质热解产物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降解稠油油源判识易出现偏差。而沥青质热解产物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随热解温度升高并没有明显的变化,6个降解稠油沥青质热解产物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水平分布,与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基本相似,说明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用于重度降解稠油油源分析。另外,通过对比稠油与其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单体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可用于研究多油源以及后期混入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泽萍[4](2019)在《千斤拔单体化合物与抗生素联合使用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生素出现耐药后,导致其抗菌有效剂量增加、毒副作用增大。为了寻找可以减少抗生素用量的中药成分,达到抗生素的增效减毒作用,本论文通过测定23种中草药80%乙醇冷浸提取物和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的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活性,选择活性较好的中草药提取分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成分并与抗生素联合使用,以考察活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inimum fungicide Concentration,MBC/MFC),筛选抗菌活性较好的中草药作为进一步跟踪分离目标;其次采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技术(Bioactivity-guided fractionation),将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从中草药提取物的活性部位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采用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其结构和测定其抗菌活性。最后再将活性较好的化合物与临床常用抗生素联合使用,通过微量棋盘稀释法(Checkboard microdilution method)测定联合使用后的抑菌活性、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ry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评价联合抑菌效果;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Time-killing curve)考察联合使用后的动态杀菌效果。结果:千斤拔(豆科)、八角(木兰科)、过江龙(豆科)、大红袍(紫金牛科)、黄药子(薯蓣科)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合中草药的抗菌活性与化合物结构类型,选择千斤拔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化合物1(3-(3,4-二羟基苯基)-2-羟基-1-(2-甲氧基-4-羟基)-丙酮)、化合物2(表儿茶素)、化合物3(2,4-二羟基苯甲酸)、化合物4(原儿茶酸)、化合物5(Epifisetinidol(4а→8)epicatechin)、化合物6(对甲氧基苯丙烯酸)和化合物7(β-胡萝卜苷)。体外结果显示化合物1,2,3,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尤其化合物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值在64~500μg/mL之间。化合物5分别与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联合作用于1株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10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后,联用组显示两药可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与青霉素联合时4株表现为协同,其FICI值范围在0.3125~0.5之间,5株表现为相加;与氨苄西林联合时3株表现为协同,其FICI值范围在0.282~0.375之间,8株表现为相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时7株表现为协同,其FICI值范围在0.249~0.378之间,3株表现为相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时7株表现为协同,其FICI值范围在0.266~0.375之间,3株表现为相加;与阿米卡星联合时6株表现为协同其FICI值范围在0.187~0.378之间,3株表现为相加;与头孢他啶联合时8株表现为协同,其FICI值范围在0.133~0.5之间,2株表现为相加。化合物5与以上6种抗生素对MRSA15和MRSA202联合作用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表明,化合物5与阿米卡星联用时与单用活性最好组比较分别降低了2.48和2.09 Log_(10)CFU/ML,即均为协同作用;与氨苄西林联用降低值为1.1 Log_(10)CFU/ML,表现为相加作用;与其他4种抗生素联用抑菌作用降低值均<1 Log_(10)CFU/ML,即均为无关作用。综合FICI值和时间-杀菌曲线的结果,表明化合物5与相关抗生素的联合作用以抑菌为主。结论:本课题首先从23种中草药中筛选出了一种活性较好的中草药千斤拔,随后系统研究了千斤拔的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从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活性较好的多酚类化合物,并研究了该化合物与临床常用6种抗生素联合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现化合物5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联合抗MRSA多表现为协同作用,与青霉素、氨苄西林联合抗MRSA多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抗菌中草药和中草药对抗生素的增效作用提供一定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褚文丽,亢泽峰,陈水龄,李维义,刘健[5](2019)在《中药单体化合物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有关中药单体抑制眼新生血管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眼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以"眼科""新生血管""中药单体""单体化合物""天然中药单体""ophthalmology""neovascularization""monom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为检索关键词,组合检索2006~2018年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就中药单体对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0篇,其中有效文献65篇。体内实验研究主要以抑制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为主,体外实验主要以抑制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成管为主,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结论中药单体作为探索潜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对于研发新剂型的抑制眼血管新生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阿力腾布鲁克,李琳琳,王丽凤,骆新,毛新民[6](2019)在《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体外抗凝血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ETE)、乙酸乙酯萃余物(AR)、醇提物纯化物(ETEP)、乙酸乙酯萃余物纯化物(ARP)及其单体化合物绿原酸、马里苷的体外抗凝血作用。方法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全血凝血实验分别考察不同浓度两色金鸡菊ETE、AR、ETEP、ARP对新西兰兔的凝血时间(CT)的影响。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抗凝血活性实验分别考察不同浓度两色金鸡菊ETE、AR、ETEP、ARP及绿原酸、马里苷对人体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ETEP组CT值延长;绿原酸、马里苷组APTT值延长;高浓度ETE组PT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纯化物抗凝血效果较好。绿原酸、马里苷是其抗凝血的活性成分,并且可能通过内源性凝血酶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酶途径影响凝血功能。(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雪松,马晓玲,石磊岭,阿勒腾图娅,张大鹏[7](2019)在《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纯化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中的单体化合物,并探讨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氢谱、碳谱等)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对象,以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经各化合物不同剂量(均为6.25、12.5、25、50、100、200μg/mL)预处理后的细胞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筛选活性单体;采用划痕实验考察上述活性单体(均为50μg/mL)对HeL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金氏公式评价5-FU与上述活性单体分别联用[(3.125+6.25)、(6.25+12.5)、(12.5+25)、(25+50)μg/mL]的效果。结果:从骆驼刺正丁醇萃取物部位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铆素(Ⅰ)、3′,4′,7-叁羟基异黄酮(Ⅱ)、对甲氧基苯乙酸(Ⅲ)、4-羟基苯乙酮(Ⅳ)、橙黄胡椒酰胺(Ⅴ)、原儿茶醛(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FU和各化合物(5-FU:6.25~200μg/mL各剂量,化合物Ⅰ:12.5~200μg/mL各剂量,化合物Ⅱ:25、50、200μg/mL,化合物Ⅲ:6.25、100、200μg/mL,化合物Ⅳ:50、100、200μg/mL,化合物Ⅴ:12.5、25、200μg/mL,化合物Ⅵ:6.25~200μg/mL各剂量)均可显着升高细胞抑制率,且化合物Ⅰ、Ⅴ、Ⅵ的IC50值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中化合物Ⅰ、Ⅵ的IC50值相对较低。5-FU与化合物Ⅰ、Ⅵ组细胞的迁移距离均较空白对照组显着缩小(P<0.05或P<0.01);5-FU分别与化合物Ⅰ、Ⅵ联用后,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相加或增强的协同抑制作用(增效指数均大于0.9)。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骆驼刺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紫铆素和原儿茶醛是其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活性单体。这2种活性单体均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较强的体外细胞抑制作用,且与5-FU联用后的抑制作用强于两者分别单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4期)

张文龙,黄凌[8](2018)在《天然气中烃类单体化合物氢同位素分析涂炭方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涂炭方法对于单体烃氢同位素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分别对正己烷或甲烷进样口注入、甲烷逆向注入3种涂炭方法对氢同位素值测定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和对比。结果显示,在每次样品分析前采用甲烷逆向注入的涂炭方法,可保证高温裂解炉管中涂炭效果的一致性,使天然气烃类单体化合物氢同位素测定值具有最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张学英,章发盛[9](2018)在《茶叶和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及9种单体化合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对茶叶和青钱柳叶、莓茶、绞股蓝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及9种单体化合物进行检测,比较茶叶和叁种代用茶含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岛津UV-2550型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检测总黄酮含量,采用安捷伦Agilent Technologies 1260液相色谱仪分析单体化合物成分和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平均值,莓茶含量最高45.53mg/g,为茶叶含量的2.7倍,绞股蓝为茶叶含量的1.8倍,青钱柳为茶叶含量的1.7倍,茶叶和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依次排序为:莓茶﹥绞股蓝﹥青钱柳﹥茶叶。茶叶和莓茶中只含有芦丁,2批次检出槲皮素,其他7种化合物均未检出。绞股蓝9种单体化合物均未检出。青钱柳叶中所检单体化合物较为丰富,9种单体物质含量上呈现出叁级阶梯数值,绿原酸和异槲皮素平均含量高于1.0mg/g,为两种主要黄酮类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和山奈酸平均质量分数含量在0~1.9mg/g之间;咖啡酸、芦丁和山奈素未检出。9种单体化合物占总黄酮百分比,青钱柳为16%~85%,莓茶为13%~37%,茶叶为17%~35%,绞股蓝为0。结论:(1)叁种代用茶的总黄酮含量均高于茶叶;(2)检测的9种单体化合物只占黄酮类的一部分,尚有大量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8年22期)

马晓玲,石磊岭,刘雪松,张大鹏,魏鸿雁[10](2018)在《骆驼刺单体化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骆驼刺中筛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回流提取法、两相溶剂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的骆驼刺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骆驼刺提取物进行分离;采用MTT法筛选骆驼刺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中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选择性好的成分,计算IC50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分析等方法,对筛选获得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骆驼刺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进而从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通过进一步筛选明确其中化合物3、7、8、15、19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显着的抑制作用,IC50值小于100μM。通过液-质分析结合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以上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乙烯基-3-甲氧基苯酚、tortoside A、紫铆素、原儿茶醛、1,3,3,4-四甲基-环戊烯。结论:骆驼刺中4-乙烯基-3-甲氧基苯酚、tortoside A、紫铆素、原儿茶醛、1,3,3,4-四甲基-环戊烯等成分在25μM~87μM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未来可能应用于抗肿瘤制剂的开发。(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8年04期)

单体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狼毒大戟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及周期影响。方法:将狼毒大戟总提取物、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分别作用于MDA-MB-231细胞株,用CCK-8法检测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对MDA-MB-231增殖影响,采用药物浓度为30mg/mL、50mg/mL、100mg/mL、300mg/mL、500mg/mL、1000mg/mL。用CCK-8法检测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对MDA-MB-231增殖影响,药物浓度均采用25mg/mL、50mg/mL、75mg/mL、100mg/mL、120mg/mL;采用流式检测法,检测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对MDA-MB-231周期影响。结果:狼毒大戟提取物、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对MDA-MBA-231细胞株增殖影响IC50分别为486.69mg/mL、80.42mg/mL、62.49mg/mL、98.64mg/mL。狼毒大戟提取物可使MDA-MB-231细胞株的细胞周期S期上升、G2/M、G0/G1期均下降。结论: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狼毒素A、狼毒素、狼毒素C对MDA-MB-231细胞株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狼毒素A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狼毒大戟提取物可使叁种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均阻滞于S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体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穆丹丹,侴桂新.15种中药活性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李美男,孙涛.狼毒大戟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和周期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

[3].李二庭,靳军,陈俊,王明,米巨磊.生物降解稠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研究[J].地球化学.2019

[4].张泽萍.千斤拔单体化合物与抗生素联合使用体外抑菌活性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9

[5].褚文丽,亢泽峰,陈水龄,李维义,刘健.中药单体化合物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

[6].阿力腾布鲁克,李琳琳,王丽凤,骆新,毛新民.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体外抗凝血作用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7].刘雪松,马晓玲,石磊岭,阿勒腾图娅,张大鹏.骆驼刺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9

[8].张文龙,黄凌.天然气中烃类单体化合物氢同位素分析涂炭方法优化[J].石油实验地质.2018

[9].张学英,章发盛.茶叶和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及9种单体化合物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

[10].马晓玲,石磊岭,刘雪松,张大鹏,魏鸿雁.骆驼刺单体化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筛选[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

标签:;  ;  ;  ;  

单体化合物论文-穆丹丹,侴桂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