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各斯论文_赵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逻各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逻各斯,帝国,雅典,伯罗奔尼撒,海德格尔,活火,古希腊。

逻各斯论文文献综述

赵彤[1](2019)在《马克思哲学之实践逻各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变革,但是从人们当前的生存困境来看,人们的哲学观念并没有走出传统哲学的思维框架。因此,我们需要:追根溯源,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思维坐标,厘清传统哲学由形式逻辑到康德的先验逻辑再到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发展脉络,从而解读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变革实质;通过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解读,通过对实践生活中内在蕴藏的实践逻各斯的解读,阐发马克思哲学实践逻各斯的伦理意义,为理解与实现当代社会的具体实践提供新思路。自巴门尼德提出“能思维和能存在是同一的”开始,前康德哲学以追求世界之终极存在为其目标,但是它在经验世界之外追求唯一、永恒、不动的存在而二重化世界。使世界二重化的思维方法的实质在于:前康德哲学以形式逻辑为立足点,割裂了逻辑形式与感性生命内容。而在马克思哲学出现之前,康德与黑格尔亦将传统哲学的理论困境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对象,并且他们先后提出先验逻辑与辩证逻辑试图超越传统形式逻辑,但是都没有使“逻辑”真正回到人的感性活动之中。马克思哲学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以生存之真超越了传统哲学的符合论之真;以生活逻辑超越了形式逻辑。通过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读可以阐明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的超越实质就在于实践逻各斯对传统理性逻各斯的超越,进而讨论马克思哲学实践逻各斯何以能够超越传统理性逻各斯及其伦理意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根本所在。这种超越从历史逻辑来看,就是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政治性的实践学说与培根技术、生产性实践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实践内在的发生性、境域性、非对象性、历史性、感性活动性使其成为超越本体论二元论和知识论二元论的根本。正是基于此,我们把实践内在蕴藏的普遍性称为实践逻各斯。从还原“逻各斯”的本义入手,剖析逻各斯的“对话性”、“互动性”、“生发性”意义,进一步诠释如何从实践逻各斯的内在普遍性、内在关联网络及空间性叁个维度对其深入理解,再以实践逻各斯内含的空间化逻辑、价值秩序与善这叁个内涵为其意义的阐明奠定基础。最后,马克思哲学实践逻各斯的伦理意义即在于其所生发出的伦理关系、伦理共同体与伦理空间。实践逻各斯立足于人的现实生存处境理解人,从而实现了伦理学与存在论的统一;它就在人的生存活动中构建关联之网,从而实现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它是人与外部世界、与他人的“对话”与融通,充分彰显了实践的空间性;它也为我们重新理解“共同体”提供了新思路,因而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3)

刘凤娟[2](2018)在《从逻各斯到努斯——《存在与伦理》的思想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小玲:《存在与伦理:海德格尔实践哲学向度的基本论题考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孙小玲教授的《存在与伦理》从海德格尔存在论中阐发其伦理性意义,一方面广泛讨论了其存在论伦理学中的核心论题,亦即此在、存在、自由、责任等概念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指出了在伦理学问题上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等人的独特解释方(本文来源于《伦理学术》期刊2018年02期)

张源[3](2018)在《帝国逻各斯的解构: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关于雅典帝国的反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雅典帝国的兴败荣辱,是横亘在帝国时代思想者之间的分水岭。波斯帝国原属地哈利卡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继承(希腊)自由vs.(波斯)专制这一雅典话语,模仿《荷马史诗》的语言、风格乃至史诗特有的环形结构模式,完成了一部《历史,或雅典帝国的崛起》,希罗多德的雅典帝国元叙事,成为西方帝国逻各斯建构之始。针对外邦人希罗多德的雅典帝国叙事,被放逐的雅典人修昔底德完成了一部《历史,或雅典帝国的衰亡》。在这部关于雅典帝国的反叙事中,关于自由vs.专制的话语仍旧有效,只不过这一回雅典成了专制帝国,而希腊古风时代的领袖斯巴达重新成了自由理想的代表。在希罗多德那里已经妥善解决的题目(雅典与斯巴达的制度孰为优胜),在修昔底德的时代重新成为问题。斯巴达所代表的旧制度卷土重来,对帝国时代的新文化成功发起了反攻,最终伯罗奔尼撒战争终结了雅典帝国,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终结了雅典帝国逻各斯。(本文来源于《复旦政治学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张浩然[4](2018)在《再谈道与逻各斯——兼论中西文化差异基础上的可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对于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差异基础上的可比性问题,学界声音各异。在梳理了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后,本文首先通过对"道"与"逻各斯"这对中西思想的最高范畴的分析比较,揭示两者的根本差异,并指出所谓"中国存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结论并不成立,这正是忽视差异之求同策略的失效的表现。之后,本文呈现了强调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把握本质差异的学界声音和研究范式。关注异质性和差异性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的提出,建构起中西文化在差异基础上的可比性,推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进入新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外文化与文论》期刊2018年02期)

张源[5](2018)在《自由帝国逻各斯的诞生——希波战争与希罗多德的雅典帝国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波战争造就了雅典帝国。面对来自东方的波斯帝国的压力,雅典应变出一套关于自由反对专制的话语,将对方描述为野蛮的专制帝国,自己则成了自由的化身。波斯帝国原属地哈利卡纳索斯人希罗多德心仪雅典、向往自由,他继承自由反对专制这一雅典话语,模仿《荷马史诗》的语言、风格,乃至史诗特有的环形结构模式,完成了一部《历史,或雅典帝国的崛起》。希罗多德的雅典帝国元叙事,成为西方帝国逻各斯建构之始。(本文来源于《政治思想史》期刊2018年01期)

林滨,陈帅[6](2017)在《走向个体拯救的生命美学——基于生存论视域下努斯和逻各斯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现代性反思基础上产生的生命美学,其旨归指向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自我救赎。从生存论视域看,西方精神是由努斯精神和逻各斯精神所构成的一个张力系统,努斯和逻各斯之间的对立、转化、统一构成了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也展现为西方哲学最深层次的精神结构和冲突。在古希腊一直保持着适当张力的逻各斯和努斯,在希腊时代之后不断遭遇各种思想的破坏、改造甚至阉割,同时也经历着各种哲学派别试图重构恢复二者之间的古老和谐关系的努力。从旨向彼岸世界的神性拯救,到回归此岸的人性觉醒,再到随后形成理性至上,直至主体性黄昏后寄望于生命美学的自我救赎,人的时代境遇与个体生存的审思不断折射出努斯和逻各斯两大精神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黄婷婷[7](2017)在《西方逻各斯的消解-——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黑暗的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黑暗的心》的主人公马洛在叙述自己旅程的过程中,对黑人或被殖民者、女性等弱势群体存有明显的偏见和轻视,但这只是小说的表层现象,其实,马洛的旅程叙述主要是对西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本文从对语言中心的消解、终极意义的消亡、文明理性的消解和自我的消解四方面,深入探析《黑暗的心》是如何对西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消解的。(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冯思齐[8](2017)在《论赫拉克利特的活火与逻各斯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赫拉克利特提出了"活火"与"逻各斯"的概念和"万物皆流"的理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将"逻各斯"作为哲学范畴使用。笔者尝试引入现代科学理论与他的理论作比较,用以阐明活火与逻各斯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罗木兰[9](2016)在《汉语《圣经》中以“道”对“逻各斯(Logos)”的翻译:不同的观点、途径与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讨论在不同中文圣经译本中对"Logos"或"Word"一词之翻译的不同态度、途径及方法,它们普遍将之译为"道"。文章将比较性地分析"Logos"或"Word"的不同中文译法,特别是其在着名的约翰福音序言中的译法。文章将聚焦于古代及当代天主教及新教的主要译本,其中包括一些采用了更具原创性和独特译法的鲜为人知的版本,而译者既包括外国传教士,也包括中国的译者。分析将讨论为这些译者基于语言学或教牧的考虑、历史背景、基督教宗派、被译为中文之文本的影响、或更晚近译本对随时间而获得权威之较早译本的信赖等因素,所采用的不同进路,首先是那些偏爱以"道"翻译者,继而是那些避免使用此译法者及其这样做的原因,再到那些选择其他或"折衷"方案的译法。这篇文章还会呈现某些对此议题的观点及立场,特别是那些为当代中国译者、学者及信徒所表达者,这些观点及立场连同译法的多样性一起体现出这一翻译问题至今仍未被完全解决,并存在着公开的争论。(本文来源于《比较经学》期刊2016年01期)

马万东[10](2017)在《实践与逻各斯之关系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与逻各斯的关系问题是古希腊实践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亚里士多德对此持一种发生学的观点,即实践与逻各斯是随着人的成熟而逐渐关联起来的。本文依此观点着重考察了实践与逻各斯在采集活动中的原初关联,以及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分化与成熟而形成的一般关联,即"目的—逻各斯—实现"(telos-logos-energeia)的实践合理性模式。在上述过程中,原本作为实践内在构成的逻各斯,其意义从"同一性"演变为多样化的求真方式,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理智德性",而在下定义的反复探求中,逻各斯又转变为"叁段论"。逻各斯最终蜕变为逻辑学,而实践逻各斯的优先性则逐渐被理论逻各斯所取代并遗忘至今。(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7年02期)

逻各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孙小玲:《存在与伦理:海德格尔实践哲学向度的基本论题考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孙小玲教授的《存在与伦理》从海德格尔存在论中阐发其伦理性意义,一方面广泛讨论了其存在论伦理学中的核心论题,亦即此在、存在、自由、责任等概念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指出了在伦理学问题上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等人的独特解释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逻各斯论文参考文献

[1].赵彤.马克思哲学之实践逻各斯研究[D].江苏大学.2019

[2].刘凤娟.从逻各斯到努斯——《存在与伦理》的思想路径[J].伦理学术.2018

[3].张源.帝国逻各斯的解构: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关于雅典帝国的反叙事[J].复旦政治学评论.2018

[4].张浩然.再谈道与逻各斯——兼论中西文化差异基础上的可比性[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

[5].张源.自由帝国逻各斯的诞生——希波战争与希罗多德的雅典帝国叙事[J].政治思想史.2018

[6].林滨,陈帅.走向个体拯救的生命美学——基于生存论视域下努斯和逻各斯的变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黄婷婷.西方逻各斯的消解-——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黑暗的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

[8].冯思齐.论赫拉克利特的活火与逻各斯间的关系[J].黑河学刊.2017

[9].罗木兰.汉语《圣经》中以“道”对“逻各斯(Logos)”的翻译:不同的观点、途径与方法(英文)[J].比较经学.2016

[10].马万东.实践与逻各斯之关系探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

论文知识图

高尔吉尔的否定性语言逻各斯命...普罗塔戈拉的语言逻各斯结构赫拉克利特对于自然结构的论证逻苏格拉底的宇宙逻各斯结中,耶稣是逻各斯,即圣父,是知识...“无物存在”论证结构

标签:;  ;  ;  ;  ;  ;  ;  

逻各斯论文_赵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