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辐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温,损伤,干燥,激光,有限元,力场,阈值。
红外辐照论文文献综述
苏成志,晏春,王菲,张承双,包艳玲[1](2019)在《激光辐照下红外测温的误差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激光辐照下加热点处红外测温精度,建立了多变量测温补偿模型,研究了测量距离、测量角度与测量精度的关系。采用单一变量与正交变量结合的方法,建立关于测量距离与测量角度的二元变量补偿模型,并进行误差补偿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补偿模型与实际测量结果可以较好地匹配,补偿后测量误差为±1.25%,与补偿之前相比测量精度提高64.25%,验证了补偿模型的正确性,为激光辐照下加热点温度红外测量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敬国,温建国,陈彦冠[2](2019)在《红外探测器辐照机理分析及辐照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探测器处于太空或辐射环境会受到各种辐射粒子作用,其性能会发生衰减。本文主要分析了各种辐射效应对HgCdTe红外探测器性能影响机理。针对红外探测器复合钝化加固方法,ROIC环源环栅加固方法进行试验验证。辐照试验显示,加固后的红外探测器互联抗辐照读出电路,其抗总剂量、抗剂量率及抗中子辐射位移达到了比较好抗辐照效果。(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9期)
丁名煜,马娜,柴海燕,杨国平[3](2019)在《红外辐照治疗装置对外科手术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两种红外辐照治疗装置对外科手术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在2019年3月至5月,实施外科手术的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伤口处理,并采用两种红外辐照治疗装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达100%,有效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均有显着变化,治疗前后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可疑不良事件。结论两组红外辐照治疗装置用于辅助促进伤口愈合的有效符合率、一致性符合率均达到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4期)
文雅欣[4](2019)在《远红外辐照-热风干燥八角的动力学及品质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采摘后的新鲜八角水分含量较高不利于储存,需要及时进行干燥的同时保持较好的品质,因此研究新型干燥方法在八角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远红外发射源的辐照特性进行了研究,再研究不同干燥方式,特别是远红外辐照对新鲜八角干燥特性和品质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对远红外发射源的辐照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半阻挡(3号)发射源的功率密度最高,单个3号发射源70℃0 cm时功率密度达到了28.358 W·m~(-2),同时比辐射率和干燥速率最高。远红外发射源与物料的辐照距离减少,可提高功率密度。远红外发射源个数增加,可提高功率密度、干燥速率和物料干燥的均匀性。相同波长下,远红外发射源的功率密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3μm和9μm附近有最大辐射峰。当温度低于60℃,9μm附近的功率密度高于3μm附近的功率密度,说明远红外辐照的效果较近红外的辐照效果强。不同温度最大辐照波长会出现略微漂移的现象。延长远红外发射源的预热时间可使物料的干燥速率略微增加。远红外发射源的分布方式为上层分散型的功率密度、干燥速率较高,而且辐照分布更为均匀。(2)研究了远红外辐照对热风干燥特性和动力学的影响。八角的吸收光谱与远红外发射源的辐射光谱匹配,且样品的初始含水率会影响远红外辐照的干燥效果。远红外辐照可以提高八角内部的温度。在50℃、60℃、70℃和80℃条件下,比较普通热风干燥(HA)和远红外辐照-热风干燥(FIR-HA)的干燥特性,同时对比自然日晒(ND)和大棚日晒(GD),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干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前期呈现短暂的加速或匀速阶段,后期均呈现降速干燥阶段。FIR-HA可加快干燥速率(DR)。采用干燥所得数据对4种普通薄层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Page模型是描述八角干燥的最适模型。FIR-HA能增加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_(eff))并有效降低八角干燥所需的活化能(E_a),从HA的30.83 kJ·mol~(-1)降低到了FIR-HA的27.63 kJ·mol~(-1)。远红外辐照使八角终产品结合水的比例增大,有利于后期贮藏;温度升高,水分活度的降低越明显。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1 ms和10 ms的峰分别为结合水和细胞间质水,100 ms和1000 ms的峰主要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且100 ms的峰主要出现在籽粒中,1000 ms的峰主要出现在果壳中。远红外辐照有助于水分的脱除和提高挥发油的保留率。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FIR-HA的作用效果较为均匀,可以加快内部水分的扩散。八角籽结构致密,内部的挥发油和结合水扩散较难,因此干燥过程变化小于果皮。(3)进一步探究远红外辐照对八角的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QDA)发现FIR-HA的八角的香气浓郁程度高于HA;同时,FIR-HA的八角色泽略微改善但形态较劣。远红外辐照可以改变八角的微观结构,使得八角表面的微细孔道数量增多、宽度变大加粗,使其硬度增大,脆度增加,而温度高(80℃)时,微观结构的改变更为明显。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挥发油的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70℃FIR-HA的挥发油含量最高(8.86%)。FIR-HA可提高八角挥发油的含量,与同温度下HA相比,60℃下FIR-HA使挥发油保留率最高,提升了15.93%。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检测发现,反式茴香脑为八角挥发油中最主要成分,FIR-HA有促进其保留的效果,且70℃FIR-HA下其含量最高。在香气浓郁程度、挥发油保留率和挥发油特征组分之间发现了显着的相关性,且辛香、木香、甜味、酸味和焦味分别与反式茴香脑、α-香柠檬烯、芳樟醇、柠檬烯和△3-蒈烯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0)
徐保国,周天楚,魏本喜,任晓锋,吴本刚[5](2018)在《催化式红外辐照改善樱桃番茄去皮效果及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寻一种去皮效果好、产品品质破坏低和环境友好型的樱桃番茄去皮方法,该文采用催化式红外技术对樱桃番茄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催化式红外条件对樱桃番茄去皮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去皮方式(热水和碱液去皮)和超声波去皮方式进行对比,比较其去皮效果、番茄红素含量、果肉色泽和质构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式红外在照射距离30cm和照射时间3min的条件下,樱桃番茄的去皮效果最佳;与传统的去皮方式相比,催化式红外的去皮效果显着提升(P<0.05);并且经催化式红外去皮方法所得樱桃番茄的皮肉质量比仅为7.68%,显着降低了樱桃番茄的果肉损失(P<0.05)。此外,催化式红外去皮很好地保持了去皮后番茄果肉形状的完整度,是一种去皮效果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樱桃番茄去皮方式。(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林巍,马瑶,石瑞英,傅廷,龚敏[6](2018)在《高k介质栅材料电子辐照下的红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SiO_2/Si、SiNX/Si、Al_2O_3/Si这叁种具有不同介电常数(k)栅介质材料结构在1.7 MeV电子辐照前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叁种结构的吸收峰强度均随之减小,其振动模式受到影响。电子辐照SiO_2/Si结构后,振动吸收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由Si-O-Si、Si-O键引起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的位置向低波数移动。电子辐照SiNX/Si结构后,由Si-N键、Si-O键引起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的位置向高波数移动。电子辐照Al_2O_3/Si结构后,由Al_2O_3的晶格振动,Al-O-Al键引起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的位置向高波数移动。吸收峰的变化为电子辐照不同介质材料引入的缺陷提供了新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夏润秋,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7](2018)在《激光辐照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结构与其材料热力学相关特征,描述了激光辐照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造成的损伤机理。根据相关的辐照环境和条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叁维仿真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了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受到波长10.6μm的激光辐照时,探测器各部分的温度变化及应力变化情况;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比较了碲镉汞探测器在经过光斑面积相同。功率不同的激光辐照后,其表面径向及内部轴向的温度场变化及应力场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经过106 W/cm2的连续激光辐照后碲镉汞探测器表面温度与应力快速升高,造成探测器表面损伤,同时探测器被辐照部位的温度变化也导致其内部局部应力值变化。将碲镉汞探测器的应力损伤阈值及变化趋势与文献中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瑞煌,时家明,赵大鹏,张继魁,刘志伟[8](2019)在《强辐照下光子晶体红外隐身薄膜的隐身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将光子晶体薄膜、红外隐身涂层和普通迷彩布作为待测样品贴在60℃热源上,并置于室外环境进行红外隐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光对光子晶体薄膜8~14μm波段隐身效果影响较小,在绝大部分角度范围内,对3~5μm波段隐身效果影响也较小;墙壁和大气辐射对光子晶体薄膜3~5μm和8~14μm波段隐身效果影响都较小。光子晶体薄膜在中、远红外双波段隐身效果优于另外两种传统红外隐身材料。(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张小萍,陈宇清,肖立智[9](2018)在《经络按摩联合红外辐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络按摩联合红外辐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络按摩联合红外辐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3%(26/32)、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着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而抑郁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络按摩及红外辐照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10](2018)在《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介绍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基本构成及其材料热力学相关特征,阐述了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造成的损伤机理,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相关的辐照环境和条件并建立了一种叁维仿真模型。仿真模拟了波长为10.6μm的CO_2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时各部分的温度变化及应力变化情况,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在光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经过不同功率的激光辐照后锑化铟探测器表面径向及内部轴向发生的温度场变化及应力场变化;探测器表面应力值经过10~6W/cm~2的激光辐照后很快达到最高点,造成损伤,锑化铟与铟柱接触部分的应力值随光斑半径大小不同而有所变化。将锑化铟探测器材料的应力损伤阈值及变化趋势同已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8年07期)
红外辐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外探测器处于太空或辐射环境会受到各种辐射粒子作用,其性能会发生衰减。本文主要分析了各种辐射效应对HgCdTe红外探测器性能影响机理。针对红外探测器复合钝化加固方法,ROIC环源环栅加固方法进行试验验证。辐照试验显示,加固后的红外探测器互联抗辐照读出电路,其抗总剂量、抗剂量率及抗中子辐射位移达到了比较好抗辐照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辐照论文参考文献
[1].苏成志,晏春,王菲,张承双,包艳玲.激光辐照下红外测温的误差补偿方法研究[J].应用光学.2019
[2].李敬国,温建国,陈彦冠.红外探测器辐照机理分析及辐照试验验证[J].激光与红外.2019
[3].丁名煜,马娜,柴海燕,杨国平.红外辐照治疗装置对外科手术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文雅欣.远红外辐照-热风干燥八角的动力学及品质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徐保国,周天楚,魏本喜,任晓锋,吴本刚.催化式红外辐照改善樱桃番茄去皮效果及品质[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林巍,马瑶,石瑞英,傅廷,龚敏.高k介质栅材料电子辐照下的红外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8
[7].夏润秋,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激光辐照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J].应用光学.2018
[8].刘瑞煌,时家明,赵大鹏,张继魁,刘志伟.强辐照下光子晶体红外隐身薄膜的隐身特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9].张小萍,陈宇清,肖立智.经络按摩联合红外辐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
[10].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