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汉语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琪[1](2021)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文中指出高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凝练雅致的语言记录着先贤哲人们的非凡智慧和心灵感悟,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有益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本研究是在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篇目进行统筹分析的基础上,从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个角度入手,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依据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策略,而且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人文氛围,目的是促进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高中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古诗词篇目的统筹分析,依据人文精神的概念界定,从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以及人与自然四个角度出发,主要将高中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概括分成爱国情怀、仁爱之情、人生追求和山水志趣四类,继而进行详细地分析并且对部分古诗词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为之后的研究奠定文本基础,丰富古诗词人文教育的价值。第二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需求。本研究结合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实际,以人格理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论为理论依据,以“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为现实依据。通过对一线教学基地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记录,深入分析目前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第三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策略。通过对一线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本章提出具体的可实施的策略和建议,关注到了教师、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四个方面,具体策略包括整合教学资源、个性延伸写作、多方共创人文环境等,以期对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地影响。第四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实践。本章以《登高》和《锦瑟》为例,分析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有效途径,结合实践课例论证前一章策略的可行性,以促进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周建彬[2](2021)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当代散文的教学,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材中收录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这些散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时2017年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所有学生在之前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人文修养,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作用。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利用好现当代散文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笔者针对此,提出了“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以部编本教材为例”这一论题,以探寻目前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问题、原因及改善方法。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理论层面的教材研究,首先从利于人文教育的层面上,对比分析部编本与人教版中所收录的高中现当代散文的特点。其次从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方面对选编入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二章是实践层面的教学现状研究,对目前的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反馈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主要研究高中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必要性。第四章是针对当前的培养现状提出相应的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主要从课程资源的利用、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师的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高中现当代散文的教学提供借鉴,为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帮助,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

景宏智[3](2021)在《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作为语文学科,人文性是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贾林茹[4](2020)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母语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显然新课标更加强调关注人的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这就为我们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选材丰富、写法多样、结构自由、情感真挚、感悟深刻,其中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特别适宜学生丰富人生体验、开阔眼界、培养情操、提升审美。同时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个性发展逐步完善。所以,在现代散文的教学中,构建充满人文情韵的语文课堂,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本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这一论题的选题意义,从课标的要求、教材的人文内涵、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三个角度进行阐释。第二部分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阐释其教学价值。第三部分对实验中学现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分析探寻中学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将上述问题归类分析,然后从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制定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文化几方面提出实施策略。本论文的写作期望能利用语文课程熏陶感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并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沈欣[5](2020)在《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以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不应该止步于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应该以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不断强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的传授,忽视美感渗透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最终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极度缺失。本论文从语文学科属性出发,立足实际,通过对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学校的调查问卷,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并进一步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四个维度提出相关建议,力图为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由、研究价值、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人文教育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通过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这三个核心要素来阐述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内涵。并从课程标准、语文教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人格修养四个角度归纳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绥德县三所农村学校人文教育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问题的成因,即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教师权威意识过浓、语文教学方法传统落后、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僵化、学校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第四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三个核心要素,提出加强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策略,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践行爱的教育;其次就教师合理挖掘统编版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提出了五点策略:在教学中注意选文的丰富性,将经典与时代结合,密切单元结构与“补充”的关系,妥善处理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再次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对人文教育进行挖掘和渗透,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最后营造充满人文性的环境,包括尊重多元化解读,落实人文关怀、打破语文与生活的厚障壁、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第五部分为结语,在结语处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杨凤乐[6](2020)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文性的探究和落实》文中研究说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03版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和2017修订版课程标准提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都凸显了语文课程对人文性的关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两者的统一,也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人文内涵丰富,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人文性的落实。但是在当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却出现了学生对古典诗词兴趣不浓厚,师生对人文性关注度不够的现象。面对升学的压力,成绩依然是学校评价师生的最重要标准。这导致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长期处于重知能轻情感的状况。本论文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古典诗词的文体特征,提出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落实人文性的优势、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章从古典诗词的文体特征出发,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挖掘古典诗词的人文内涵,分析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落实人文性的重要意义。第二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了当前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提出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文性缺失的原因。第三章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从课程目标的设置和落实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在课程目标的设定方面,一要知、情、意并重——整体设计;二要关注目标的有效性——避免空泛;三要关注目标的层次性——依托学情。在课程目标的落实方面,一要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二要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三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四要重视课外资源的积累;五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六要对高三年级的特别关注。

郭路菲[7](2019)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声销迹灭,而中国的古典诗词在历经了时空的洗濯后,依旧长盛不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蕴藏着古人的文学素养,包含着古人的情感,追求,情趣等,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高度凝聚。通过对部编版初中学段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两个特点。其一是美:这个美是不同角度的美,不但可以从语言、结构上发现美,还可以从韵律、意境等方面发现美。其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古典诗词的珍宝。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让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形成良好三观的指引,使学生一生受益。本文致力于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整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解释了人文精神的内涵,简要分析和归纳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的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第三章对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分析,从语文学科性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人文精神教育资源的分析论述了其可行性;第四章是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从四个不同角度提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尝试和探索,第五章对本课题实践后的反思,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更好地进行人文精神培养。

黄晴[8](2019)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研究 ——以现行部编版教材为例》文中指出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令人瞩目,先秦散文是先秦文学的典型代表,为中国文学史掀开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随着传统文化建设的逐步加强和语文教材教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先秦诸子散文的巨大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本文以“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为初中阶段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提供启示和参考。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在国家对传统文化建设愈发重视的时代背景下,部编新教材投入使用之际,对先秦诸子散文在初中的教学进行研究,符合社会发展和教法改革的要求。结合诸子散文自身的独特魅力,力求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第二部分主要界定了相关概念并探究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价值。首先明确了“诸子”和“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念;接着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先秦诸子散文在初中的教学价值。第三部分是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选编情况的概述。立足教材,从选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并与人教版选篇比较研究,突出部编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编写的特点,肯定选编合理性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求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可行的建议。第四部分通过对初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并进行归因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可取进步的地方,同时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存在不少问题,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阻力作用,导致先秦诸子散文的价值并没有被全面的发掘。第五部分是对初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策略研究。根据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前几章的研究结果,分别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潘姿曲[9](2019)在《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以语文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工匠精神是指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个体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在力量,弘扬工匠精神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工匠精神中所孕育的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是当今时代每个人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是新时期国家的新思路,并通过政策文件加以体现和强化,而且文件中对具体的实施进行了指导,对相关课程也提出了要求。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根基,它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塑造民族意识和灵魂的大任。在基础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意味着在一个人的品质发展中注入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艰苦奋斗、辛勤工作、敬业爱岗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养成一个人的工匠人格,为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和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和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基础教育中的语文课是所有课程中最核心的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及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中小学语文课了解工匠精神融入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并探讨更好融入的路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呈现的状况、中小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和教师对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态度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讨论了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就工匠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和培育路径等四个方面,教材分析的内容、价值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与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讨论了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对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进行理性阐述,认为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的体现、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是对普职融合观念的落实、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具有可行性。第三章对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关于工匠精神的解读。从中小学语文教材入手,以课文的主人公为手工劳动者或内容所体现的是工人的劳动成果为依据,选取研究样本。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确定文本分析的维度,进行教材篇目、精神内涵等方面的量化研究,选取课文中的工匠人物进行文本分析。分析表明,在中小学语文教材方面,工匠精神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不乏优点,体现在文章体裁多样,多元互补,同时文本蕴含了丰富的工匠精神。但存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篇目分布缺乏连续性及合理的梯度、选编中工匠精神的课文所占比例较低、教材中工匠人物的地位不高、现代性不足的问题。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态度展开调查。其中,关于中小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认可度的调查中,从学生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态度、对语文教材中工匠人物的认识、关于工匠精神活动开展的情况三个方面展开。教师问卷从教师对语文教材中工匠人物的认识、课文中的工匠人物对学生的影响、关于工匠精神的教学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小学生认可工匠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但对工匠的发展环境认同度较低,且城镇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更加认同工匠及工匠精神。在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态度方面,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较充分,教学态度较积极,但实际上关于工匠精神的活动开展现状并不理想。第六章对文本分析结果和调查结果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影响了工匠精神的篇目选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阻碍了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工匠发展的社会环境差造成学生对工匠的身份认同感低、少数民族文化促成少数民族学生对工匠精神有较高的认可度。第七章探讨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一是将工匠精神贯穿中小学语文教材全过程。在小学低年级增设工匠故事,在高中阶段增设工匠精神的篇目。二是开发综合性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将当地的知名工匠请进校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工匠精神。三是科学规划工匠精神学习的教学梯度。将工匠精神与小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相结合,将工匠精神与初中生的职业精神相结合,将工匠精神与高中生创新精神的培育相结合。四是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期望教师应培育学生多元的人才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于工匠精神的知识。

林海英[10](201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人文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都能起到促进的作用。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一般是由语文教材展现的,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的理想、志趣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大有裨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难免有些功利化,而忽视了其中的人文性,忽视了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怀。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以高中阶段语文学科中人文教育为主要论述对象,从诗歌教学、散文教学、小说教学以及作文教学四个角度入手,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教育价值,并针对高中人文主义教育缺失的状况,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高中阶段学生的总体特征、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先从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分强调工具性、人文教育与知识训练脱轨、教学形式单一等,进而分析了人文教育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学体系对人文教育的漠视、历史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对人文教育的消解。最后一部分则从诗歌教学、散文教学、小说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中,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教育价值,着重阐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本篇论文旨在迎合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挖掘了高中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价值,进而探索高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二、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高中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家国情怀的直接体现
    (二)仁爱之情的鲜明展现
    (三)追求自由的婉约再现
    (四)山水志情的生动呈现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必要性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依据
        1.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问题
        1.学生迁移能力不足
        2.师生情感共鸣的缺失
        3.教师的同质化教学方法
        4.资源和环境尚不完善
三、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策略
    (一)整体感知文本内涵
        1.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诗词文本的先行诵读
        3.记录初次阅读的感受
        4.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
    (二)深入理解文本内蕴
        1.精细解读文本的语言
        2.领会诗词文本的深意
        3.学生个性写作的延伸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
    (三)多方共创人文氛围
        1.增强家庭人文氛围
        2.完善校园人文环境
        3.开放社会人文资源
四、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实践
    (一)名师案例举隅
        1. 《登高》教学案例分析
        2. 《永遇乐》教学案例分析
    (二)自身课例实践
        1. 《插秧歌》课例实践
        2. 《短歌行》课例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三、选题的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现当代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与人教版高中现当代散文编选比较研究
        一、选文数量方面
        二、编排分布方面
        三、选文内容方面
    第二节 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梳理
        一、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
        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
    第三节 部编本高中现当代散文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分析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
        二、具体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三、散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人文教育内容的安排
第二章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及原因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一、师生的兴趣态度不高
        二、师生的认知程度不足
        三、师生的期待目标不当
        四、散文中的人文教育不到位
    第三节 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兴趣认知偏差,漠视散文人文情感
        二、教师教育理念固化,忽略课程人文资源
        三、教师专业素养落后,散文教学因循守旧
第三章 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必要性
    第一节 新课标倡导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第二节 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迫切性
        一、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现实环境对高中教育的要求
第四章 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第一节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解读内化人文精神
        一、以必修教材为主体,挖掘人文内涵
        二、以选择性必修为辅助,延伸人文内涵
        三、以课外资源为补充,拓展人文内涵
    第二节 科学处理课堂教学,重视陶冶人文情感
        一、创设氛围,激发人文情感体验兴趣
        二、重视讲授,优化人文情感交流方式
        三、多元评价,提升人文情感品读水平
    第三节 注重提升教师素养,更新人文教育理念
        一、促进教师素养人文化
        二、更新现当代散文教育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二、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应试能力,缺乏对人文精神的重视
    (二)语文教学忽视自身的人文性,缺乏对人文精神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滞后,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
三、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中的应对策略
    (一)促使教师的观念转变,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加强语文的人文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完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强调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结束语

(4)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一、槪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1.散文
        2.人文精神
        3.人文教育
        4.人文知识
    (二)相关理论
        1.“文以载道”的文章学理论
        2.教育传播学理论
二、初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内容分析及解读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阐释
        1.人文知识在课程目标和阶段内容中的呈现
        2.人文精神在课程目标和阶段内容中的呈现
    (二)初中语文文本教材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剖析
        1.人文教育内容在课文中的呈现及分析
        2.教材编制者对人文教育内容的引导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理解
        1.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的人文教育内容
        2.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人文教育内容
三、中学现代散文中的人文精神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学生对散文的兴趣调查,统计情况如表3-1至表3-3
        2.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
        3.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活动情况如表 3-8 至表 3-10
        4.学生对散文的认知及学习情况如表3-11至表3-15
    (四)现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学取得的成绩
    (五)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现行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弱化了人文精神教育
        2.课堂教学内容解读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泛化
        3.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四、建构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目标立足学情,彰显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立足文本,多元解读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立足学生,多渠道培养人文精神
        1.诵读中领悟人文精神
        2.自主学习中体验人文精神
        3.讲授中整合人文精神
        4.评价中体现人文精神
        5.课外延伸引导人文阅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以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二、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归因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初中语文人文教育问题的成因
三、加强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充分挖掘统编版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三)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
    (四)营造充满人文性的教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文性的探究和落实(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三 研究现状综述
    四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五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高中古典诗词中的人文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节 高中古典诗词中人文内涵的挖掘
        一 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 乐观旷达的思想
        三 坚定执着的信念
        四 冲出牢笼,摆脱桎梏
    第二节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落实人文性的意义
        一 古典诗词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 古典诗词学习有助于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第二章 人文性教育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现状
    第一节 教师观念的偏差
        一 高考指挥棒下的功利主义思想——重知能轻情感
        二 目标设置机械化——淡化学情
        三 目标落实缺反馈——淡化结果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二 问卷情况分析
第三章 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文性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策略
    第一节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落实人文性的理论依据——课程目标
    第二节 古典诗词教学中设定人文性目标的策略
        一 知、情、意并重——整体设计
        二 关注目标的有效性——避免空泛
        三 关注目标的层次性——依托学情
    第三节 古典诗词教学中落实人文性的策略
        一 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
        二 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
        三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四 重视课外资源的积累
        五 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六 对高三年级的特别关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古诗词的定义
    1.3 人文精神的内涵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资料研究法
        1.6.2 文本分析法
        1.6.3 访谈法
第2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2 初中生的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
    2.3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
        2.3.1 教学目标上,忽视诵读能力培养,难以形成语感
        2.3.2 教学内容上,重知识传授,轻人文感悟
        2.3.3 教学方法上,模式单一,不注重学生审美体验
第3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3.1 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3.2 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人文精神培养提供了资源
    3.3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分析
        3.3.1 豁达人生的向往情怀
        3.3.2 思乡怀人的人文情怀
        3.3.3 赞美山水的自然情怀
        3.3.4 爱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第4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
    4.1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方法
        4.1.1 知人论世,剖析人文内涵
        4.1.2 音乐感知,声化人文领悟
        4.1.3 品读意象,探索诗歌意境
        4.1.4 走出课堂,感受人文情怀
    4.2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案例
        4.2.1 教学案例一:《饮酒(其五)》
        4.2.2 教学案例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2.3 教学案例三:《天净沙·秋思》
        4.2.4 教学案例四:《过零丁洋》
第5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反思
    5.1 教学目标上,加强诵读能力培养,注重感知
    5.2 教学内容上,创设情境,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涵
    5.3 教学方法上,模式多元化,以学生为主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8)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研究 ——以现行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诸子
        二、先秦诸子散文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作品在初中的教学价值
        一、文质兼美的古文阅读材料
        二、文思结合的写作教学范本
        三、人格生命的思想教育价值
        四、国学经典的文化传承价值
第二章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选编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中先秦诸子散文选编概述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统计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选编特点
    第二节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具体篇目分析
        一、选文系统
        二、助读系统
        三、练习系统
    第三节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选编的思考与建议
        一、先秦诸子散文作品选编中存在的问题
        二、先秦诸子散文作品在部编教材中的选编建议
第三章 初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现状及归因分析
    第一节 初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课堂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一、与教师访谈交流
        二、学生问卷调查与座谈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现状思考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中的可取之处
    第三节 归因分析
        一、从教的角度分析
        二、从学的角度分析
第四章 初中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研究
    第一节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究
        一、确定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内容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探究
        一、课前做好预习
        二、课上积极互动
        三、课后拓展运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以语文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工匠精神
        1.4.2 语文教材
        1.4.3 教学
        1.4.4 基础教育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理性阐述
    2.1 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2.1.1 工匠精神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法宝
        2.1.2 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核心文化
    2.2 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的体现
        2.2.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工匠精神的理论阐述
        2.2.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全面发展观的理论阐述
    2.3 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是对普职融合观念的落实
        2.3.1 关于“普职融合”的相关观点
        2.3.2 “普职融合”观念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
    2.4 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具有可行性
        2.4.1 工匠精神的知识可以习得
        2.4.2 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成长的主渠道
第3章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的解读
    3.1 分析框架
        3.1.1 研究对象
        3.1.2 分析内容
    3.2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的选文篇目及归类
        3.2.1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的选文篇目
        3.2.2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的篇目归类
    3.3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典型工匠人物分析
        3.3.1 工匠人物的时代意义分析
        3.3.2 工匠人物的社会地位分析
        3.3.3 工匠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
    3.4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对比分析
        3.4.1 科学精神的内涵
        3.4.2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精神
        3.4.3 工匠精神篇目占比低于科学精神且分布较分散
    3.5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对比分析
        3.5.1 人文精神的内涵
        3.5.2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3.5.3 工匠精神篇目占比低于人文精神且分布较分散
第4章 中小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分析
    4.1 问卷回收及人口学特征
    4.2 中小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分析
        4.2.1 中小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分析
        4.2.2 调查结论
第5章 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态度分析
    5.1 问卷回收及人口学特征
    5.2 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态度分析
        5.2.1 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态度分析
        5.2.2 调查结论
第6章 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的现状及原因
    6.1 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
        6.1.1 蕴含工匠精神的课文体裁多样且内涵丰富
        6.1.2 蕴含工匠精神的篇目选择及分布缺乏科学性
    6.2 中小学生关于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认可度现状
        6.2.1 中小学生认可工匠对社会的贡献及价值
        6.2.2 中小学生对工匠的发展环境认同感低
        6.2.3 城镇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更加认同工匠及工匠精神
    6.3 中小学语文教师关于工匠精神教学的现状
        6.3.1 教师对教材中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认知良好
        6.3.2 多数教师具有积极的教学态度
        6.3.3 中小学关于工匠精神的活动开展缺乏实施
    6.4 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语文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4.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影响了工匠精神的篇目选编
        6.4.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阻碍了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开展
        6.4.3 工匠发展的社会环境差造成学生对工匠的身份认同感低
        6.4.4 少数民族文化促成少数民族学生对工匠精神有较高的认可度
第7章 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语文课的路径探索
    7.1 将工匠精神贯穿中小学语文教材全过程
        7.1.1 在小学低年级增设工匠故事
        7.1.2 在高中阶段增设工匠精神的篇目
    7.2 开发语文综合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7.2.1 将当地的知名工匠请进校园
        7.2.2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工匠精神
    7.3 科学规划工匠精神学习的教学梯度
        7.3.1 将工匠精神与小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的培养相结合
        7.3.2 将工匠精神与初中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相结合
        7.3.3 将工匠精神与高中生创新精神的培育相结合
    7.4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7.4.1 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
        7.4.2 教师应培育学生多元的人才观
        7.4.3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一)报纸期刊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文精神
        (二)人文教育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 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一)高中语文学科亟需人文教育
        (二)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 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语文的教学内容具有人文性
        (二)语文的教学过程凸显人文性
    三 实施人文教育的最佳时期是高中阶段
        (一)切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二)贯彻高中教育的性质
第二章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一 高中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二)人文教育形式的单一与虚化
        (三)人文教育与知识训练脱节
    二 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影响人文教育的开展
        (二)教育历史长期以来漠视人文教育
        (三)教学体系对人文教育的漠视
第三章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 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各类古诗词中人文教育的体现
        (二)人文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
    二 小说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分析人物形象
        (二)研究小说主题
    三 现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写人记事散文
        (二)写景状物散文
    四 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写作内容融入人文教育
        (二)写作训练渗透人文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D]. 李思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D]. 周建彬.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 景宏智. 高考, 2021(10)
  • [4]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 贾林茹. 延安大学, 2020(12)
  • [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以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为例[D]. 沈欣. 延安大学, 2020(12)
  • [6]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文性的探究和落实[D]. 杨凤乐.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 郭路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8]初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研究 ——以现行部编版教材为例[D]. 黄晴.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以语文课为例[D]. 潘姿曲.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D]. 林海英. 海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汉语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