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果胶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果胶,曲霉,碱性,糖醛酸,蚕沙,皂素,蛋白酶。
果胶酶论文文献综述
杨金宏,孔卫青[1](2019)在《一株碱性果胶酶产生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果胶为唯一碳源,从蚕沙中分离碱性果胶酶产生菌,为提高家蚕对桑叶果胶成分的消化吸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蚕沙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果胶酶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菌落灰白色,边缘整齐,16S rDNA序列与Klebsiella sp.SPC06相似性达99%。研究获得菌株培养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酵母粉,最适生长温度35℃,pH值为8.0,最优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显示,培养15 h进入对数生长期,35 h后进入稳定生长。钙离子为辅助剂时酶活性最高,达48.50 U·mL~(-1),显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朱虹溪,姚启禛,胡春秀,沈峰林,庞宗文[2](2019)在《产酸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和酶水解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果胶酶的菌株WY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WY9初步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基料为玉米胚芽粕,每克基料添加NH_4H_2PO_40.06g、Mg_SO_40.04g,发酵基料含水量为65%,pH值为3,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84h,在此条件下酸性果胶酶酶活达2200U/g干曲。该酶水解果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3.5,在温度低于60℃和pH2.5~4.5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栾畅,张静,李正强[3](2019)在《Caldicellulosiruptor bescii嗜热碱性果胶酶系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胶酶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酶,根据其作用底物D-多聚半乳糖醛酸的最适pH不同,可分为酸性果胶酶和碱性果胶酶。目前国内外研究碱性果胶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嗜热碱性果胶酶的性质研究和工业应用研究前景十分广阔。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两株新型嗜热碱性果胶酶:野生型CbPelC和其突变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莫健新,王豪强,黄广燕,蔡更元,吴珍芳[4](2019)在《微生物源果胶酶在猪PK15细胞中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组分之一,是畜禽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影响畜禽对日粮中能量和氮的利用效率。果胶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中,对解除果胶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探索在猪细胞中表达微生物源果胶酶基因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微生物源果胶酶基因pg5a、pgI、pga3A和pgaA导入猪PK15细胞中进行异源表达,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法测定这4种基因编码果胶酶的酶活力。结果显示,4种果胶酶基因均能在猪PK15细胞中转录出mRNA,但只有pg5a和pgI适应猪细胞表达系统。其中,果胶酶PG5A的最高酶活为0.95 U/mL,最适作用pH为pH4.0,在pH4.6~6.0范围内维持46%以上的酶活;PGI在pH5.0处获得最高酶活,为0.30 U/mL,在pH4.0~6.0范围内维持35%以上的酶活。消化蛋白酶耐受实验结果显示,PG5A和PGI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均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用1mg/mL的猪胃蛋白酶处理2h后,PG5A和PGI的剩余酶活分别为76%和71%;用1 mg/mL的猪胰蛋白酶处理2 h后,PG5A和PGI的剩余酶活分别为44%和93%。综上所述,果胶酶基因pg5a和pgI能在猪细胞中正常表达,其编码的果胶酶对猪消化道pH条件和消化蛋白酶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可作为制备转果胶酶基因猪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9年08期)
刘莉[5](2019)在《“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的教学实施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教材中的实验"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为载体,引导学生质疑实验中的关键步骤,优化设计实验步骤,通过探究加热和不同酶量对酶促反应的果汁澄清度和出汁率的影响,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钰泉,刘玉婷,仇敏,邱杰,谢文佩[6](2019)在《植物皂素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表达蛋白酶与果胶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植物皂素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植物(川芎、旱莲草、香附、白芷、当归、黄芪)提取混合液及葡萄糖,测定植物皂素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共表达蛋白酶、果胶酶活性。直接发酵时,发酵液中蛋白酶、果胶酶活性分别在发酵32、24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 984、227 U/ml;添加5%混合植物提取液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下降了37.55%,果胶酶活性提高了3.83倍;当皂素提取液中的植物提取液添加量提高至10%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最大值下降了66.59%;果胶酶活性最大值提高了4.94倍。当以添加5%葡萄糖的皂素提取液作为发酵基质进行发酵时,发酵液中蛋白酶、果胶酶活性分别在发酵40、8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 451、1 390 U/mL;当在添加5%葡萄糖的皂素提取液中添加5%混合植物提取液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最大值降低61.32%,果胶酶活性最大值提高5.54%;当在添加5%葡萄糖的皂素提取液中添加10%混合植物提取液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最大值降低33.37%,果胶酶活性最大值提高30.65%。当直接在皂素提取液中添加植物提取液而不添加葡萄糖时,植物提取液添加量的提高对果胶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对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在皂素提取液中添加5%葡萄糖时,植物提取液添加量的提高同样利于果胶酶活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任曼妮,姜辰昊,彭中兰,李欢,王存堂[7](2019)在《果胶酶处理对花红清汁出汁率和澄清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花红果浆的出汁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果胶酶对花红清汁出汁率的影响,并探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对花红清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6%、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90 min。与相同温度和时间但不经过酶解工艺相比,其澄清度极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齐飞,杜茜,张悦文,关怡[8](2019)在《高通量法筛选产果胶酶真菌及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拓展产果胶酶微生物资源,提高产酶微生物的筛选效率,开发具有创新酶学性质的果胶酶产品,本研究从橘皮中分离并鉴定6株真菌,并采用24深孔板高通量测定真菌产果胶酶的活力;并对高产酶菌株Fun 1所产果胶酶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测定。[1]结果显示,6株真菌具有产酶活力,其中Fun 1产酶活力最高,达到330 U·L-1。经鉴定,Fun 1菌株为黑曲霉(A. niger),其余5株分别与毛栓菌(T. hirsuta)、裂褶菌(S. commune)、长毛囊孔菌(T. byssogenum)、隔孢伏革属(Peniophora sp.)及漏斗多孔菌(P. arcularius)具有最高序列一致性。Fun 1菌株所产果胶酶的最适pH及温度分别为pH 4.0和60℃,且在pH 2.2~7.0范围内具有较好pH稳定性,在40~80℃具有较好热稳定性。本研究证明Fun 1菌株所产果胶酶具备较好的应用潜能,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南园艺》期刊2019年03期)
吴俐,汤葆莎,赖谱富,李怡彬,翁敏劼[9](2019)在《超声协同果胶酶提取黑木耳糖醛酸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黑木耳糖醛酸提取工艺,提高黑木耳资源的开发、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比较热水、超声波、微波、光波、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方法的黑木耳糖醛酸提取率,得到最佳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黑木耳粒径、果胶酶添加量、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等对黑木耳糖醛酸提取率的影响,得到关键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pH值为自变量,利用4因素3水平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糖醛酸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波、微波、光波等3种物理破壁方法和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3种生物酶法中分别以超声波法和果胶酶法最佳;单因素提取黑木耳糖醛酸的最佳条件分别为:黑木耳粒径58μm、果胶酶0.25%、液料比100mL·g~(-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 h、pH值5.50、超声功率540 W、超声时间30 min;确定响应面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0mL·g~(-1)、pH5.60、超声功率540 W、提取温度49℃。本研究在超声波协同果胶酶提取黑木耳糖醛酸的最佳条件下,糖醛酸提取率达7.95‰,比传统热水法提高了201%。【结论】通过超声波与果胶酶协同提取超微粉碎的黑木耳粉的糖醛酸工艺,确定响应面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0mL·g~(-1)、pH5.60、超声功率540 W、提取温度49℃。(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鹏,王大红,陈亚欣,王泽轩,王子旭[10](2019)在《一株大麻脱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离和鉴定对大麻有脱胶效果的碱性果胶酶生产菌株,优化其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试验选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进行菌株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从沤麻水体中分离到14株具有脱胶能力的细菌,其中X-6菌果胶酶产量最高,该菌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6~0.8μm×2~3μm,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鉴定,该菌株鉴定并被命名为产碱假单胞菌X-6(Pseudomonas alcaligenes X-6),该菌的最佳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马铃薯淀粉4 g/L,酵母粉4 g/L,玉米浆4 g/L,氯化钙1.5 g/L,氯化钠0.5 g/L,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586 U/m L,采用发酵后的粗酶液对大麻进行脱胶试验,残胶率由38.9%降低至17.2%,脱胶效果较好。试验分离和鉴定出一株对大麻脱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获得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果胶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果胶酶的菌株WY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WY9初步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基料为玉米胚芽粕,每克基料添加NH_4H_2PO_40.06g、Mg_SO_40.04g,发酵基料含水量为65%,pH值为3,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84h,在此条件下酸性果胶酶酶活达2200U/g干曲。该酶水解果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3.5,在温度低于60℃和pH2.5~4.5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胶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杨金宏,孔卫青.一株碱性果胶酶产生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
[2].朱虹溪,姚启禛,胡春秀,沈峰林,庞宗文.产酸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和酶水解特性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9
[3].栾畅,张静,李正强.Caldicellulosiruptorbescii嗜热碱性果胶酶系活性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莫健新,王豪强,黄广燕,蔡更元,吴珍芳.微生物源果胶酶在猪PK15细胞中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J].遗传.2019
[5].刘莉.“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的教学实施探索[J].中学生物学.2019
[6].陈钰泉,刘玉婷,仇敏,邱杰,谢文佩.植物皂素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表达蛋白酶与果胶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任曼妮,姜辰昊,彭中兰,李欢,王存堂.果胶酶处理对花红清汁出汁率和澄清度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9
[8].齐飞,杜茜,张悦文,关怡.高通量法筛选产果胶酶真菌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东南园艺.2019
[9].吴俐,汤葆莎,赖谱富,李怡彬,翁敏劼.超声协同果胶酶提取黑木耳糖醛酸工艺优化[J].福建农业学报.2019
[10].徐鹏,王大红,陈亚欣,王泽轩,王子旭.一株大麻脱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中国麻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