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各部位体成分随增龄的变化

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各部位体成分随增龄的变化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在多种慢性疾病共存的情况下,各部位人体成分随增龄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65岁以上男性患者178例。收集基本信息、病史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各部位人体成分。将BMI≥28 kg/m2定义为肥胖;骨密度降低2.5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以上定义为骨质疏松;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将男性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7.0 kg/m2定义为骨骼肌量减少。按每10岁为一组,分为65~74岁、75~84岁、≥85岁共3组,分析不同部位人体组分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该人群平均年龄(83.26±8.01)岁,平均BMI (24.20±3.28) kg/m2,骨骼肌量减少、肥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分别为20.91%、28.18%、28.18%。总骨骼肌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其中四肢骨骼肌量下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骨量逐渐减少,以骨盆、四肢骨量下降为主,骨密度与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体脂百分比、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无显著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MI、总骨骼肌量、四肢骨骼肌量、总骨量、骨盆骨量、四肢骨量、骨盆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BMI后,与65~74岁组相比,75~84岁组总骨骼肌量和总骨量分别减少了9.51%和6.84%,到85岁以后分别下降了11.75%和8.98%。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各部位人体成分变化规律不一致,骨骼肌量及骨量消耗显著,脂肪含量无明显改变。

论文目录

  • 对象与方法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般情况
  •   不同年龄组各部位人体成分比较
  •   各人体成分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
  •   各人体成分参数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玲燕,胡予

    关键词: 老年人,增龄,人体组分,骨骼肌,骨骼

    来源: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科

    分类号: R195

    页码: 557-563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40K

    下载量: 90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各部位体成分随增龄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