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靖宇山西省榆次市第三中学
充满挑战和竞争的21世纪,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精神的建设者。为适应时代的要求,高中历史教材做了全方位的改革。新编高中历史大纲把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定格为三大目标: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须从此入手。教学实践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进取,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文化素质首先表现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思想教育水平和能力培养的高低。没有基础知识的获取,思想教育就成了空中说教,能力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新编高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自成体系,可读性较强。对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自我阅读、思考、讨论来解决疑难。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独立思考,独有心得。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擅长把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如教会学生从生产力角度,经济发展、阶级属性本身去研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应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要一分为二,客观公允。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有效地掌握知识。
二挖掘历史教材,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新编高中历史大纲中明确规定,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具有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改革开放与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具有把我国建设成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历史责任感。”教学中,要结合教材,适时渗透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无数生动而丰富的史事、人物都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为捍卫民主尊严国家主权英勇斗争和不懈探索的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使爱国主义深入学生心中,并约束自身行为。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挽救人民,勤奋学习,不懈努力。通过伟人、名人传记,事迹学习,使学生体会其伟大的人格,坚强的毅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方法指导,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能力,指人完成某项活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新大纲对提高学生能力要求:一是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二是阐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和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是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并对其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向思维,积极探究历史根源。要把历史知识化零为整,形成系统、网络的体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专题线索,并给予一定提示,把分析事件过程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归纳概括阶段特征,构建历史框架。长此以往使学生具备总结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知识。
历史发展史的有规律可循,需要我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但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把现成理论教给学生,必须引导其自我分析。如,比较英法美俄德意日各国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何不同,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取得共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共同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经济相互矛盾所致,而其不同也是因此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异。这样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与透析本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可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体验历史,探讨历史,做历史的“主人”。
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觉、自愿、自主、自立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