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表达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基因,载体,拟南芥,酵解,蛋白,丙酮酸。
玉米表达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拓昊苑,路风中,张元元,于好强,付凤玲[1](2019)在《利用转移PCR技术构建玉米SnRK2基因家族表达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玉米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SnRK2)基因家族表达载体的过程中,因为表达载体可供选择的多克隆位点较少,且有些还与目的基因同源,所以采用转移PCR(T-PCR)扩增技术替代通常的酶切连接方法。为避免错误连接或未连接的第一轮T-PCR中间产物对退火温度不同的第二轮扩增循环产生干扰,本研究对T-PCR接头引物3′-端和5′-端的两段序列及其退火温度、引物、供体质粒和目标质粒模板的浓度,特别是温度循环程序进行设计和筛选,并用扩增构建的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在两条引物3′-端序列理论退火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T-PCR第一轮扩增的退火温度以低于或接近其中较低的理论退火温度为宜。但在两条引物3′-端序列理论退火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则应高于其中较低的理论退火温度。T-PCR第二轮扩增的退火温度,适当低于两条引物理论退火温度的平均值。按优化的温度循环程序,从供体质粒pMD19-T扩增ZmSnRK2基因家族8个成员的编码序列,并整合到目标载体pHBT95启动子下游特异位点,重组率达60%以上。综上表明,T-PCR对没有适用多克隆位点的载体构建的实用性较强。本研究通过优化的温度循环程序为表达或诱变载体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赵兴彦,卢凌霄,董建军,于洋,王银月[2](2018)在《无缝克隆方法构建玉米多基因表达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使用无缝克隆方法构建以除草剂(GR79)作为筛选标记的抗虫(Cry1Ac)、耐旱(GhABF2)高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玉米幼胚,初步鉴定外源基因表达情况。1材料与方法1.1质粒与菌株中间载体pUC-19、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农杆菌GV3101感受态均由本试验室保存,pEASY-T5 cloning vector购于北京,Transgen公司,大肠杆菌Trans1-T1感受态(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8年07期)
曹路遥,周岩,魏琦超,陈燕绘,陈亚东[3](2018)在《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的编码基因以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本研究根据已公开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玉米自交系ZD410的叶片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成功克隆了pepc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完整ORF长度为2 913 bp,编码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108.179 ku,等电点(PI)为5.73;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分析显示,该蛋白质与其他C4植物的PEPC蛋白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含pepc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该基因导入野生型拟南芥。(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李金红,霍岩,付莉,翁倩,陶承光[4](2018)在《高粱SbCYP79A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玉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SbCYP79A1基因功能及其转化玉米抗虫能力的研究,本试验根据NCBI公布的SbCYP79A1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利用高粱品种BTX623克隆到同源性达到100%的SbCYP79A1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开放阅读框包含1 887 bp,由629个氨基酸组成。构建SbCYP79A1基因植物超表达载体,PCR及测序结果均显示植物表达载体pMDC141-CYP79A1构建成功。将该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EHA105中,热激法转化到玉米A188幼胚,共培养7 d后,在幼胚检测到GUS基因瞬时表达,说明该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化体系的转化效率具有可靠性;经选择培养获得54株转化植株,经PCR鉴定获得38株阳性植株,同时利用GUS基因对阳性植株的叶片和根部进行组织定位分析,均观测到较强的GUS基因表达,进一步验证了PCR检测结果。以上结果均证明高粱的SbCYP79A1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玉米抗虫的新材料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9期)
李洪有,张素芝,陈庆富[5](2017)在《玉米ZmMGT0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rA/MRS2/MGT-型镁离子转运蛋白在维持植物镁离子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一个表达受缺镁胁迫诱导的玉米MRS2/MGT-型镁离子转运蛋白基因ZmMGT10在缺镁胁迫中的功能,构建了ZmMGT10的过表达载体并遗传转化拟南芥,获得了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同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相比,过表达ZmMGT10增加了低镁胁迫生长下转基因植株的生物量、根长和叶绿素浓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低镁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根和叶中积累的镁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植株。此外,在低镁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根对镁离子的吸收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植株。结果表明,过表达ZmMGT10基因可以增强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对低镁胁迫的抵抗。(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弓雪,姜敏,齐欣,李明,马骏[6](2016)在《玉米ZmSUT4基因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SUCs或SUTs)是蔗糖装载、卸载、分配的重要载体,Zm SUT4是玉米低亲和、高转运能力SUT4亚族的唯一成员。以黄早四Zm SUT4全长c DNA序列为模板,设计带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正向、反向2个片段,将反向、正向片段双酶切后依次插入p Green-HY104植物表达载体中,从而构建由35S启动子调控的Zm SUT4基因RNA干扰(RNAi)的植物表达载体HY104-A-S,然后通过冻融法将载体质粒转入含有p Soup质粒的农杆菌EHA105中。Zm SUT4基因RNAi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为研究Zm SUT4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张彦彦[7](2016)在《根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玉米ZmBRI克隆、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Pyk10是拟南芥中的一种根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PCR技术从拟南芥DNA中分离得到Pyk10,并通过分析可知该pyk10启动子和已公布的拟南芥pyk10启动子(GenBank no.:AJ292756.1)相似性达到98%。通过取代3301载体上1077bp-1131bp处的35S启动子构建了pyk10-3301,并运用浸花法侵染拟南芥。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pyk10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的根部特定表达。油菜素内酯(BRs)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富含亮氨酸蛋白激酶BRI,该受体激酶在油菜素内酯的信号转导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玉米B73克隆得到了ZmBRI基因。ZmBRI基因开放阅读框编码604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66.81 kDa,等电点为6.16。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ZmBRI基因具有蛋白激酶C结构域和亮氨酸重复片段,该两个结构域是BRI蛋白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并进行功能分析,诱导表达结果表明ZmBRI基因受非生物逆境胁迫高盐和油菜素内酯(BR)的诱导上调,而受脱水、干旱、脱落酸(ABA)和NO信号诱导下调。在ZmBRI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中,我们发现转基因株系的叶面积比野生型的大,也比野生型的拟南芥提前开花,并且无论是在正常条件下还是BR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的气孔开度均小于野生型的气孔开度。在本试验中我们也获得ZmBRI的转基因玉米自交系。本研究初步明确了ZmBRI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以后进行玉米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期刊2016-06-01)
陈沼汀[8](2016)在《抗虫基因cry1Ab1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玉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社会生产的很多领域都有应用。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玉米的育种效率,在玉米抗病、抗虫、抗逆、高产及品质改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以抗虫转基因玉米的发展最为快速、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玉米的生产一直受到虫害的严重影响,其中鳞翅目害虫亚洲玉米螟(A CB,O.furnacalis)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最为显着,每年因玉米螟虫害致使玉米减产10%~30%。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将抗虫基因转入玉米,能够显着提高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本实验从克隆表达载体pUC57-cry1Ab13上扩增得到cry1Ab13基因片段,通过同源重组方法与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Bar连接,获得以抗除草剂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cry1Ab13-Bar,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玉米自交系H99,对转基因植株中cry1Ab13基因的整合情况、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对转基因株系进行了田间及室内玉米螟抗性鉴定实验。本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从克隆载体pUC57-cry1Ab13上扩增得到cry1Ab13基因片段并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将cry1Ab13基因插入到基础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35S-Nos-35S-B ar-Nos中,成功构建了以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 A3300-35S-cry1Ab13-Nos-35S-Bar-Nos。2.构建工程菌,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35S-cry1Ab13-Nos-35S-Bar-Nos转入玉米自交系H99。经过组织再生培养,得到再生植株,经除草剂筛选及PCR检测,共获得8个T0代阳性转化事件。3.阳性转基因植株自交授粉,收获正常结实的转基因种子并种植。对转基因群体进行逐代的除草剂筛选及PCR检测共获得200株T2代阳性转基因植株。4.对T2代转基因植株的cry1Ab13基因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以进一步了解目的基因的整合情况,结果有5株转基因阳性植株得到明显的杂交条带,其中T2-2-3-1为叁拷贝整合,其余均为单拷贝整合,且不同转化事件杂交条带大小不同。5.为进一步研究目的基因cry1Ab13的表达情况,对Southern杂交阳性植株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定量PCR检测,对不同植株相同部位的检测结果表明除T2-2-3-1外其余转化事件中均检测到cry1Ab13基因转录,且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而T2-2-3-1以及未转化植株中均未检测到cry1Ab13基因转录。对同植株不同部位的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不同:叶片>苞叶>花丝。6.为检验转基因植株对玉米螟的抗虫效果,开展了室内及田间的接虫实验,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对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抗虫效果。7.通过农艺性状调查发现抗虫转基因株系在无害虫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百粒重显着高于对照组百粒重,而其他农艺性状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张丽丽,李博,谭燕华,曹扬,易小平[9](2016)在《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ASR1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ASR1的功能,提高玉米株系的产量和抗逆性,根据http://www.maizegdb.org/网站上公布的玉米自交系B73的ZmASR1序列和Cornejo发表的Ubiquitin启动子的序列,设计引物从玉米自交系B73的DNA序列中克隆了ZmASR1基因和Ubiquitin启动子,并对ZmASR1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mASR1基因DNA全长为1 381 bp,包含1个长度为131 bp的内含子序列,存在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417bp,编码13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具有ASR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ABA_WDS(abscisic acid/water deficit stress),氨基酸序列的N端有该家族成员所特有的依赖于Zn2+的DNA结合位点,而C端则有1个核定位信号,玉米的ZmASR1与单子叶植物的ZmASR1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双子叶植物的ZmASR1亲缘关系较远。并构建了同时带有该启动子和ZmASR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宋广树,刘文国,吕庆雪,刘宏伟,李春雷[10](2016)在《玉米隐性核不育保持系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enebank中搜索花粉致死基因Zm AA1、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s45、粉质胚乳突变基因Mucronate及各基因特异调控因子和终止子序列,并在目的片段的上下游设计增加同尾酶Spe I(Nhe I、Xba I)和酶切后具有各种类型的DNA片段的Esp3I酶切位点,基因合成构建到克隆载体puc57上,命名为puc-Zm AA1、puc-Ms45、puc-Mc。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将目的片段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300上,并用热击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LBA4404及EHA105中,酶切、PCR检测及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玉米表达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使用无缝克隆方法构建以除草剂(GR79)作为筛选标记的抗虫(Cry1Ac)、耐旱(GhABF2)高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玉米幼胚,初步鉴定外源基因表达情况。1材料与方法1.1质粒与菌株中间载体pUC-19、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农杆菌GV3101感受态均由本试验室保存,pEASY-T5 cloning vector购于北京,Transgen公司,大肠杆菌Trans1-T1感受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表达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拓昊苑,路风中,张元元,于好强,付凤玲.利用转移PCR技术构建玉米SnRK2基因家族表达载体[J].核农学报.2019
[2].赵兴彦,卢凌霄,董建军,于洋,王银月.无缝克隆方法构建玉米多基因表达载体[J].种子世界.2018
[3].曹路遥,周岩,魏琦超,陈燕绘,陈亚东.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18
[4].李金红,霍岩,付莉,翁倩,陶承光.高粱SbCYP79A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玉米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8
[5].李洪有,张素芝,陈庆富.玉米ZmMGT0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7
[6].弓雪,姜敏,齐欣,李明,马骏.玉米ZmSUT4基因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6
[7].张彦彦.根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玉米ZmBRI克隆、功能分析[D].北京农学院.2016
[8].陈沼汀.抗虫基因cry1Ab1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玉米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9].张丽丽,李博,谭燕华,曹扬,易小平.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ASR1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6
[10].宋广树,刘文国,吕庆雪,刘宏伟,李春雷.玉米隐性核不育保持系表达载体构建[J].玉米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