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战
(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5374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者进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该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积极态度,主任医师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神经内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245-02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VD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如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血引起的痴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共收治2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
1.2治疗方法
VD的治疗分两个方面,一是治疗原发脑血管病,二是改善脑功能。因为卒中能导致VD,故卒中的预防可降低VD的发生。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其发病率,并改善VD的认知状态或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1.2.1原发性脑血管疾病相关因素的防治
1.2.1.1高血压的治疗:26%~49%的卒中病人有高血压,高血压被认为是最重要、最可治疗的卒中危险因素。在亚洲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中年时收缩压增高与其后来认知功能降低有关,早期控制收缩压可能会降低老年期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但将收缩压控制过低亦能导致痴呆发生。因此,高血压可能是早期预测痴呆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的控制可阻止或延缓痴呆的发生。
VD伴高血压者,其收缩压控制在135~150mmHg之间可改善认知状态,而低于此水平则使症状恶化。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对VD有保护作用,一旦卒中病人发生VD或认知障碍,轻度的高血压有益处。
1.2.1.2其他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治疗:通过辅助检查如血生化化验、颈动脉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寻找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应减少食物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减少热卡、食盐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E,还可以给予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控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有高度颈动脉狭窄者可考虑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可显著改善脑供血,同时戒烟,合理饮食,适量参加运动,禁止过度饮酒。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防治脑卒中作用。对于已有明确遗传因素的脑血管病,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1.2.2改善脑功能
1.2.2.1改善脑循环治疗:改善脑循环药物的作用是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氧利用度,但基本不影响正常血压,种类较多,西药和中成药在临床上均有广泛的应用。如阿司匹林、川芎嗪、威氏克等。
1.2.2.2脑代谢赋活剂:即脑功能代谢药,主要作用为促进脑神经细胞对氨基酸、磷脂及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起到增强病人反应性和兴奋性,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如茴拉西坦、都可喜、喜德镇等,另外,脑活素、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也可增强脑代谢。
1.2.2.3脑保护药物:血管性痴呆与脑缺血、缺氧的关系很密切,而决定神经元命运的不仅仅是缺血,而是涉及许多复杂的机制。近年研究较多的有缺血半暗带、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损伤,以及缺血后的即刻基因表达、细胞凋亡、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等。了解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后,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脑保护治疗,目前认为有效的药物有尼莫地平、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银杏叶制剂等。
1.2.3伴随症状的治疗90%的痴呆病人在其病程中表现一种或几种精神及其他伴随症状,最常见的为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其次为焦虑及谵妄,前两者多发生于痴呆早期病人。此外尚有偏执、躁狂、刻板动作等问题。
1.2.4康复治疗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非药物治疗、护理、训练等措施和手段,以减少伤残者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对于痴呆患者而言,目的是使他们能够自理生活,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或家务,防止疾病进展,延缓痴呆恶化。对于血管性痴呆,由于其智能损害常为非全面性、斑片状,且常合并局灶性神经体征,其康复治疗较AD有一定侧重性。
综上所述,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积极救治原发病,控制脑水肿,应用脑保护剂、脑代谢赋活剂等,尽量减少神经细胞损伤对防止痴呆发生很重要;另一方面是改善痴呆症状,除采取药物治疗外,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从事力所能及的脑力、体力活动,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社会及家庭,可明显延缓痴呆的发牛、发展。
2结果
25例患者进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
3预后
VD的治疗效果优于AD,因为通过改善脑循环、预防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可减轻症状、减少使病情急剧恶化的诱因,从而争取认知障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较长时间。VD的自然病程是波动的,呈阶梯样发展,波动间歇期病情稳定,甚至能有一定程度改善,此平稳间歇期可达数月或数年,长短主要取决于医疗护理条件,最终自主能力全丧失,平均存活期4~6年。
参考文献
[1]李学松,王剑锋.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2):122-124.
[2]郑春玲,王明科,曹新亚;血管性痴呆65例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3]叶淑萍;;10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