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模型论文_桂大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筋混凝土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模型,钢筋,损伤,混凝土结构,静力,极限。

钢筋混凝土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桂大超[1](2019)在《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早期开裂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超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避免和减少由混凝土温缩或干缩造成的混凝土早期裂缝,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以及在楼板中增加分布筋是常用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大多根据经验定性评估,缺乏定量的分析。鉴于此,以1栋超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通过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掺入膨胀剂,分析混凝土的早期变形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钢筋布置方式对楼板裂缝的影响。所得结果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防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白国良,郝彬[2](2019)在《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原型进行1/18缩尺比模型设计,并开展了模型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分析试验中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得到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在地震激励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底部在水平向地震作用下,承受巨大的剪力,最早出现严重的水平向贯通性破坏裂缝;加速度放大系数沿着结构高度升高而逐渐增大;随着台面激励加速度输入值的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位移反应随着结构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塔顶结构有明显的鞭梢效应; 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X向最大位移172 mm;混凝土筒壁最薄处,结构应变反应最大。钢塔顶结构的塔柱底部和底部斜杆应力较大,出现了局部屈曲变形。(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建亮,宁宁,王茜,刘杨,许卫晓[3](2019)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计算模型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延性破坏是规范推荐理想破坏模式,而震害调查表明,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无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破坏机制。填充墙虽然设计时被视为非结构构件,但其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文中首先对各国规范对填充墙的规定进行总结,并对现有的填充墙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及其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最后分析了现有计算模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宋彦朋,陈辉,黄斌[4](2019)在《基于贝叶斯的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贝叶斯原理的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针对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修正中的方程病态问题及模态测试中测点信息不完整和模态信息不完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用于有限测点的目标函数和似然函数,且在目标函数中同时考虑了频率和振型信息。采用延迟拒绝自适应算法(DRAM)对待修正参数的后验概率进行了计算。数值算例表明本方法在仅使用低阶测量模态信息和不完整振型信息的情况下,仍能准确修正结构参数;实验算例表明,修正后的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和测量结果一致,修正后的模型参数值和梁的轻微裂缝的位置及大小基本对应,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邢国华,杨成雨,常召群,秦拥军,张广泰[5](2019)在《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修正压-剪-弯分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易发生锈蚀,引起混凝土结构承载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工程结构的继续使用。该文在分析纵筋锈蚀后的屈曲效应、箍筋锈蚀后的约束效应、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劣化的基础上,建议了考虑锈蚀影响的钢筋、混凝土及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本构模型,以锈蚀钢筋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对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柱压-剪-弯交互作用下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21根锈蚀混凝土柱的试验结果对建议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021,方差为0.014,建议模型极限承载力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闫路路,冯治斌,贡金鑫[6](2019)在《基于位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等效阻尼比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公式大多使用简化的单自由度滞回模型等效推导得出,难以充分反映结构的整体非线性滞回特征。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66个不同层数和跨度的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对其进行单向推覆分析,选出其中主要通过梁铰变形耗能的51个结构进行往复推覆分析,基于等能量耗散原则建立了适用的整体等效阻尼比模型,分析表明,基于该等效阻尼比的结构位移需求预测值总体偏低。为此,进一步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对其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整体等效阻尼比模型进行拟静力非线性分析,所得结果与时程分析得到的平均最大位移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更好地反映结构整体耗能特性。(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刘流,姬淑艳,李英民,罗文文[7](2019)在《钢筋混凝土梁柱概率损伤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概率损伤模型缺乏统一标定方法以及样本扩容困难的问题,以典型构件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概率损伤模型分布参数的标定方法和基于贝叶斯统计的样本扩容方法,并采用典型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滞回试验标定各极限状态的损伤指数.以8度设防4个不同层数的RC框架结构为例,分别从单一构件损伤和整体结构构件损失综合比较损伤模型对建筑结构性能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样本扩容方法能平衡先验信息和抽样信息,采用本文提出的标定流程可为后续样本扩容提供便利;本文经标定的损伤模型均能识别较大概率的破坏状态,在中小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地震损失均值基本一致,建议采用便于计算的位移损伤模型进行损失评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偏安全考虑,建议采用Park-Ang损伤模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张皓,李宏男,曹光伟,侯世伟[8](2019)在《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动态纤维梁单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灾变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显式算法可考虑地震作用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动态纤维梁单元模型,并以材料子程序(VUMAT)的形式嵌入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中。对混凝土、钢筋以及钢筋混凝土柱动态加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测试并验证该模型用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及构件动态性能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钢筋混凝土动态纤维梁单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准确并实时反映地震作用下应变率对材料及构件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为精确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马颖,王东升,解河海,白卫峰[9](2019)在《基于Bayesian理论的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变形能力概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预测地震作用下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RC)柱的变形能力,基于Bayesian理论提出了一种建立柱类构件变形能力概率模型的方法。首先对已有RC柱变形能力公式进行评价并选作先验模型,再借助美国PEER柱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库中发生弯剪破坏的20根矩形截面RC墩柱的拟静力试验数据作为客观认识,应用Bayesian参数估计方法综合这两类信息进行推断,修正先验模型的偏差从而建立反复荷载作用下弯剪破坏RC柱变形能力的概率模型;采用Bayesian方法剔除影响修正效果不显着的因素以获得模型简化,达到对先验模型的动态更新。最后,讨论了不同形式修正项对修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ayesian方法既继承了先验信息的完备性,又利用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建议的概率模型较已有公式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弯剪破坏RC柱的变形能力,从而为RC柱抗震设计或评估中考虑能力不确定性提供了便利。(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郑山锁,荣先亮,张艺欣,董立国[10](2019)在《冻融损伤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冻融损伤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的滞回特性,通过试验回归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榀冻融损伤RC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冻融损伤参数与轴压比对极限功比指数和不同受力状态下RC剪力墙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建立了冻融损伤RC剪力墙构件极限功比指数与骨架曲线特征点参数计算模型.考虑强度衰减、刚度退化以及捏缩效应,采用两折线模型表示滞回环卸载段刚度变化,建立了冻融损伤RC剪力墙构件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墙进行了模拟对比,从滞回曲线与累积滞回耗能两个方面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钢筋混凝土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一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原型进行1/18缩尺比模型设计,并开展了模型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分析试验中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得到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在地震激励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底部在水平向地震作用下,承受巨大的剪力,最早出现严重的水平向贯通性破坏裂缝;加速度放大系数沿着结构高度升高而逐渐增大;随着台面激励加速度输入值的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位移反应随着结构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塔顶结构有明显的鞭梢效应; 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X向最大位移172 mm;混凝土筒壁最薄处,结构应变反应最大。钢塔顶结构的塔柱底部和底部斜杆应力较大,出现了局部屈曲变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筋混凝土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桂大超.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早期开裂影响[J].上海建设科技.2019

[2].白国良,郝彬.钢-钢筋混凝土塔式组合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3].王建亮,宁宁,王茜,刘杨,许卫晓.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计算模型研究综述[J].低温建筑技术.2019

[4].宋彦朋,陈辉,黄斌.基于贝叶斯的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修正方法[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5].邢国华,杨成雨,常召群,秦拥军,张广泰.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修正压-剪-弯分析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9

[6].闫路路,冯治斌,贡金鑫.基于位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等效阻尼比模型[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

[7].刘流,姬淑艳,李英民,罗文文.钢筋混凝土梁柱概率损伤模型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皓,李宏男,曹光伟,侯世伟.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动态纤维梁单元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9

[9].马颖,王东升,解河海,白卫峰.基于Bayesian理论的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变形能力概率模型[J].工程力学.2019

[10].郑山锁,荣先亮,张艺欣,董立国.冻融损伤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纤维模型分离式模型单元局部坐标及内力钢筋和混凝土模型网格划分在后处理中...前排桩位移图(cm)本文建模流程及示意

标签:;  ;  ;  ;  ;  ;  ;  

钢筋混凝土模型论文_桂大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