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维华[1]2004年在《入世环境下中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极其突出,被尊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但花卉产业基础薄弱。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我国花卉产业化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我国花卉产业化的发展是动力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首先在通过调研而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花卉产业化经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界定,通过对花卉产业化经营概念形成及其演进过程的回顾,分析了花卉产业化经营概念建立的理论和现实基础,阐明了实施花卉产业化经营战略对我国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接着本文对我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的缘起进行了系统分析。我国花卉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它的最大弱点是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对市场经济不适应;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化经营是花卉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其具有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商品化等特点,因此我国花卉业必须改革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和以追求产品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走花卉产业化经营之路。随后,在我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和发展类型时,通过分析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笔者提出了我国花卉业的3种组织模式和5种经营一体化发展类型。 加入WTO之后,我国花卉业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花卉出口和种源的形势不容乐观,但与此同时,入世也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比如有利于外资的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出口,有利于利用WTO争端机制捍卫企业在国际贸易纠纷中的合法权益等等。总之,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产业总的来说是有利有弊,但利弊孰大孰小,则更多取决于产业所采取的战略、实施战略目标的措施以及具体行动的实现。最后,本文在花卉产业化经营理论指导下,结合我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现状和入世后所受的影响,按照战略目标的要求,提出了从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和加强产业环境建设叁个方面来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陈宝初[2]2007年在《上海市花卉产业化研究》文中认为自80年代以来,花卉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包括花卉生产、花卉流通、花卉贸易等,呈现出花卉品种多样化、新奇化;生产出口迅速增长;消费市场相对集中;发展中国家花卉业迅速崛起等特点。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展战略,上海可持续农业生产发展的规划目标是:经过10年至20年的努力,建成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绿色农业、绿色乐园和绿色家园的基地,重点发展林业、花卉、水果、特种水产养殖、旅游观光农业等。上海花卉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上海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花卉消费市场,也是第二大生产基地,花卉业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已逐渐形成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上海市花卉生产、销售、流通及企业生产模式等各环节的历史变迁及生产现状,同时与国际国内其他地区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最近几年,上海花卉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一批花卉基地和花卉龙头企业。然而,从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以及经济效益和经营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上海花卉业仍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尚未形成符合花卉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组织体系;二是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持体系;叁是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五是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随着2010上海世博会的到来,上海市要抓住契机,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本文在对花卉产业化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就上海市花卉产业化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进行组织体系建设;产、科、教一体化;调整花卉销售策略;设施配套,完善花卉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订和执行相应的法制法规。
朱丽琴[3]2010年在《广州市花卉产业化水平提升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花卉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特殊产品,花卉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广州市是我国主要的花卉生产区和消费区之一,素有“花城”美誉。近年来,广州市花卉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其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相关基础理论为指导,广泛查阅和参考以有的研究成果,深入调查和分析广州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构建了花卉产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州市1999~2008年花卉产业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运用SWOT法,分析了广州市花卉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广州市花卉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1、遵循有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开放性原则,针对花卉产业的特性及发展状况,按系统论的思想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将总目标逐层分解,设立了规模化、科技化、效益化、一体化四个子系统,选择了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花卉产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1999~2008年广州市花卉产业化水平的综合得分逐渐增加,表明其花卉产业化水平是逐步提高的。近10年,广州市花卉产业化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99年~2003年为花卉产业化发展不稳定的时期;2004年~2008年为花卉产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时期。从总体上看,其规模化、科技化、效益化和一体化四个子系统都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一体化子系统持续增长,说明广州市花卉产业化内部一体化程度发展态势良好。规模子系统和效益子系统都呈现波浪式上升,不太稳定。科技子系统增幅不大,且出现较大的波动。3、广州市花卉产业化经营发展具有诸多优势:如符合都市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地方经济实力雄厚;研发资源优势;花文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等。但也有不少劣势:如花卉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低;龙头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纽带不够紧密;花农整体素质不高;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缓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同时,广州市花卉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机遇十分宝贵:如国家农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国际花卉生产布局的调整将有利于承接高端品种生产;花卉市场需求强劲;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入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带来发展的机遇等。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广州市花卉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如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不稳定;周边其他省市花卉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花卉产业发展受土地资源的制约凸现等。4、本研究提出的进一步提升广州市花卉业产业化水平的主要对策建议是:(1)加强花卉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打造全国花卉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2)全面实施龙头带动战略;(3)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花农的组织化程度;(4)构建花卉产业化经营利益共同体;(5)加快花卉科技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6)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引导扶持:(7)完善花卉业社会化服务体系;(8)不断延伸花卉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陈毅谦[4]2009年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地处福建省漳州的东部,常年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是福建省花卉经济栽培区,发展花卉具有区位优势。发展花卉产业,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促进闽台农业合作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市场机制理论、利益共同体理论等经济理论为指导,介绍了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产业化的现状,分析了“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主导产业+农户”和“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产业化发展的对策。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当前制约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产业化水平低、经营方式滞后、产业链短、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和花农组织化程度不高等方面。要实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发挥对台优势,构建合作交流平台;二是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引导作用;叁是实施科技兴花,提高花卉竞争水平;四是健全市场体系,加快花卉产业进程;五是培育产销组织,推进花卉产业升级;六是完善服务体系,促进行业交流合作这些系列措施将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程欢欢[5]2014年在《洛阳花卉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花卉产业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花卉产业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前景,是富裕起来的中国最有生机的生物性产业。当前,我国花卉产业正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外消费大幅度增加,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机遇,洛阳花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应抓住机遇,突出历史文化和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花卉产业,这也是是带动农民致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产业化理论等经济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在分析总结国内云南、鄢陵等地花卉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洛阳花卉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优势,发展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对洛阳花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指出了当前洛阳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政府重工轻农,生产经营分散,产业链不完整,流通体系不健全,品牌观念淡漠,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政府加强指导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合理布局规划,加快花卉产业集聚;通过花卉深加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配套产业等做强花卉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市场经营体系,积极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名牌产品,提高花卉附加价值;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施人才战略等对策。
李战国[6]2006年在《菏泽牡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重要的商品价值,是我国花卉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近年来牡丹作为国内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菏泽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菏泽对外的一个形象品牌,是菏泽文化的重要代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牡丹产销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菏泽市牡丹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对菏泽市牡丹生产状况和产业化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菏泽市发展牡丹产业的优势及制约因素。指出菏泽市发展牡丹产业的优势是自然条件优越、良好区位优势、丰富的牡丹种植资源、系统的专业技术、利于控制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畅通的销售渠道和产地知名度较高的优势。当前制约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不规范、支持力度不够;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组织建设还很薄弱,内部机制有待完善;牡丹品种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科研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行业自律性差,无序竞争严重;产品营销、流通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本论文针对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和论证了菏泽牡丹的发展模式,菏泽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形成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加销一条龙的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研究和提出了加快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措施:(1)坚持科技进步,走科技兴花之路;(2)加快牡丹产业的组织化进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3)完善市场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牡丹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4)努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扶持牡丹产业化发展。实现牡丹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与国际市场接轨,尽快提升菏泽牡丹产业的整体水平,最终实现菏泽牡丹的产业化经营。
李倩[7]2007年在《北京市鲜切花出口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市已经成为我国花卉科研、生产、流通、贸易和信息交流中心,鲜切花消费的主要城市之一,其鲜切花的出口也占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截止2006年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全年花卉总产值达6亿多元。同时在地域上形成了以丰台花乡、顺义、昌平、大兴、通州等地区为中心的生产布局。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之一的花卉产业,虽然在某些鲜切花科研方面已经接近先进水平,但在花卉出口,尤其是在鲜切花出口上,与发达国家,诸如荷兰、美国、哥伦比亚、韩国,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鲜切花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鲜切花生产专业化水平不高、鲜切花物流技术落后、鲜切花销售渠道狭窄等方面。为了找出这些差距及其背后的原因,促进北京市鲜切花出口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以鲜切花出口品种结构、出口目的国分布、出口运输方式为切入点,从法律法规、保鲜技术、销售渠道、专业人才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鲜切花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不健全,出口手续繁杂,缺乏鲜切花出口的专业外贸人才等。最后从政府、企业、生产者、学校角度提出了促进北京市鲜切花出口的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简化出口手续繁杂,提高科研能力,提高鲜切花生产专业化水平,拓宽鲜切花销售渠道等。
陈耀华[8]2007年在《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花卉产业基本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不容忽视的部分。研究发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花卉产业取得了若干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为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挑战。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迅速,现今已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1)花卉科研方面研究力度加强,在个别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梅品种和木樨属品种2个国际品种登录权的获得、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研究队伍的科研建设、以及花卉应用型研究的较大发展。(2)我国的花卉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较之花卉产业发展初期我国的生产者综合素质和人数、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下和生产力提高的前提下,我国的花卉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到2005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810181.2公顷,销售额503.34351亿元人民币,出口额154258.3千美元。(3)花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自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以来,在我国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花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机构。这为我国的花卉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相继建立了与花卉相关的各类认证体系和国际标准,并着手成立了配套的立法和执法部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劳动者的权益,实现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引入了花卉认证体系,另外我国花卉产品国际和地方标准现在已经普遍实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综观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历程和花卉产业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并与国际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比较,发现了一些问题:(1)我国的花卉科研力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大在我国传统花卉和本土花卉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同时鼓励科技创新。(2)生产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花卉生产中存在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在流通领域存在市场产品结构不合理、运输跟不上等。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产业发展为成熟行业、向发达国家迈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3)花卉品种知识产权方面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程序不完善。(4)花卉产品认证体系没有普及。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关的花卉产品认证体系,但是宣传力度不够,人们的认识程度不足,这直接影响了花卉产品的质量提高、环境的保护和花卉从业人员的安全。本论文认为要解决我国花卉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1)完善和巩固花卉科研基础力量,加强品种的创新。(2)加大生产方面的研究力度,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提高花卉产品质量。(3)通过国家调控和协会、企业自律的形式完善、稳定我国花卉市场。(4)通过各种可行途径解决花卉运输问题,重点解决运费高,设备差的现状。中国花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还未健全,加上国际间的激烈竞争,这些问题和挑战直接影响我国的花卉产业发展。对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详细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从各方面入手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把握产业新的增长点,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使中国花卉产业走向更加繁荣,最终提高我国花卉产业的综合实力。
杜彦霖[9]2007年在《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花卉产业是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对于云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从市场绩效及主要决定因素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客观分析。文章首先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入手,阐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在简单剖析了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状况之后,分别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经营主体、发展机遇和政府行为六方面因素对云南花卉产业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虽然云南花卉产业现有国际竞争力和地位不高,但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最后对如何提升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云南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贡献。
林乐静[10]2013年在《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近二、叁十年发展,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从以往的个体经营、小规模分散作坊,慢慢演变成具有市场经济特色以及一定发展格局的新兴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正步入快速产业化发展之路。但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纽带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低、政府政策与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问题,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宁波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并且现实意义重大。为此,本研究首先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结合微观分析以及宏观分析、比较分析等多元化的方法,对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具体规划进行较深入分析,对当前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在简单介绍和分析、总结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首先较全面梳理了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剖析了国内外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及其成功经验;进而围绕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较全面分析、把握了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特征与趋势,尤其是当前宁波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初步实践探索的主要做法与启示;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如何推进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较全面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策略措施。SWOT分析表明,当前推进宁波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1)主要优势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导产品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市场建设初见成效、多种产业化组织形式并存等;(2)主要劣势有:龙头企业的实力不够强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等;(3)主要机遇有:国家农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花卉苗木市场需求强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推动等;(4)主要威胁有:农地非农化对花卉苗木产业影响突出、其它省市花卉苗木产业的竞争较激烈、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和限制了产品出口等。为更好促进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为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做强龙头企业,增强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后劲;(4)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以及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增值能力;(5)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花卉苗木产业化市场竞争力;(6)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花卉苗木产品出口与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 入世环境下中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研究[D]. 孟维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04
[2]. 上海市花卉产业化研究[D]. 陈宝初.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 广州市花卉产业化水平提升问题研究[D]. 朱丽琴. 甘肃农业大学. 2010
[4].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D]. 陈毅谦.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5]. 洛阳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 程欢欢. 河南科技大学. 2014
[6]. 菏泽牡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李战国. 山东农业大学. 2006
[7]. 北京市鲜切花出口分析[D]. 李倩.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8].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步研究[D]. 陈耀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9]. 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探析[D]. 杜彦霖. 云南师范大学. 2007
[10]. 宁波市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研究[D]. 林乐静. 宁波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