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压力论文_刘方,陈中普,杨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孔隙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压力,碳酸盐,地层,应力,火成岩,弹性模量。

孔隙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陈中普,杨雷[1](2019)在《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层压力预测对深部地层钻井施工非常重要。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地层地质特点,结合地质、工程等理论,用地质分析的方法认识和解决深部地层压力预测问题,为此对该盆地复杂火成岩地层孔隙压力采取分层、分区预测方法,分别建立沉积岩地层区域地层压实正常趋势线进行预测。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分析总结该区块压力分布特征,并融合多项技术提升地层压力预测剖面外推法的准确性,形成了一套适应松辽盆地深部地层压力预测的新方法,有效解决了松辽盆地深部地层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赵兴龙[2](2019)在《压裂的孔隙压力梯度作用机制与扰动应力致裂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瓦斯煤层的水力致裂实践及前期原理性实验研究表明:水力致裂的破裂压力可能随着孔隙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增大,传统的水力致裂理论无法解释该现象。本文以压裂的孔隙压力梯度作用机制为切入点,采用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压裂的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规律、考虑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的岩石压裂细观破裂机制、压裂的围岩应力扰动规律、及压裂的扰动应力致裂效应,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1)开展了初始均匀孔隙压力作用下的岩石水力致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孔隙压力的增大,水力致裂的破裂压力线性增大。孔壁破裂瞬间声发射能量也相应增大,相同泵注时间内裂缝的扩展范围和张开度也越大。(2)开展了孔隙压力梯度作用下的岩石水力致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压力梯度越大,由试样内部孔隙结构变形不协调导致开裂瞬间破裂范围越大,破裂后的压力降也越大。相同泵注排量致裂相同时间时,初始孔隙压力梯度越大,水压裂缝的张开度越大。(3)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的岩石压裂细观破裂准则。岩石在细观上是由颗粒和孔隙组成的,基于岩石的细观结构,对岩石压裂过程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的岩石压裂细观破裂准则,并根据实验结果对该破裂准则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4)水力致裂引起了围岩应力发生变化,即水力致裂的应力扰动效应。水力致裂的应力扰动包括孔隙压力扰动和骨架应力扰动两个方面。随着水压裂缝的扩展,水压裂缝前沿及两侧的孔隙压力和骨架应力随泵注压力的波动而同步波动,且距离水压裂缝越近波动越明显。(5)水压裂缝尖端前沿及两侧的孔隙压力和骨架应力分布均遵循指数衰减规律,随着泵注排量的增大,衰减速率逐渐减小。相同泵注排量下水压裂缝扩展过程中裂缝两侧的孔隙压力衰减速率小于裂缝尖端前沿,因此,水压裂缝两侧的渗透区范围大于水压裂缝尖端的渗透区范围。(6)孔隙压力升高的地方骨架应力也相应升高,并且均沿着远离裂缝的方向逐渐以指数规律衰减。骨架应力衰减速率小于孔隙压力的衰减速率,水压裂缝尖端前沿及两侧的骨架应力扰动区范围大于孔隙压力扰动区(渗透区)范围。水压裂缝两侧孔隙压力与骨架应力之间的变化关系符合自然对数衰减关系。(7)压裂引起的应力扰动效应,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工程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背景,基于应力扰动的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趋利避害。提出了基于应力梯度和应力增速的应力扰动评价方法,分别评价应力扰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程度大小。(8)当水压裂缝尖端前沿或两侧存在天然裂缝等弱结构时,压裂产生的扰动应力会使天然裂缝面的剪应力增大,当剪应力达到天然裂缝的抗剪强度时,压裂的扰动应力诱导天然裂缝发生剪切破坏,即压裂的扰动应力致裂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陶磊,赵越哲,何岩峰,邓嵩[3](2019)在《一种碳酸盐岩气藏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多数富集油气区发育了碳酸盐岩地层,但碳酸盐岩地层压力复杂多变,计算方法并不成熟。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元回归模型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碳酸盐岩地层声波速度可由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的声波速度加权合成,岩石骨架声波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骨架密度、垂直有效应力及泥质含量,孔隙流体声波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体密度、地层孔隙压力及地层温度,通过以上理论建立模型方程,用实测值与计算值回归出模型系数,并进行区域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以中国西部地区某碳酸盐岩气藏的实测数据为例,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了模型方程,进行了模型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误差达到6%以下,符合工程需求,该模型可应用于此区域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康,杨典森,陈卫忠,王威,周云[4](2019)在《不同应力和孔隙压力作用下致密煤岩渗透率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岩渗透特性非常复杂且存在显着的应力敏感性这一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恒温超低渗透率测量系统,采用压力脉冲法对贵州龙凤井田的致密煤岩开展了气体渗透试验,系统研究了渗透率的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静水压力不变时,煤岩渗透率受有效应力和孔隙压力的共同影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有效应力与孔隙压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煤岩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或者孔隙压力升高均呈现幂函数形式降低,下降速率逐渐减小,呈现较高的应力敏感性,但有效应力和孔隙压力的作用机理有所区别;煤层气抽采过程中可通过适当降低储层有效应力的方法增大储层渗透率,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鹏[5](2019)在《气体孔隙压力和吸附作用下煤体有效应力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是一种由孔隙和裂隙组成的双重孔隙介质,其中存在大量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的煤层气。煤体变形受到游离态气体产生力学作用和吸附态气体产生吸附膨胀作用的双重影响。本文利用叁轴固流耦合试验系统,使用3种不同气体(Ar、CO_2、CH_4)充当孔隙介质,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测量不同孔隙压力引起煤体的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通过计算煤体的应力应变来研究孔隙气体引起煤体的变形效应及有效应力规律,进而分析气体孔隙压力和吸附作用这两种因素单独引起的煤体变形效应及有效应力规律。通过系统的实验与理论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应力约束下,煤体孔隙中的气体对煤体存在两种作用形式:游离态气体压力对固体骨架的力学作用和吸附态气体产生的吸附膨胀作用。孔隙气体压力相同时,煤体在游离态气体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相同,而吸附态气体引起煤体的变形不同。(2)气体孔隙压力和吸附作用单独引起煤体的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都随孔隙压的增大而增大,都近似为线性关系,且垂直于层理方向的变形大于平行于层理方向的变形。(3)当煤体孔隙为单相CH_4充满时,孔隙压力引起煤体的变形大于吸附作用引起煤体的变形;当煤体孔隙为单相CO_2充满时,吸附作用引起煤体的变形大于孔隙压力引起煤体的变形。(4)孔隙气体作用下煤体的有效应力系数?遵循关于孔隙压力和体积应力的双线性规律;气体孔隙压力作用下煤体的有效应力系数?_p和气体吸附作用下煤体的有效应力系数?_a也同样遵循关于孔隙压力和体积应力的双线性规律,且?(28)?_p(10)?_a。(5)根据实验结果,依据轴向变形和体积变形分别计算出煤体的有效应力系数。发现煤体的有效应力系数存在各向异性,垂直于层理方向的有效应力系数大于平行于层理方向的有效应力系数。(6)通过建立CO_2驱替煤层CH_4的简化模型,发现不论是采用相同压力还是高于煤层瓦斯压力的CO_2来驱替煤层气的过程中,引起煤层有效应力的增加量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煤层垂向的变形量同样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侯志强,于浩,刘云,张书平,顾汉明[6](2019)在《西湖凹陷M气田区块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高精度叁维孔隙压力场地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湖凹陷M气田区块泥岩超压为欠压实和生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的层砂岩具有低孔渗特征,导致流体孔隙压力预测难度大,为此,基于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适用区块低孔渗地层和多压力异常成因特点的纵波速度压力预测模型,基于非欠压实成因异常压力对总孔隙压力的贡献程度的参数来表征多压力异常成因的压力预测,基于层控和断控多约束层速度反演的低频地震速度建模和迭前AVO反演的精细叁维地震速度场的构建策略获得用于地震压力预测所需的叁维高精度速度场。实际区块叁维地层孔隙压力场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工区实测点深度处的孔隙压力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小于6%,验证了多压力异常成因情形下的压力预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可攀,刘向君,梁利喜[7](2019)在《孔隙压力对碳酸盐岩储层声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砂岩、泥岩不同,缝洞型碳酸盐岩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因此利用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孔隙压力预测尤为困难。利用声学信息进行孔隙压力预测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研究孔隙压力对碳酸盐岩储层声学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孔洞发育程度不同的缝洞型碳酸盐岩进行不同孔隙压力下的声学实验测试,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孔隙流体压力条件下岩心的声波时差、衰减系数、时频特性,得到了孔隙压力与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纵横波时差及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孔隙压力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纵横波在时域及频域上的影响。此研究为利用声学特性对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压力预测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刚,孟尚志,夏诗语[8](2019)在《孔隙压力对砂岩岩石力学特性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低渗透油气藏长期注水过程中动态裂缝的成因机理,首先要搞清孔隙压力对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利用美国GCTS公司RTR-1500高温高压岩石力学测试综合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灰褐色油斑细砂岩、细砂岩、钙质细砂岩3种岩样在不同孔隙压力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岩性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声波变化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这3种岩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纵波速度均随孔隙压力增大而减少,泊松比变化无明显规律;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岩样弹性阶段减短,塑性阶段增长;二项式可以很好地拟合孔隙压力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贾文超,张明杰,梁锡明,解帅龙[9](2018)在《地应力与孔隙压力对定向水力压裂效果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突出煤层井下水力压裂均匀卸压增透消突,达到压裂设备小型化的目的,提出了基于非对称孔隙压力场的多孔控制定向水力压裂新工艺。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试验的方法,以鹤壁矿区二1煤层矿井地质条件为基础,利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水平应力比、孔隙压力场以及地应力与孔隙压力场组合影响下的裂隙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水平应力比对煤体破坏类型、裂隙形态及扩展方向影响突出;利用孔隙压力场分布特征可以提高控制孔定向控制作用,降低起裂水压。根据矿区目前地质条件,水平主应力比在1.0~1.8,控制水压为6~12 MPa,在非对称孔隙压力场下,采用多孔控制定向水力压裂技术增透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于歆晨[10](2018)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分析及土孔隙压力监测设备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土是我们在工程中很常见的一种土,这种土质的工程力学性质差,通常情况下并不适合在其上面进行建筑物的建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各式建筑应景而生,加之虽然我国土体辽阔,可是主要经济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可用土地面积依旧有限,因此,软土地区也作为不可或缺的土地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由于软土地基的软弱性,在我们工程建设前往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固。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上,主要分为土质改良和排水固结两大种类,本文以排水固结法中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进行了工程、施工监测与检测及机理的研究分析。在另一方面,目前阶段,人们对软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监测也有了一系列设备,可是对于非饱和土中的孔隙气压的监测并没有有效的设备,为此本课题组一直在积极的致力于此种设备的开发和一系列改进工作。对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本文依照实际工程,介绍了此种工法的施工技术工艺工法和施工技术控制要求。并在本工程中进行了施工监测,监测项目分为膜下真空压力、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边桩侧向位移等六项,通过监测数据的归纳分析发现,在场区内部的真空压力由真空泵向四周呈现缩减的状态;孔隙水压力计在地下水位以上部分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非饱和土孔隙压力的问题;水位管内的水位在打开封冒之后会随时间不断下降。本文还结合加固前后的十字板剪切实验和静力载荷试验验证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软基加固中的有效性。通过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对比结合的方式,在微观与宏观机理上进行了部分研究,论证了这种工艺方法在软土地基加固上有着加固时间短,沉降速率快,加固效果显着,以及工后沉降量小的优势。设计制作了一种新的孔隙压力监测设备,并且可以应用于非饱和土中的孔隙气压的监测。通过现场在海滩砂性土的实验中,验证了对于天然土体地下水位下降会使其内部产生负压的现象,也说明了设备在非饱和土中的孔压监测方面的可用性。之后在透水率低的淤泥质海滩中的软粘土进行试验,发现设备内部的水在现场监测中难以排出的现象。针对这一种现象,重新对此进行优化改进,从构造上加入排水系统,以使得设备适用于软粘土以及其他各种工况下的土体,为软基沉降机理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支持,对实际工程监测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孔隙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瓦斯煤层的水力致裂实践及前期原理性实验研究表明:水力致裂的破裂压力可能随着孔隙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增大,传统的水力致裂理论无法解释该现象。本文以压裂的孔隙压力梯度作用机制为切入点,采用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压裂的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规律、考虑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的岩石压裂细观破裂机制、压裂的围岩应力扰动规律、及压裂的扰动应力致裂效应,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1)开展了初始均匀孔隙压力作用下的岩石水力致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孔隙压力的增大,水力致裂的破裂压力线性增大。孔壁破裂瞬间声发射能量也相应增大,相同泵注时间内裂缝的扩展范围和张开度也越大。(2)开展了孔隙压力梯度作用下的岩石水力致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压力梯度越大,由试样内部孔隙结构变形不协调导致开裂瞬间破裂范围越大,破裂后的压力降也越大。相同泵注排量致裂相同时间时,初始孔隙压力梯度越大,水压裂缝的张开度越大。(3)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的岩石压裂细观破裂准则。岩石在细观上是由颗粒和孔隙组成的,基于岩石的细观结构,对岩石压裂过程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力及其梯度作用的岩石压裂细观破裂准则,并根据实验结果对该破裂准则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4)水力致裂引起了围岩应力发生变化,即水力致裂的应力扰动效应。水力致裂的应力扰动包括孔隙压力扰动和骨架应力扰动两个方面。随着水压裂缝的扩展,水压裂缝前沿及两侧的孔隙压力和骨架应力随泵注压力的波动而同步波动,且距离水压裂缝越近波动越明显。(5)水压裂缝尖端前沿及两侧的孔隙压力和骨架应力分布均遵循指数衰减规律,随着泵注排量的增大,衰减速率逐渐减小。相同泵注排量下水压裂缝扩展过程中裂缝两侧的孔隙压力衰减速率小于裂缝尖端前沿,因此,水压裂缝两侧的渗透区范围大于水压裂缝尖端的渗透区范围。(6)孔隙压力升高的地方骨架应力也相应升高,并且均沿着远离裂缝的方向逐渐以指数规律衰减。骨架应力衰减速率小于孔隙压力的衰减速率,水压裂缝尖端前沿及两侧的骨架应力扰动区范围大于孔隙压力扰动区(渗透区)范围。水压裂缝两侧孔隙压力与骨架应力之间的变化关系符合自然对数衰减关系。(7)压裂引起的应力扰动效应,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工程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背景,基于应力扰动的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趋利避害。提出了基于应力梯度和应力增速的应力扰动评价方法,分别评价应力扰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程度大小。(8)当水压裂缝尖端前沿或两侧存在天然裂缝等弱结构时,压裂产生的扰动应力会使天然裂缝面的剪应力增大,当剪应力达到天然裂缝的抗剪强度时,压裂的扰动应力诱导天然裂缝发生剪切破坏,即压裂的扰动应力致裂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隙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方,陈中普,杨雷.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9

[2].赵兴龙.压裂的孔隙压力梯度作用机制与扰动应力致裂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陶磊,赵越哲,何岩峰,邓嵩.一种碳酸盐岩气藏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方法[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康,杨典森,陈卫忠,王威,周云.不同应力和孔隙压力作用下致密煤岩渗透率演化规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

[5].刘鹏.气体孔隙压力和吸附作用下煤体有效应力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6].侯志强,于浩,刘云,张书平,顾汉明.西湖凹陷M气田区块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高精度叁维孔隙压力场地震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2019

[7].高可攀,刘向君,梁利喜.孔隙压力对碳酸盐岩储层声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9

[8].杨刚,孟尚志,夏诗语.孔隙压力对砂岩岩石力学特性影响试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9].贾文超,张明杰,梁锡明,解帅龙.地应力与孔隙压力对定向水力压裂效果影响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8

[10].于歆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分析及土孔隙压力监测设备开发[D].青岛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多孔板导向架Fig.2-5PerforatedplateFig.2-...4. 11 应力场作用下孔隙水流方向叁年后Salah场地孔隙3年后注入点处孔...第10年抽灌面孔压叁维云图白音查干凹陷石油聚集区带划分图

标签:;  ;  ;  ;  ;  ;  ;  

孔隙压力论文_刘方,陈中普,杨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