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语音论文_朱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汉语语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语,语音,近代,官话,中原,音韵,异读。

近代汉语语音论文文献综述

朱炜[1](2012)在《谚译《老朴》》与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汉语语言学者主要利用《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文献研究近代汉语语音,由于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只能通过历史比较法进行构拟当时的语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谚文作为音素文字具有很高的语音转写功能,通过研究朝鲜时期保留下来的汉朝对音韵书、辞书、汉语教科书等,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获取当时的语音系统——音类与音值。在这些对音文献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谚文注音并注释的《老乞大》、《朴通事》系列教科书(简称谚译《老朴》)。作为语料,它们具有注音准确、连贯性好、口语化、谚文注释等特点,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目前对谚译《老朴》的研究主要对纸本进行案头工作,由于谚译《老朴》前后跨越近叁百年,其中的汉字、谚文注音、声调标点和谚文注释均随当时汉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很难进行全面系统的历时比较,所以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某一个版本的断代性研究上,亟需能够涵盖汉字、谚文注音、声调标点、句子和谚文注释的谚译《老朴》数据库,为综合研究16世纪-18世纪近代汉语的语音、声调、词汇、语法乃至同时代韩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工具。为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谚译《老朴》4个系列共7本书(共计75万5千馀字)进行文本数字化,按照不同体例和功能需求建立了完整的谚译《老朴》数据库,并与《广韵》数据库成功对接。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取汉字、谚文左右注音、国际音标转写、韵书反切、音韵地位、声调标点、句子、谚文注释等详细信息,利用这些成果对近代汉语或韩语的语音系统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分析和研究。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本论文对《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简称翻译《老朴》)声母系统(左音和右音)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根据所得的语音现象,对《翻译老朴》声母系统反映的近代汉语声母系统进行了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左音声母系统共31个声母,基本保留“浊音”标记,尚能区分齿头音和正齿音(拉长字母的左撇为齿头音,拉长字母的右捺为正齿音);“ts、ts、s、k”组一部分汉字出现“腭化”音变,如:“将、煎、些、吃”等;“知叁章叁昌叁彻叁穿叁书叁澄叁禅叁船叁”开口合口均有不少汉字保留腭介音;“疑”母和“云以”母还没有完全混并,1个疑母汉字“牛”已经归为娘母;“影”母保留注音符号。二、右音声母系统共22个声母,11个浊音声母全部清化,大部分“精、清、心”组字(包括浊音清化后合并的从组、邪组)出现“腭化”,“见、溪、晓”组字的腭化音变相对较晚,只有“吃”左音时代就完成“腭化”音变;右音系统中基本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知叁章叁昌叁彻叁穿叁书叁生叁澄叁禅叁船叁”开口合口继续保留腭介音;“微”、“疑”、“影”尚未完全与“云以”混并。16世纪的汉语声母系统主要特点表现为:浊音清化;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一部分腭化;“知叁章叁昌叁彻叁穿叁书叁生叁澄叁禅叁船叁”开口合口继续保留腭介音;”微”、“疑”和“影”尚未完全与“云以”混并。本文取得了如下一些创新点成果或贡献:1)谚译《老朴》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前贤研究都是对纸本进行案头工作,有多种限制,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目前已发现的谚译《老朴》7本书进行文本数字化,建立首个谚译《老朴》数据库。该数据库完整记录谚译《老朴》中汉语、谚文注音、谚文注释,声调符号等信息。2)首次对谚译《老朴》的汉字、谚文进行校勘,在计算机执行处理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为本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其它词汇语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首次实现了谚译《老朴》数据库与《广韵》数据库对接。4)首次穷尽式地统计了《翻译老朴》声母的谚文注音、国际音标、音韵地位及出现次数,找出每个声母的来源。发现《翻译老朴》左音虽然保存中古全浊声母,但也反映了部分“浊音清化”的现象;右音的全浊声母全部消失,基本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拉长字母的左撇为齿头音,拉长字母的右捺为正齿音),“微”、“疑”、“影”尚未完全与“云以”混并。5)首次全面分析了《翻译老朴》声母注音中“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的原因。6)首次收录了《广韵》、《集韵》未收的,或者读音、用例早于已有记录的朝汉注音汉字40多个,通过原文例句、谚文注音、国际音标、谚文注释及汉语翻译全面展示了这些汉字的语音及词义,填补通行辞书有关收字、注音、用例的空白。全文约9.2万馀字,分8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来源及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课题研究的方向及所采用的材料与方法及本文创新点;第二章谚译《老朴》概述,介绍谚译《老朴》各书的成书年代、编撰者、体例、流传及版本等情况;第叁章谚译《老朴》数据库的创建,介绍谚译《老朴》的电子文本处理,数据库的设计、查询系统的研制及国际音标转写体系;第四章《翻译老朴》左音声母系统,左音声母共31个,按照汉字、谚文注音、国际音标转系、韵书反切、音韵地位、用例数的顺序穷尽列举了每个声母的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左音声母系统的特点,保留“浊音”标记、尚能区分齿头音和正齿音、小部分汉字有“腭化”音变、“知叁”等保留腭介音、疑、影、云以的分合等;第五章《翻译老朴》右音声母系统,按照31个左音声母对应的中古声母穷尽列举了每个声母的详细信息,归纳出右音声母22个,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全部完成“浊音清化”、精清心组字声母的腭化现象、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知叁”等保留腭介音、微、疑、影尚未完全与云以合并等;第六章《翻译老朴》的晚起字、多音字及其它,介绍了《广韵》、《集韵》及其它韵书字书未收的晚起字,读音用例比其它韵书字书更早的字,根据原文例句及谚文翻译找出这些汉字读音或用例的更早证据;第七章《翻译老朴》反映的近代汉语声母系统,主要归纳了“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的几个原因;第八章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尚需努力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雷双凤[2](2011)在《近代汉语语音演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史的研究中,近代汉语语音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性,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由古音到今音的转变也是伴随着汉语史的发展而演变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代汉语语音史的发展也是上古音的一种流变。(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1年08期)

叶晓芬[3](2010)在《《唐语便用》所反映的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近代语音,十八世纪初期冈岛冠山所编汉语教材《唐语便用》称得上是一部重要的域外文献。本文中,笔者以该书中作者对汉字的片假名注音为切入点,将今天的北京音与之对照,通过日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系统对应,尽量深入到语音的内部结构中去探讨。同时,对其中反映出来的细微差异,不能忽略不计,相反,要尤为重视。因为,如果能够更好地捕捉到这些差异性的东西,我们才能够从书中更好地把握近代汉语的语音面貌。就声母的情况看,《唐语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古前期的云母、以母、影母在这个时期大部分已经演变为零声母。2.浊音大量清化。不过,疑母字仍然有个别字还读浊音。此外,部分汉字有一字两注的情形,一用浊音假名,一用清音假名。从数量上看,并不是很多。因此,笔者暂不能够肯定这是由于版本印刷错误,还是实际语音中,声母就处于浊音向清音演变的阶段。这个问题暂时存疑。3.声母的腭化范围不广,只有个例。大部分见组声母都未演变为今北京音的[tc][tch][c],这一点从大约晚于一个世纪的《通用汉言之法》中得到了印证。4.总体情况看,大部分注音中,声母与今北京音都能够对应,例外现象并不多见。从韵母方面来说,部分注音与北京音的不能对应,是由于日语中找不到较为合适的音,是对应的局限性造成的,而非汉语实际读音的差异。但另有部分注音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汉语的读音,譬如记音中反映出的文白异读,叁等介音的保留等。此外,二、而、儿也未演变为今北京音的(?)韵,与《西儒耳目资》音系不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5-01)

周杨,张菊萍[4](2008)在《近代汉语被动标记“吃”消失的语音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汉语被动标记"吃"与"被"、"叫"、"让"、"给"等被动标记语音发展方向迥异,汉语方言和人类语言被动标记的共性也表明了"吃"在清代突然消失存在某种语音动因,这种语音动因体现了语音在语法化过程中的制约和选择作用。(本文来源于《襄樊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宋洪民[5](2007)在《从八思巴字对音看《蒙古字韵》的“寒”韵——兼论《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及其在近代汉语中的语音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在《蒙古字韵》中是"八寒"韵的一部分,其韵母标为on,主元音是o,与寒山韵的主元音a形成明显的对立。但从音理上讲,大中原地区不可能出现独立桓欢韵的圆唇主元音,所以《蒙古字韵》中on的实际音值当为un。但从八思巴字的体系来看,o不可能作介音,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不同语言(或文字体系所反映)的元音系统构型不同,对译时因没有相当的音位,而取相对音近的成分替代造成的后果。(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张卫东[6](2003)在《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二十多年来,渐获学界关注,一些关键问题已被提出,近代官话“正音”或“基础方言”“一直在北京”的“主流观点”已遭质疑。其实,195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主流观点”,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后学对此应有认识。先期的讨论逐渐形成了官话南北两系的局面何时形成、该局面形成后南方官话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官话“正音”是否无地点方言为其标准等焦点问题,其中南方官话即江淮官话尤其值得注意,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将是以后争论的重点。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应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同时更须注重新资料的挖掘与探讨,近年的实践表明,海外汉学文献将可能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黎新第[7](2002)在《从研究材料看百年来中国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材料异常丰富 ,但对这些材料的发掘利用 ,百年来却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观察发掘利用材料的阶段差异 ,可以为百年来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分期提供依据。不同种类研究材料的丰富与开拓 ,则显示了中国的近代音研究正走向成熟。当前研究中的成就、不足与近代音研究今后的走向 ,也可以从研究材料不同的开拓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中见到端倪。(本文来源于《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方环海[8](2002)在《透视分离法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兼评《李氏音鉴音系研究》的方法论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方法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亟待创新的部分,杨亦鸣在对《李氏音鉴》音系的研究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获了“透视分离法”, 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研究方法,对此可从近代音研究的基本方法、透视分离法的研究实践、透视分离法的影响叁个方面对透视分离法在汉语音韵学上的方法论价值作探讨。(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02年01期)

黎新第[9](1995)在《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构成、演进与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透过二十项标识性语音特点隐现情况的认证与分析,具体描述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各个变体与表现形式的互动和演进,并划分出演进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对一些代表作品中语音特点的性质,南、北两系共同语口语音对于共同语读书音的不同作用,皆多有讨论。立足于量化分析,本文还对近代汉语共同语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以及近、现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划分等问题,表示了新的意见。(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1995年02期)

张玉来[10](1991)在《近代汉语官话入声的消亡过程及相关的语音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地讲,入声具有双重性格,即所谓的韵尾的闭塞和声调的短促。就音韵演化的历史看,入声的变化以韵尾的演变为始,然后带动声调的变化,到一定阶段上,入声韵尾完全丢失,剩下的就只有声调特征了。再进一步发展,声调特征(主要是指独立成调)亦不复存在,完全合并于其他声调里,这就是所谓入声的消亡,这也就是入声消亡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1年01期)

近代汉语语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汉语史的研究中,近代汉语语音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性,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由古音到今音的转变也是伴随着汉语史的发展而演变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代汉语语音史的发展也是上古音的一种流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汉语语音论文参考文献

[1].朱炜.谚译《老朴》》与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雷双凤.近代汉语语音演变研究综述[J].丝绸之路.2011

[3].叶晓芬.《唐语便用》所反映的近代汉语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0

[4].周杨,张菊萍.近代汉语被动标记“吃”消失的语音动因[J].襄樊学院学报.2008

[5].宋洪民.从八思巴字对音看《蒙古字韵》的“寒”韵——兼论《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及其在近代汉语中的语音性质[J].语言科学.2007

[6].张卫东.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语言科学.2003

[7].黎新第.从研究材料看百年来中国近代汉语语音研究[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8].方环海.透视分离法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兼评《李氏音鉴音系研究》的方法论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2

[9].黎新第.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构成、演进与量化分析[J].语言研究.1995

[10].张玉来.近代汉语官话入声的消亡过程及相关的语音性质[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论文知识图

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师资培训的教学计划(...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师资培训的教学计划(...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文...《蒙古字韵》东韵部截图《蒙古字韵》东韵部截图高元验证度研究汉语声调的论着蜂出,研...

标签:;  ;  ;  ;  ;  ;  ;  

近代汉语语音论文_朱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