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个轮子转动

让两个轮子转动

一、让两个轮子都转起来(论文文献综述)

田成良,张亚明[1](2020)在《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以“串联和并联”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年国家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目前很多物理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发展不够.为改变以上现状,以"串联和并联"一节为例,进行实践创新,基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设置驱动性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陈贺芳,贡秋霞[2](2020)在《大班STEM活动材料:百变小推车DIY》文中研究表明问题背景在班级公共走廊,以大带小的混龄游戏中,经常看到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带娃娃去医院体检……游戏丰富有趣,画面温馨有爱。随着游戏情节的转换,孩子们发现娃娃家里的小推车功能非常单一,有些小推车太小,只能去"超市"购物;还有些小推车又小又不安全,小班的

黎紫书[3](2020)在《流俗地》文中指出归来(之一)大辉回来了。这种事,怪不怪呢?光天化日,一个死人,活生生出现在大街上。这不是普通的大街。五兵路是锡都的主干大道,一路上景点特多。锡都是个山城,路的南端重峦叠巘,岩壁耸立,壁上许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蚁蛀空作巢,无尽纵深,都被开辟成石窟寺。三宝洞南天洞灵仙岩观音洞,栉比鳞次,各路神仙像是占山为王,一窟窿一庙宇,里头都像神只住的城寨,挤着满天神佛。大辉就出现在

荆歌[4](2020)在《俊友》文中提出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也就是说,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当飞行员?当科学家?当画家、音乐家?还是当一名老师?我们的来喜,笠泽小学五年级学生,他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一名厨师。是的,你猜得没错,他爱吃。他爱吃江南的食物,他小小年纪,就觉得苏州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北方人也许会嫌苏州菜太甜,但

周李立[5](2019)在《所有与唯一》文中研究指明李唯一每年都回成都老家过署假。正值叛逆年龄的他从县城离家出走,并设法留在成都。星月巷的拆迁让他看到机会,但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冲击了李家的既有格局。他独自在新居等待远方的朋友,盼来的却是来看望他的父亲。在这个雨夜,共处一室的父子终要应对内心的不合,久远的隔膜让他们无法顺畅交流,只将误解层层加深……小说指向独生子女时代的父子关系,呈现了两代人爱与被爱之间的错位,以及由此引起的情感纠结和理解突围。

谢振生[6](2019)在《带辅助臂的两轮机器人建模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轮式移动机器人因具有灵活高效、稳定快速的移动能力,在物流运输、探索搜救、材料操作、服务娱乐等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而两轮机器人因具有任意半径转弯、原地调头、灵活避障、结构简单等突出优点受到了很多研究者和工业界人士的关注。但是传统两轮机器人的结构决定了两轮机器人是一个欠驱动、本质不稳定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驱动轮转角和上身倾角具有强耦合性,驱动轮运动状态变化必然引起上身倾角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带辅助臂的两轮机器人,以实现两轮机器人在不平路面匀速运动以及在平整路面加减速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上身竖直为目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动力学建模。通过牛顿-欧拉法推导了两轮机器人在不平路面上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在不平路面上的两轮机器人动力学系统平衡点进行分析,为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推导奠定基础。两轮机器人控制算法和辅助臂控制策略的研究。基于滑模控制理论两轮机器人滑模控制算法,为机器人的控制提供底层的控制算法。利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提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传统两轮机器人和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在不平路面上运动时的不平路面倾角估计算法,实时估计路面倾角,通过路面倾角估计值消除速度稳态误差。针对不平路面匀速运动和平整路面上加减速运动两种情况提出基于质心的辅助臂控制策略,通过上层辅助臂的轨迹调整机器人质心位置实现两轮机器人在运动时始终保持竖直。两轮机器人仿真和实验研究。针对上述内容,基于MATLAB分别对在不平路面匀速运动和在平整路面加减速运动两种情况进行仿真研究,验证算法有效性并进行参数整定。搭建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实验平台,分别进行不平路面上和平整路面上两轮机器人实验,在实际平台上证明滑模控制器、路面倾角估计算法、基于质心的辅助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辅助臂的存在可以提高两轮机器人的抗干扰性和灵活性,并在实现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两轮机器人上身保持竖直。

曹燕黎[7](2015)在《关联—优选论框架下的指称转喻理解研究》文中提出转喻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这种修辞研究传统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延续到20世纪的中西修辞学。1980年后,转喻进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在认知语言学家们看来不总是修辞性用法,而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90年代后,语用学也开始关注转喻的使用与理解,主要关注新颖性指称转喻的界定与理解问题。然而,无论是认知语言学还是语用学,对转喻的理解过程的细节挖掘还不够。近年来,开始有一些研究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对转喻解读的过程进行理论描写与分析,然而研究者也只是对制约转喻理解的因素进行了描写,对转喻解读的触发因素及理解过程、不同转喻意义的选择机制、影响转喻解读难度的因素等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听话人理解指称转喻时所遵循的认知语用选择机制、触发因素、理解难度等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的内容包括:1)探索触发指称转喻解读的因素及理解过程;2)考察在具体语境下不同的转喻意义的选择机制;3)分析影响转喻理解难度的因素。本研究考虑到转喻意义规约程度与语境的关系,首先对指称转喻重新进行了界定:指称转喻是一种以实施指称功能为目的、以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的认知联系为支撑的转喻。从该联系的规约化程度角度看,指称转喻构成一个转喻连续体,即时性指称转喻和规约性指称转喻分别位于该连续体的两端。规约性指称转喻是转喻意义高度规约化甚至进入词库的转喻类型,因其内部转喻关系相对稳定,对其解读较少依赖语境;即时性指称转喻是转喻意义非规约化的转喻类型,是说话人在具体语境下根据交际需要创造性使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其内部转喻关系相对灵活,对其理解高度依赖于语境;另外,半规约化的指称转喻位于二者中间的过渡地带。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心理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方面,本研究根据关联论的基本假设,融入了优选论的优选思想,并根据汉语话语的特点重构用于话语解读的理论框架;以汉语指称转喻的理解为例对话语解读框架进行细化,找出了影响指称转喻解读的三类制约假定及其等级体系,发现了转喻解读与非转喻解读的顺序,揭示了不同转喻意义如何进行竞争性选择等问题。在实验研究中,本研究用有声思维和后续访谈的方式采集了数据。有声思维的设计紧紧围绕研究问题,通过控制制约转喻解读的因素、转喻意义的规约化程度来对比转喻解读与非转喻解读的情况,探索交际者在实际过程中如何选择具体的意义、处理的顺序和认知难度等问题。访谈作为有声思维的补充,对转喻理解的可接受程度、理解的制约因素以及意义获取的顺序问题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显示:1)认知、话题、语域、语义、标点、语法制约假定共同构成了触发转喻解读的制约假定等级体系。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对语法、标点、语义、语域制约假定的违犯会共同触发转喻解读。其中,特定语境下书面语中标点符号(指书名号和引号)制约假定被违犯的情况有可能会提醒交际者启动转喻解读。语域合适性或得体性制约假定是本研究在有声思维汇报中发现的一种新的语用制约假定,当其被违犯时,即当交际者觉察到目标词与句中其他词的语域不一致时,会按照后者的语域进行理解,进而触发转喻解读。2)说话人违犯上述制约假定等级体系时,视被违犯的制约假定情况不同会触发不同的转喻意义解读。理解规约性指称转喻的关键在于对认知制约假定的遵循和语义制约假定的违犯情况。就规约性指称转喻的理解而言,可及性最高的候选项是熟悉程度较高的规约性转喻意义或字面意义。与之相比,理解非规约性指称转喻时,认知、话题、语域、语义制约假定对目标意义的选择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理解非规约性指称转喻时会激活可及性最高的规约性转喻意义或字面意义。3)不同规约程度的转喻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差异,规约性转喻最易理解,认知极度困难的转喻最终会被放弃解读,与规约性意义较难联系的新颖转喻的理解难度也较高。理解难度体现于有声思维汇报中频繁出现的非语言信息与受试特殊的身体语言。除了重复语句、明确表示不解或很奇怪、语气疑惑、语气加强、音量升高或降低等非语言信息大量出现,另外一些身体语言,如特殊的手部或头部动作也出现在汇报视频中。这些非语言信息与特殊的身体语言经过问卷例句可接受程度的分值统计验证,均可作为理解有困难的证据。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启示体现在理论建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应用启示四个方面。就理论建构来说,本研究充实了最佳关联原则制约下的话语理解程序,构建了关联-优选论框架下的话语解读模型,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优选论在语用学中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尝试。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本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指称转喻解读的制约因素、认知语用过程等问题,丰富了认知语用学在转喻理解方面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本研究采用了有声思维和访谈的研究工具,探析解读过程,有助于验证并修正关于指称转喻解读的理论假设。从应用启示来看,本研究对于提高转喻处理和转喻语料库标注的准确度以及信息抽取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于未来的转喻研究,笔者认为可以继续关注特定转喻类别,研究问题也可以更加具体,例如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结合实验的手段研究指称转喻的生成与理解中的形式和意义的选择问题。

常芳[8](2014)在《第五战区》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一民国二十一年秋天,在南沂蒙县的锦官城,有个年轻人在半夜里离开了庄园。离开前,他对新娘子说要出去走走,结果一去就再也没有同来。离开灯火通明,一派喜气洋洋的庄园之后,他直接去了山上的教堂。在那里,他弄了一匹马,连夜离开了南沂蒙县。这个在新婚夜里出逃的年轻人鹿镐其,是被他父亲鹿邑周骗回家的。鹿邑周让儿子回家的理由,是家里打算请来亲戚朋友,热热闹闹地给老太太做个七十大寿,但老太太想念她的两个孙子,声称孙子不在

徐则臣[9](2013)在《耶路撒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平阳从傍晚五点零三分开始,十一个小时十四分钟,黑暗,直到急刹车,火车猛然停下。初平阳在睡眠的惯性里梦见自己穿过挡板,被扔到了隔壁的硬卧包厢里。惊醒的同时他听到有人尖叫,也有人因为情况紧急陡然放大了呼噜声,还有人放

严歌苓[10](2012)在《陆犯焉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据说那片大草地上的马群曾经是自由的。黄羊也是自由的。狼们妄想了千万年,都没有剥夺它们的自由。无垠的绿色起伏连绵,形成了绿色大漠,千古一贯地荒着,荒得丰美仙灵,蓄意以它的寒冷多霜疾风呵护经它苛刻挑剔过的花草树木,群马群羊群狼,以及一

二、让两个轮子都转起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两个轮子都转起来(论文提纲范文)

(1)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以“串联和并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分析
    1.1 内容分析
    1.2 学情分析
    1.3 教学目标
    1.4 设计思路
2 教学实施
    2.1 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
    2.2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3 评价电路的优劣———如何正确选择电路结构
3 结束语

(2)大班STEM活动材料:百变小推车DIY(论文提纲范文)

问题背景
前期体验——制作迷你版小推车
    1.分析讨论。
    2.发现问题。
    3.带着问题引发进一步思考。
前期准备与图纸设计
    1.前期经验准备。
    2.绘制设计图。
    3.分享交流。
    4.材料准备与设计制作步骤图。
制作与探索实践
    步骤一:下层底座与立柱—寻找对称点
    步骤二:“L”形连接与框架—管子之间的连接
    步骤三:“T”形连接与扶手—选择最佳弯头
    步骤四:亲子制作—添加万向轮
测试与优化
展示与评价

(3)流俗地(论文提纲范文)

归来(之一)
奀仔之死
群英
巴布理发室
蕙兰
婵娟
莲珠
迦尼萨
大伯公
美丽园
所有的路
密山新村
南乳包
百日宴
新造的人
十二岁以前
良人
那个人
春分
夏至
公仔纸
远水与近火
立秋
女孩如此
忏悔者
红白事
奔丧
点字机
顾老师
二手货
失踪
恶年
马票嫂
一路上
归来(之二)

(4)俊友(论文提纲范文)

理想
知味轩
秘密
香水
初见
妈妈
新妈妈
星星泪
这个夜
人呢
寻找
名师高徒
斗草
愧疚
请客
交换秘密
编造秘密
小巷深处
你才是鬼呢
生煎包
小雪
这琴声这歌声
萤火虫
伤心
看电影
如此冷漠
两颗星星
家宴
遥远的画面
大事故
真伤心
洋红色大围巾
白色的世界
和声
造车
不开门
圈套
看照片
泪的洪流
飞来飞去
七彩自行车

(5)所有与唯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6)带辅助臂的两轮机器人建模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传统两轮机器人研究现状
        1.3.2 带额外执行器的两轮机器人研究现状
        1.3.3 两轮机器人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两轮机器人系统介绍及动力学建模
    2.1 引言
    2.2 机器人系统介绍
        2.2.1 机械系统
        2.2.2 硬件系统
        2.2.3 软件系统
    2.3 两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推导
        2.3.1 不平路面上传统两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推导
        2.3.2 不平路面上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推导
    2.4 平衡点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两轮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两轮机器人滑模控制算法研究
    3.3 不平路面倾角估计算法推导
        3.3.1 传统两轮机器人不平路面倾角估计
        3.3.2 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不平路面倾角估计算法推导
    3.4 平整路面上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控制策略
    3.5 不平路面上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控制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两轮机器人仿真和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两轮机器人控制仿真研究
        4.2.1 不平路面上传统两轮机器人控制算法仿真
        4.2.2 不平路面上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控制算法仿真
        4.2.3 平整路面上两轮机器人控制仿真研究
    4.3 两轮机器人实验研究
        4.3.1 不平路面上传统两轮机器人实验研究
        4.3.2 不平路面上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实验研究
        4.3.3 平整路面上两轮机器人实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2.3.2 节中带辅助臂两轮机器人坐标表示
    第3.2 节式(3-23)具体表达式
    第3.2 节式(3-29)李雅普诺夫函数收敛性证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关联—优选论框架下的指称转喻理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转喻的界定与分类
        2.1.1 传统修辞学中的界定与分类
        2.1.2 认知语言学中的界定与分类
        2.1.3 本研究中的界定与分类
    2.2 转喻研究的主要路径与趋势
        2.2.1 转喻的理论研究
        2.2.2 转喻的实证研究
        2.2.2.1 转喻的实验研究
        2.2.2.2 转喻的应用研究
        2.2.3 转喻研究的学科融合趋势
    2.3 指称转喻解读的核心问题
        2.3.1 指称转喻解读的制约因素问题
        2.3.2 指称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过程问题
        2.3.3 字面解读与非字面解读的优先顺序问题
    2.4 对上述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 基于关联论与优选论的分析框架
    3.1 关联论的基本思想
        3.1.1 关联的定义
        3.1.2 关联论中的语境观
        3.1.3 关联论的认知原则与交际原则
        3.1.4 最佳关联制约下的话语理解程序
    3.2 优选论及其在语用学中的应用
        3.2.1 优选论的基本假设
        3.2.2 优选的语法操作
        3.2.3 优选论的分析方法
        3.2.4 优选论与语用学研究
    3.3 基于关联-优选论的话语解读模型
        3.3.1 基本假设
        3.3.2 制约假定及其等级体系
        3.3.3 三类制约假定之间的关系
        3.3.4 基于关联-优选论的话语解读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指称转喻解读:基于关联-优选论的理论分析
    4.1 转喻解读的制约假定及其等级体系
        4.1.1 语言制约假定
        4.1.2 语用制约假定
        4.1.3 认知制约假定
    4.2 转喻解读与非转喻解读及其顺序
    4.3 指称转喻解读的竞争性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指称转喻解读:基于关联-优选论的实验研究
    5.1 研究问题
    5.2 预备研究
    5.3 研究方法
        5.3.1 受试
        5.3.2 研究工具
        5.3.2.1 有声思维问卷
        5.3.2.2 后续访谈问题
        5.3.3 数据收集
        5.3.4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转喻解读的触发情形
        5.4.1.1 违犯标点符号制约假定触发的转喻解读
        5.4.1.2 违犯语义制约假定触发的转喻解读
        5.4.1.3 违犯语域制约假定触发的转喻解读
        5.4.1.4 话题和认知制约假定的违犯情况
        5.4.2 不同转喻解读方式的选择
        5.4.3 不同转喻解读方式的理解难度
    5.5 讨论及对解读模型的调整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本研究的启示
    6.3 本研究的不足
    6.4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有声思维培训问卷
附录2 有声思维问卷
附录3 有声思维问卷的理论分析
附录4 有声思维汇报的转写材料

四、让两个轮子都转起来(论文参考文献)

  • [1]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以“串联和并联”为例[J]. 田成良,张亚明. 中学物理, 2020(14)
  • [2]大班STEM活动材料:百变小推车DIY[J]. 陈贺芳,贡秋霞.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0(06)
  • [3]流俗地[J]. 黎紫书. 山花, 2020(05)
  • [4]俊友[J]. 荆歌. 作家, 2020(01)
  • [5]所有与唯一[J]. 周李立. 江南, 2019(04)
  • [6]带辅助臂的两轮机器人建模与控制研究[D]. 谢振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关联—优选论框架下的指称转喻理解研究[D]. 曹燕黎. 南京大学, 2015(01)
  • [8]第五战区[J]. 常芳. 中国作家, 2014(09)
  • [9]耶路撒冷[J]. 徐则臣. 当代, 2013(06)
  • [10]陆犯焉识[J]. 严歌苓.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2(01)

标签:;  ;  

让两个轮子转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