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实验小学26272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能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是一个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个人认为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注意观察
深切的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不深入生活,只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作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学会观察呢?个人认为观察有两种:一种是“有心”观察,带着一定任务,有明确的目的。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细心去体验,总能有所收获。这类观察,教师要指导按一定的次序去观察,要求重点观察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另一类是“无心”观察,没有明确目的,随意性很大。这样的观察没有针对性,不容易运用,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只靠零碎的观察来写,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更难以写出流畅而又符合要求的文章。这里关键是要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做到先观察、后思维、再表达。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断阅读,大量阅读,大面积阅读,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才会真正提高。要让学生阅读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面的书籍,即采百花酿甜蜜。如果读的很少,有些词语、句子学生见都没见过怎么能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怎么举一反三?自己去创造吗?很难,除非是天才,但天底下没有不学就会的天才。只有知识面开阔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东西多了,才会想象更加丰富,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丰满,有血有肉。
三、平时注意积累,丰富素材
一切艺术的展现,都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则是创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写不出作文来的。所以要坚持广采博集,多收集材料。比如对平时学习的课文中的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做好摘抄。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想、生活日记等。当然可作作文材料的东西很多,不一定在写作中都能派上用场,应该算作“素材”。有个成语叫厚积薄发,积累材料多了,丰富了,写文章就容易了,甚至经常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积累材料的下一步就是分门别类,以备写作之用,也就是去粗取精、筛选过滤的阶段。这样,作文的材料准备就绪,只等作者一声令下,就可源源而出了。
四、巧妙安排,精细构思
有了材料的准备,不见得能写出文章来,还要构思怎么表达,怎么去写。无论是“灵感”还是“感悟”,都是文章构思这一阶段的一闪念。就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文章的产生也不容易,也有一个过程,按一定顺序、一定逻辑生产出来的过程。只有具备强烈的表达冲动,才能产生表达的灵性,产生写好文章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出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情况。当然光有表达冲动还不够,还应审时度势,巧妙安排。尤其要学会写提纲。(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就发现不少学生不会列或列不好提纲。)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而且要常抓不懈,这样才能做到构思缜密。在构思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把自己想写的东西按一定次序、一定逻辑组织安排好,不可以颠三倒四,乱七八糟。在每一个环节要把该写什么写完整,不可以这个环节没交代清楚,另一个环节又出现了上面环节中的内容。并且写完之后还要对整篇文章的全文主旨、谋篇布局再检审一番。
五、学习各种写作技法,灵活运用
无论什么艺术形式都讲究技法,作文也是如此。写作的技法多种多样,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也接触到不少,但关键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范文,解剖范文,吃透范文,学会利用范文。这里的范文主要指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的各种写作技法,学习一定的写作技巧,在平时的写作中不断尝试运用这些技法。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同技法有不同的语境情态,不要生搬硬套,尤其要联系文章实际运用技法。总之,技法是很重要的,但怎样正确运用更重要,要时刻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在不断的习作练习中,掌握各种技法。
对于这五个方面,既要完整训练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侧重。比如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应该让其敢说,有话说,不要在文章技法、谋篇布局等方面卡得太死、太严,这样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一句话,一种意思,一个景物会有多样的表达方式,不要千篇一律,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