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抒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抒情,自我,北岛,华兹华斯,批评,短歌行,形象。
自我抒情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歌[1](2018)在《论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直贯穿于北岛诗歌创作之中,从初登诗坛到流亡异国,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北岛整体的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从1970年到2008年间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的阶段性变化,为研究北岛诗歌提供一种整体性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裴云[2](2017)在《读者、文学批评与华兹华斯“诗人公共形象”的自我形塑——以《抒情歌谣集序》《序补》和《芬尼克笔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8、19世纪文学的商业化在使写作成为职业的同时,也给了读者评判作者的权利和地位,促使作者更加需要考虑作品的市场接受。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人华兹华斯具有清晰的读者意识,并下意识地在创作与评论中进行着"诗学身份"和"诗人公共形象"的双重自我形塑。本文主要采用自我形塑以及作者功能的评论方法,解读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之外、非虚构文本中体现出的针对大众读者和评论家进行"诗人公共形象"的自我形塑,凸显为《抒情歌谣集》的命名波折、《序》中营造的作者与读者的对立关系,《序补》中对文学批评的矛盾心态,以及《芬尼克笔记》中的后世读者意识和选择性自我呈现。解读的意义在于通过华兹华斯的个案重新审视18、19世纪写作的职业化和作者功能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7年06期)
饶翔[3](2017)在《知人论世与自我抒情:一种批评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开掘的深度,批评主体的“诚与真”都是展开批评的关键。“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是对批评态度和批评伦理的一种要求。同时,这种“真”对批评家来说,又带有认识论的色彩,即批评如何才能抵达真实。真诚的态度只是根本,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认(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7-06-21)
苏云[4](2015)在《论郁达夫散文创作中的“自我”抒情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中国社会大转型期间的知识分子,郁达夫接受传统士大夫的教育,古典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郁达夫以“自叙传”的方式倾诉转型时期知识青年的感伤、颓废;作为忧生伤世的现代文人,郁达夫借助文字抒发对时与势的沉郁、愤懑之情。强烈的抒情性成为郁达夫散文的典型特性。最近叁十年,学界注意到郁达夫散文的抒情性,但多侧重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的主观性,并有将“抒情性”仅只等同于诗意或意境的趋向。本论文以陈世骧、高友工、普实克、王德威为代表的海外学者有关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研究为理论参照,着重探讨郁达夫散文的“抒情”主体的传统意绪与现代特征,从而抉发“最后一代传统知识分子”如何在现代白话文语境中承续中国的抒情文脉,又怎样在文本世界中建构起一个现代的抒情文士形象。(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3)
田佳佳[5](2015)在《论陆机抒情赋中的自我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机的抒情赋成就较高。通过抒发自己对故国、故乡、家族、亲人以及自身的真实情感,陆机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在现实中徘徊挣扎的文人形象。这个形象既有敏感脆弱、情感丰富、高傲自负的一面,又有坚忍不拔、深藏压抑、自卑妥协的一面。从广义上来讲,这个文人形象既可以是陆机,也可以是西晋时期整个文人群体的现实写照。(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S1期)
廖延似[6](2015)在《论湖畔诗歌的现代抒情自我及其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集结于杭州西湖的湖畔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群"专心致志写情诗的人",他们在西子湖畔歌哭歌笑,用纯真与美好谱写了一首首清新的诗歌乐章,在新旧交替、动荡压迫的"五四"时期显得尤为难得。湖畔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不论是在爱情诗还是自然诗的表现上都是如此。在他们的诗歌中,普遍存在一个抒情主体,通过研究湖畔诗人的情感经历,特别是爱情经历可以得知这个抒情主体表现的就是诗人写作当下真实的内心情感,是诗人内心情感在诗歌中的外在投射。这个抒情"自我"的形成,是时代环境"这一刻"和诗人性格"这一个"相碰撞的结果,是诗人在感受世界后的内在流露,是被压制天性的表达,是情感宣泄的抒发,而这个抒情"自我"表达的情感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不仅是诗人一种反叛精神的体现,更是契合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时代精神,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本文从诗人创作心理切入,分析湖畔诗歌中抒情自我的形成、表达以及在抒情"自我"外在投射的诗歌世界中构建的审美呈现。(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5-01)
石韶华[7](2014)在《主观抒情 自我表现——郁达夫创作心理与创作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受特殊家庭背景和自身艺术追求目标的影响,郁达夫的创作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大胆的自我表现,自我暴露两个明显特征。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他对革命、对人生的态度诚恳地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并且对传统意识进行了解构,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带进了新文学小说创作中,开创了一种"自叙传"的浪漫抒情小说形式。(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4年12期)
袁满[8](2013)在《抒情长诗中的自我救赎——试析电影《悲惨世界》中视听语言的叙事节奏》一文中研究指出节奏不仅是事物运动的表现形式,也是一切艺术生命的脉搏。在当代电影艺术创作中,节奏的重要性已开始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为分析文本,从情节节奏、摄影节奏、声音节奏和剪辑节奏四个方面对其视听语言的叙事节奏加以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本文来源于《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侯桂新[9](2013)在《抒情的放逐与自我的隐遁——论徐迟的战争诗及诗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徐迟于香港写作和发表了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诗歌和诗论作品。这些诗歌反映出唯美主义的底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论提出要放逐抒情,将诗歌当作宣传的工具,以表现时代为自身的道德。在他的诗歌创作与理论宣扬二者之间存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为了摆脱这一矛盾,安放好诗人的"自我",他追求思想进步,但却给此后作品的诗意带来了损害。(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赵洁[10](2013)在《以慷慨悲凉写自我意识中伟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简论曹操《短歌行(之一)》抒情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短歌行》所体现的慷慨悲凉,历来以其深沉的情感体验使受众为之震动,就其情感实质乃是以慷慨悲凉抒写自我意识,是伟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3年07期)
自我抒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19世纪文学的商业化在使写作成为职业的同时,也给了读者评判作者的权利和地位,促使作者更加需要考虑作品的市场接受。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人华兹华斯具有清晰的读者意识,并下意识地在创作与评论中进行着"诗学身份"和"诗人公共形象"的双重自我形塑。本文主要采用自我形塑以及作者功能的评论方法,解读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之外、非虚构文本中体现出的针对大众读者和评论家进行"诗人公共形象"的自我形塑,凸显为《抒情歌谣集》的命名波折、《序》中营造的作者与读者的对立关系,《序补》中对文学批评的矛盾心态,以及《芬尼克笔记》中的后世读者意识和选择性自我呈现。解读的意义在于通过华兹华斯的个案重新审视18、19世纪写作的职业化和作者功能等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抒情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歌.论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的流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
[2].裴云.读者、文学批评与华兹华斯“诗人公共形象”的自我形塑——以《抒情歌谣集序》《序补》和《芬尼克笔记》为例[J].外国文学.2017
[3].饶翔.知人论世与自我抒情:一种批评观[N].文艺报.2017
[4].苏云.论郁达夫散文创作中的“自我”抒情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5
[5].田佳佳.论陆机抒情赋中的自我形象[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廖延似.论湖畔诗歌的现代抒情自我及其构建[D].浙江大学.2015
[7].石韶华.主观抒情自我表现——郁达夫创作心理与创作风格[J].读书文摘.2014
[8].袁满.抒情长诗中的自我救赎——试析电影《悲惨世界》中视听语言的叙事节奏[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
[9].侯桂新.抒情的放逐与自我的隐遁——论徐迟的战争诗及诗论[J].怀化学院学报.2013
[10].赵洁.以慷慨悲凉写自我意识中伟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简论曹操《短歌行(之一)》抒情范式[J].林区教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