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来提王颖马金风相永军(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新疆喀什844000)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43-02
【摘要】目的基层医院经鼻内镜对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观察680例手术病例,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治愈460例,好转156例,无效65例。结论全面观察分析术前术后的鼻腔骨结构情况变化,纠正术后系统换药和鼻腔冲洗提高术后的疗效判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院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2002~2009年我院耳鼻喉科完成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680例,男455例,女225例;年龄6~73岁,平均42岁;均常规鼻内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诊断为鼻息肉、鼻窦炎460例,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窦炎153例,单纯性鼻息肉75例;有手术史者15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者360例,单侧鼻窦炎鼻息肉116例,鼻中隔偏曲者530例。经过1997年海口标准分型大部分为Ⅱ型以上,主要症状不同程度的鼻阻、流粘脓性鼻涕、头痛、嗅觉下降。
1.2手术方法采用0度和30度Olympus鼻内镜和配套鼻内镜手术器械,全部病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先吸割鼻内息肉或鼻中隔矫正术后,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法,开放鼻窦清理病灶。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局部用辅舒良和雷诺考特喷鼻治疗,出院后采用鼻内镜检查和清理鼻腔,第1个月内10日1次,第2个月2周1次,第4个月开始1个月1次或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清理时间。
2结果
经术后6个月~3年随访,进行了疗效结果判断分析统计,治愈460例,其中定期来随访清理术腔3个月以上的408例,好转156例,其中随访清理术腔2个月左右的125例,无效45例,其中出院以后1~2次清理术腔的26例,其余病人失访。由于术后采取了鼻腔的有效冲洗,其他并发症明显减少。主要为残余中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外侧壁的粘连,及创面肉芽囊泡,复发小息肉等。据不完全统计有26例使用相应的及时处理而好转。
3讨论
因本地区经济较落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以往鼻息肉在肉眼下手术,因术中鼻腔局部照明不足而经常残留,术后易复发。90年代以后,随着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发展及推广,在基层医院也逐渐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方法和技术后,提高了这种手术的疗效。
本组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病人的有效率为94%左右,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因素有以下几种:①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对局部解剖的识别:识别解剖结果,熟练的手术技巧是开展此项手术的前提。②病情严重程度:Ⅱ型Ⅰ期以下的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愈率高于Ⅱ型Ⅱ期或Ⅲ期者,尤其复发多发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较低,而术后反应也较重。③部分患者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定期来清理术腔,术后的随访清理术腔占手术成功的大半,及时摘除小囊泡和水肿、增生的肉芽、清除鼻腔的分泌物、凝血块、干痂,及时解除纤维粘连,本组结果说明术后按时复查和用药,是鼻内镜手术成败的关键。④变态反应的因素:变态反应是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造成鼻息肉复发和术腔上皮化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⑤鼻中隔偏曲的因素:维吾尔族人鼻部解剖发育比较特殊,鼻梁较高、鼻中隔偏曲发生率较多,尤其是鼻中隔软骨和筛板垂直板交界处偏曲较多,直接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发育和中鼻道的引流,故鼻窦炎发病率较高。⑥围手术期的治疗:术前、术后正规使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是恢复鼻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的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鼻内镜术后转归时间10~14周,应注重术后随访和清理术腔。术后第2周内及时清洁术腔,清除位于窦口的干痂和术腔内分泌物。术后2~10周术腔出现囊泡、息肉、肉芽增生,以及窦口周围黏膜水肿,及粘连的好发阶段。这个时期是术后护理的最重要阶段。应积极清除术腔的增生组织,保持已开放鼻窦的引流通畅,分离粘连的黏膜,术后16周左右术腔逐渐轮廓化,逐步覆盖正常黏膜上皮,最终完成上皮化。
参考文献
[1]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古庆家,李国义,梁传余.鼻内窥镜手术治疗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50例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3,4:232-233.
[3]游全贵,梅乐,等.鼻内窥镜鼻窦手术186例临床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2:74-75.
[4]内镜下80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6:232-233.
[5]陈枫虹,许庚,史剑波,等.鼻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其处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43(2期).
[6]孙秀珍,张军,苏英峰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1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