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乙香山东省即墨市太祉庄中学266200
我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家庭条件较好和学习较好的学生大都想方设法到城里学校就读,因而生源较差,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跟不上,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较多。另一方面,有的教师的教育方式欠妥,将发生不良行为和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定位在“差生”的位置上,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关爱与尊重,被压抑的情感必然采取消极的方式去发泄。其实,这样的学生不能简单地说他们是“差生”,他们需要的正是老师的尊重与理解。
“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中由于教师工作方法不当导致师生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影响的例子屡见不鲜。做班主任工作多年使我体会到,所有的学生都有善良的一面,都可以转化和教育好,关键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要能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爱,教育才会真正有效果。
作为班主任,我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深深地感到,情感之所以有力量,在于它作用于人的心灵。“学困生”转化尤其需要心灵的沟通。教学中,我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下课了,老师气愤地回到办公室,后面跟着垂头丧气的学生,接着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数落。我在一旁听着,内心在发颤,老师对学生无疑是一片好意,为什么偏偏以凶煞面目出现呢?到头来双方落个气冲牛斗,何苦呢?
在一次班级学生学情分析会上谈到“学困生”转化的问题,我动情地呼吁:老师们想一想,“学困生”在家里受父母训斥,在社会上被人瞧不起,要是在学校里再遭鄙视,那里还有暖他们心的地方?他们也是一个热血之躯,老师们,用“爱”去温暖“学困生”孤寂的心灵吧!
工作中我觉得,与其对学生批评一小时,还不如鼓励十分钟。我总是坚持多表扬、多鼓励,千方百计培养“学困生”对达到正确目标的一种自信,并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一位因品行不端而从外校转来我班的同学,当她灰溜溜地来到我面前报道时,我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欢迎你来到我班,我为我班多了一名文艺骨干(该生会唱歌)而高兴。”这名同学松了一口气,面露愧色。我接着说:“刚到我班,暂时可能不适应,学习上会有些困难,今后你认真学,我帮你。”从此这位同学信心大增,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
还有一年,我班收到一名插班生,第一次见面,那学生就满不在乎地说:“人都说我坏。”我想了想答道:“我不管别人说什么,只管你今后做什么。”一句话免了他的后顾之忧,此后,我多次开导他,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有一次,他肚子痛得厉害,我赶紧用自行车推他去医院。当他痛得坐不住车子时,我二话没说背起他赶往医院。在医院里,我替他跑前跑后,一直看完病。从此,这位同学的心灵受到感动,开始好好学习了,再未违反纪律。
一个“学困生”较多的班级,往往气氛沉闷、士气低落,我就设法营造一种能使学生积极上进的氛围。只要学校有活动、比赛,我就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早起晚睡搞训练,没有项目的也安排充当服务员、啦啦队,全班拧成一股绳。每次比赛结果,不少项目拿了第一,振奋了全班的情绪。久而久之,一个团结进取的班集体逐渐形成了。
接任过初一、初二、初三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其中不乏乱班、差班,怎样淘气的学生也碰到过,但是只要能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转化不了的学生。几年来,我所任教过的班级,预备铃响后,全班都能自觉地进入教室并保持安静。劳动时争先恐后,学习上,很多原来在班级中倒数的“学困生”已经提高到中游水平,多次被评为“即墨市先进班集体”。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的含义。“学困生”也有真情在,关键在于老师把握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学困生”的真情在于老师的真情,老师的真情在于相信人性的向善。只要与学生坦诚相待,关爱学生,一定会激发学生向善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