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256600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作用,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新时期教育领域也在不断革新,体育教育是民族体魄建设的根本,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工作的根基,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仅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迎合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学习紧张而繁重,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较低,体育教学方法不出新意,很难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偏离新课标教育理念,必须通过创新和改革,焕发出体育教学在新时期的活力与生机。
一、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学习阶段关键而特殊,体育教学的开展不尽人意。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欠缺,体育教学效率低,归结为内部原因;另一方面,来自于外部条件的压力,包括学校、家长、学生、教材等,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归结为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教师教学。首先,体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高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针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往往通过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课堂教学很单纯,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在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也是依照教案、PPT等为学生进行浏览式的教学,没有深入地进行讲解。高中生充满个性,主见性强,思维活跃,对于教师采用的这类教学方法有很强的抵触心理,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学创新偏离。很多教师认识到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往往偏离体育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不到必要的知识,反而降低了体育学习的效果。再次,忽视了学生的特点。高中生独具个性,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身上的特点,很多学生在教师教学中往往会提出自身有关于学习的一些想法,而教师针对学生的意见没有及时作出回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往往是本科体育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有一些师范专业的研究生,这类教师虽然具有较为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无从下手,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指导。
2.外部原因。(1)学校方面。学校考虑学生升学原因,对于体育教学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学校中出现的占用体育课现象视而不见。体育课课时少、被占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体育设备经常出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进行维修与检查,也阻碍了体育教学进度。(2)家长方面。家长对体育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学生学习体育没有用处,日常走路、上下楼梯就能够帮助身体健康,不需要进行体育学习,阻碍学生的体育学习,为学生制造体育学习的消极言论,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方面。学生受现实考试的压力,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度较低,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体育学习应付,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失去了高中生身上本应带有的自信、阳光、活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途径
1.整合体育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首先,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知识是反复进行学习的,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不能获得实质性的教学成果。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整合,使体育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提高,还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其次,要全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
2.教师少讲,学生多做。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加自由的活动时间,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运动实践,使学生在运动中快乐地成长。
3.努力提高自我,建立师生交流平台。首先,教师要积极地与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前辈们的教学经验;在没有课时可以去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其他教师教学的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创新提供灵感;还可以观看学习网络上的体育教学视频,拓展教学思路。其次,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最后,要正确的评价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学生体育成绩,要综合考量,包括学生的实践活动、运动成绩、合作交流等,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出学生的潜力。
总之,体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整合体育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努力提高自我,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董祥战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途径[J].学周刊,2017,4,(4):165-166。
[2]黄异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28):10+12。
[3]郑小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6,(86):116-116。
[4]龙飞天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的应用价值[J].科学中国人,2016,(18)。
[5]吴晓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分析[J].好家长,2017,(47):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