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宋广杨晓君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目的:研究“双心医学”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疗法上实施“双心医学”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PHQ-9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的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双心医学”干预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患者身体机能。

【关键词】双心医学;慢性心力衰竭;精神疾病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62-02

社会压力的剧增导致人类出现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由此容易引发精神方面的疾病和心血管疾病[1]。当前我国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心力衰竭合并抑郁者极为常见。“双心医学”作为心理心脏病学的简称,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心内科患者出现心理障碍与心脏病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即为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同时关注其心理疾病[2]。选取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双心医学”模式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2.27±5.46)岁;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66~84岁,平均年龄(73.42±6.10)岁。两组患者均经过心力衰竭确诊,均具有抑郁障碍。两组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RAAS抑制剂、扩冠、营养心肌、强心及利尿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待PHQ-9检测大于9分的患者采取口服10mg黛力新治疗办法,一天两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训练干预三方面,每周一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四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相关人员在治疗过程前后及时记录患者PHQ-9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改善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PHQ-9平均分为(9.81±3.16),治疗后PHQ-9平均分为(8.31±0.87);观察组治疗前PHQ-9平均分为(9.64±3.08),治疗后PHQ-9平均分为(7.08±0.69);经过治疗,观察组的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左室射血平均分数为(0.43±0.04),B型钠尿肽含量为(675±141)ng/L,C反应蛋白含量为(13.21±4.97);观察组左室射血平均分数为(0.50±0.03),B型钠尿肽含量为(428±116)ng/L,C反应蛋白含量为(6.78±2.76)。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双心医学”包括人的心脏和人的心理两方面内容,临床中对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实施该疗法的目的为从心血管疾病和患者的心理疾病两方面进行有效治疗。经笔者调查发现,约有36%的心脏病患者出现焦虑反应,33%的心脏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威胁[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PHQ-9平均分为(8.31±0.87),观察组治疗后PHQ-9平均分为(7.08±0.69)。观察组的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尽早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各项生理指标。

“双心医学”的干预模式,能够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及时解决患者心理疑问,拉近医患间距离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痛苦。“双心医学”中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行为干预能够协助患者改变酗酒和抽烟等不利于病情治疗的行为,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睡眠,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强的身体免疫力,增强患者身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双心医学”干预模式,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康复,改善心功能、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成燕,庄晓赛,宁彬等.双心医学模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焦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学,2014,12(12):1648-1650.

[2]卢玉俊,代晶晶,赵信科,等.李应东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中医研究,2015,01(09):29-31.

[3]靳秀芝,国小丽,孙雪莉等.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0(20):1431-1434.

标签:;  ;  ;  

“双心医学”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