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分布论文_解全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滑动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断层,解法,正则,数据,测量,拉普拉斯,伊拉克。

滑动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解全才[1](2019)在《断层滑动分布反演及实时校正场地放大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五期间,我国累计部署约2 000个强震动台站,台站分布密度增加,观测技术得到很大发展。我国即将实施"国家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工程"建设,建成后台网台间距将达到20—40 km,资料能够快速获取。但强震动数据在滑动分布反演方面尚未应用于地震应急和灾害评估中。强震动数据大量应用于实时或者近实时地震动预测系统中,在实时场地放大系数研究方面,现有研究大多利用标量值来表征场地放大系数,缺少实时校正依赖于频率的场地放大系数的研究,期望通过研究改进实现在地震应急与地震动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强震动数据深入应用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和地震动预测方面,主要研究了快速基线校正获取可靠永久位移的方法、利用近场位移进行快速滑动分布反演、实时校正依赖于频率的场地放大系数3个方面的内容。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和成果:(1)分析了强震动记录基线漂移的原因,总结了国内外提出的基线校正方法,针对现有基线校正方法自动化程度低,难以快速获取近场位移的问题,改进和完善了自动基线校正方法,形成了针对国内外多种强震动仪器记录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获取永久位移的能力,并利用改进的基线校正方法对不同强震动台网的强震动数据进行处理,并与附近GPS台站记录的位移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显示改进的方法能够获得近场专业强震动仪记录到的强震动记录的永久位移,同时也检测到P-alert台网近场永久位移偏离严重,显示大地震发生时MEMS传感器记录强震动数据可能难以恢复可靠近场永久位移。(2)总结了均匀半空间和水平成层半空间的同震位错理论和反演理论及方法。利用台湾CWB和NCREE强震动台网记录到的近场永久位移数据、GPS数据、 Sentinel-1A和ALOS-2In SAR数据基于单断层模型和双断层模型分别反演与联合反演得到了美浓地震滑动分布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模型下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单一发震断层模型结果更加合理。研究显示地震以倾滑为主,主要滑动破裂集中在9—15 km之间,并没有延伸到地表,破裂主要发生在震中西北区域,近地表最大滑动量为0.95 m,最终矩震级为6.29,平均应力降为1.21 MPa,最大应力降为6.31 MPa。(3)利用日本F-net测震数据基于考虑震源时间函数效应的矩张量反演方法反演得到了熊本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动台网记录的近场永久位移、ALOS-2In SAR数据、Geonet位移数据分别建立单一断层和分段式断层模型进行滑动分布单独反演与联合反演研究,显示分段式断层模型结果更加合理,滑动分布主要在震中东北方10—30 km间,同时震中附近具有较大的滑动量,破裂延伸到地表,分段1断层模型平均滑动量为2.19 m,最大滑动量6.00 m,平均应力降19.66 MPa,最大应力降90.75 MPa。分段2断层模型平均滑动量约1.48 m,最大滑动量为4.00 m,平均应力降为15.72 MPa,最大应力降为116.62 MPa,矩震级为7.04,破裂过程在阿苏火山西南段结束。基于K-net和Kik-net快速获取的永久位移反演滑动分布结果和基于Geonet GPS位移数据、Sentinel-1A In SAR形变数据反演得到滑动分布结果都比较一致而且可靠,研究显示大震后利用高密度强震动台网后快速获取滑动分布用于震后应急响应和灾害评估是切实可行的。(4)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场地放大系数校正研究现状,显示利用标量数值来校正场地放大系数的方法不能产生依赖于频率的放大系数,因此,研究实时校正依赖于频率的场地放大系数,设计因果递归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IIR)来建模场地放大系数,完成了软件实现。收集了Kiknet IBRH10与IBRH19两个台站208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利用谱比法得到了井下台站和地面台站之间的相对场地放大系数,设计IIR滤波器对井下观测数据滤波模拟得到了自由地表地震动。利用谱比法计算IBRH10和IBRH19两个台站间的相对谱比,设计因果递归滤波器实现场地放大系数,模拟得到了IBRH10台的加速度时程和傅里叶谱。统计分析所有观测数据和模拟数据的仪器地震烈度,发现预测准确程度有较大提高。本方法很好的改进了加速度时程和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为场地放大系数的实时校正提供了一种比较准确的计算方法。(5)以熊本地震为例,基于联合反演滑动分布结果,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得到了熊本地震KMMH12台站与KMMH13台站的基岩加速度时程,提出将IIR方法引入到随机有限断层地震动模拟。通过熊本地震两个台站从井下到地表的模拟和自由地表台站之间的模拟,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将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对更加准确的预测地震动场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11期)

纪润池,申旭辉,张景发,田云锋[2](2019)在《中小地震叁维形变场重构方法研究与同震滑动分布反演——以2016年5月22日定日M_W5.3地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叁维形变场对于研究地震发震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InSAR叁维形变场重构研究中,只有中强地震的实例。由于形变量级小、 InSAR方位向形变的误差较大,中小地震的叁维形变场重构易受噪声等影响。本文以2016年5月22日西藏定日M_W5.3地震为例,开展中小地震叁维形变场重构的尝试。首先基于InSAR技术获取了Sentinel-1升轨和降轨观测模式下的同震形变场,再结合同震形变场的特点、区域构造特征等,添加限定方程(走滑运动为0),重构了同震叁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附近以下降为主,幅度达7 cm,南北方向形变较小(约2 mm),此区域还伴有2 cm的西向水平运动;形变中心区域东西两侧部分区域均出现少许东向运动(1.5 cm)。由同震形变场特征判断此次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本文提出了基于连续性分层采样选取样本点方法,以适应本地震形变场的实际情况。对所得的LOS向位移场和重构的叁维形变场进行降采样,反演得到了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两种数据得到的结果相似,最优发震断层的走向约181°,倾角约45°,断层错动平均滑动角约-87.1°,平均滑动量约为3.6 cm,最大滑动量位于深度6.5 km处,相当于一次M_W5.4的地震。(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9年04期)

王乐洋,赵雄,高华[3](2019)在《大地测量地震断层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的两步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同震滑动分布反演中系数矩阵出现病态的问题,提出两步解法,并在两步解法反演过程中引入拉普拉斯二阶平滑矩阵进行平滑约束。该方法不仅改善了系数矩阵的病态问题,同时也很好地抑制了相邻断层面间出现大的梯度变化。在两步解法反演过程中,用L曲线法确定正则化参数。系统模拟实验表明,对于最大滑动量,该方法的反演结果较一步最小二乘法的反演结果精度提高了3.34%~19%;对于均方根误差,该方法的反演结果较一步最小二乘法减小了3.3%~13.3%。芦山地震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两步解法进行滑动分布反演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程冬,张永志,王晓航,韩鸣[4](2019)在《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2017年伊拉克哈莱卜杰M_W7.3地震同震形变场分析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利用二轨法对欧洲空间局Sentinel-1A雷达卫星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覆盖2017年伊拉克哈莱卜杰(Halabjah)M_W7.3地震震区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哈莱卜杰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影响范围约为60 km×70 km,形变场基本沿扎格罗斯主前缘断层展布;形变场的西南盘呈现隆升趋势,最大视线向形变值为88 cm,东北盘呈现下降趋势,最大视线向形变值为37 cm;隆升形变值远大于沉降值,反映出发震断层以逆冲运动为主的特征。然后基于弹性半平面空间矩形位错模型,分别采用多峰值粒子群算法和最速下降法确定了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结果。反演结果显示发震断层以逆冲运动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运动,最大滑动量为3.34 m,释放的地震矩为1.68×10~(20) N·m (M_W7.4),与地震学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亚丽,王志强,曾泓凯,秦娜[5](2019)在《薄膜在滑动接触临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失效位置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基于膜/基系统在发生预滑动现象时的力学性能的有限元研究较少。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二维半无限大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探讨了薄膜/基体的弹性模量比、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和薄膜厚度等参数对滑动接触临界条件下系统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最大Mises应力和膜/基屈服强度比对系统起始屈服失效位置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最大Mises应力值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使得最大Mises应力位置移向薄膜表面;软膜系统内部所受应力值相对较小,而硬膜系统内部所受应力值则相对较大且薄膜表面是最大Mises应力的主导位置,增加膜厚会减小界面和基体内部所受应力;表面摩擦系数较高时,膜/基界面和薄膜表面是系统起始屈服失效的主要位置;膜厚的增加导致了薄膜表面发生屈服失效的几率升高,且在硬膜系统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赵雄[6](2019)在《大地测量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的正则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地测量数据因观测范围广、精度高,反演出的滑动分布结果更为精细、全面,近年来常被国内外学者用于进行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研究中。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是研究分析地震发震机理的有效途径。通常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同震滑动分布解,其解的精度与正则化参数、正则化矩阵的选择有关。另外,多源数据联合反演相对权比的确定也是影响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精度,获得更精确的震源参数,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更高的参数反演精度对震间应变积累、震后滑动模式的理解以及地震灾害预测、救援等科研和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在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地震同震滑动分布过程中正则化参数、正则化矩阵以及多源数据联合反演相对权比的确定进行相关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如下:1.研究了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中正则化参数的确定方法,针对常用方法(L曲线)的不足,本文将U曲线法引入到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领域,模拟实验与2013年芦山实际震例反演结果表明利用U曲线法确定正则化参数较L曲线法具有反演精度高、无需依赖数据拟合度等优势。另外,本文在L曲线法基础上提出折中相交曲线法(Eclectic Intersection curve method,EI)确定正则化参数,模拟实验与2009年拉奎拉地震以及2016年台湾实际震例实验结果表明EI曲线法较L曲线法确定平滑因子具有定位准确、反演精度高、计算效率快、无需依赖数据拟合度等优势。2.研究了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正则化矩阵的确定方法,针对传统拉普拉斯二阶平滑矩阵构建的正则化矩阵进行约束反演时会低估最大滑动量的情况。本文提出利用最大滑动量对拉普拉斯二阶平滑矩阵进行加权思想。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等权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可以较好的改善最大滑动量的反演精度,较传统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反演结果改进12%-19%不等,且在平均滑动量、矩震级等参数也有相应的提高,分别较传统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反演结果改进4%-12.5%、0.4%-9%不等;2009年拉奎拉与2016年台湾美浓实际地震反演结果表明不等权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反演最大滑动量结果较传统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偏大,与模拟实验结论一致。从而证明本文提出的不等权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可以改善传统拉普拉斯平滑约束低估最大滑动量问题。3.研究了多源数据联合反演相对权比的确定方法,本文提出先进行各类数据单独反演,利用U曲线法确定单独反演时的正则化参数,再进行联合反演,利用判别函数最小化法确定各类数据之间的相对权比。从模拟实验、2009年拉奎拉与2016年台湾美浓实际地震实验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可以看出,本文方法较VCE(方差分量估计法)、UVCE(方差分量估计法+U曲线法)减小33.3%-51.3%之间,从而表明本文方法确定的相对权比对应的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李闰[7](2019)在《地震断层同震滑动分布的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是深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在地震灾害中构造地震的危害大破坏力强,对构造地震的断层错动参数和滑动分布的研究对评估地震和科学救灾有着重要的意义。地表形变是地球外表对地震断层运动最直接响应,利用大地测量数据正反演断层运动参数是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反演算法、精细化滑动分布反演、联合数据反演叁个方面不断深入自己的研究。首先比较PSO、GSA和CGSA-PSO算法对非线性多参数模型反演的正确率与效率进行比较,确定合适的反演算法。随后使用CGSA-PSO算法结合九宫格的思想反演芦山断层倾角,在精确的几何结构的基础上反演得到芦山地震断层滑动分布。最后为降低单一数据反演造成的不确定性,联合GPS和InSAR数据全参数反演美浓地震发震断层几何结构和断层滑动分布。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CGSA-PSO算法反演芦山断层滑动速率。利用GPS同震位移场为起算数据,CGSA-PSO算法能够有效并可靠反演断层滑动速率。在芦山地震实例中CGSA-PSO算法反演得到的滑动速率从矩震级、地表形变和地震性质叁个方面得到验证。反演得到断层U1为0.0198m、U2为0.6908m,释放能量8.396×10~(18)N·m(Mw6.58),与权威机构发表近似,滑动速率正演结果与地表GPS观测值吻合。(2)芦山地震同震断层的几何形态的构建。芦山地震断层形态上来可以将断层分为叁段南段、中段、北段。南段断层倾角较大,接近陡立。北段断层倾角随深度增大倾角变小,底部倾角35°,呈铲状结构。中段作为南段与北段的连接部分,随深度的增加倾角变小。整体上芦山断层呈现为上陡下缓,南陡北缓的形态。(3)芦山同震滑动分布的反演。芦山地震反演得到的滑动参数分布表明最大滑动量均在地表下13km附近,最大滑动量为0.82m 比Jiang和许才军的结果略大,震矩级与前人研究相同为Mw6.70。(4)美浓地震断层几何反演。结合CGSA-PSO算法和格网算法确定美浓地震断层最优几何参数,最优发震位置经纬度(120.465°,22.953°)、最优走向角为299.585°、最优倾角为26.546°和最优深度为11.450km。(5)美浓地震滑动分布的GPS与InSAR反演。美浓地震同震滑动分布模型表明破裂主要集中在地下10km到16km范围内,计算得到的地震矩为5.46×10~(18)N·m,矩震级为6.45Mw。东西向水平位移残差不超过5mm占总点数的84%,最大残差为11.50mm。本文叁个方面的工作为研究旨在从断层几何和断层运动出发较为完整的研究同震地震断层模型,对地震评估和科学救灾具有一定意义和为他人研究提供些许思路足以。(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程冬[8](2019)在《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反演2017年哈莱卜杰地震滑动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属于破坏力惊人的自然地质灾害。一旦爆发,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地表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对此,众多地震学者积极投身于该项研究中,最终发现地下断层的活动与地震的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根据地震造成的地表位移信息来探究地下断层的运动特性,对预知地震和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作为一项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因具有高分辨率、全天观测的特点,比传统的大地测量手段更适合监测地表形变。鉴于InSAR技术只能获取地表视线向的位移,通常需要结合两对不同视角的影像数据来准确判断地震的形变特征和约束后续的反演估计。本文以2017年哈莱卜杰地震为例,通过D-InSAR技术提取了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基于Okada均匀位错模型进行了断层的滑动分布反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GAMMA软件作为数据处理的平台,采用二轨差分干涉方法处理两对升、降轨哨兵1号影像数据,分别获取了升、降轨数据的视线向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形变场集中分布于扎格罗斯主前缘断层,形变场的东北盘以沉降为主,视线向最大形变值为-37cm,西南盘以抬升为主,最大视线向形变值为88cm,整体上表现为隆升状态,符合逆冲地震的形变特征。(2)参考USGS的断层参数建立单一的断层模型,以经过均匀降采样和四叉树降采样的升、降轨形变场为约束条件,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矩形位错模型来反演估计该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经过对比两种采样数据的拟合残差和滑动分布,认为四叉树降采样的形变数据能更好的约束断层,因此选择基于四叉树降采样数据的反演结果作为本文最终的结果。(3)反演结果表示哈莱卜杰地震是逆冲性地震,发震断层以倾滑运动为主,右旋走滑运动为辅,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沿走向0至45km、沿倾向10至40km的区域,最大的滑动量为3.29m,地震引发的最大能量为1.12×10~(20) N·m(M_W=7.33)。(4)根据主、余震的位置、形变场的分布以及断层的滑动特征,本文判断发震断层为扎格罗斯主前缘断层,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05)

韩鸣[9](2019)在《InSAR监测地震同震形变及反演断层滑动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InSAR作为大地测量学的重要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面应用广泛,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InSAR是空间对地的大面积观测技术,所以InSAR对地震活动的监测有着巨大的优势。针对近年来新疆阿克陶地区和毗邻我国西部的塔吉克斯坦Murghob地区发生的两次地震,通过D-InSAR技术获取地表同震形变,利用位错理论结合InSAR观测结果反演发震断层的错动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Murghub地震同震形变观测及反演断层滑动分布采集了覆盖震区的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D-InSAR技术获取了2015年塔吉克斯坦的M_w7.2 Murghob地震升轨和降轨的LOS向同震形变场,形变场结果显示地表以水平走滑运动为主,形变场整体呈NE-SW向,升轨和降轨的最大LOS向形变量分别为-75cm和52cm。基于粘弹性分层位错模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震区的地质资料和InSAR观测结果建立发震断层模型,以升、降轨InSAR数据为约束反演断层滑动分布和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发震断层共分为叁段,都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平均走向为219°,北段的F1号断层倾角为85°,中段的F2号断层倾角为80°,南段的F3号断层倾角为89°,断层最大滑动量达到3.9m,位于地下13.75km处。反演所得地震矩为M_0=9.405×10~199 Nm,约合矩震级M_w7.28。(2)基于Sentinel-1A/B数据的阿克陶地震同震形变观测及反演断层滑动分布采集Sentinel-1A/B卫星的升降轨数据,利用D-InSAR技术处理得到2016年新疆M_w6.4阿克陶地震的LOS向同震形变场,形变场沿木吉断裂以近东西向展布,震区地表以水平走滑运动为主,升降轨的最大LOS向形变量分别为14cm和-21cm。基于粘弹性分层位错模型,结合先验条件和余震分布结果建立了单一断层模型和双断层模型,分别进行了反演实验,结果表明:双断层模型拟合InSAR形变场的残差更小,证明双断层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断层破裂情况。两段断层的平均走向为105.5°,震中以东断层的最佳最佳倾角为75°,震中以西断层最佳倾角为55°,最大滑动量位于震中以西断层地下13.26km深处,达到了0.73m。反演得到该地震的总地震矩为M_0=1.4496×10~(19)Nm,约合矩震级M_w6.74。近年来在帕米尔构造结上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未来在该地区仍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9)

方进,许才军,温扬茂,许光煜,丁开华[10](2019)在《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角位错的断层自动剖分方法,联合ALOS-2InSAR和GPS同震位移数据反演了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的发震断层参数及滑动分布.反演中基于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方法确定InSAR、GPS水平向与垂直向的3种观测位移数据的相对权比.反演结果显示,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定权得到的最大滑动量5.5m,大于验前方差定权给出的5.1m的结果,同时前者显示同震破裂沿东南方向传播至接近MW7.3最大余震区域,然后分别继续向北和东南传播约30km,并形成一个滑动空区(slip gap),而后者的结果没有表现出这种显着的滑动空区特征.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得到的滑动模型能更好地解释观测到的InSAR同震形变场,其拟合残差标准差较验前方差定权的结果减小了2.5cm,GPS的东和北分量的残差标准差分别减小了0.4cm和0.9cm.与两种不同的基于矩形位错的方法相比,利用方差分量估计的叁角位错断层自动剖分方法的滑动误差均值和标准差相对最小,其中均值为0.037m,标准差为0.028m,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滑动模型具有相对更好的无偏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滑动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叁维形变场对于研究地震发震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InSAR叁维形变场重构研究中,只有中强地震的实例。由于形变量级小、 InSAR方位向形变的误差较大,中小地震的叁维形变场重构易受噪声等影响。本文以2016年5月22日西藏定日M_W5.3地震为例,开展中小地震叁维形变场重构的尝试。首先基于InSAR技术获取了Sentinel-1升轨和降轨观测模式下的同震形变场,再结合同震形变场的特点、区域构造特征等,添加限定方程(走滑运动为0),重构了同震叁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附近以下降为主,幅度达7 cm,南北方向形变较小(约2 mm),此区域还伴有2 cm的西向水平运动;形变中心区域东西两侧部分区域均出现少许东向运动(1.5 cm)。由同震形变场特征判断此次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本文提出了基于连续性分层采样选取样本点方法,以适应本地震形变场的实际情况。对所得的LOS向位移场和重构的叁维形变场进行降采样,反演得到了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两种数据得到的结果相似,最优发震断层的走向约181°,倾角约45°,断层错动平均滑动角约-87.1°,平均滑动量约为3.6 cm,最大滑动量位于深度6.5 km处,相当于一次M_W5.4的地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动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解全才.断层滑动分布反演及实时校正场地放大系数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9

[2].纪润池,申旭辉,张景发,田云锋.中小地震叁维形变场重构方法研究与同震滑动分布反演——以2016年5月22日定日M_W5.3地震为例[J].地震.2019

[3].王乐洋,赵雄,高华.大地测量地震断层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的两步解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4].程冬,张永志,王晓航,韩鸣.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2017年伊拉克哈莱卜杰M_W7.3地震同震形变场分析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J].地震学报.2019

[5].张亚丽,王志强,曾泓凯,秦娜.薄膜在滑动接触临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失效位置预测[J].材料保护.2019

[6].赵雄.大地测量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的正则化方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7].李闰.地震断层同震滑动分布的反演[D].西安科技大学.2019

[8].程冬.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反演2017年哈莱卜杰地震滑动分布[D].长安大学.2019

[9].韩鸣.InSAR监测地震同震形变及反演断层滑动分布[D].长安大学.2019

[10].方进,许才军,温扬茂,许光煜,丁开华.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索引服务器的信息共享在这里,一个比...同震和震后滑移断层面不同凹槽宽度下油膜压力分布(ε=0.2...临界状态透镜垫滑动距离Fig.6.7Slidi...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晚第四纪地质滑动速...八角庙同震断层剖面结构特征图

标签:;  ;  ;  ;  ;  ;  ;  

滑动分布论文_解全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