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腔颌面部肉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治疗,现状,预后分析
口腔颌面部肉瘤论文文献综述
张米粒,李金瑞[1](2019)在《浅析对口腔颌面部骨肉瘤进行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是生长在颌面头颈部的较为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新辅助化疗是对该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甲氨蝶呤+阿霉素+顺铂化疗方案(Methotrexate+Adriamycin+Cisplatin,MAP)在治疗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方面的临床效果较为显着。此外,用新辅助化疗T系列方案和bacci方案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也十分确切,但其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尚待考证。手术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面部的外观和口腔的正常功能造成破坏,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如何促进该病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预后质量也是该病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口腔颌面部骨肉瘤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及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简单的综述。(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6期)
杨团结,钟凡,储眉,麦剑波,周媛[2](2018)在《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8例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K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7年我院诊治的18例发生在头颈部的AIDS-K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例,平均年龄(35.9±8.2)岁。其中50.0%(9/18)的患者以颌下或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主诉,角化程度高的硬腭和牙龈紫色肿物共33.3%(6/18),其余16.7%(3/18)分别表现为舌、扁桃体和面部皮肤紫色丘疹、结节。77.8%(14/18)的患者均伴躯干或四肢多发皮疹,表现为紫色丘疹、结节或斑块,皮疹长轴与皮纹或皮肤张力线方向平行。0.56%(1/18)的患者伴发皮损局限,表现为紫罗兰色结节或肿块;27.8%(5/18)患者双肺、纵隔或胸膜受累及,0.56%(1/18)患者肝脏受累及。22.2%(4/18)AIDS-KS患者为单独发生,其他均伴有其他感染,其中28.6%(4/14)伴口腔念珠菌感染。实验室检查:93.75%(15/16)的患者CD4~+T细胞数量下降。组织病理均可见梭形细胞形成的裂隙状血管,其内可见红细胞,免疫组化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阳性率为61.1%(11/18)。结论:AIDS-K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头颈部表现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或粘膜皮肤紫色丘疹、结节及斑块,但确诊仍依赖组织病理,HHV8免疫组化通常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九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8-30)
符攀峰[3](2017)在《口腔颌面部骨肉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口腔颌面部骨肉瘤50例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的X线表现、病理分型、临床表现、部位、病程、年龄、性别。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男性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患者,好发年龄在30~39岁,50例患者中,面部膨隆形成占60.00%,患者同时伴有麻木、疼痛、牙齿松动等症状,在影像学表现中,骨质破坏伴骨质硬化占50.00%,骨质硬化20.00%,骨质破坏占30.00%,成骨细胞型为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最为常见的类型,占65.00%,50例患者经过随访后,复发患者有23例,占45.00%,1例患者死亡,占2.00%。通过对口腔颌面部骨肉瘤50例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39岁之间,成骨细胞型为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7年10期)
黄伶智,陈小芳,李乐之[4](2016)在《口腔颌面部尤文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研究口腔颌面部尤文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将8名患有口腔颌面部尤文肉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并系统评价其X线、CT和MRI图像特征及病理学特点。结果:X线结果显示颌骨尤文肉瘤表现为弥漫性、透射性的囊性结构,边界不清。CT结果显示颌骨肉瘤表现为骨质广泛性破坏并且有溶骨性病变,同时侵犯软组织,但没有骨膜反应。MRI结果显示颌骨尤文肉瘤组织的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同时侵犯相邻的软组织。软组织尤文肉瘤的MRI图像与颌骨尤文肉瘤的MRI表现相似。组织学结果显示尤文肉瘤由小圆细胞组成,并表达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不表达Des,CD34,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和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hg A)等标志物。结论:X线、CT及MRI有助于确定尤文肉瘤的性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侵犯程度。CD99,NSE和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尤文肉瘤的病理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王宏伟,秦兴军,杨雯君,徐立群,季彤[5](2014)在《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8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1995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1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有无远处转移、确诊方式、治疗及预后等,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女10例、男8例;平均发病年龄20.2岁(3~61岁);肿瘤平均直径4 cm(1.5~6.5 cm);原发部位包括:舌(10例)、颊(5例)、口咽(1例)、上前牙龈(1例)、下前牙龈(1例),其中1例发病初期即有肺转移,1例术后46个月发现肺转移。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均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疗3例,辅助性化疗1例。患者平均随访33个月(6~75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早期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19个月,1例复发伴多处肺转移患者死亡,其余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其自身特点;确诊依据免疫组织化学及PAS染色;治疗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多数病例在病灶彻底切除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张建丽,李福军,李宏[6](2014)在《老年口腔颌面部肉瘤患者45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颌面部肉瘤(OS)是一种少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所有肉瘤的4%~10%〔1〕。肉瘤的组织类型为间叶组织,它可以在骨、软骨、肌肉、血管等部位出现〔2〕。口腔颌面部根治性手术由于解剖结构、术后功能重建和美观的限制,彻底根治的难度较大。而手术切除然后再进行放化疗是目前减少局部肉瘤复发比较有效的方法〔3~5〕。本文拟分析老年OS患者的临床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江玉刚,樊孟耘,张仕林[7](2013)在《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鼻前庭囊肿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历报告患者,男,23岁,以"发现鼻底部无痛性包块10余天"之主诉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0d前照镜子无意中发现鼻底部花生豆大小包块,无压痛,无其他不适。疑为局部发炎,遂自服"阿莫西林胶囊,0.5g,3次/d"治疗1周,包块未见消散。为求诊治就诊于甘肃省宁县人民医院,行面部CT示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陈彦平,赵建广,刘凤英,杨会钗,刘爽[8](2011)在《口腔颌面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例口腔颌面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本病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报道很少见,病理学检查诊断非常重要。单纯局部广泛切除不能根治,应采取综合治疗,术后需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郑军,林兆全[9](2010)在《口腔颌面部卡波西肉瘤VEGF及CD34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VEGF、CD34在口腔颌面部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CD34在13例口腔颌面部KS和其中9例切缘无瘤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颌面部KS中VEGF及CD3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成正相关。结论:VEGF、CD34与口腔颌面部KS组织的血管生成及其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KS治疗的标靶和预后指标。(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曹灵,王聪,孙国文,张智弘,张纬明[10](2010)在《16例口腔颌面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总结口腔颌面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提高对口腔颌面部Ewing肉瘤/PNE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6例口腔颌面部Ewing肉瘤/PN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肿瘤的大体和镜下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治疗和预后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16例口腔颌面部Ewing肉瘤/PNET中,PNET13例,Ewing肉瘤3例。发病年龄5个月~48岁,平均20.9岁,男性14例,占87.5%;CT、MRI均表现为侵袭性的生长方式,HE染色镜下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CD99、NSE表达均阳性。随访15例,其中12例术后3~17个月死亡,尚存3例病人随访6~10月至今。结论 Ewing肉瘤/PNET是一组罕见的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影像学可提示肿瘤的恶性性质,最终的肿瘤类型依靠病理HE染色镜下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决定。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术后放化疗。(本文来源于《口腔生物医学》期刊2010年03期)
口腔颌面部肉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18例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K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7年我院诊治的18例发生在头颈部的AIDS-K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例,平均年龄(35.9±8.2)岁。其中50.0%(9/18)的患者以颌下或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主诉,角化程度高的硬腭和牙龈紫色肿物共33.3%(6/18),其余16.7%(3/18)分别表现为舌、扁桃体和面部皮肤紫色丘疹、结节。77.8%(14/18)的患者均伴躯干或四肢多发皮疹,表现为紫色丘疹、结节或斑块,皮疹长轴与皮纹或皮肤张力线方向平行。0.56%(1/18)的患者伴发皮损局限,表现为紫罗兰色结节或肿块;27.8%(5/18)患者双肺、纵隔或胸膜受累及,0.56%(1/18)患者肝脏受累及。22.2%(4/18)AIDS-KS患者为单独发生,其他均伴有其他感染,其中28.6%(4/14)伴口腔念珠菌感染。实验室检查:93.75%(15/16)的患者CD4~+T细胞数量下降。组织病理均可见梭形细胞形成的裂隙状血管,其内可见红细胞,免疫组化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阳性率为61.1%(11/18)。结论:AIDS-K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头颈部表现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或粘膜皮肤紫色丘疹、结节及斑块,但确诊仍依赖组织病理,HHV8免疫组化通常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腔颌面部肉瘤论文参考文献
[1].张米粒,李金瑞.浅析对口腔颌面部骨肉瘤进行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9
[2].杨团结,钟凡,储眉,麦剑波,周媛.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表现[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九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符攀峰.口腔颌面部骨肉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4].黄伶智,陈小芳,李乐之.口腔颌面部尤文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5].王宏伟,秦兴军,杨雯君,徐立群,季彤.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
[6].张建丽,李福军,李宏.老年口腔颌面部肉瘤患者45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7].江玉刚,樊孟耘,张仕林.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鼻前庭囊肿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
[8].陈彦平,赵建广,刘凤英,杨会钗,刘爽.口腔颌面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
[9].郑军,林兆全.口腔颌面部卡波西肉瘤VEGF及CD34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
[10].曹灵,王聪,孙国文,张智弘,张纬明.16例口腔颌面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分析[J].口腔生物医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