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性能论文-黄演卿

除油性能论文-黄演卿

导读:本文包含了除油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测试装置,含油量,光电比浊法,性能

除油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黄演卿[1](2019)在《CY40/8型除油器性能测试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CY40/8型除油器性能测试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除油器除油效果测试的新装置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06期)

卢国敏,赵英杰,张玉燕[2](2017)在《城镇燃气门站天然气梯级除尘除油装置的净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天然气梯级除尘除油净化装置的净化性能,通过对上海管网天然气某门站天然气梯级除尘除油净化装置进行净化性能分析试验研究,阐述了其结构和性能特点,并通过现场运行数据分析与颗粒流动演示,研究了除油除尘效果、运行压差、油水粉尘杂质捕集量。研究表明,系列梯级除尘除油净化预处理装置初始压降0~1kPa,运行30天后,压差仅为5~6kPa,30天内密度梯度过滤单元纳污量达615.3kg,单位滤料的杂质捕集量为24.1kg,适合于高气量压力波动、高油水粉尘含量等复杂天然气输配工况。(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7年06期)

党睿,马向荣,刘洁莹,白艳霞,张智芳[3](2017)在《Ni~(2+)-Fe~(3+)-CO_3~(2-)-LDHs亲油改性及其除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Ni~(2+)-Fe~(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Ni~(2+)-Fe~(3+)-CO_3~(2-)-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Ni~(2+)-Fe~(3+)-CH_3(CH_2)_(11)SO_3~--LDHs新型吸附剂材料,成功实现了将CH_3(CH_2)_(11)SO_3~-负载到Ni~(2+)-Fe~(3+)-LDHs层状材料,对Ni~(2+)-Fe~(3+)-CO_3~(2-)-LDHs进行亲油改性,研究表明该改性后的材料为介孔材料,其比表面积为196.2 m~2/g,平均孔径为18.3 nm。利用Ni~(2+)-Fe~(3+)-CH_3(CH_2)_(11)SO_3~--LDHs复合材料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实验表明十二烷基磺酸根离子插层Ni~(2+)-Fe~(3+)-LDHs后的产物增强了LDHs的亲油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6.57μL/g。(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7年08期)

何金朋,蒋建忠,袁惠新,付双成,缪顺吉[4](2016)在《背压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流场及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FLUENT流体动力分析软件,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底流背压、溢流背压对旋流器速度分布、流量分率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流量分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压降比的影响;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底流分率的影响;牛顿效率比传统的除油效率和脱水效率更能全面地表征旋流器油水分离的性能。随着底流分率的增大,牛顿效率先升高再降低,存在一个最佳操作点。研究结果及新的表征方法对旋流器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6年05期)

苏楷然[5](2016)在《密闭气浮装置中气泡分布及污水除油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浮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工业应用,国内大部分传统气浮池由于露天设置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受环境影响处理效果不佳,为此设计了新型的密闭气浮装置;同时,大部分气浮工艺采用的是平流式气浮池,接触区和分离区内气泡尺寸分布对气浮效果影响很大,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提供机理支撑。因此,解决气浮工艺装置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针对密闭气浮装置进行基础性实验研究是本文的研究方向。首先,在现有气浮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传统加压气浮装置的结构特点进行吸收和优化改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密闭气浮装置并对设备计算选型。其次,实验采用显微镜摄像法测量气浮过程中气泡尺寸,用自制Matlab程序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当溶气压力在0.34MPa,气液比为5%,表面活性剂浓度为50ppm,矿化度为1mol/L,气泡生成尺寸达到30μm,此时生成气泡质量较优密度较大且利于气浮分离;在接触区和分离区内,气泡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进液量应小于600L/h以保证流场稳定。之后,除油效率实验表明系统稳定时间为60min,进液量在350L/h,含油污水浓度小于450mg/L,溶气压力在0.35MPa,气液比为5%,回流比为30%,破乳剂浓度15ppm且表面活性剂浓度20ppm时,除油效率高达90%以上;基于数据分析建立了分离效率预测模型;经过8天的长周期运行实验,分离效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相对于传统的加压溶气气浮工艺,该装置处理效果更好,所需气液比更小。综上所述,密闭气浮装置既保证含油污水的高效分离,又实现整个工艺流程的密闭操作运行,具有结构紧凑、污水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气体接近零损耗、对环境和气候适应性强、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本装置可以替代传统的各种类型的气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孟祖超,李谦定,李善建,刘瑶,闫帅[6](2016)在《新型油田污水除油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Fe_3O_4/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材料,然后通过静电作用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修饰在Fe_3O_4/GO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除油剂PDDA/Fe3O4/GO,并考察了Fe3O4与GO配比、p H、温度、反应时间和除油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DA/Fe_3O_4/GO不仅除油性能良好,而且除油速度快;在室温20℃、反应时间10 min、投加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条件下,可将油田污水中的油降至50 mg/L以下。该除油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除油速度快、易于操作、可重复利用等特点,为油田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6年04期)

刘光[7](2016)在《石英砂滤料干法表面改性与除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废水是一类重要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其来源广泛。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水处理滤料表面润湿性对含油废水过滤的处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天然石英砂滤料极性较强,为亲水性物质,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含油废水的处理效率,需改善石英砂滤料表面的亲油疏水性。研究表明,利用改性剂对粉体颗粒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改性,能改善颗粒在其他物质中的分散性。本论文在前期湿法改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改性剂溶液喷洒在改性设备中充分分散的干燥滤料颗粒表面,研究可用于基础应用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石英砂滤料干法表面改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选用常见的钛酸酯DN101、硅烷偶联剂KH570以及钛酸酯偶联剂DN101与硅烷偶联剂KH550复合对0.45~0.90 mm的石英砂滤料进行干法表面改性,以亲油亲水比(LHR)表征石英砂滤料亲油疏水性的大小。通过含油废水的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过滤实验,考察改性前后石英砂滤料的吸附性能和除油效率,以及LHR、吸附容量和除油效率叁者之间的关系,为改性滤料用于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1)根据Laplace和Young方程中关于润湿性的基本方程,以水和环己烷表征水相和油相,采用动态质量法测定水相和油相对石英砂滤料的润湿接触角,以LHR表征滤料亲油疏水性的大小,并推导了动态质量法计算LHR的公式,0.45~0.90 mm天然石英砂滤料LHR为1.25。LHR(2)DN101干法表面改性石英砂滤料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偶联剂用量1.2%,反应时间70 min,反应温度60℃;DN101与KH550复合干法表面改性石英砂滤料的最佳条件为:偶联剂总用量1.0%,偶联剂质量配比1:2,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60℃;KH570干法表面改性石英砂滤料的最佳条件为:偶联剂用量1.5%,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60℃。改性效果最佳的DN101、DN101与KH550复合、KH570干法表面改性石英砂滤料LHR分别为11.1、7.4、5.0。改性后水对石英砂滤料的润湿质量明显降低,环己烷对石英砂滤料的润湿质量基本不变。(3)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结果表明:偶联剂干法表面改性石英砂滤料表面均匀包覆一层偶联剂分子颗粒,表面较为平整,棱角减少,阶梯状断口消失。天然石英砂滤料由Si和O元素以Si O2形式组成,其表面存在以结合水形式存在的Si-OH;改性石英砂滤料表面均存在C、O、Si元素,DN101、DN101与KH550复合改性石英砂滤料表面存在Ti元素。偶联剂与石英砂滤料表面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偶联剂分子以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在石英砂滤料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分子涂层。(4)含油废水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天然石英砂滤料经偶联剂干法表面改性后,其静态吸附容量和动态过滤除油效率均得到提高,吸附容量增长幅度大于过滤除油效率增长幅度,且LHR值、吸附容量和过滤除油效率叁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DN101干法表面改性石英砂滤料叁项数值均为几种石英砂滤料中最高,改性效果最佳。(5)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石英砂滤料对15.6 mg·L~(-1)含油废水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70 min。吸附平衡时,天然石英砂滤料吸附容量为0.244 mg·g~(-1),DN101、DN101与KH550复合改性石英砂滤料的吸附容量达到0.418 mg·g~(-1)、0.389 mg·g~(-1),较未改性石英砂滤料分别提高了71%和59%。改性石英砂滤料对含油废水的最大吸附容量与其油废水浓度呈线性正相关。(6)动态过滤实验结果表明,石英砂滤料层为90 cm,空床滤速为4 m·h~(-1),过滤17.3 mg·L~(-1)的含油废水4 h时,未改性石英砂滤料除油效率约为72.6%,DN101、DN101与KH550复合和KH570改性石英砂滤料除油效率分别达到97.8%、82.6%和78.9%,较未改性时分别提高了34.7%、13.8%和8.7%。DN101干法表面改性石英砂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其除油效率和水头损失与滤料层高度成正比关系,与过滤滤速和初始油浓度成反比关系。(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贾彬彬,吴晶,王娇娜,李从举[8](2015)在《PS/TPU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除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具有良好弹性的TPU加入PS溶液中进行静电纺丝,成功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比例的PS/TPU复合纳米纤维膜。润湿性测试结果表明:纤维膜具有疏水亲油性质。吸油性能表明:PS/TPU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高吸油性能,且随着纳米纤维膜中TPU含量的增加,纳米纤维膜对机油、硅油、花生油的吸油量逐渐减小。同时,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因此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处理油污污染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12期)

未碧贵[9](2015)在《石英砂滤料表面改性及其过滤除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废水是一种量大面广的工业废水,其成分复杂,浓度范围大,对环境有着各种不同的危害。过滤通常用于含油废水二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单元,对低浓度含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一般来讲,若滤料的疏水性弱,则处理效果就差,反之,若疏水性强,则处理效果就好。石英砂滤料是一种廉价易得、机械强度大、化学性质稳定的无机硬质颗粒滤料,但是疏水性较弱,对油的去除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钛酸酯偶联剂DN101、硅烷偶联剂KH55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等改性剂对石英砂滤料进行表面改性的新方法。由于偶联剂具有亲无机基团和长链有机基团两种不同性质的官能团,亲无机官能团能与石英砂滤料表面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可将长链有机官能团接枝到石英砂滤料表面,从而增加表面的疏水性,提高其除油效率。最终改性了几种以处理含油废水为目标的疏水性滤料。利用DN101、KH550和DL411分别对石英砂滤料湿法改性,制得疏水性滤料MQW-Ti、MQW-Si和MQW-Al,利用DN101对石英砂滤料干法改性,制得疏水性滤料MQD-Ti,利用DN101和KH550对石英砂滤料复合干法改性,制得疏水性滤料MQD-Ti Si。以水对滤料的润湿接触角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不同改性剂和改性方法对滤料润湿性的影响,确定了MQW-Ti、MQW-Si、MQW-Al、MQD-Ti和MQD-Ti Si五种疏水性滤料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改性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具有影响,其中,改性剂的用量影响效果最大。改性后,水对滤料的接触角未改性石英砂滤料(UQS)的40.1°分别上升到80.6°~89.0°,其疏水性显着增强。利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分析,研究滤料改性前后的表面物理化学结构,从机理上研究滤料表面改性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改性后石英砂滤料的表面被偶联剂均匀覆盖,其中,湿法改性的表面更光滑,减小了滤料表面的粗糙度,干法改性的表面有大量的细微颗粒,增加了滤料表面的粗糙度。改性后滤料表面含有Si—O—Ti、Si—O—P、Si—O—Si和Si—O—Al等化学键,为石英砂滤料表面羟基与偶联剂缩合反应形成的化学键,证明了偶联剂以化学键的形式接枝到了滤料表面。偶联剂有机官能团与滤料表面的结合强度大,滤料的稳定性较好。经过表面改性,滤料表面被引入C—H和C—C等有机官能团,Si元素含量降低,C和O元素含量增加。研究了滤料的润湿性。理论上,利用静态重量法测定滤料表面的润湿性,可以消除滤料填充床有效水力粒径rd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粒径为0.6mm,接触角为50°时,液体的理论平衡时间为130s,与实验数据一致,实验方法可行,数据可靠。环己烷对6种滤料均为完美润湿液,润湿接触角等于0;水对滤料的润湿接触角均大于0,在此基础之上,推导了水对滤料表面润湿接触角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用于石英砂滤料的表面润湿性研究:滤料表面的官能团决定了滤料表面的润湿性。6种滤料的水的接触角大小为:MQW-Ti>MQW-Si>MQD-Ti>MQD-Ti Si>MQW-Al>UQS。MQW-Ti和MQD-Ti表面接枝了非极性基团长链烷基—C17H35和—C8H17,减小了滤料表面的Si含量,表面自由能的极性成分减小,增大了水的接触角。MQW-Si接枝的—NH2(CH2)3有机基团非极性弱于长链烷基,其水的接触角小于MQW-Ti。MQW-Al表面接枝了有机基团—OCOR',降低了石英砂滤料表面自由能的极性成分,增大了水的润湿接触角,但是其改性效果不如DN101和KH550好,应该与DL411的—OCOR'有机基团有关。与湿法改性相比,干法改性接枝在滤料表面的偶联剂量少,对应的水的润湿接触角小。采用1stopt软件进行曲线拟合,估算了滤料表面自由能,曲线拟合法的R2均大于0.99,拟合程度高,实验方法可行,计算数据可靠。UQS的表面自由能最高,其极性成分为53.0 m J/m2,其中,非极性成分为31.0 m J/m2,极性成分为22.0 m J/m2。改性后滤料的的表面自由能减小,其大小顺序与水的接触角一致。MQW-Ti、MQW-Si、MQW-Al、MQD-Ti、MQD-Ti Si的表面自由能极性及非极性成分分别为:2.4 m J/m2、2.9 m J/m2、4.2 m J/m2、3.4 m J/m2、3.9 m J/m2和28.9 m J/m2、29.0 m J/m2、32.3 m J/m2、29.7 m J/m2、30.9 m J/m2。实验室模拟了含油废水的过滤和反冲洗过程。根据修正后的轨迹模型,含油废水过滤过程油珠粒径在1.3μm左右的接触效率最低,粒径增大或减小都有利于油珠颗粒与滤料表面的接触。在含油废水油珠粒径相同时,滤料改性前后单一收集器的接触效率不变,但MQW-Ti、MQW-Si、MQW-Al、MQD-Ti和MQD-Ti Si的附着效率较UQS的0.48增加到了0.94、0.89、0.55、0.86和0.57。滤床深度越大,或者滤速越低,含油废水的过滤效率越高。根据扩展DLVO理论,在黏附油珠位于第二极小势能处,滤料表面自由能的酸性成分和碱性成分越小,或者水的接触角越大,(负值)的绝对值越大,其关系式为:结合脱附理论、扩展的DLVO理论和v OCG理论,水的接触角、滤速和脱附的油珠最小粒径叁者的半经验公式为:在流速4m/h时,UQS、MQW-Ti、MQW-Si、MQW-Al、MQD-Ti和MQD-Ti Si滤床脱落的油珠最小粒径分别为0.82μm、1.31μm、1.29μm、1.24μm、1.27μm和1.26μm,说明改性后黏附的油珠更不容易脱落,从而增大了油的去除效率。在反冲洗强度为26.9 L/(s·m2)时,UQS的反冲洗效率最高,达到87.6%,其次是MQD-Ti Si,为82.8%,效率最低的是MQD-Ti,为78.4%。由于水流剪切作用导致黏附在滤料表面的油珠颗粒发生滚动,在反冲洗时UQS、MQD-Ti和MQD-Ti Si脱附油珠的最小粒径分别为0.248μm、0.385μm和0.381μm。对于含油废水而言,粒径小于0.4μm的油珠颗粒很少,因此,理论上,滤料表面自由能减少后对反冲洗效率的影响较小,而对过滤效率的提高较大。(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5-09-01)

杨红丽[10](2015)在《淀粉改性膨润土除油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淀粉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得了效果较好的除油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改性膨润土的最佳制备条件:膨润土5.5g,淀粉1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除油剂用量和污水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5年04期)

除油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评价天然气梯级除尘除油净化装置的净化性能,通过对上海管网天然气某门站天然气梯级除尘除油净化装置进行净化性能分析试验研究,阐述了其结构和性能特点,并通过现场运行数据分析与颗粒流动演示,研究了除油除尘效果、运行压差、油水粉尘杂质捕集量。研究表明,系列梯级除尘除油净化预处理装置初始压降0~1kPa,运行30天后,压差仅为5~6kPa,30天内密度梯度过滤单元纳污量达615.3kg,单位滤料的杂质捕集量为24.1kg,适合于高气量压力波动、高油水粉尘含量等复杂天然气输配工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除油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黄演卿.CY40/8型除油器性能测试的研究与实践[J].天工.2019

[2].卢国敏,赵英杰,张玉燕.城镇燃气门站天然气梯级除尘除油装置的净化性能[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7

[3].党睿,马向荣,刘洁莹,白艳霞,张智芳.Ni~(2+)-Fe~(3+)-CO_3~(2-)-LDHs亲油改性及其除油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

[4].何金朋,蒋建忠,袁惠新,付双成,缪顺吉.背压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流场及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J].流体机械.2016

[5].苏楷然.密闭气浮装置中气泡分布及污水除油性能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6].孟祖超,李谦定,李善建,刘瑶,闫帅.新型油田污水除油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6

[7].刘光.石英砂滤料干法表面改性与除油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8].贾彬彬,吴晶,王娇娜,李从举.PS/TPU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除油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9].未碧贵.石英砂滤料表面改性及其过滤除油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10].杨红丽.淀粉改性膨润土除油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5

标签:;  ;  ;  ;  

除油性能论文-黄演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