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韩孟诗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教,士族,意识,奇特,形式主义,立意,构思。
韩孟诗派论文文献综述
张玮瑜[1](2019)在《张籍与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的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张籍与韩愈、白居易两位中唐不同诗派的代表人物的交往,分析张籍的诗歌流派的归属,谈论张籍在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中起到的桥梁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4期)
崔文静[2](2018)在《韩孟诗派咏物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孟诗派诗人创作的咏物诗数量较多且大都凝固着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与人生寄寓,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是由于韩孟诗派诗人的咏物意识异化,咏物诗中“物我关系”更为密切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中唐时期社会环境、政治时局、思想风气等时代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在韩孟诗派诗人独特创作理念的影响之下,其咏物诗以新奇的意象、激切的情感、奇诡的语言以及多变的形式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并由此形成了韩孟诗派咏物诗独特的“怪诞”艺术特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旨在为全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对目前学界关于咏物诗概念问题的研究加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本文所认可的咏物诗的概念,确定本文中咏物诗的划定标准。其次,在绪论当中还将对目前学界关于韩孟诗派咏物诗的研究情况加以说明,介绍此前学者在该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将在绪论中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韩孟诗派诗人所创作的咏物诗加以统计分析并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韩孟诗派的咏物诗创作。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统计韩孟诗派诗人创作的咏物诗数量、咏物题材类型等内容,然后通过比较韩孟诗派发展不同阶段的咏物诗创作情况分析韩孟诗派诗人咏物诗创作的阶段变化。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对韩孟诗派洛阳唱和及其前、后时期的咏物诗创作情况的比较来说明该诗派的咏物诗在不同创作时期所呈现出的风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韩孟诗派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咏物诗的风格变化趋势。第叁部分主要分析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的异变,并考察韩孟诗派咏物意识异变对其咏物诗产生影响,同时探讨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异变出现的原因。在这一部分将首先对韩孟诗派之前咏物诗发展情况做一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中“物我”关系的异变,进而分析这一变化对其咏物题材的影响,最后讨论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异变的原因,从而更好的理解韩孟诗派咏物诗的情感表达。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中所呈现出的怪诞艺术特质。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将从形式、语言、内容等角度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中怪诞艺术特质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的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其次,在这一部分当中还将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怪诞审美的文化渊源并讨论韩孟诗派咏物诗怪诞艺术特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何昶熠[3](2016)在《从中唐服饰风尚看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是盛唐和中唐政治经济的分水岭,也是诗歌的分水岭,中唐的诗歌展现了完全不同于盛唐诗歌的风貌,先是经历了以大历诗风为代表的过渡期,随着渴望中兴的改革观念的崛起,诗歌也寻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出现了以怪奇为特征的韩孟诗派和以尚实为特征的元白诗派,这些诗派的产生有着这个特定时代文化土壤的影响,可以通过文化的另一个视角——服饰,在中唐出现的特色为出发点,探求另一种中唐文化的代表——中唐时期的韩孟、元白诗歌流派,所能够产生和发展壮大的文化风尚原因,能对这两个诗派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进而了解中唐的时代特色与审美情趣。(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任雅芳[4](2014)在《中唐庶族与韩孟诗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的韩孟诗派可被视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自觉的诗派之一。其成员中士族略多于庶族,然而其诗派风格却主要是以庶族诗人的鲜明诗风为核心。从诗派形成的过程来考察,正是庶族诗人明确的独立意识以及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强烈需求,成为促使韩孟诗派自觉形成的内在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洪静云[5](2015)在《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构思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特色的研究,都主要从诗派成员的创作心理层面探究其奇崛怪异的美学追求,对其诗歌创作的构思特色则少有专论。韩孟诗派诗歌创作以矫激的情绪对抗艰难的生存状况,诗歌构思险怪奇崛,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其一是在立意构思上有意追求奇特超常、曲折多变,其二是在句式上有意追求构辞的散文化,其叁是在用辞上有意追求造语生新、奇崛险怪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李延芳[6](2014)在《论韩孟诗派主要诗人在美学追求上的同与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主要诗人有韩愈、孟郊、李贺、贾岛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有比较一致的审美风格,但由于各自境遇及对诗歌传统认识的不同,在美学追求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选择了韩孟诗派较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具体分析,以说明流派风格统一与多样的辨证。(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3期)
马宁[7](2013)在《论韩孟诗派的孤独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孟诗派想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却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他们的孤独是因为社会的排挤、阻挠造成的。为逃避这种与世隔阂的孤独,他们寄托理想于"世外桃源",妄想寻求纯真友情和无功利的交往,但最终逃离不了孤独无依的命运。(本文来源于《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肖琼[8](2013)在《试论孟郊诗歌创作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孟郊是中唐诗坛的杰出诗人,韩孟诗派的开派领袖。孟郊诗歌特色突出而又丰富多样。本文从孟郊诗歌分期、诗歌内容、诗歌艺术、孟郊对韩孟诗派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论文将孟郊生平和诗歌创作分为四个阶段,并在研究诗歌内容和艺术时注意各阶段的嬗变,从纵向和横向影响两条线索分析孟郊对韩孟诗派的影响。论文主要内容如下:序言部分介绍研究现状,肯定前人在孟郊生平、创作心态、诗歌艺术、诗风发展以及与韩孟诗派的关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研究方向。第一章重点探讨孟郊生活及诗歌创作的分期。论文按照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分为早年、应试期间、贞元后期、元和时期四个阶段。孟郊早年就写有关注现实的诗歌;应试经历对孟郊思想和诗歌产生极大影响,孟诗总体风格逐渐形成;贞元后期官小位卑的孟郊抑郁愁苦,聊以诗歌慰怀;元和丧母失子后的“老吟”更为悲怆,孟诗独特风貌更加突出。第二章对孟郊不平而鸣的的诗歌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第一节分析孟郊的诗学观念。孟郊“不平则鸣”,在诗歌中体现作者主体情怀和思想。他继承《诗经》、《离骚》风雅兴寄传统,延续初盛唐以古体写现实的传统,在复古的同时追求新变。后五节研究孟郊诗歌的内容,他写中原战乱、关怀民生的悯时伤乱诗,写自身科举经历与感受的诗歌,以组诗的形式写悼诗等在传统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第叁章对孟郊奇险生新的诗歌艺术成就进行分析。孟诗具有很强的主观倾向和创造精神,形成特有的酸寒孤峻的意象特征和生新峭硬的语言特色。第一节分析孟郊悲剧性的自我形象:举步维艰的病客、落第苦吟的失意人、衰老沧桑的微宦、老病失子的诗叟,不同阶段的自我形象共同构成了真实、全面、立体的孟郊的悲剧艺术形象。第二节分析孟郊诗歌的意象,他向外寻奇探胜、向内搜肠刮肚,以逆向的思维和反复的苦吟去创造意象,物象入诗后服务于主观情绪的抒发,日月失色,花木含忧,虫鸟寒号。第叁节分析孟郊诗歌的语言,他以精心锻造的语言和意象相结合,达到瘦硬险峭、奇警生新、精当妥帖的效果。第四章对孟郊对韩孟诗派的影响进行纵、横分析。孟郊是韩孟诗派的开派领袖和灵魂人物。第一节分析孟郊在韩孟诗派的地位,他和韩愈一起为诗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诗派萌芽、形成、壮大的各阶段发挥人事作用,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影响超过韩愈。第二节分别论述孟郊对韩愈、张籍、贾岛、卢仝、刘叉等诗派成员的横向影响。第叁节概述孟郊在诗派外的影响。最后是结语。总结孟郊诗歌的突出特征与多样风格,以及孟郊对韩孟诗派乃至中唐诗坛的贡献,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3)
张玉荣[9](2013)在《韩孟诗派与佛教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诗坛上出现了众多的诗歌流派,在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孟郊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诗人,像张籍、李贺、贾岛、卢仝、马异、刘叉、李翱、皇甫湜、张彻、崔立之以及侯喜等人,这些人因为相同的审美取向和创作风格,被称为“韩孟诗派”。他们的诗歌极富创新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种创造性又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爆发于公元756年的安史之乱,给大唐王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在那个多灾多难的中唐时代,随着儒学的衰微和崇佛佞道风气的盛行,佛教众多的僧众也不再隐居于山林中,而愿意参与到社会中去,中唐诗人接触宗教的机会就更多了。佛教哲学的博大精深,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及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韩、孟诗派作为一个致力于扩展诗歌创作的文人群体。这样一个封建文人集团,其指导思想是以儒家为主导的,但思想意识上或多或少受到了佛教的影响,除过借此寻找精神慰藉之外,更多的借助佛教哲理来启发诗思、融造新诗境。然而佛典卷帙浩大,义理精微,掌握、研究起来很不容易,但是对韩孟诗派的研究是绕不开这个点的。本文韩孟诗派中只是截取了其中几个重要的作家,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四人来进行重点研究。本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意义,以及对韩孟诗派的研究现状的回顾,最后对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第二章写中唐时期佛教与社会各个阶层的互动。通过对当时大的社会背景进行的描写,以及各个阶层对佛教的态度,从而展示出佛教在当时社会上的重大影响力,从而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大的社会背景。第叁章写韩孟诗派的佛教因缘。重点通过韩孟诗派中的重要作家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四人与佛教的关系,与僧众的交往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第四章韩孟诗派的佛教意识。该章节主要通过分析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四人的诗歌中对佛典的化用,及诗歌中体现出来的佛教思想,来揭示佛教带来诗歌的全面创新。第五章结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和概括。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以佛教为切入点,对韩孟诗派中的重要作家与佛教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希望能够展现出中唐诗歌深受宗教意识的影响,对研究这一时期的作品提供一些意义以及贡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杨思晓[10](2012)在《论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陌生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时期形成了以韩愈、孟郊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他们有着迥异的崇尚奇怪的审美倾向,一反传统诗歌追求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创作传统,这和俄国鼓吹陌生化的形式主义有着某种相似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15期)
韩孟诗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孟诗派诗人创作的咏物诗数量较多且大都凝固着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与人生寄寓,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是由于韩孟诗派诗人的咏物意识异化,咏物诗中“物我关系”更为密切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中唐时期社会环境、政治时局、思想风气等时代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在韩孟诗派诗人独特创作理念的影响之下,其咏物诗以新奇的意象、激切的情感、奇诡的语言以及多变的形式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并由此形成了韩孟诗派咏物诗独特的“怪诞”艺术特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旨在为全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对目前学界关于咏物诗概念问题的研究加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本文所认可的咏物诗的概念,确定本文中咏物诗的划定标准。其次,在绪论当中还将对目前学界关于韩孟诗派咏物诗的研究情况加以说明,介绍此前学者在该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将在绪论中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韩孟诗派诗人所创作的咏物诗加以统计分析并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韩孟诗派的咏物诗创作。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统计韩孟诗派诗人创作的咏物诗数量、咏物题材类型等内容,然后通过比较韩孟诗派发展不同阶段的咏物诗创作情况分析韩孟诗派诗人咏物诗创作的阶段变化。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对韩孟诗派洛阳唱和及其前、后时期的咏物诗创作情况的比较来说明该诗派的咏物诗在不同创作时期所呈现出的风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韩孟诗派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咏物诗的风格变化趋势。第叁部分主要分析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的异变,并考察韩孟诗派咏物意识异变对其咏物诗产生影响,同时探讨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异变出现的原因。在这一部分将首先对韩孟诗派之前咏物诗发展情况做一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中“物我”关系的异变,进而分析这一变化对其咏物题材的影响,最后讨论韩孟诗派诗人咏物意识异变的原因,从而更好的理解韩孟诗派咏物诗的情感表达。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中所呈现出的怪诞艺术特质。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将从形式、语言、内容等角度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中怪诞艺术特质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的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其次,在这一部分当中还将分析韩孟诗派咏物诗怪诞审美的文化渊源并讨论韩孟诗派咏物诗怪诞艺术特质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孟诗派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玮瑜.张籍与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的关系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9
[2].崔文静.韩孟诗派咏物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何昶熠.从中唐服饰风尚看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任雅芳.中唐庶族与韩孟诗派[J].中国诗歌研究.2014
[5].洪静云.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构思特色[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
[6].李延芳.论韩孟诗派主要诗人在美学追求上的同与异[J].金田.2014
[7].马宁.论韩孟诗派的孤独感[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8].肖琼.试论孟郊诗歌创作成就[D].首都师范大学.2013
[9].张玉荣.韩孟诗派与佛教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13
[10].杨思晓.论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陌生化倾向[J].青年文学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