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布论文_王战辉,张智芳,高勇,郑兵兵,叶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海相,碳酸盐,岩滩,油气藏,松科,油层。

油气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王战辉,张智芳,高勇,郑兵兵,叶军[1](2019)在《含缺陷油气管道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缺陷油气管道会减薄管道壁厚,从而影响管道的力学性能,当缺陷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甚至导致火灾、爆炸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方形缺陷、圆形缺陷、组合缺陷油气管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考察叁种缺陷的应力分布特点,其次,引入正交实验,通过改变叁种缺陷的载荷和几何尺寸如长度、半径等,考察这几种因素对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为含缺陷油气管道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蒋有录,苏圣民,信凤龙,谈玉明,刘景东[2](2019)在《富油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东营凹陷为例,对富油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东濮凹陷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分布层系高度集中"的特征,90%以上的已探明油气分布于凹陷北部,纵向上主要富集于古近系沙河街组,以沙叁段和沙二段为主力层系,沙一段以上未发现规模储量,而东营凹陷总体上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富集层系多"的特征,沙河街组、东营组及新近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多种因素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及层系的油气分布差异:烃源条件的优劣从根本上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东濮、东营凹陷北部地区的生烃条件远好于南部是造成两个凹陷油气分布总体呈现"北富南贫"的根本原因;源岩与盖层及断层的配置关系控制了纵向油气富集层段,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多套盐膏岩盖层有效地限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尤其是沙一段盐膏岩盖层对下伏层系油气的聚集起到了重要的封盖作用,而东营凹陷缺乏沙一段盐膏岩盖层且晚期断层较发育,油气纵向多层系富集;成藏期构造背景和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运移主要指向,有利储集砂体与构造脊的迭合控制了油气富集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侯贺晟,张金昌,张交东,王稳石,杨立伟[3](2019)在《松科二井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油气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吴敬武,孙国忠,鲁银涛,张强,王彬[4](2019)在《南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海周边新生代板块活动的分析,认为南海构造演化由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等3大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所控制,并可分为断陷阶段(E)、断拗转换阶段(N11—N12)和区域性沉降阶段(N13—现今)。将南海已发现油气藏归纳为构造圈闭型、岩性圈闭型和复合型3大类,进一步将构造圈闭型分为背斜型、断背斜型、断块(鼻)型3个亚类,将岩性圈闭型分为生物礁滩型和深水水道型2个亚类,将复合型分为构造-岩性型和基岩潜山型2个亚类,并对典型油气藏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南海油气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认为南海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圈闭类型和不同的储层,从而控制了3大类油气藏的分布。平面上,构造型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南海的南北两侧靠近大陆边缘地区,以油为主;生物礁滩型油气藏分布在远陆缘区,以气为主;而西部的走滑断陷盆地除了发育构造型油气藏,还发育复合型油气藏,西北部以构造-岩性型为主,西南部基岩潜山型占优势。纵向上,构造型、生物礁滩型油气藏发育均有北早南晚的特点;西部走滑盆地复合型油气藏发育层位北部比南部更新;深水水道型油气藏集中在上中新统—上新统,发育层位最新。(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冯子辉,李强,张亚金,王显东,张振伟[5](2019)在《古城低凸起奥陶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一直是制约古城低凸起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根据岩心、薄片、分析化验、地球物理及测试压裂等资料,对古城低凸起奥陶系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古城低凸起气源条件优越,具备形成规模气藏的资源潜力,构造定型时间早,后期调整微弱,油气保存条件好;奥陶系颗粒滩相灰岩经早期云化作用迭加裂缝和热液溶蚀改造,局部优化形成裂缝—洞型优质白云岩储层,是油气良好储集空间;多期活动的断裂形成大量裂缝,沟通了深部热液,改善了储层,还作为沟通深部油气源通道,控制油气藏的形成;古城低凸起发生了2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以成熟液态烃类为主,第2期充注主要发生在喜山期,以原油裂解气为主;鹰山组叁段白云岩气藏为喜山期充注的裂缝—孔洞型岩性气藏,油气成藏分布主要受控于优质储层、构造活动、断裂、油气源和盖层条件。(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梁江平,赵波,陈均亮,牛文[6](2019)在《松辽盆地北部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油和深层天然气分别来自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组二段下部和沙河子组源岩,是源岩生成的油气经过油气源断裂向每个油气层垂向运移后,再在浮力作用下沿连通的储集体侧向运移的结果。综合断裂系统和烃源岩2个成藏要素,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发育6类断层,可以划分为2种断裂系统。青山口组下部是优质有效烃源岩,油气主要靠断层的疏导形成中浅层3套含油组合和深部含气组合。在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内,北西向的Ⅰ和Ⅰ-Ⅱ-Ⅲ型断裂及南北向的Ⅰ-Ⅱ型断裂控制深层天然气分布,北西向的Ⅰ-Ⅱ-Ⅲ、Ⅱ和Ⅱ-Ⅲ型断裂控制中浅层石油分布。研究各类断层的分布,对于预测油气分布、指导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关帅[7](2019)在《松辽盆地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油气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家北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齐家凹陷北段,高台子油层最为该区的主力产油层,是常规油进一步挖潜增储的有利勘探领域。通过对研究区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研究及砂体预测,油藏精细解剖,油水分布研究,进而对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常规油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油气来自高台子油层原油主要来自青一、二段烃源岩,油藏类型向斜区多为岩性油藏且主要发育在中南部,东西两侧斜坡多以断层—岩性、微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有效源岩控制高台子油层油气主要分布范围;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下步的有利勘探目标是凹陷区的岩性油藏带寻找局部富油的岩性圈闭;在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带内寻找受断层遮挡的岩性圈闭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攻方向。(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刘文汇[8](2019)在《特约主题:中国早古生代海相层系油气形成与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语:油气是国家的战略资源。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油气供需矛盾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工作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如何正确判断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拓宽石油地质学研究新视野与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尝试从新的途径、新的方法技术寻找大油气田,是中国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光亚,童晓光,辛仁臣,温志新,马锋[9](2019)在《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陆生长时期的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显着增加;滨浅海相区具有前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叁迭纪、侏罗纪—新近纪等3个明显的旋回,与之相对应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亦呈3个旋回;湖泊相在中新生代相对发育;蒸发岩盐沼相主要发育在泥盆纪、二迭纪、叁迭纪。白垩系是全球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其次是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油气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泥页岩为盖层的油气藏数量及油气储量最多,而蒸发岩盖层封闭能力最强,可形成一些超大型油气田。图12参45(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李龙,张新涛,徐春强,张震,刘腾[10](2019)在《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脊-断”联控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主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总结了渤中西洼区(渤中凹陷西部)近年勘探成果,重点剖析了油气分布特征、成藏机制及成藏控制因素。渤中西洼区油气分布不均衡,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活动性断裂带;古构造脊的规模和断层的形态共同控制了新近系油气运聚和空间分布,二者的有效配置决定了该区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条件。建立了渤中西洼区"脊-断"联控成藏模式,划分出2类"脊-断"配置关系、3种垂向组合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深化环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和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4期)

油气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东营凹陷为例,对富油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东濮凹陷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分布层系高度集中"的特征,90%以上的已探明油气分布于凹陷北部,纵向上主要富集于古近系沙河街组,以沙叁段和沙二段为主力层系,沙一段以上未发现规模储量,而东营凹陷总体上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富集层系多"的特征,沙河街组、东营组及新近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多种因素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及层系的油气分布差异:烃源条件的优劣从根本上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东濮、东营凹陷北部地区的生烃条件远好于南部是造成两个凹陷油气分布总体呈现"北富南贫"的根本原因;源岩与盖层及断层的配置关系控制了纵向油气富集层段,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多套盐膏岩盖层有效地限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尤其是沙一段盐膏岩盖层对下伏层系油气的聚集起到了重要的封盖作用,而东营凹陷缺乏沙一段盐膏岩盖层且晚期断层较发育,油气纵向多层系富集;成藏期构造背景和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运移主要指向,有利储集砂体与构造脊的迭合控制了油气富集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战辉,张智芳,高勇,郑兵兵,叶军.含缺陷油气管道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J].当代化工.2019

[2].蒋有录,苏圣民,信凤龙,谈玉明,刘景东.富油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侯贺晟,张金昌,张交东,王稳石,杨立伟.松科二井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油气的指示[J].中国地质.2019

[4].吴敬武,孙国忠,鲁银涛,张强,王彬.南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J].海相油气地质.2019

[5].冯子辉,李强,张亚金,王显东,张振伟.古城低凸起奥陶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6].梁江平,赵波,陈均亮,牛文.松辽盆地北部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7].关帅.松辽盆地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9

[8].刘文汇.特约主题:中国早古生代海相层系油气形成与分布[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9].张光亚,童晓光,辛仁臣,温志新,马锋.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二)[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10].李龙,张新涛,徐春强,张震,刘腾.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脊-断”联控成藏模式[J].中国海上油气.2019

论文知识图

隔离水模型示意图封存水模型示意图井求产曲线图四川盆地周缘盆山结构及其区域数字地...湘中及邻区地表断裂分布图(据中石化中...地震剖面与T06构造平面图对比(EW02)

标签:;  ;  ;  ;  ;  ;  ;  

油气分布论文_王战辉,张智芳,高勇,郑兵兵,叶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