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耐油性,丁腈橡胶,胶料,橡胶,氟化,丙烯腈,垫板。
耐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杜明欣,苗振威,宫志欣,张双琨,武德珍[1](2019)在《氟化聚磷腈的合成及其机械性能与耐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二氯磷腈,通过一系列优化的合成取代工艺,成功批量化制备了高分子量氟化聚磷腈弹性体。其侧基结构主要是以氟代烷氧基为主,同时引入少量含双键基团的侧基结构以提供硫化交联点。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氟化聚磷腈橡胶分子量达到38万,其拉伸强度可达8.4MPa,断裂伸长率162%;且具有优异的阻燃自熄性,其UL-94阻燃测试达到V-0级,极限氧指数(LOI)为59%,并具有很好的耐油性,在10号、15号液压油中150℃浸泡72h条件下的体积变化率均<10%。(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徒单静[2](2018)在《由原位环氧化制备的环氧化天然橡胶/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耐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天然橡胶(NR)碳-碳双键(C=C)受控部分环氧化制得环氧化NR(ENR)是常见的化学改性。在这一过程中,NR分子中的一些C=C通过与过氧化氢(H2O2)和甲酸原位形成的过甲酸反应无规转变成环氧基团。与NR相比,由于其具有极性,随着环氧化程度的提高,ENR硫化胶拥有较高的耐油性、气密性、粘合性和减振性,以及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溶解度参数。其中一些性能与合成橡胶的相当。然而,耐极性溶(本文来源于《橡胶参考资料》期刊2018年05期)
季学松[3](2018)在《试样的制备对成鞋外底耐油性试验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解析了成鞋外底耐油性试验应如何进行试样的制备,才能满足样品耐油性试验所得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可复现性、可比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个体防护装备》期刊2018年02期)
赵敏[4](2018)在《一种汽车用高耐油性的丁腈橡胶基磁流变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芜湖市鸿坤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6496909A,公开日期2017-03-15)"一种汽车用高耐油性的丁腈橡胶基磁流变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的材料配方为:丁腈橡胶63~80,炭黑3~6,镍粉3~8,氧化镁1~2,硬脂酸1~2,四氢呋喃147~190,马来酸酐51~67,过氧化苯甲酰2~5,乙醇适量,氢氧化次磷酸钠1~4,二甲苯适量,软木纤维32~38,去离子水适量,叁乙醇胺1~3,氢氧化钠水溶液(6 mol·L-1)适量,钛酸四丁酯2~6,2,2-二噻吩基乙醇酸甲酯1~2,1,2-亚乙基硫脲0.5~1,硫黄1~2。该材料的阻尼性能和吸声降噪性能增强,(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李志刚,刘曾亮,吕纪文,段维常,高浩[5](2017)在《铁路用耐油性道岔橡胶垫板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原材料中的大料丁苯橡胶替换为具有较高耐油性能丁腈橡胶(N41),采用独特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克服丁腈橡胶可塑性低的缺陷。结果表明:由其制备的新型耐油性道岔橡胶垫板完全满足铁道行业标准TB/T2626-1995高铁标准TB/T3395.(1-5)2015的技术标准,其外观变化小、物理性能指标稳定,特别是耐油性指标是原道岔橡胶垫板的4倍以上,吸油率在1%以下,可延长道岔橡胶垫板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24期)
[6](2016)在《瓦克展出汽车用强耐油性液体硅橡胶》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克将在10月19~26日于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第20届国际塑料和橡胶博览会(K2016)上,推出一种新的专门针对汽车制造应用研发而成的液体硅橡胶ELASTOSILLR3016/65。机动车辆中有不少密封件和其它弹性体部件会经常同机油接触,汽车运行时机油的温度必然会提升许多,机油中便会产生一些对密封材料有害、并能够对其化学降解的物质。常规弹性体会渐渐变软失去弹性,无法胜任这一领域。采用(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王鑫,吴智强,吴绍利,毛昆朋,潘安徽[7](2015)在《油压减震器液压缸密封用丁腈橡胶耐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油压减振器液压缸密封用丁腈橡胶的耐油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密封用丁腈橡胶配合体系。实验证明研制的材料配合体系满足油压减振器液压缸密封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8期)
鹿洋[8](2014)在《高温、耐油性胶管用丙烯酸酯弹性体的替代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工业以及新的政府法规对弹性体材料在耐流体和耐热性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十年前汽车工业使用的密封类型和胶管材料已不再适合当今的汽车领域。同样,在高燃油效率发动机技术的推动下,弹性体应用场合的要求更加苛刻,同时又需要不降低性能的经济解决方案。多种聚合物可满足对汽车胶管耐热和耐烃类油的要求。耐普(本文来源于《橡胶参考资料》期刊2014年05期)
宋书汉,张育增,潘道远,王成龙[9](2014)在《原油介质中FKM/NBR共混胶的耐油性与耐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油用螺杆泵定子衬套通常选用丁腈橡胶(NBR),其磨损失效是影响螺杆泵工作寿命的主要原因。为提高丁腈橡胶的耐磨性能,采用橡胶共混技术制备硬度相同的丁腈橡胶(NBR)和氟橡胶(FKM)共混胶(配比分别为2∶8、5∶5、8∶2),研究共混胶在50和70℃下,在原油介质中浸泡72 h的耐油性,并在MLS-225磨粒磨损试验机考察共混胶的耐磨性。浸泡实验表明:NBR的质量变化率在0.47%~1.32%之间,FKM的质量变化率在1.15%~1.35%之间;不同配比的共混胶的质量变化率在0.48%~1.72%之间,表明NBR的耐油性在较低温度下最好,随温度的升高橡胶的耐油性有下降的趋势。磨损实验表明氟橡胶和丁腈橡胶配比为2∶8的共混胶的耐磨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4年08期)
符尧[10](2013)在《采用非致癌增塑剂胶料的耐油性与耐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特种橡胶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氨酯橡胶和氯化聚乙烯都需要使用增塑剂解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特种橡胶拥有更好的耐高温、耐油、耐溶剂、耐寒性能、老化性能和物理性能,所以尽管成本较高仍得到广泛应用。分子结构中的极性基团是拥有这些特性的原因。这些极性基团可改善橡胶的耐烃类溶剂和耐高温性能,同时也对低温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和聚合物发脆。使用(本文来源于《橡胶参考资料》期刊2013年06期)
耐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天然橡胶(NR)碳-碳双键(C=C)受控部分环氧化制得环氧化NR(ENR)是常见的化学改性。在这一过程中,NR分子中的一些C=C通过与过氧化氢(H2O2)和甲酸原位形成的过甲酸反应无规转变成环氧基团。与NR相比,由于其具有极性,随着环氧化程度的提高,ENR硫化胶拥有较高的耐油性、气密性、粘合性和减振性,以及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溶解度参数。其中一些性能与合成橡胶的相当。然而,耐极性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杜明欣,苗振威,宫志欣,张双琨,武德珍.氟化聚磷腈的合成及其机械性能与耐油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徒单静.由原位环氧化制备的环氧化天然橡胶/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耐油性[J].橡胶参考资料.2018
[3].季学松.试样的制备对成鞋外底耐油性试验指标的影响[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8
[4].赵敏.一种汽车用高耐油性的丁腈橡胶基磁流变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J].橡胶工业.2018
[5].李志刚,刘曾亮,吕纪文,段维常,高浩.铁路用耐油性道岔橡胶垫板的研制[J].绿色科技.2017
[6]..瓦克展出汽车用强耐油性液体硅橡胶[J].有机硅材料.2016
[7].王鑫,吴智强,吴绍利,毛昆朋,潘安徽.油压减震器液压缸密封用丁腈橡胶耐油性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8].鹿洋.高温、耐油性胶管用丙烯酸酯弹性体的替代材料[J].橡胶参考资料.2014
[9].宋书汉,张育增,潘道远,王成龙.原油介质中FKM/NBR共混胶的耐油性与耐磨性[J].润滑与密封.2014
[10].符尧.采用非致癌增塑剂胶料的耐油性与耐寒性[J].橡胶参考资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