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元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合金,力学性能,生长,硅酸盐,常数,原位。
二元系论文文献综述
马进进,尤静林,王敏,王建,龚晓晔[1](2019)在《CaO-SiO_2二元系熔体结构的高温原位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aO-SiO_2体系作为冶金炉渣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微观结构与炉渣性质直接相关~([1])。过去的研究认为,玻璃具有相应状态下熔体的某种特征,因而用玻璃代替熔体进行相关研究。然而Wang等人的研究表明,玻璃的微结构与冷却速率有关,并不能完全替代熔体结构~([2]),对熔体进行原位研究是必要的。本文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及高温原位拉曼光谱,探究了六种不同成分CaO-SiO_2二元系熔体的微观结构,获得了不同CaO摩尔含量样品熔体中的各微结构单元Q_i(i表示硅氧四面体中桥氧的数量,可取0,1,2,3,4)摩尔百分数。图1是六种成分CaO-SiO_2二元系熔体在1873 K温度下的高温原位拉曼光谱。可以看出,谱图整体上呈包络状,与玻璃拉曼光谱相似。图中主要有两个峰:600 cm~(-1)(Si-Ob-Si的弯曲振动)及1000 cm-1(Si-Onb的对称伸缩振动)波数附近,硅酸盐主要研究Si-Onb的对称伸缩振动。随着CaO含量的增加,1000 cm~(-1)附近谱峰红移,且逐渐展宽,表明熔体中Q4逐渐减少,网络结构瓦解,转化为层状、链状等结构类型。对熔体拉曼光谱进行温度校正后,对包络线进行Gaussian解谱,结合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所得团簇散射截面,从而获得的各Q_i含量随CaO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随着CaO含量的增加,熔体中Q_0与Q_1较少且逐渐增加,Q_2急剧增加。在CaO含量高于50%以后降低,Q_3居于主导地位且先增加后再减少,Q_4急剧减少,在CaO摩尔百分数为40%时几乎减少为零。这与图1所反映出的规律一致。这为典型CaO-SiO_2二元系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提供必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杨幼明,杨诗旻,刘东辉,喻玺,牛飞[2](2019)在《LiF与TbF_3二元系晶界扩散改善Nd-Fe-B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iF和TbF_3混合二元系作为扩散源,通过晶界扩散法研究了不同厚度钕铁硼磁体扩散后磁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优扩散条件下,6 mm磁体的矫顽力从1.05×10~6 A/m提高到1.71×10~6 kA/m,10 mm磁体从1.05×10~6 A/m提高到1.52×10~6 A/m,且退磁曲线仍具有较高的方形度,剩磁与磁能积也没有显着的降低。SEM图像表明,晶界扩散与表面扩散的共同作用,影响重稀土元素Tb和晶界相在磁体内部的分布,从而使磁体的矫顽力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欧阳义芳,刘珂,曹宇,陈红梅,陶小马[3](2018)在《Al-Cu二元系在540℃时的扩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Al-Cu二元系在540℃的扩散行为,为Al-Cu双金属复合结构实用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对不同退火温度下二元扩散偶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Al-Cu二元扩散偶在540℃的真空退火炉中分别退火36 h、48 h和60 h后,在扩散区可以观察到4种金属间化合物(IMCs)θ(Al_2Cu)、η_2(Al_(0.939)Cu_(0.987))、ζ_2(Al_9Cu_(11.5))和γ_1(Al_4Cu_9)。中间化合物扩散层的厚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现线性关系,符合抛物线生长规律。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Al-Cu之间的扩散行为,对互扩散系数进行计算,并对该方法做详细的介绍。【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常数和互扩散系数也随之增加,其中Al_4Cu_9的生长常数和扩散系数在4个IMCs最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主要受到体扩散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刘珂[4](2018)在《Cu-Zn与Mg-Zn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l-Zn-Mg-Cu系合金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合金材料,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密度小、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其在航空、军事、汽车、电子以及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深入研究该系合金元素之间的扩散行为和其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纳米压痕仪等设备来对Cu-Zn和Mg-Zn二元体系的扩散动力学过程和扩散层的相关性能进行研究,并对二元系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常数、扩散系数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对Cu-Zn二元扩散偶在290℃-3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处理,结果表明在扩散区形成了叁种金属间化合物相β'、Y和ε,经过EPMA成分测定确定这叁个相分别为CuZn、Cu_5Zn_8和CuZn5。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符合抛物线生长规律。(2)本文计算了在290℃-380℃温度范围内每个相的互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在每个温度下,其扩散系数的大小顺序为DCu_5Zn_8>DCuZn5>DCuZn,CuZn、Cu_5Zn_8和CuZn5相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106.25、97.95和112.01 kJ/mol。(3)金属间化合物CuZn、Cu_5Zn_8和CuZn5的硬度分别为1.67GPa、6.81 GPa和2.74GPa,杨氏模量分别为105.71GPa、186.76GPa和 137.77GPa。中间化合物的蠕变应力指数越小,即抗蠕变能力越强。CuZn5具有最小的蠕变应力指数,因此其抗蠕变能力最强。(4)Mg-Zn二元体系的退火温度范围为250℃-320℃,四种金属间化合物可以被观察到,即Mg21Zn25、Mg_2Zn_(11)、Mg4Zn7和MgZn2。对上述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常数、生长激活能、互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gZn2相的扩散系数最大,扩散激活能最小,其值为34.76kJ/mol。Mg21Zn25相的扩散系数最小而扩散激活能最大,为88.89kJ/mol。(5)对Mg-Zn系统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Mg4Zn7的硬度最大,达到5.45Gpa,Mg_2Zn_(11)的杨氏模量最大,其值为132.87Gpa。Mg2Zn1的蠕变应力指数最小(0.71),其次为MgZn2、Mg21Zn25和Mg4Zn7。表明在四个金属间化合物中Mg_2Zn_(11)的抗蠕变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11-01)
马进进,尤静林,王建,王敏,龚晓晔[5](2018)在《CaO-SiO_2二元系晶体和玻璃的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CaO-SiO_2二元系晶体和玻璃的拉曼光谱,依据CaO和SiO_2摩尔比为1∶2和1∶1分别制备了Ca_2SiO_4和CaSiO_3晶体,同时又按照CaO的摩尔分数为0.50,0.40,0.33和0.25分别制备了C50S(CaO50·SiO_2),C40S,C33S,C_25S玻璃,采用共焦拉曼光谱仪测定了拉曼光谱,运用基于Materials Studio软件的CASTEP(Cambridge Serial Total Energy Package)模块对CaSiO_3和Ca_2SiO_4晶体的拉曼光谱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运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模拟研究了CaO-SiO_2二元系硅酸盐玻璃团簇的结构类型、振动波数及散射截面。根据理论计算对两种晶体的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并且在CaO-SiO_2二元系玻璃的拉曼谱图中,较强谱峰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低波数区(500~600cm~(-1))和高波数区(800~1 200cm~(-1)),低波数区以弯曲振动为主,高波数区则以伸缩振动为主。(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曹培明,尤静林,王建,王敏,丁雅妮[6](2018)在《Na_2O-Al_2O_3二元系团簇微结构与特征拉曼振动波数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铝四配位Na_2O-Al_2O_3二元系熔体团簇结构,构建了九种团簇模型,并对其拉曼振动波数和散射活性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微结构的命名参考了硅酸盐体系的命名规则~([1]),其中Al-O四面体简记为Qi(i为桥氧数)。分析表明,Na_2O-Al_2O_3二元系团簇中Q_2和Q_3微结构单元中Al-O_(nb)(non-bridging oxygen,即非桥氧)键对称伸缩振动波数随其键长呈现线性相关性。Q_2和Q_3微结构中铝氧键长随着参与成环铝氧四面体的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相关性有助于Na_2O-Al_2O_3二元系熔体中铝氧四面体连接方式及团簇的诊断和鉴别。(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赵永兴[7](2018)在《Zr-Cu与Zr-Nb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锆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被用作核反应堆的核燃料包壳。锆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对核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锆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扩散相关数据是研究材料演变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据之一。本论文主要以Zr-Cu和Zr-Nb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扩散相关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力求完善Zr-Nb和Zr-Cu体系的扩散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Zr-Cu二元扩散偶在770-840 ℃退火处理,结果表明在扩散区形成了六种金属间化合物相,即:Cu9Zr2,Cu51Zr14,Cu8Zr3,Cu10Zr7,CuZr和CuZr2,各相的生长机制在初始阶段并不是体扩散,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和扩散层的长大,其机制转变为体扩散,换言之金属间化合物的长大随退火时间呈线性增长。(2)本文计算了 770-840 ℃温度范围内Zr-Cu金属间化合物的互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其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符合以下规律:DCu51Zr14>DCugZr2>DCu8Zr3>DCuZr>DCuZr2,QCu51Zr14>QCu8Zr3>QCu9Zr2>QCuZr>QCuZr2。(3)通过纳米压痕测试仪测得Cu51Zr14的纳米硬度(11.61GPa)和弹性模量(146.96 GPa)稍大于Cu9Zr2的纳米硬度(10.09 GPa)和弹性模量(143.04 GPa),但它们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远远大于纯Zr和纯Cu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4)利用Zr/Nb二元扩散偶研究了 Zr-Nb体系的互扩散,柯肯达尔孔洞和柯肯达尔面的位置靠近扩散偶的Nb一侧,表明1000-1200 ℃之间铌的本征扩散率比锆的本征扩散速率要快,Zr-Nb体系的扩散曲线是典型的固溶扩散曲线,互扩散系数在1000-1200 ℃之间随着N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5)利用Zr/Zr-5Nb二元扩散偶研究了 Zr-Nb体系的杂质扩散过程,所有的扩散偶样品中没有观察到柯肯达尔孔洞和可肯达尔面的存在,Zr-Nb体系的杂质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杂质扩散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是 108.21 kJ/mol和 0.95 ×10-9 m2/s。(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韦文旺[8](2018)在《Zr-Al与Zr-Fe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锆合金被用作核用结构材料领域的重要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核材料性能、抗腐蚀性以及力学性能而受到普遍关注。锆合金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扩散变化和微观结构的稳定性,这对核反应堆运行安全性而言极为关键,因此深入研究锆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意义重大。本论文主要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纳米力学性能测试仪对Zr-Al和Zr-Fe二元系扩散层进行实测研究,测定并分析二元系的扩散系数与力学性能。本论文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对于Zr-Al二元扩散体系,确定了生长层的扩散生长机制主要为扩散控制机制,通过EPMA只能确定一个相的成分ZrA13。ZrA13相的前指因子和激活能分别为2.2×109m2/s和356kJ/mol;ZrA13相的互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50℃,575℃,600℃,625℃的互扩散系数分别为(1.58±0.73)×10-15 m2/S、(6.76±0.97)×10-15 m2/s、(9.33± 1.00)×10-15 m2/S、(15.87±1.46)×10-15m2/S。(2)测得Zr-Al二元体系中的金属间化合物ZrA13的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 9.88±0.59 GPa 和 121.39± 10.87 GPa。(3)对于Zr-Fe二元扩散体系,出现了 ZrFe2、Zr2Fe、Zr6Fe23叁个相,但无法确定相层中析出相的成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或锆原子百分比含量的增加,各相的互扩散系数增大,但各相的扩散反应非常慢,互扩散系数很小。ZrFe2、Zr2Fe、Zr6Fe23的激活能分别为289.36 kJ/mol、529.21 kJ/mol、389.14 kJ/mol。(4)对于Zr-Fe二元体系金属间化合物ZrFe2的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21.54±1.25 GPa和273.14±14.75 GPa;Zr2Fe的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 11.87±0.98GPa 和 143.25±11.92GPa。(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5-01)
姚佩[9](2017)在《Zr-Ni与Zr-Sn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锆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被用作核反应堆的核燃料包壳。锆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对核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锆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本工作通过制备Zr-Ni和Zr-Sn的二元系扩散偶样品,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和纳米压痕显微测试仪等研究了 Zr-Ni和Zr-Sn的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论文主要获得了如下结论:(1)Zr-Ni二元相图中所报道的八个金属间化合物在本工作中都能清晰的观察到。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退火时间呈线性增长,各相的生长机制在初始阶段存在一定的孕育时间,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和扩散层的长大,其机制转变为扩散控制机制。我们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基于α-Zr(HCP)和β-Zr(BCC)分别作为边界条件的互扩散系数。不同温度下各相的互扩散系数遵循着相同的变化规律,α-Zr(HCP)和β-Zr(BCC)的晶体结构差异并没有显着影响互扩散系数。(2)本工作实验测定了 Ni11Zr9相的分解温度在930-935℃的范围内。(3)Zr-Ni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和杨氏模量通过纳米压痕显微测试仪测得。金属间化合物的杨氏模量随着Z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Ni5Zr、Ni7Zr2、Ni10Zr7、Ni11Zr9、NiZr 和 NiZr2 的杨氏模量分别为 250.21 GPa、162.93 GPa、135.62 GPa、124.32 GPa、115.89 GPa 和 76.82 GPa;而金属间的化合物的硬度却与Zr含量没有线性关系,Ni10Zr7具有最高的硬度为10.17 GPa,NiZr2具有最低硬度为5.56 GPa。(4)实验测定了 Zr-(Zr-5at.%Sn)二元系在1000-1100℃条件下的互扩散系数。(5)通过纳米压痕显微测试仪测得Zr-(Zr-5at.%Sn)二元系扩散区域内的硬度和杨氏模量。0-5.0 at.%范围内对Zr-Sn固溶体的杨氏模量没有显着影响,呈现出随着Sn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Sn含量在2.5-3.5 at.%时Zr-Sn固溶体的硬度最大为7.1+022 GPa。(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1-01)
屈婧婧,魏星,马莉,刘飞,袁昌来[10](2017)在《MgO-CeO_2二元系复相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xMgO-yCeO_2[摩尔百分比(mol%):x∶y=1∶1、1∶2和2∶1]二元系微波介质陶瓷,并研究了该体系的相组成、烧结性能和微波介电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520~1680℃时,所研究组分范围内MgO-CeO_2二元系并未形成固溶体,均为MgO与CeO_2两相共存态;电子扫描显微镜带能谱仪(SEM-EDS)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的正确性。这说明,在MgO-CeO_2二元体系内,各组分反应的吉布斯标准自由能较高。此外,由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所得的微波介电性能可知,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MgO-CeO_2、2MgO-CeO_2和MgO-2CeO_2复相陶瓷的εr受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小,而Q×f值(f=6.6~7.7 GHz)则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在1600℃烧结4 h时,该系列样品的τf值均处于(-59~-62)×10~(-6)/℃范围内。此外,以上分析结果也为MgO-CeO_2二元系相图的成分裁剪范围和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7年10期)
二元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LiF和TbF_3混合二元系作为扩散源,通过晶界扩散法研究了不同厚度钕铁硼磁体扩散后磁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优扩散条件下,6 mm磁体的矫顽力从1.05×10~6 A/m提高到1.71×10~6 kA/m,10 mm磁体从1.05×10~6 A/m提高到1.52×10~6 A/m,且退磁曲线仍具有较高的方形度,剩磁与磁能积也没有显着的降低。SEM图像表明,晶界扩散与表面扩散的共同作用,影响重稀土元素Tb和晶界相在磁体内部的分布,从而使磁体的矫顽力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元系论文参考文献
[1].马进进,尤静林,王敏,王建,龚晓晔.CaO-SiO_2二元系熔体结构的高温原位拉曼光谱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杨幼明,杨诗旻,刘东辉,喻玺,牛飞.LiF与TbF_3二元系晶界扩散改善Nd-Fe-B磁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9
[3].欧阳义芳,刘珂,曹宇,陈红梅,陶小马.Al-Cu二元系在540℃时的扩散行为研究[J].广西科学.2018
[4].刘珂.Cu-Zn与Mg-Zn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8
[5].马进进,尤静林,王建,王敏,龚晓晔.CaO-SiO_2二元系晶体和玻璃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6].曹培明,尤静林,王建,王敏,丁雅妮.Na_2O-Al_2O_3二元系团簇微结构与特征拉曼振动波数的相关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7].赵永兴.Zr-Cu与Zr-Nb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8
[8].韦文旺.Zr-Al与Zr-Fe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8
[9].姚佩.Zr-Ni与Zr-Sn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7
[10].屈婧婧,魏星,马莉,刘飞,袁昌来.MgO-CeO_2二元系复相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