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通俗文化消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俗,文化,小说,文学,大众,服饰,创意。
通俗文化消费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1](2015)在《传媒视野下的台湾当代通俗文学与消费文化倾向——以《皇冠》杂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费社会当中,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文化与工业生产和消费紧密结合,成为日常生活消费品的一部分,通俗文学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又同时推动着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当中的传播。文章以台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文学杂志《皇冠》为案例进行分析,考察台湾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俗文学中的消费文化倾向,以及文学在消费社会当中应该如何生存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汤哲声[2](2015)在《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文化生产与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语:清末民初,随着报纸、期刊的出现以及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资本日益壮大。伴随着传媒的划时代变革,文学的载体和生存方式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得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与古代文学相比具有了本质的差异。因内涵的丰富性和差异的多样性,现代文学无论载体、写作方式、文体风格、稿酬(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黄维敏[3](2014)在《晚明清初市民服饰时尚与通俗小说——兼论通俗小说对时尚消费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服饰时尚"作为晚明清初奢侈消费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最近数年为海内外明清史家所重视。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中细致描摹了市民服饰时尚的细节和动态过程,提供了探究消费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关系的又一新鲜视角。本文通过对通俗小说的考察,认为晚明清初市民服饰时尚大致历经了阶层模仿、文化模仿与品牌模仿叁个阶段,尤其是因印刷经济与通俗文学所助推的文化模仿阶段,赋予了市民社会焕然一新的时尚风貌,也隐约可见作为文化消费品的通俗小说对时尚消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本文结合话本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两种类型小说,就晚明清初通俗小说对时尚消费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与思考。(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魏然[4](2014)在《中国青少年对日本通俗文化的消费及其对日印象——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青少年消费日本通俗文化的实际样貌、及其对日印象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日本通俗文化感兴趣、对其最新动态保持高度关注的比率较高。亲日度方面约半数保持中立,除去历史问题,青少年对日印象主要为正面印象。多数青少年倾向于将政治与文化区分开来评价日本。对日通俗文化感兴趣度与亲日度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日语水平也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城市、农村等居住地区之间只存在亲日度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汤哲声[5](2012)在《当代通俗小说:人性欲望与消费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通俗小说是一种文学消费主义的表现。在消费文化的视野中,文学创作根本就不思考人的终极价值,也不思考什么文学的内在规律以及自我特性,它就是将文学当作时尚生活消费品,看作是一种商品。 就如商品有精品一样,当代通俗小说也有精品,当然,它需要一个发展(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2-01-16)
孟繁华,周荣[6](2011)在《文化消费时代的新通俗文学——新世纪类型小说的叙事特征与消费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型小说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典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判断不能完全适用于类型小说。对类型小说的研究只有厘清其特有的文化属性,与市场的复杂关系,我们才能在特定的范畴内展开对类型小说的价值判断。(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1年04期)
焦雅敏[7](2010)在《消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梳理通俗小说与消费文化的历史联系考察消费文化对当代通俗小说生产叙事、接受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影响,指出消费文化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时,通俗小说的人文价值诉求,提出以人文本,关注弱势群体的价值理念,消费文化语境下通俗小说创作要将社会价值和大众化消费形式相结合的新的创作方式。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是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成长发展起来的,除了具有传统通俗小说的娱乐、消遣和休闲的功能以外,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与大众媒体紧密结合,通俗小说的生产方式和文本叙事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为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通俗小说与影视剧的结合改变了传统通俗小说创作方式,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欲望叙事和物欲追求构成了当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主要形式,“私人化写作”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消费性的文学符号,对社会真实生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使通俗小说成为大众消费文化下的一种商品,小说的审美性和思想性被淡化和消解,成为一种纯粹娱乐性,满足基本欲望的消费品,面对通俗小说日渐欲望化叙事的生存窘境和困惑,如何建构一种以人为本的大众文化消费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怀和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就成了当代通俗小说创作的最终归宿。(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0-12-01)
郭鑫[8](2010)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媒介对现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深入分析现代通俗小说在受众中的接受心理及媒介对通俗小说的影响。文中选取了颇具媒介时代代表性的二位作家——张恨水与二月河,以他们的代表作结合特定媒介分析其小说的创作手法、媒介选择、受众反馈等现象,运用多学科理论分析其文本、社会心理、传播特性等问题,综合考察现代通俗小说与媒介的关系。文中集中探讨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媒介共性和报刊、电视分别与现代通俗小说的关系,在对报纸与电视两种媒介特性深入分析、探究的基础上,探讨平面传播与视像传播对通俗小说的创制、传播、接受等方面的影响,对比二者得到媒介深刻影响、改造现代通俗小说这一结论。媒介对通俗小说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通俗小说在与媒介“合谋”时自身生发的影响又显得无力,这都与通俗小说的自身特点与传播特色有着相关的联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单一媒介研究通俗小说为基础,将报纸、电视二者的特性结合在一起,通过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研究方法,比较二者给通俗小说带来的帮助与伤害。这一研究通过不同媒介特点的比较得出现代通俗小说在时代更迭中的“变”与“不变”,扩展了从媒介领域研究现代通俗小说的视野。(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0-05-01)
李治建[9](2005)在《消费文化语境中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的经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断被篡改,被戏说,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大话文化”。2004年底,《Q版语文》在书店和网上的火爆更是引起了教育界、文化界等各方面的关注,这一文化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热烈讨论,同时也促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真反思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经典命运问题:“戏说经典”现象为什么这样火爆?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态度?金庸作品进入传统经典的语文教材体现了怎样的文化价值倾向?等等。陶东风从分析“大话文化”的语体特征入手,揭示出文学经典的快餐化命运及造成这种命运的深层次原因;张淳从四大名着“变脸”这个备受争议的个案出发,重点分析了文学经典在当今复杂语境中的叁种命运;吴泽泉分析了“戏说文化”给大众带来的多层快感形式,揭示出“戏说经典”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李治建则从反面论述了消费文化语境中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的经典化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05年04期)
邓万春[10](2000)在《明代中后期城市通俗文化消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后期,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基础上的通俗文化消费蓬勃发展。本文从通俗文化消费者的角度,以江浙地区为研究重点,通过通俗文化商品化、通俗文化消费中介、通俗文化消费群体叁个环节,分析了明代中后期城市通俗文化消费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及文化状况。 明代中后期的城市通俗文化消费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及市民意识的增强,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世俗化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0-05-01)
通俗文化消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持人语:清末民初,随着报纸、期刊的出现以及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资本日益壮大。伴随着传媒的划时代变革,文学的载体和生存方式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得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与古代文学相比具有了本质的差异。因内涵的丰富性和差异的多样性,现代文学无论载体、写作方式、文体风格、稿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俗文化消费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帆.传媒视野下的台湾当代通俗文学与消费文化倾向——以《皇冠》杂志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
[2].汤哲声.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文化生产与消费[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3].黄维敏.晚明清初市民服饰时尚与通俗小说——兼论通俗小说对时尚消费文化的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14
[4].魏然.中国青少年对日本通俗文化的消费及其对日印象——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考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
[5].汤哲声.当代通俗小说:人性欲望与消费文化[N].文汇报.2012
[6].孟繁华,周荣.文化消费时代的新通俗文学——新世纪类型小说的叙事特征与消费逻辑[J].探索与争鸣.2011
[7].焦雅敏.消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D].河北大学.2010
[8].郭鑫.消费文化语境下媒介对现代通俗小说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0
[9].李治建.消费文化语境中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的经典化[J].中州学刊.2005
[10].邓万春.明代中后期城市通俗文化消费研究[D].武汉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