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理论论文_周绍森,胡德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增长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模型,创意,经济增长,艺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新增长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周绍森,胡德龙[1](2019)在《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及其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罗默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当中,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技术进步外生化和收益递减两大缺陷,形成了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从新增长理论角度来看主要得益于人力资本、科学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进步。借鉴新增长理论模型,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确立了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五项主因素:技术创新、经济结构、生态效率、开放度、人力资本,构建了"主因素分析模型"。用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31省市区以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解为五项主因素贡献之和。新增长理论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周勇[2](2018)在《美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8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以表彰他们在可持续经济增长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保罗·罗默是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新增长理论与文化艺术发展密切相关。近20年(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10-17)

李慧[3](2017)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基于新增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走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但经济走势依然平缓。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本文以新增长理论为依据,从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在"新常态"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现状;其次,联系现实状况深入分析了这两方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7年11期)

贾怡[4](2016)在《资本积累型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增长理论主要沿叁条思路发展。第一种思路将知识、技术、人力资本都纳入广义的资本范畴,因此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以资本的不断积累来解释,这就是资本积累型的新增长理论。资本积累型新增长理论不仅包含了以AK模型、琼斯-真野惠里模型、雷贝洛模型为代表的凸性增长模型,还包括罗默、卢卡斯等人提出的外部性模型。如果将资本视为广义资本的概念,凸性增长模型与外部性模型内在是统一的。第二种思路将技术进步的原因归结于厂商或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投入,这是R&D类型的新增长理论。第叁种思路认为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专业化和分工,这就是ED类型的新增长理论。在模型中明确引入技术进步的新增长理论主要有两类:R&D类型的新增长理论和ED类型的新增长理论。虽然这两种理论的假设看起来十分符合实际,但在实证研究中却很难得到证实。与之相反的是,资本积累型的新增长理论却得到了广泛的实证支持。资本积累型新增长理论相比其他新增长理论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过时"的,但是实际上这里的资本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物质资本,而是广义的资本。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类增长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本文将详细论述这类新增长理论,并试图验证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现实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6-10-01)

张天维[5](2015)在《新增长理论的新认识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出现的经济指标下降幅度较大为标志的新东北现象,地方政府部门是承认的2014年出现的经济指标下降幅度较大为标志的新东北现象,地方政府部门是承认的。年初发布的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原因时提出主要是叁方面因素制约:其一是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其二是老工业基地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其叁是对"叁期迭加"阶段出现(本文来源于《东北之窗》期刊2015年07期)

王菲[6](2014)在《人力资本累积、出口贸易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新古典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别基于新古典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结构视角实证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累积和出口贸易模式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贸易部门是相对低效率的,但是它仍然对经济其他部门产生了正的外部性影响,并进而通过规模报酬递增和部门间生产率差异刺激了经济增长;物质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人力资本则主要通过与出口部门的交互作用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中国应当加速实施人力资本培育和发展战略以及出口贸易模式全面转型战略,并努力实现两大战略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4年11期)

靳磊,张兴无[7](2014)在《新增长理论与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研究——基于知识积累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增长理论与演化经济增长理论都是应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而出现的,在解释内生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尽管它们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从知识积累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了新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增长理论,并进一步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两种理论在知识积累各要素间的关系、对于知识的认识以及技术进步的过程方面存在的分歧,最后对知识积累推动经济总体演化的过程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北京金融评论》期刊2014年03期)

朱函葳[8](2014)在《对引入资源环境因素后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探究——将新增长理论在引入资源环境因素方面的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经济学分支领域——气候变化经济学也逐渐变成热门学科,然而该领域的创始人诺德豪斯及其他经济学家的研究结论却与大多数人的直觉相悖,认为环境问题对增长的可能影响至多也是中度的。从长期视野综合分析资源环境恶化、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因素对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影响,最终发现日益下降的人均资源和恶化的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阻力,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的贡献,造成了稳态经济增长率的相对下降,而且其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生产函数关于技术进步变量的规模报酬情况。因此保护资源环境,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生产对技术进步的依赖相应降低其对资源环境投入的依赖等一切措施都是对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有正向影响的。(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郭志敏[9](2014)在《基于新增长理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有机地把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可以从根本上积极推动地区文化、地区经济以及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打造地区特有文化特色新型旅游形态,开创全新的旅游运营模式,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结合市场需求完美地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使文化得以传承,二者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08期)

陈红玲,陈文捷[10](2013)在《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增长理论下对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可以促使两者融合发展。目前,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基于新增长理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应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新增长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8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以表彰他们在可持续经济增长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保罗·罗默是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新增长理论与文化艺术发展密切相关。近20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增长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周绍森,胡德龙.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及其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周勇.美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转型[N].中国文化报.2018

[3].李慧.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基于新增长理论[J].特区经济.2017

[4].贾怡.资本积累型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6

[5].张天维.新增长理论的新认识与应用[J].东北之窗.2015

[6].王菲.人力资本累积、出口贸易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新古典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4

[7].靳磊,张兴无.新增长理论与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研究——基于知识积累的角度[J].北京金融评论.2014

[8].朱函葳.对引入资源环境因素后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探究——将新增长理论在引入资源环境因素方面的扩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9].郭志敏.基于新增长理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J].商业时代.2014

[10].陈红玲,陈文捷.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引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斯旺模型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①</s...中东部地区固定资本投资占全国固定资...技术创新管理经济转型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2.1“新增长理论”的几个模型...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新增长理论论文_周绍森,胡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