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磁性论文_权宁涛,罗阳,王子龙,白馨元,李天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硬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磁,矫顽力,合金,磁性,黄土高原,剩磁,赤铁矿。

硬磁性论文文献综述

权宁涛,罗阳,王子龙,白馨元,李天昊[1](2019)在《快淬MMFeB的硬磁性及矫顽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R_2Fe_(14)B中,R=Ce的2:14:1结构具有最低的硬磁性,其磁性参数为4πMs=16kGs,Ha=30kOe,Tc=160℃[1,2]。但是Ce具有很低的成本,同时是混合稀土MM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本文研究用MM的替代钕研究MM_2Fe_(14)B磁性能及矫顽力机制。设计名义成分MM_xFe_(96-x)B_6,利用最优的快淬条件制备出不同成分最优的磁性能。微观组织发现x=13合金中La,Ce,Pr,Nd和Fe元素的分布均匀,晶粒尺寸在30-40nm之间,x=16合金中明显出现元素的富集,形成了富Pr和La的MMFe_2相,晶粒尺寸为40-50nm。晶界MMFe_2相形成的不均匀区域有效地提高了矫顽力,小回线测试结果表明低磁场下MM_(13)Fe_(81)B_6和MM_(16)Fe_(78)B_6合金的矫顽力和剩磁几乎没有增加,但是当磁场超过临界值时突然增加说明两者矫顽力均是钉扎机制。但是,MM_(13)Fe_(81)B_6和MM_(16)Fe_(78)B_6合金表现出不同的钉扎场,特别的,MM_(16)Fe_(78)B_6合金中具有更高的钉扎场,其磁化反转主要由畴壁钉扎控制,磁化曲线在较大的外场下达到饱和,从而获得较大的矫顽力,这意味着具有较大钉扎场。因此,MM_(16)Fe_(78)B_6矫顽力机制是由不均匀的畴壁钉扎控制的。x=13时获得最优的磁性能Hcj=6.8kOe,(BH)m=8.5MGOe,制备的粘结磁体性能为(BH)m=5.8MGOe,优于4.5MGOe的各向异性铁氧体磁体。(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周桂良,陈炳君,苏钊源,邹庭初[2](2015)在《论“钞票软、硬磁性防伪特征识别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钞票防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钞票软、硬磁性防伪特征识别系统,其具有在不加直流电源时只能读硬磁不能读软磁;加直流电源时既能读硬磁又能读软磁的特点。从而能够完全读取钞票上的软、硬磁性特征防伪信息,并将两种磁性信息识别分开。其大大提高该验钞机识别真、假钞的鉴伪能力,达到验钞技术领域先进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28期)

侯志鹏[3](2015)在《Co-Zr基非稀土永磁合金硬磁性能及矫顽力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人们对于新型永磁材料的探索主要集中于稀土永磁合金。然而,随着稀土资源在高精尖领域作用的提高,世界各国大大限制了稀土出口,这导致了稀土价格大幅升高。因此,研究新型非稀土永磁材料无论对于材料学还是磁学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Co-Zr基非稀土永磁合金凭借高居里温度和高磁晶各向异性场成为了候选之一。首先,本文以Co-Zr-B基非稀土永磁合金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元合金设计的思路,分别研究了过渡族元素Ti、Cr、W掺杂对其硬磁性能、相组成和微结构的影响,并且我们对各个体系的矫顽力的机理做出了初步阐述。我们发现,少量的Ti替代Zr之后可以有效的细化微结构,这使得硬磁相之间交换耦合作用增加从而使其剩磁、退磁曲线方形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其最大磁能积。然而,在Co-Zr-B合金中添加少量的Ti对硬磁相的磁晶各项异性场没有明显影响,所以其矫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虽然少量的Cr替代Co可以使其硬磁相的磁晶各向异性场和矫顽力显着提高,但是由于磁性元素Co含量的降低而使其磁矩减小进而导致了最大磁能积的下降,基于以上的实验基础,我们用相对原子半径较大的过渡族元素W去替代Zr,不仅非常显着的细化了其微结构,增加了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从而使Co-Zr-B基永磁合金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显着提高,而且增加了硬磁相的磁晶各向异性场提高了矫顽力,这样我们得到了具有高矫顽力和大磁能积的Co-Zr-W-B永磁合金。另一方面,我们在Co-Zr合金中添加少量的V元素,在相对低带速下制备出了Co82Zr13V5完全非晶条带,然后利用快速退火的方法制备出具有大矫顽力、高磁能积的纳米软硬磁相耦合的永磁体。(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刘跃[4](2014)在《一种钕含量低硬磁性能高的磁性薄膜研制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Kazuhire Hono博士领衔的课题组合成了一种新型磁性化合物,其钕含量比目前流行的钕铁硼低。这种新型磁性化合物化学式为NdF e12N,钕含量17%,而钕铁硼的钕含量为27%,但前者的内禀硬磁性能高于后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型磁性化合物的居里温度比钕铁硼高200度。在以往稀土磁体研究中曾出现过化学式为NdF e11TiN的磁性化合物,钛虽然是非磁性的,但加入钛才能使该化合物保持稳定,但正(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4年06期)

张蕊,聂军胜,龚莉莎,刘青松[5](2014)在《软硬磁性矿物含量记录的晚中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及弱磁性的赤铁矿是黄土-古土壤及其下覆红粘土中的主要磁性矿物,记录了黄土高原地区连续的古气候演化历史。细粒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作为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和成壤作用密切相关,对降水变化敏感。虽然赤铁矿的形成往往认为发生在温度较高和相对干旱的环境,(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论文集》期刊2014-10-19)

韩广兵,苏浩,余丽莉,朱明刚,李卫[6](2013)在《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中软硬磁性相间交换耦合作用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软硬磁性相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对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表征软硬磁性相间交换耦合作用强弱的方法,并相应地给出了一些典型的测量结果。(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3年20期)

冯德元,刘仲武[7](2012)在《快速凝固Sm(Co,Zr)_7合金的结构、各向异性与硬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TbCu_7型SmCo基合金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同时居里温度高,温度系数低,兼有SmCo_5与Sm_2Co_(17)合金的优点,是一种潜在的高温永磁合金。本文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制备了高性能SmCo_7合金,通过添加Zr元素稳定SmCo_7亚稳相,研究了Zr含量和冷却速度对Sm(Co,Zr)_7合金的晶体结构、各向异性及磁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叁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9)

张明艳[8](2011)在《非稀土Co-Zr合金的硬磁性及相组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Co-Zr系列合金永磁材料,将材料体系从已有的二元,叁元,扩展到四元,五元。通过快淬工艺我们制备了性能很好的永磁材料Co-Zr-Mo-B合金薄带。首先制备了Co_(80)Zr_(18-x)Mo_xB_2(1≤x≤4)合金薄带,并对其相组成,微结构,磁性能,矫顽力机制等进行了探讨。找到了最佳Co-Zr-Mo-B配比成分,最佳快淬速度,最佳热处理温度。发现其矫顽力机制为钉扎模型,且存在交换耦合作用。其次研究了Co_(80+x)Zr_(16-x)Mo_2B_2(x=1,2,3,4)合金薄带,探讨了不同Co含量下的样品的磁性。该系列样品相组成为fcc-Co和Co_5Zr。在对Co_(81)Zr_(15)Mo_2B_2进行δm研究时发现,该样品存在强偶极相互作用。接着对Co_(80+x)Zr_(16-x)Mo_2B_2(x=1,2,3,4)进行了退火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对富Co的Co-Zr-Mo-B合金的影响。这些为Co在Co-Zr-Mo-B合金中的含量范围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另外,以提高Co-Zr-Mo-B合金的磁能积作为出发点,用快淬工艺制取了Co_(80-x)Zr_(16)Fe_xMo_2B_2 (x=1,2,3,4)合金薄带。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时发现其硬磁性相的含量很少,故所得的薄带样品磁性能不太理想,因此未展开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5-01)

陈川,刘仲武,曾德长,钟喜春,余红雅[9](2010)在《碳、硼和稀土添加MnAl基合金的结构和硬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Mn-Al-C(B)和Mn-Al-RE-C(RE=Pr,Dy)合金薄带,除Mn-Al-B合金外,制备态材料由单相ε组成。通过DSC以及X衍射分析并结合MnAl相图发现,合金在500℃附近发生ε→τ转变,在800℃附近发生τ→ε转变。研究了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相组成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的添加有利于τ相的形成,同时改善合金硬磁性能,其中快淬Mn_(53.3)Al_(45)C_(1.7)样品在650℃退火保温10分钟得到的磁性能最佳:饱和磁化强度J_S=0.83T,剩磁J_r=0.30T,内禀矫顽力H_(cj)=123kA,最大磁能积(BH)_(max)=12.24 kJ/m~3。掺杂稀土元素Dy和Pr提高了合金的剩磁,但并没有显着提高合金的最大磁能积。在MnAl基合金中添加B元素来代替C元素并不能稳定硬磁相,也使不稳定的ε相在退火过程中转变为多种中间相。(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期刊2010-10-15)

李文军,凌铨[10](2010)在《半硬磁性FeCrCo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传统的铁铬钴制造方法结合固溶、磁场热处理、时效工艺制备了半硬磁性铁铬钴合金。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合金磁性能有显着影响。通过改变铁铬钴永磁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可得到不同性能的半硬磁类合金,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艺控制要点。最后指出,采用合适的设备及工艺控制方法,可以控制半硬磁合金的矫顽力偏差在4kA/m以内。(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0年01期)

硬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钞票防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钞票软、硬磁性防伪特征识别系统,其具有在不加直流电源时只能读硬磁不能读软磁;加直流电源时既能读硬磁又能读软磁的特点。从而能够完全读取钞票上的软、硬磁性特征防伪信息,并将两种磁性信息识别分开。其大大提高该验钞机识别真、假钞的鉴伪能力,达到验钞技术领域先进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硬磁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权宁涛,罗阳,王子龙,白馨元,李天昊.快淬MMFeB的硬磁性及矫顽力机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2].周桂良,陈炳君,苏钊源,邹庭初.论“钞票软、硬磁性防伪特征识别系统”[J].科技展望.2015

[3].侯志鹏.Co-Zr基非稀土永磁合金硬磁性能及矫顽力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刘跃.一种钕含量低硬磁性能高的磁性薄膜研制成功[J].稀土.2014

[5].张蕊,聂军胜,龚莉莎,刘青松.软硬磁性矿物含量记录的晚中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论文集.2014

[6].韩广兵,苏浩,余丽莉,朱明刚,李卫.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中软硬磁性相间交换耦合作用的表征[J].功能材料.2013

[7].冯德元,刘仲武.快速凝固Sm(Co,Zr)_7合金的结构、各向异性与硬磁性能[C].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叁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8].张明艳.非稀土Co-Zr合金的硬磁性及相组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

[9].陈川,刘仲武,曾德长,钟喜春,余红雅.碳、硼和稀土添加MnAl基合金的结构和硬磁性能[C].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2010

[10].李文军,凌铨.半硬磁性FeCrCo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

论文知识图

不同Hksample的磁记录介质中单个比特...3.3质量分数80%的硬磁性MR...纳米(软、硬磁性相)复合永磁...常见的软磁性相和硬磁性相的内...纳米晶(软、硬磁性相)复合永磁合...

标签:;  ;  ;  ;  ;  ;  ;  

硬磁性论文_权宁涛,罗阳,王子龙,白馨元,李天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