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模型论文_陆克中,马宗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物性,石油焦,动力学,算法,官能团,共价键。

热解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陆克中,马宗民[1](2019)在《基于改进FPA算法的重油热解模型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工模型参数估计问题是一类比较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FPA算法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全局优化算法,可用于此类问题求解。但是基本FPA算法存在局部授粉能力不足,且进化后期收敛速度变慢,致使寻优精度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FPA算法存在的问题,引入DE算子增强FPA算法的局部授粉过程,并采取基于维度上的个体更新方法以提升算法的搜索精度,以及对切换概率进行动态控制以更好地平衡局部寻优与全局寻优,提出了改进的FPA算法(MFPA)。8个标准测试函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FPA算法具有更快的寻优速度、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最后将MFPA算法应用于重油热解模型参数估计中,8次交叉实验结果表明,MFPA算法获得了较好的自检误差、预测误差与标准偏差。同其它算法相比,在整个数据集上MFPA算法所建模型拟合精度最高。(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魏智宇,杨晴,周荷雯,李佳硕,陈汉平[2](2018)在《基于Aspen Plus平台的生物质热解模型与应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国内外Aspen Plus在生物质热解模型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情况,将其分为模型构建研究和模型应用研究两部分。其中,热解模型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很好的预测热解叁态产物产率;模型应用多集中在工艺参数的影响研究,以及系统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评价;最后总结Aspen Plus在生物质热解模型搭建的不足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6期)

黄金堤,李静,严康,李亮星,肖劲[3](2018)在《罐式炉堆积料层中单石油焦颗粒的热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炭素罐式炉内石油焦热解煅烧非稳态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罐式炉堆积料层中单石油焦颗粒的热解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离散求解。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石油焦中水分、挥发分含量、颗粒粒径及罐式炉内堆积料层温度、颗粒与周围挥发分气体相对流速等因素对石油焦颗粒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直径及罐式炉内堆积料层温度对石油焦热解煅烧过程影响最为显着;颗粒直径越大,焦中的水分及挥发分析出速率越慢且其完全析出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堆积料层温度越高,颗粒热解速率越快,颗粒内外温度均一所需时间越短。(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程云芳,邱榕,蒋勇[4](2018)在《应用粒子群算法计算CFD热解模型中聚丙烯的热物性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实际预测准确性,CFD热解模型要求提供材料有效的热物性参数。提出运用粒子群(PSO)算法计算CFD热解模型中材料的热物性参数,以聚丙烯材料为研究对象。为验证PSO算法优化性能,将其结果值与遗传算法(GA)计算值及文献值进行对比,并进一步讨论种群数量对计算值影响。结果表明:PSO计算结果优于GA算法,PSO算法结果与文献值保持更好一致性。粒子群种群数量会影响收敛时间,但是不同种群大小最终都会找到接近的最优值。(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8年11期)

郭啸晋,刘振宇,刘清雅,肖云汉,徐祥[5](2018)在《基于共价键结构BMCP热解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热解过程的模型研究受限于集总方法和经验参数,不能在做出具有一定精度预测的同时辅助对热解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BMCP (boltzmann-monte-carlo-percolation)模型从组成煤的共价键出发,通过对热解过程共价键"解离-生成"机制的描述并结合渗透理论,给出不同条件下不同媒热解过程的共价键变化以及产物分布信息,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不超过20%;通过对"解离-生成"机制的不同假设,BMCP模型判断出热解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共价键断裂步骤。此外,通过引入其他方法得到的原理性假设或经验参数,BMCP模型的预测结果还可得到进一步扩展。BMCP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可为复杂化学反应体系的模型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基础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许立[6](2017)在《固体可燃物热解模型参数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固体可燃物来说,热解是其热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也是第一步。固体可燃物的热解过程高度复杂,涉及到一系列传热传质等物理输运过程和复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以及二者间的相互耦合。固体可燃物的热解行为决定了后续燃烧、火蔓延等火灾发展阶段。归纳总结构建固体可燃物的热解模型,继而求解和分析这些可燃物的热解模型参数,掌握热解行为的规律,是从机理层面分析和认知这些物理化学作用,有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火灾动力学机理,有助于开发相关的火灾模型。是整个火灾过程研究的基础。本文围绕固体可燃物的热解模型及参数,主要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典型火灾可燃物热解模型参数求解方法研究。对典型的木质纤维素类可燃物油菜秸秆热解进行研究,在通过热重-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这种多组分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及逸出气体规律基础上,基于非等温动力学理论,利用叁种无模式函数法求解热解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主曲线法求解其热解过程的机理函数。随后,考虑多组分热解,利用独立平行反应模型耦合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和化学计量参数,并通过交叉验证证明了所得到的热解模型参数的合理性和预测性。固体可燃物混合物热解参数的研究。针对火灾中研究较少的混合物的热解过程展开研究,研究了两种常见的固体可燃物—木质纤维素类可燃物油菜秸秆和高分子聚合类可燃物废旧轮胎在多重升温速率下,按不同比例混合的混合物热解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混合物的热解不同于单材料的热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对理论和计算的TG和DTG曲线分析表明混合物热解之间存在着轻微的协同效应。计算得到了固体可燃物共混热解指数,通过这些热解过程中各类参数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火灾中可燃物共同热解的过程,为以后相关火灾模型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耦合敏感性分析理论的固体可燃物热解模型参数研究。提出Box-Behnken实验设计联合Sobol方差分解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首先在Box-Behnken实验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质量损失和反应热作为模型响应变量,采用非线性回归对热解过程构建模型,利用F检验、失拟分析、残差分析等统计学手段对所得到的相应热解模型展开分析检验,论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基于Sobol法对所得的相关模型展开全局敏感性分析。结论显示,对于质量损失模型,叁个输入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遵循以下顺序:温度>混合比>升温速率;而对于反应热模型,重要性则为温度>升温速率>混合比。此外,热解相关模型的一阶、二阶和总敏感度指标的提出,得以从数学上量化了输入参数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热解模型的影响程度,对今后热解实验的设计以及数值模拟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10-01)

李智[7](2016)在《UCC热解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已知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实验数据,参考现有热解实验结果,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构建的热解模型对超净煤的热解条件进行优化,由此为用Aspen Plus构建水煤浆气化模型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氮肥》期刊2016年06期)

陈登高,张志,李振山,蔡宁生[8](2016)在《基于CPD模型数据的煤粉单步热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化学逾渗脱挥发分(CPD)煤热解模型数据,以单步热解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煤热解新单步模型.新模型的特点是指前因子与活化能随煤粉颗粒升温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不再是常数;实际挥发分析出量同样与升温速率和热解温度相关联.利用实验数据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离线计算、比较了新模型与现有单步模型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写UDF将新模型添加到商业CFD计算软件Fluent平台上,利用新模型对煤热解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与对比.结果表明,与Fluent默认单步模型相比,模拟得到的挥发分析出量及热解速率与实验结果更接近.(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易兰[9](2016)在《基于褐煤热解分级炼制的热解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褐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褐煤热解分级炼制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褐煤热解分级炼制技术中热解单元是首要的核心单元,热解产物的分布及其特性直接决定了分级炼制技术下游工艺的设计。热解模型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预测热解产物分布,为褐煤热解分级炼制技术提供热解单元的基础数据。本文将煤热解模型分为煤热解产物分布模型和煤焦油组分分析模型。首先利用煤的元素分析和13C-NMR数据构建了煤中有机质基本结构单元模型,以此结构模型为载体分析研究了热解过程中煤结构的变化和挥发分生成机理。研究中将煤视作不同种类官能团组成的二维结构,建立了煤热解产物分布模型。同时,基于热解单元质量/元素守恒和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煤焦油组分分析模型。综合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煤中有机质结构模型构建。通过热重实验和红外光谱实验分析确定煤热解模型的主要研究对象:煤中有机质。从构建的叁个不同尺寸有机质基本结构单元模型可知,结构模型中芳香簇以苯环为主、萘和蒽为辅,桥键主要包括脂肪键和醚键,烷基侧链主要包括甲基和乙基,含氧官能团主要包括羟基、羰基及羧基。分子量为1229g/mol、2028g/mol、2846g/mol的基本结构单元的热值分别为34829.93k J/kg、34607.12k J/kg、34716.55k J/kg,与干燥无灰基原煤34631.15k J/kg的热值相近。在能描述有机质结构特征及节约计算机资源的条件下,选取分子量为1229g/mol的基本结构单元模型为载体研究热解过程煤结构的变化。2)煤热解产物分布模型建立。分析热解过程煤中有机结构的变化和挥发分生成机理可知,随温度升高,煤中有机质发生了烷基侧链及含氧官能团分解生成轻质气体、桥键断裂形成的小分子芳香簇逸出形成焦油、半焦芳香核增大等变化,同时生成了含氧气体、碳氢气体、氢气及焦油,并将煤样看作化学键力不同的四种官能团组成的二维结构。煤热解产物分布模型利用动力学方程预测热解产物分布,其中官能团初始量和焦油最大理论产率这两个参数通过修正的Van Krevelen图和半经验关联式确定。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煤热解产物分布;除了氢气和焦油外,其余热解产物均有2~3个不同的生成途径;由于官能团初始量和速率常数的相互影响,部分产物分布曲线中不同生成途径的区分不明显。3)煤焦油组分分析模型建立。首先利用热解单元中质量守恒确定不同热解温度半焦的工业分析,结果表明,半焦挥发分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小,固定碳和灰分含量增大。以相关系数之平方(r2)为目标函数,利用曲线回归分析软件分别对褐煤、高挥发分烟煤、烟煤叁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函数关系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拟合,利用分析得到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半焦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这叁个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碳元素与工业分析关系式的r2分别0.84、0.91、0.89;氢元素与工业分析关系式的r2分别为0.78、0.83、0.79;最后计算得到半焦的碳元素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元素含量均减小。利用热解单元中元素守恒计算叁个低变质程度煤焦油中碳、氢、氧含量,结果表明,叁个煤样500°C热解焦油的碳、氢和氧含量分别在85%、9.8%和4.5%左右。选取的煤焦油模型化合物包括4个酚类化合物、13个烷烃化合物、5个芳香烃化合物、2个含氧化合物和3个沥青质,利用焦油组分分析模型对上述叁个煤在500°C的煤焦油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叁个煤样的酚类化合物产率在24%左右,芳香化合物产率在20%左右,碳氢化合物产率在30%左右,含氧化合物产率在4.3%-4.7%之间,沥青质含量在20%左右。(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宇[10](2016)在《脲醛树脂刨花板热解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含胶木质复合材料热解特性,实现废弃人造板的资源化再利用,本研究以杨木、脲醛(UF)树脂胶黏剂及刨花板(以杨木和UF为原料)为试验材料,通过热分析仪对刨花板及其主要成分热解过程的质量和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得出脲醛树脂胶黏剂对刨花板热解特性的影响;引入热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探究UF树脂对刨花板热解机理的影响;利用热重-红外联用设备,分析热解过程气体产物总的释放规律,得出UF树脂对刨花板热解气体产物的影响;通过对热解过程主要气体产物释放规律的分析,对其生成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进一步解析气体产物的生成机理。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UF树脂对刨花板热解特性的影响:刨花板主要热解阶段的温度范围窄于杨木;热解起始温度低于杨木;刨花板的失重速率大于杨木,最大失重速率处对应的特征温度低于杨木;刨花板与杨木热解过程热量释放差异较小。(2)单一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Kissinger微分法计算得到杨木、UF树脂、刨花板的活化能分别为156.91、239.10、165.65 kJ/mol。杨木和刨花板的热解满足Z-L-T方程,UF树脂胶黏剂热解满足反Jander方程,最概然机理均为3维扩散。(3)分布活化能模型计算结果:刨花板的热解活化能在主要热解阶段低于杨木,杨木和刨花板的活化能主要集中在140~200 kJ/mol之间,UF树脂的活化能主要集中在150~300 kJ/mol之间。(4)热分析和分布活化能模型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刨花板中的杨木和UF树脂在热解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迭加,在刨花板的主要热解范围内,UF树脂对其中的杨木成分分解起到促进作用。(5)UF树脂对刨花板热解气体产物的影响:刨花板在主要热解阶段出现了2个明显的气体析出峰,杨木则只有1个气体析出峰。刨花板热解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HNCCO、NH3,杨木的气体产物中未检测到含氮气体。刨花板主要气体产物生成的活化能小于UF树脂和杨木,UF树脂对刨花板热解过程中主要气体产物的生成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热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国内外Aspen Plus在生物质热解模型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情况,将其分为模型构建研究和模型应用研究两部分。其中,热解模型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很好的预测热解叁态产物产率;模型应用多集中在工艺参数的影响研究,以及系统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评价;最后总结Aspen Plus在生物质热解模型搭建的不足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解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陆克中,马宗民.基于改进FPA算法的重油热解模型参数估计[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2].魏智宇,杨晴,周荷雯,李佳硕,陈汉平.基于AspenPlus平台的生物质热解模型与应用研究综述[J].能源与环境.2018

[3].黄金堤,李静,严康,李亮星,肖劲.罐式炉堆积料层中单石油焦颗粒的热解模型[J].有色金属工程.2018

[4].程云芳,邱榕,蒋勇.应用粒子群算法计算CFD热解模型中聚丙烯的热物性参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8

[5].郭啸晋,刘振宇,刘清雅,肖云汉,徐祥.基于共价键结构BMCP热解模型的建立和发展[J].中国基础科学.2018

[6].许立.固体可燃物热解模型参数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李智.UCC热解模型构建[J].中氮肥.2016

[8].陈登高,张志,李振山,蔡宁生.基于CPD模型数据的煤粉单步热解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

[9].易兰.基于褐煤热解分级炼制的热解模型的建立[D].太原理工大学.2016

[10].张宇.脲醛树脂刨花板热解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热解GC-MS图谱(700℃)热解GC-MS图谱水解底物热重活化能的拟合计算不同水解条件下底物的热重图EACA所得到的重油热解模型实验...抚顺油页岩总包一级热解模型热...

标签:;  ;  ;  ;  ;  ;  ;  

热解模型论文_陆克中,马宗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