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动态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群,动态,舞钢市,规律,棉蚜,密度,攀枝花。
种群动态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朱俐遐,李桂珍,尧美英,黄丹[1](2019)在《攀枝花地区杧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动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攀枝花地区杧果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规律,2015—2017年连续3年间,针对攀枝花杧果园桔小实蝇成虫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攀枝花地区周年均有发生,每年6—7月成虫数量开始迅速上升,8—10月是其发生盛期,11月数量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5月虫口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群数量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增长,种群数量随相对湿度的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呈现单高峰或双高峰。(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2期)
许龙,纪艳,李晓庆,李彦杰,罗志文[2](2018)在《叁江平原地区农田害虫种群动态规律与防治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江平原地区一直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玉米、大豆等都是其主要作物,但随其气候条件及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农田害虫繁衍愈加剧烈,对叁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直接性灾害。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叁江平原地区农田害虫种群动态规律进行浅要分析,旨在探讨其防治策略,以期推动叁江平原地区生态农田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11期)
王合生,王晶晶[3](2017)在《性诱剂诱集实蝇类害虫监测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2016年连续叁年利用性诱剂在河南省舞钢市进行了实蝇类害虫诱集监测,摸清了该地区实蝇的种类及优势种群,各种群发生发展及年际消长动态。监测表明:该地区存在有具条实蝇、瓜实蝇、叁点棍腹实蝇、南瓜实蝇及桔小实蝇,其中具条实蝇及瓜实蝇是优势种群,各类实蝇出现有其不同规律,高峰期各不相同,7月下旬-9月中旬是各类实蝇的高发期,9月下旬后各类实蝇进入消退期。(本文来源于《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7-12-09)
李娇娇,张秀霞,周仙红,于毅,国家进[4](2017)在《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其与Q型烟粉虱种群动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控制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于2014—2015年通过RT-PCR检测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的发生规律、其与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种群动态的关系及防虫网对该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春季日光温室番茄植株上Q型烟粉虱成虫数量呈增长趋势,5月下旬最高达到0.10头/叶,秋季日光温室番茄植株上Q型烟粉虱成虫数量9月上旬达最高7.42头/叶,后逐渐下降;日光温室Q型烟粉虱带毒率随着定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之后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即春季为20.00%~24.14%,秋季为30.00%~40.00%。日光温室ToCV发生与Q型烟粉虱成虫数量和带毒率密切相关,春季番茄最高发病率为12.00%;秋季番茄植株最高发病率为93.02%。番茄育苗和生长期用100目防虫网隔离可显着降低番茄植株带毒率。因此,秋季是日光温室ToCV防控关键期,覆盖防虫网阻隔烟粉虱可有效防治ToCV,推荐在日光温室使用。(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孔海龙,王成,郑敏圆,毛念,祝树德[5](2017)在《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越冬习性及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越冬习性及其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对2014—2015年扬州市杭集镇韭菜田韭菜迟眼蕈蚊的越冬时间、抗寒能力及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4龄幼虫虫态、以韭菜鳞茎内为场所进行越冬,越冬起止时间为12月初至次年3月中旬;越冬之前、越冬前期、越冬中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5、-6.6和-7.8℃,均低于当地当年冬季的月最低温度-3.5℃,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扬州市能顺利越冬;单层、双层棚内越冬幼虫的发育进度观察发现,越冬幼虫可顺利发育至成虫,表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以休眠方式越冬。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在3—6月、9—11月中旬各有3个高峰,夏季虫量较少。(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吕桂华,吴九玲[6](2017)在《2011-2016年海丰县白背飞虱灯诱种群动态规律及防控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监测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规律,及时有效地防治白背飞虱,对2011-2016年广东省海丰县白背飞虱灯诱种群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白背飞虱在海丰县灯下始见日最早为2015年4月3日,最迟是2016年4月24日;一般年份白背飞虱迁入海丰县始见日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高峰日诱虫量与年度诱虫总量呈现正相关性。在分析5年来海丰县白背飞虱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治病防虫、压前控后的防控策略。(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7年20期)
路献勇,李淑英,朱加保,雒珺瑜,马艳[7](2017)在《转RRM2基因棉和其亲本苗蚜种群数量及其优势天敌的动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商业化种植之前,评价环境安全性十分必要。【方法】以转基因(RRM2)高产棉为实验品种,受体材料中棉所12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对2种棉田的苗期蚜虫及其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田间种群数量进行系统的田间调查,并比较它们在这2种不同棉田间的差异。【结果】与中12相比,转RRM2基因棉苗期无翅蚜的发生数量显着增加,有翅蚜迁入棉田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二者差异不显着;2个棉花品系间棉蚜的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也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亲本材料相比,转高产棉花苗蚜数量显着增加,但其捕食性天敌数量增加不明显。本研究为转RRM2高产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安全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胡杨,史彩华,王文凯,李传仁,李志新[8](2017)在《韭蛆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韭蛆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地下害虫,全国范围均有发生,危害6科30多种蔬菜,尤其喜欢取食百合科的韭菜,严重制约韭菜的正常生长,每年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菜农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韭蛆,尤其是高毒农药的盲目使用,导致食用韭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促进韭菜产业的良性生产,本文综述韭蛆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目前的各种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韭蛆的防控工作提出展望,并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段永春,郑海涛,董书强,宋大鹏[9](2017)在《北方茶园绿盲蝽年种群动态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绿盲蝽严重为害北方茶园的问题,通过目测法、性诱法、剥查法,研究确定绿盲蝽在茶园的年种群动态及越冬产卵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茶园每年发生5代,从第叁代出现世代重迭;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以第四代成虫为主体的绿盲蝽大量回迁茶园。绿盲蝽若虫数量在茶园每年有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绿盲蝽越冬卵主要散产于茶树枝条当年剪口的髓部海绵状组织内,卵数占总量的70.74%,其次为茶树花托上,卵数占总量的20.63%。生产上,可以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在茶园采用化学药物驱避或物理阻隔,阻止绿盲蝽成虫回迁茶园,以减少越冬卵数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张锋,洪波,张淑莲,陈志杰[10](2017)在《枣食芽象甲种群动态及田间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枣树食芽象甲种群动态及田间分布特点,为田间准确测报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定点调查了食芽象甲的数量变化和田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食芽象甲羽化初期比榆林地区早10 d左右,其中在阎良区北冯村,食芽象甲羽化初期为4月5日,佳县小会坪村和清涧县李家崖村为4月15日。从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来看,食芽象甲幼虫在0~19 cm均有分布,3月份以前各龄期幼虫集中分布于8~15 cm土壤中,3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其分布向0~3 cm土表上层迁移并化蛹;从水平分布来看,随着树龄的增加,分布在枣树主干周围的食芽象甲幼虫数量显着在增加,主要集中在距离主干0~100 cm内,占到总虫口量的77.78%;从食芽象甲田间羽化与枣芽萌发率之间的关系来看,枣树平均萌芽率达到50%时,枣食芽象甲成虫开始上树为害;不同地形食芽象甲虫口密度以山地显着高于滩地,阳坡高于阴坡,树冠阳面高于阴面。(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种群动态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江平原地区一直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玉米、大豆等都是其主要作物,但随其气候条件及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农田害虫繁衍愈加剧烈,对叁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直接性灾害。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叁江平原地区农田害虫种群动态规律进行浅要分析,旨在探讨其防治策略,以期推动叁江平原地区生态农田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动态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俐遐,李桂珍,尧美英,黄丹.攀枝花地区杧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动态规律[J].中国南方果树.2019
[2].许龙,纪艳,李晓庆,李彦杰,罗志文.叁江平原地区农田害虫种群动态规律与防治策略研究[J].南方农业.2018
[3].王合生,王晶晶.性诱剂诱集实蝇类害虫监测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C].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7
[4].李娇娇,张秀霞,周仙红,于毅,国家进.日光温室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其与Q型烟粉虱种群动态关系[J].植物保护学报.2017
[5].孔海龙,王成,郑敏圆,毛念,祝树德.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越冬习性及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J].植物保护学报.2017
[6].吕桂华,吴九玲.2011-2016年海丰县白背飞虱灯诱种群动态规律及防控策略[J].乡村科技.2017
[7].路献勇,李淑英,朱加保,雒珺瑜,马艳.转RRM2基因棉和其亲本苗蚜种群数量及其优势天敌的动态规律[J].生物安全学报.2017
[8].胡杨,史彩华,王文凯,李传仁,李志新.韭蛆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
[9].段永春,郑海涛,董书强,宋大鹏.北方茶园绿盲蝽年种群动态规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张锋,洪波,张淑莲,陈志杰.枣食芽象甲种群动态及田间分布规律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