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隔热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丙烯酸,性能,孔型,特征值,水化,甲酯,涂漆。
隔热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玉莹,李小辉[1](2019)在《防火服用蜂窝隔热层的热蓄积性能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火场环境中防火服热蓄积的影响,将蜂窝隔热层应用于防火服中并对其热蓄积性能进行测评。选取当前典型的防火服面料,对蜂窝夹芯的边长、壁厚、芯厚进行设计并制备了21种实验试样,采用热蓄积测试仪器模拟火场环境并记录蜂窝隔热层防火服试样的热暴露时间。探究6种蜂窝孔型的边长、壁厚、芯厚的变化对实验试样热暴露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蜂窝孔型的隔热层其质量最大可减轻64%,热暴露时间最高增加了10 s;随着蜂窝孔型壁厚的增加,热暴露时间也会增加,蜂窝孔型的芯厚与热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孔型边长与热暴露时间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牟雪萍,江源,李勇[2](2019)在《穿条式铝合金隔热型材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横向拉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穿条式铝合金隔热型材的基材以及经过阳极氧化、电泳涂漆、喷粉和喷漆等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隔热型材分别进行室温横向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穿条式隔热型材的横向抗拉特征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穿条式隔热型材的横向抗拉特征值均高于基材。(本文来源于《金属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王开宇,刘瑞祥,李秀涛,亓鲁鸣,步小燕[3](2019)在《轻质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短切石英纤维和莫来石纤维为骨架,氮化硼粉和硅溶胶为粘结剂,采用水基料浆制备了具有鸟巢结构的刚性隔热材料,研究了纤维配比及氮化硼含量对刚性隔热材料密度、显微结构、热导率及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氮化硼含量,材料密度在0.21~0.34 g/cm~3变化,随氮化硼含量增加,叁组隔热材料的密度和压缩强度逐渐提高,隔热性能有轻微降低,当氮化硼加入量为8wt%时,材料300℃和700℃的热导率分别为0.055 W·m~(-1)·K~(-1)和0.078 W·m~(-1)·K~(-1),压缩强度可达2.73 MPa,相比较2wt%含量样品的压缩强度(1.44 MPa)提高了90%。(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剑峰[4](2019)在《反射隔热真石漆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普通真石漆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高反射性颜填料及陶瓷微珠,制备了反射隔热真石漆,并对其反射性能、隔热性能及涂料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反射隔热真石漆的反射性能和隔热性能均优于同色系的普通真石漆,且涂料的基本性能均能优于JG/T 24—2018《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要求。(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孔元[5](2019)在《热力管道隔热防腐一体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冶金、石化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保温层下腐蚀已经成为影响装置长周期安全服役的重要问题。隔热涂料用于热力管道以阻隔热传导,延缓保温层的老化,但是普通的隔热材料防护性能往往不佳,因此对隔热防腐多功能新型涂层体系的研究非常重要。基于热力管道的隔热保温需求,本课题以环氧有机硅树脂、真空陶瓷微珠、有机无机聚合物等组份为原(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邓庆东,张楠,李文龙[6](2019)在《微穿孔排气隔热铝板的吸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穿孔吸声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实验验证微穿孔隔热铝板的厚度基、压花类型、有无穿孔这叁个因素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及贡献度。本文首先通过测试平板样件的传递损失,验证了微穿孔板的吸声有效性,并得到了平板样件的有效吸声频率范围;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法制定在整车条件下的评价方案,经实验获得了具有最优吸声性能的微穿孔排气隔热铝板设计方案,并了解了微穿孔排气隔热铝板的吸声特性。(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饶思梁,李凤琴,陈思,张勇,李林[7](2019)在《某隔热罩声学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发动机排气侧噪声大问题的解决方案,用试验实测隔热罩安装点振动作为激励,采用虚拟仿真方法,建立原方案隔热罩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动态响应,复现了试验中的噪声问题,并针对问题频段对隔热罩进行形貌优化,寻求有效解决方案。优化方案可以降低隔热罩在问题频段的模态密度,单体辐射噪声最大降低8dB (A)。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隔热罩未放大排气侧噪声,最终解决了排气侧噪声大问题。(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苟菁,彭小芹,冉鹏,王淑萍,李叁[8](2019)在《掺活性水化硅酸钙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丙乳液为基料,以石英砂和生石灰合成的活性水化硅酸钙为基础填料,加入SiO_2气凝胶、红外陶瓷粉、空心玻璃微珠,制备隔热涂料,研究了涂料的基本性能及导热系数,并通过自制隔热装置测定了隔热温差。结果表明:该隔热涂料的隔热效果优异,隔热温差为9.2℃,导热系数0.170 W/(m·K);耐水性为312 h,耐碱性为187 h,满足国家标准GB/T 9755—2014对优等品要求;附着力达到2级。微观分析显示,该涂料结构致密,活性水化硅酸钙与基体有效结合,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水及耐碱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唐露,黄婉霞,文皓,周理[9](2019)在《纳米VO_2改性有机玻璃的隔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纳米二氧化钒粉体制备成纳米二氧化钒浆料添加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体中,在低温和高温聚合的条件下得到具有红外智能隔热的有机玻璃。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性能以及隔热性能的测试对智能隔热有机玻璃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钒粉体形貌及纳米二氧化钒浆料的不同添加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学性能和红外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形貌为球形、粒径为50 nm的二氧化钒粉体制备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钒浆料,且纳米二氧化钒浆料添加量为10%时,获得的纳米二氧化钒智能隔热有机玻璃性能相对最好,其可见光透过率为40%,红外阻隔率为85%,紫外阻隔率为99%。(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5期)
谢永旺,李峥,夏雨,郝春功,郝自清[10](2019)在《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烧蚀隔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烧蚀隔热性能,本研究采用陕西太航高残碳热固性硼酚醛树脂(THC)系列为基体,芳碳混编布为增强相,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锆系功能性填料(陶瓷化助剂)以制备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通过对改性树脂进行热失重、残碳率、导热系数和线烧蚀率的性能测试分析并辅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填料,在500℃以下对材料的残碳率影响不大,500℃以上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烧蚀隔热性能,且随着填料占比的增加,影响越明显.由于填料添加量>9%后会存在溶解困难,因此适用于工业生产制造的优选添加量为7%.(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隔热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穿条式铝合金隔热型材的基材以及经过阳极氧化、电泳涂漆、喷粉和喷漆等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隔热型材分别进行室温横向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穿条式隔热型材的横向抗拉特征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穿条式隔热型材的横向抗拉特征值均高于基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隔热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侯玉莹,李小辉.防火服用蜂窝隔热层的热蓄积性能测评[J].纺织学报.2019
[2].牟雪萍,江源,李勇.穿条式铝合金隔热型材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横向拉伸性能的影响[J].金属世界.2019
[3].王开宇,刘瑞祥,李秀涛,亓鲁鸣,步小燕.轻质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4].王剑峰.反射隔热真石漆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5].孔元.热力管道隔热防腐一体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6].邓庆东,张楠,李文龙.微穿孔排气隔热铝板的吸声性能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7].饶思梁,李凤琴,陈思,张勇,李林.某隔热罩声学性能优化[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8].苟菁,彭小芹,冉鹏,王淑萍,李叁.掺活性水化硅酸钙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9].唐露,黄婉霞,文皓,周理.纳米VO_2改性有机玻璃的隔热性能研究[J].钢铁钒钛.2019
[10].谢永旺,李峥,夏雨,郝春功,郝自清.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烧蚀隔热性能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