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论文文献综述)

曾玉霞[1](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在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是传承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的重要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而目前对该病处方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用药规律,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推测药物-疾病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方法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等4个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备完整的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依据研究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诊断标准,筛选得到目标文献。然后将文献中的文章标题、数据来源、方剂名称、中药处方及剂量等录入微软办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文献调查表。在研究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前,统一和规范方剂的中药名称及药量。利用平台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对纳入研究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再运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获得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最后,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等平台,对高频药对主要活性化合物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探寻药物成分-靶点-通路作用机制。结果1.总体:共纳入文献357篇,方剂393首,桃红四物汤运用的最多,用药以活血化瘀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补益类、理气类为主。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苦为主,归经以肝经居多。当归-川芎是高频药对及核心药物组合。2.层次:湿热下注证中,四妙散与四妙勇安汤运用最多,高频药物为川牛膝、当归、黄柏,药性以寒、苦为主,归肝、心、脾胃经居多,聚类分析演化出新的药物组合7条。血瘀湿阻证最常用药物为当归、川芎、红花等,性味偏于温、甘,药物归经以肝为主,获得药物新组合7条。脾肾阳虚证中,除黄芪、当归、川芎外,附子、肉桂、山茱萸、淫羊藿、茯苓、白术出现频次较多,多属温性、味甘,主要归肝脾两经,演化出药物新组合4条。外用药物中,以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芒硝、冰片运用较多,药性温、寒,味苦、辛,归肝、心、脾经,获得新方12个。3.高频药对的作用机制分析:当归-川芎有效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64个,疾病靶点1653个,药物与疾病相关靶点34个。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30种生物功能,76条通路。推测当归-川芎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转录、细胞凋亡过程、氧化应激反应、激素水平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对疾病的处方用药进行规律总结和分析,预测药物与疾病作用的共同靶点及通路,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侯宗祺[2](2021)在《ERAS理念下应用补阳还五汤预防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补阳还五汤,观察患者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探讨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应用补阳还五汤对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在2020年06月至2021年0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选择中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快速康复理念下预防血栓治疗。对照组术后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IU,qd,时间1周)联合气压治疗(肢体压迫系统DVT-260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时间1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第2周开始口服拜阿司匹林(0.1g,每日一次,时间4周);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无需介入科手术治疗者,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IU,q12h,时间1周),1周后予口服利伐沙班(15mg,每日2次,时间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连服2周。收集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天、术后第3、5、14天血红蛋白数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第3、7、14天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中R值、A值、MA振幅、Angle等指标;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检查两组患者患侧下肢动静脉彩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股总静脉血流速度;计算两组病人总失血量及术后隐性失血量。应用SPSS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本研究获得完整随访病例共89例,试验组44例,对照组45例。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长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血红蛋白情况: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从术后第1天起较术前均呈下降趋势,于术后第5天逐渐回升。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5、14天血红蛋白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失血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无明显差异。4、血栓弹力图:两组患者R值术后第1天稍升高,于第3天下降至最低值,于第7天稍升高;K值从术后第1天呈持续下降趋势;Angle及MA振幅则于术后第1天稍下降,术后第3天后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术后14天时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3、7天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MA振幅、Ang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段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内各时间点的R值、K值、Angle、MA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内各时间点R值、K值无明显差异,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各时间点MA振幅、Angl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前均未见下肢血栓形成。术后第1天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试验组有1例患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对照组有14例患者发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试验组有5例患者发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试验组。6、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情况: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时,试验组患者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7、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降低THR术后第3-7天高凝状态,提高术后1周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能降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应用补阳还五汤不会引起术后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增加,安全性较高。

刘振斌,王刚,李梦虎[3](202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和腔内技术的成熟为患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而祖国医学的经验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历久弥新。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李松杰[4](2020)在《基于“互联网+”平台评价四虫片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构建“互联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慢性期管理平台,探讨四虫片在DVT慢性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中医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就诊的DVT慢性期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四虫片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构建并应用“互联网+”管理平台统一管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症状量化积分、凝血功能指标、静脉再通指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安全性指标等信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四虫片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88.10%;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四虫片组显愈率达47.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症状量化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3个月的症状量化积分较治疗后1个月降低,且四虫片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症状量化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3.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均逐渐降低,且在治疗后3个月,四虫片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低(P<0.01)。4.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较治疗前静脉再通评分降低、静脉再通率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静脉再通评分降低、静脉再通率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四虫片组患者静脉再通评分较对照组低,而静脉再通率较对照组高(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后1个月;且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四虫片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6.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结论:四虫片可通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原、促进静脉再通,提高DVT慢性期患者临床疗效,并可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赵真竹[5](2020)在《血栓弹力图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ICDVT)中的参数变化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并分析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相关性,完善中医证型辨证依据。方法:研究分两部分:研究内容一:选取符合标准的DVT患者共100例,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70例为观察组,非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观察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及TEG(普通杯)参数的变化特点,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R值、K值、α角、MA值、CI,并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二:选取符合标准的ICDVT患者6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检测并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研究内容一显示:1.与非ICDVT患者的对照组比较,ICDVT组D-二聚体、R值、α角、MA值明显降低(P<0.05),K值明显升高(P<0.05);2.TEG参数中MA值与FIB呈正相关(P<0.05)。研究内容二显示:与湿热下注型比较,血瘀湿重型ICDVT患者的R值、K值明显升高(P<0.05),FIB、D-二聚体、α角、MA值、CI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TEG反映了血栓从初步形成至溶解的全过程,可以检测与评估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方面,全面反映ICDVT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ICDVT患者较非ICDVT患者存在凝血反应时间较短,血液中凝血因子较为活跃,“凝血瀑布”级联反应迅速。TEG参数与D-二聚体、PLT、FIB一致性较弱。ICDVT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TEG参数表达出不同的特点,R值、K值、α角、MA值、CI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王丽丽[6](2020)在《股肿证型部分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对比中医“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二个证型之间及与非“股肿”患者的相关的理化检查指标(炎症指标、血流变学指标、风湿四项、自身抗体十五项、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肿瘤六项、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的差异,借以探讨中医证型临床理化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寻找特征性指标,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逐步在中医证型中归纳添加现代医学临床理化指标内容,形成相关的、不偏离“辩证论治”原则的中医证型新的主证和兼证内容;丰富中医的内涵、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方法:本研究病例源自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周围血管外科门诊、住院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115例,年龄范围为15岁~96岁,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7例。并设立55例非股肿患者为对照研究组。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股肿患者中医证型情况,并对本病中医证型与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探讨。结果:1.本研究共收入115例“股肿”患者,根据辨证论治分型,分为两个主证组,脉络湿邪瘀滞证55例,脉络湿热瘀阻证60例;同时设立55名非股肿患者为对照研究组。2.两个主证之间进行年龄组、性别、血型的差异性比较:经检验,年龄P>0.05,无统计学意义;性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型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年龄段、性别、血型的分组之间,股肿患者中医证型间不存在差异性。3.两证型间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病史的差异性分析:肿瘤史P=0.007<0.01,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余检测指标P>0.05,无统计学意义。4.两证型之间相关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的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不认为在股肿不同证型间以上检验指标存在差异性。5.将非股肿对照组患者分别与股肿两证型比较发现:非股肿患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球蛋白A、尿酸、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D-二聚体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股肿患者与非股肿患者之间有显着差异性。在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的比较中发现非股肿对照组患者与股肿患者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中发现糖类抗原724在非股肿对照组中与股肿脉络湿邪瘀滞证间的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脉络湿热瘀阻证间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同时有肿瘤病史者,其糖类抗原724多见于脉络湿邪瘀滞证。在与非股肿患者对比时发现在脉络湿热瘀阻证间的比较具有差异性,结果提示:可试行将糖类抗原724这一指标纳入“股肿”脉络湿热瘀阻证型中,作为判断股肿合并肿瘤患者与非股肿患者的“兼证”依据。

黄钧立[7](2020)在《复元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TKA术后预防DVT的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分析复元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参数、血细胞参数等指标的影响,探索复元活血汤在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是否安全有效可行,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严格根据诊断标准筛选病例,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病区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并拟行单侧初次TKA患者,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例数皆为30,对照组在术后仅皮下注射西药低分子肝素钙,而治疗组术后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复元活血汤进行抗凝,两组均配合当前相同的一般治疗措施,疗程均为7天,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4、7天不同时间点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参数(APTT、PT、D-Ⅱ聚体浓度)、血细胞参数(HGB浓度、PLT计数)、术后引流量、VAS疼痛评分、下肢DVT发生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各项指标的差异来评价服用复元活血汤的疗效。结果:1、治疗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APTT、PT较对照组时间均有延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4天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PTT、P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术前D-Ⅱ聚体浓度接近,术后第1、4、7天D-Ⅱ聚体浓度均有下降,组间具有可比性,术前、术后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D-Ⅱ聚体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血细胞参数HGB浓度、PLT计数较对照组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4天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平均术后引流量约367.20ml,治疗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约345.3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对照组术后平均VAS评分是4.9分,治疗组患者术后平均VAS评分是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均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了2例,治疗发生了1例,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对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这次试验表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运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增加服用复元活血汤可有效延长各项凝血时间,降低D-Ⅱ聚体浓度,抑制血小板粘附,使得血液粘稠度降低,还能够充分发挥活血祛瘀作用,改善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减少出血量,降低下肢DVT发生率。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单独运用低分子钙素钙高,值得临床继续深入研究以及推广应用。

梅鹏飞[8](2020)在《身痛逐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不同用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发挥祖国传统医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作用,改善预后,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9年02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院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5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联合组、熏洗联合组、单纯肝素组三组,口服联合组术后予身痛逐瘀汤口服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熏洗联合组患者术后予身痛逐瘀汤外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单纯肝素组患者术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余治疗举措无差异,三组患者疗程均定为10天。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11天的D-二聚体、FIB、VAS疼痛评分、健侧及患侧大腿周径之差,统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等指标状况,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返院情况,然后将统计得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观察其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1、凝血功能方面(D-二聚体、FIB):术后第1、5天、11天,组内比较,三组患者凝血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D二聚体及FI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与术后第11天,组间比较,口服联合组及熏洗联合组与单纯肝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联合组与熏洗联合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熏洗联合组及口服联合组较单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术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FIB)改善更佳。2、VAS疼痛评分:术后1、5、11天,组内比较三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组间比较,疼痛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1天,组内比较,口服联合组及熏洗联合组与单纯肝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口服联合组与熏洗联合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口服联合组及熏洗联合组相比较于单纯肝素组对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更为明显。3、大腿周径差:术后第1、5、11天,组内比较三组患者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口服联合组、熏洗联合组、单纯肝素组三组患者大腿周径差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1天,比较三组患者间大腿周径差,口服联合组及熏洗联合组与单纯肝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联合组与熏洗联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熏洗联合组对大腿肿胀改善效果最佳,口服联合组次之,单纯肝素组最次。4、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第11天,三组患者均于我院彩超室行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单纯肝素组检查发现4例(11.4%)深静脉血栓,其余两组中熏洗联合组2例(5.7%),口服联合组1例(2.8%),三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三组治疗均有效防止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三组间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着。5、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熏洗联合组术后有一例伤口感染发生,其余两组无伤口感染发生情况,三组术后均未发生其它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6、术后1个月返院率: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未再入住我院骨科。结论:(1)口服身痛逐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与外用身痛逐瘀汤熏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相比较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都能够更为显着地改善术后患者D-二聚体、FIB等相关凝血指标,降低肢体肿胀程度,减轻疼痛,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发生。其中,口服身痛逐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与外用身痛逐瘀汤熏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于术后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善情况相似,对于术后患者疼痛的改善相似,均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但三组中,身痛逐瘀汤熏洗联合组对于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改善则最优,口服身痛逐瘀汤联合组次之,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则疗效最差。(2)三组受试者近期疗效均较好,术后1个月内无返院住院治疗情况发生。

谭瑞[9](2020)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侧支回流的建立及其意义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后侧支回流建立的影响因素以及侧支回流建立对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383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初次发病且为单侧肢体DVT;接受静脉血管造影检查;发病时间明确;明确诊断后继续血栓治疗并遵医嘱随诊)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诊断为DVT,并进一步行血管造影明确血栓形成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根据患者接受血栓治疗时静脉血管造影检查有无侧支回流分为两组:侧支回流建立组(A组)、无侧支回流组(B组)。主要观察指标:性别、年龄、血栓治疗前病程、血栓累及肢体、血栓分型,孤立性髂静脉血栓患者双侧髂静脉静态静脉压及血栓两端的静态静脉压,患者腔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双侧膝关节上下10cm处周径、静脉血流通畅度评分及血栓清除率、治疗后3个月髂静脉通畅率。所有资料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及Excel 2016版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P25,P75)表示,对其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115例,其中A组61例,B组54例。A组:男性23例,女性38例,年龄18-88岁,平均(56.38±15.43)岁,左下肢53例,右下肢8例,中央型血栓18例、周围型12例、混合型31例,血栓治疗前病程10(3.50,20)天,孤立性髂静脉血栓15例。B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21-86岁,平均(57.30±15.55)岁,左下肢45例,右下肢9例,中央型血栓16例、周围型21例、混合型17例,血栓治疗前病程5(2,10)天,孤立性髂静脉血栓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栓累及肢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治疗前病程(Z=-3.03,P<0.05)、血栓分型(?2=6.52,P=0.0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孤立性髂静脉血栓患者双侧髂静脉静态静脉压差(Z=-3.86,P<0.05)及血栓两端静态静脉压差(Z=-4.5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大小腿肿胀消退程度(Z大腿=-3.87,Z小腿=-4.31,P均<0.05)、血栓清除率(Z=-2.56,P<0.05)以及治疗后3个月髂静脉通畅率(P=0.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侧支回流建立主要与血栓治疗前的病程、血栓分型以及双侧髂静脉和血栓两端静态静脉压力差相关。侧支回流建立可减轻患肢肿胀,但对患肢血栓的清除和腔内治疗后静脉回流通路的保持有一定的影响。

方晓慧[10](2020)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医证型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LDVT)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探究不同中医证型与检测指标间的关系,为临床辨证及防治LDVT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出现LDVT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共61例,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是否转移、血栓部位、KPS评分、症状及体征、炎症指标、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指标等录入Excel表格,并将数据导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其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将症状及体征应用聚类分析成中医证型。进一步分析各中医证型在炎症指标、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中有无显着性差异。结果:1.观察病例共61例,其中男性22例(36.07%),女性39例(63.93%);年龄40-92岁,平均年龄68.21±10.94岁;KPS评分位于60分以下患者58例,占比95.08%。2.61例患者中单侧血栓32例(52.46%),其中左侧血栓17例(27.87%),右侧血栓15例(24.59%),双侧血栓29例(47.54%);中央型血栓7例(11.48%),周围型血栓35例(57.38%),混合型血栓19例(31.14%)。3.61例恶性肿瘤合并LDVT患者中肺癌8例(12.31%),胃癌7例(10.77%),乳腺癌、直肠癌、大肠癌、卵巢癌各6例(9.23%),胰腺癌、宫颈癌各5例(7.69%),肝癌4例(6.15%),食管癌、前列腺癌各3例(4.62%),输尿管癌2例(3.07%),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癌、子宫内膜癌各1例(1.54%),其中有2例患者为双原发癌,1例患者为三处原发癌。61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转移。4.61例恶性肿瘤合并LDVT患者的中医证型中湿热蕴结证23例(37.70%),痰瘀互结证20例(32.79%),脾虚湿困证18例(29.51%)。5.Fbg在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蕴结证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中医证型组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D-Di在中医证型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WBC、NEUT%、CRP、PLT在中医证型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恶性肿瘤合并LDVT患者病机虚实夹杂,呈现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亏虚为本,湿热、痰浊、血瘀、有形之邪阻滞为标。2.湿热蕴结证为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3.Fbg与脾虚湿困证存在一定相关性。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下肢DVT研究现状及分析
    2 数据挖掘技术与中医学术传承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总体挖掘结果分析
    2 层次挖掘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当归-川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当归-川芎作用机制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Wells 评分表
    附录二 中药药名规范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ERAS理念下应用补阳还五汤预防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及处理
        5.1 脱落标准
        5.2 脱落病例处理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试验组
    3 观察指标
        3.1 血栓弹力图
        3.2 下肢动静脉彩超
        3.3 中医证候疗效评估标准
    4 安全性观测
        4.1 血常规
        4.2 失血量
    5 统计学分析
    6 依从性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分析
        2.1 血栓弹力图比较
        2.2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2.3 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2.4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2.5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 治疗安全性观察
        3.1 血红蛋白比较
        3.2 失血量比较
        3.3 一般性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
        1.1 现代医学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与预防
        1.2 中医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及预防
    2 疗效分析及结果评价
    3 补阳还五汤的安全性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临床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治疗
    1.1 保守治疗
        1.1.1 单纯抗凝治疗
        1.1.2 系统溶栓治疗
    1.2 介入治疗
        1.2.1 滤器置入
        1.2.2 CDT
        1.2.3 PMT
        1.2.4 PTA和支架置入术
2 中医治疗
    2.1 内服中药辨证施治目前,本病的证候诊断尚无统一标准,病机不外乎瘀、湿、热、虚,临证治疗,必先辨明病机。
    2.2 外用中药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展望

(4)基于“互联网+”平台评价四虫片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DVT诊断标准
        1.2.2 DVT分型标准
        1.2.3 DVT分期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
        2.2.2 四虫片组
    2.3 “互联网+”DVT慢性期管理平台的构建与运行
        2.3.1 平台的构建
        2.3.2 平台的结构及功能
        2.3.3 平台的运行与维护
    2.4 观察周期
    2.5 观察指标及方法
        2.5.1 一般资料
        2.5.2 中医证候疗效
        2.5.3 症状量化积分
        2.5.4 凝血功能
        2.5.5 静脉再通情况
        2.5.6 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
        2.5.7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病程
        3.1.4 发病肢体
        3.1.5 DVT分型
    3.2 中医证候疗效
    3.3 症状量化积分
    3.4 凝血功能
        3.4.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4.2 凝血酶原时间(PT)
        3.4.3 纤维蛋白原(Fib)
        3.4.4 血小板(PLT)
    3.5 静脉再通情况
        3.5.1 静脉再通评分
        3.5.2 静脉再通率
    3.6 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
    3.7 安全性指标
        3.7.1 血红蛋白(Hb)
        3.7.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7.3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3.7.4 肌酐(Cre)
讨论
    1 DVT慢性期中医治疗概况
    2 DVT慢性期现代医学治疗概况
    3 四虫片研究概述
        3.1 四虫片的药理研究
        3.2 四虫片的临床应用
    4 “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发展现状
    5 四虫片治疗DVT慢性期的疗效辨析
        5.1 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5.2 促进静脉再通
        5.3 四虫片疗效机制初探
    6 四虫片治疗DVT慢性期的社会效益
        6.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2 凸显中医药优势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脉血栓栓塞症影像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脉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症状问卷(VEINES-QOL/Sym)
致谢

(5)血栓弹力图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一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观察指标
        (三)检测方法
        (四)统计方法
    三.一般资料
        (一)性别
        (二)年龄
        (三)临床分期
        (四)诱发因素
    四.DVT不同发病部位检测结果
        (一)PLT
        (二)FIB
        (三)D-二聚体
        (四)R值
        (五)K值
        (六)α角
        (七)MA值
        (八)CI
        (九)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
临床研究二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观察指标、检测方法、统计方法
    三.临床资料
        (一)性别
        (二)年龄
        (三)临床分期
        (四)诱发因素
    四.ICDVT不同中医证型检测结果
        (一)PLT
        (二)FIB
        (三)D-二聚体
        (四)R值
        (五)K值
        (六)α角
        (七)MA值
        (八)CI
讨论
    一.西医学对ICDVT的认识
        (一)发病机制
        (二)发病危险因素
    二.血栓弹力图的研究
        (一)血栓弹力图检测原理
        (二)血栓弹力图参数及意义
        (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三.血栓弹力图在DVT中的应用研究
    四.血栓弹力图在ICDVT中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一)ICDVT中计PLT、FIB计数变化特点
        (二)ICDVT中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
        (三)ICDVT中TEG参数的变化特点
    五.PLT、FIB、D-二聚体与TEG参数相关性关系的探讨
    六.ICDVT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七.ICDVT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八.血栓弹力图和ICDVT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
    九.本研究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栓弹力图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股肿证型部分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标准
    3 “股肿”中医诊断标准
    4 “股肿”病例纳入标准
        4.1 试验组纳入标准
        4.2 对照组纳入标准
    5 “股肿”病例排除、剔除标准
        5.1 病例排除标准
        5.2 病例剔除标准
    6 研究观察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临床研究结果
    1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性别的差异性
    2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血型的差异性
    3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年龄段分布的差异性
    4 股肿中医证型之间与既往病史的差异性
    5 不同分组之间与炎症指标的差异性
    6 不同分组之间与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差异性
    7 不同分组之间与尿酸、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的差异性
    8 不同分组之间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差异性
    9 不同分组之间与D-二聚体的差异性
第三章 分析讨论
    1 理论认识
        1.1 DVT的现代医学理论认识
        1.1.1 深静脉血栓形成
        1.1.2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
        1.1.3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的认识
        1.2 DVT的中医理论认识
        1.2.1 股肿
        1.2.2 股肿辨证分型
        1.3 现代医学关于相关临床指标的认识
        1.3.1 D-二聚体与DVT
        1.3.2 尿酸与DVT
        1.3.3 炎症因子与DVT
        1.3.4 免疫类指标与DVT
        1.3.5 凝血因子与DVT
        1.3.6 肿瘤细胞因子与 DVT
        1.4 中医学关于相关检测指标的认识
        1.4.1 D-二聚体的认识
        1.4.2 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的认识
        1.4.3 炎症因子的认识
        1.4.4 免疫类指标的认识
        1.4.5 凝血因子的认识
        1.4.6 肿瘤坏死因子的认识
        1.5 中医“股肿”证型与现代医学研究的相关性
    2 检验结果分析
        2.1 股肿的中医不同证型与一般情况的分析
        2.2 股肿的中医不同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1
缩略词表2
综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复元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TKA术后预防DVT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2.2 传统医学证候诊断标准
        2.3 下肢DVT诊断标准
        2.4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术前准备
        3.3 术前宣教
        3.4 手术过程
        3.5 术后处理
        3.6 试验药物
        3.7 用药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资料比较(表 1、2)
    2 手术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验结果比较 (表 3)
    3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表 4)
    4 血浆 D-Ⅱ聚体浓度检查结果比较(表 5)
    5 血红蛋白(HGB)浓度检测结果比较(表 6、图 1)
    6 血小板(PLT)计数检测结果比较(表 7、图 2)
    7 术后引流量比较(表 8)
    8 术后 VAS 疼痛评分比较(表 9)
    9 下肢 DVT 发生率比较(表 10)
第三部分 文献研究
    1 膝骨关节炎的概括
    2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概括
    3 传统医学对下肢DVT的认识
        3.1 传统医学理解的DVT形成病因病机
        3.2 传统医学辨证施治
    4 现代医学对 DVT 的认识
        4.1 TKA 影响 LDVT 的发病机制
        4.2 诊断方法
        4.3 下肢DVT的防治
第四部分 应用讨论
    1 低分子肝素钙的研究
        1.1 低分子肝素钙的药理作用与利弊
        1.2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应用
    2 选方依据
    3 复元活血汤方药组成分析及药理研究
    4 复元活血汤现代药理学分析和临床应用
    5 复元活血汤预防下肢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第五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本次试验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语
综述 复元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 DVT 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身痛逐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案
        2.4 术后处理
        2.5 术后试验用药
        2.6 观察及记录指标
        2.7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完成状况
    2 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2.1 三组患者性别、手术部位、疾病类型比较
        2.2 三组患者的BMI、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3 三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比较
    4 三组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FIB)比较
    5 三组患者术后双下肢周径差比较
    6 三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7 DVT等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8 术后1个月返院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传统中医对DVT的认识及预防
        1.1 DVT在传统医学中的概念
        1.2 传统医学认为的DVT发生因素
        1.3 传统医学预防DVT
    2 西医对DVT的认识及预防
        2.1 DVT的概念
        2.2 DVT的形成因素
        2.3 髋关节置换术后DVT产生机理
        2.4 DVT的诊断
        2.5 DVT的预防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
        3.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3.2 神经损伤
        3.3 术后脱位
        3.4 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
        3.5 术后感染
        3.6 术后疼痛
        3.7 其它并发症
    4 中医药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
        4.1 中医外治
        4.2 中药内服
        4.3 中药静滴
        4.4 中医复合疗法
    5 身痛逐瘀汤现代研究
        5.1 组方整体研究
        5.2 单药研究
        5.3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身痛逐瘀汤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侧支回流的建立及其意义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医证型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规律研究[D]. 曾玉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ERAS理念下应用补阳还五汤预防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D]. 侯宗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刘振斌,王刚,李梦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01)
  • [4]基于“互联网+”平台评价四虫片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的疗效研究[D]. 李松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血栓弹力图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D]. 赵真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股肿证型部分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王丽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复元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TKA术后预防DVT的观察研究[D]. 黄钧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身痛逐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 梅鹏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侧支回流的建立及其意义的临床研究[D]. 谭瑞.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10]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医证型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D]. 方晓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