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

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段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选择7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循“均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1周前,观察组SAS、SD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回避、自责评分较对照组低,解决问题、求助、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中,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发挥重要作用,利于患者负性情绪恢复,改善其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推荐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生活质量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理障碍,以持久心境低落为主,患者情绪状态与自身处境不相符,目前全球范围内抑郁症发病人数较多,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日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1]。患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临床主张在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以此促进患者病情稳定,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认知行为护理疗法优势明显,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推荐广泛推广。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选择7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循“均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5-58岁,平均(46.23±2.72)岁,病程1-9年,平均(5.13±1.21)年;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4-58岁,平均(46.14±2.82)岁,病程1-8年,平均(4.73±1.09)年。我院伦理委员会详细研究本研究资料,予以批准通过,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监督患者情绪状态,纠正其错误行为,切实解决患者实际问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具体措施:第一,举办集体讲座,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说明各治疗方法优势,并做好康复措施宣讲工作,让患者充分了解抑郁症情况,纠正其错误认知;第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了解患者情绪状态,评估负性情绪程度和明确诱发因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疏导,可参考“森田疗法”原理,引导患者接受自身状态,鼓励患者养成兴趣爱好,转移患者注意力;第三,实施情景模拟,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互动,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故事模拟患者负性情绪相关事件,引导人员结合患者特点,应用另外的认知内容代替患者原有认知,进而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

1.3观察指标

负性情绪评估,使用Zung氏焦虑(SAS)、抑郁(SDS)量表,内容为精神情感、躯体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心理障碍,满分80分,以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2];行为方式,具体包括回避、自责、解决问题、求助,每项满分2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程度越高[3];生活质量评估,应用SF-36量表,内容为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处理

参考具体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Mean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T值检验,设定当P值<0.05时提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1周前,观察组SAS、SD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n=39)

标签:;  ;  ;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