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荔人遗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荔,遗址,仓颉,地貌学,同位素,粒度,钙质。
大荔人遗址论文文献综述
李英华,李桓[1](2015)在《陕西大荔人遗址石制品的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3月,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地质勘探队刘顺堂在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发现一具人头骨化石~([1])。随后,该地点经过几次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原头骨残缺的部分骨片及象、马等牙化石~([2])、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3,4])。由于早期智人化石在世界范围内材料不多,而像大荔人头骨这样保存完好的标本更是罕见,因而对研究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有重要意义,同时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为复原大荔人的(本文来源于《边疆考古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霍俊杰,Reidar,Lovlie,李斌,苏朴[2](2010)在《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剖面岩石磁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大荔人化石被发现以来,其遗址剖面便成为研究热点.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层的对比划分与头盖骨年龄的推断方面,然而对于载磁矿物的鉴定及其古气候含义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热磁分析、饱和等温剩磁和剩磁矫顽力谱分析、磁滞回线分析、频率磁化率分析、热退磁分析等方法,对大荔人遗址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性质研究,鉴定出其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磁畴状态主要是似单畴.磁铁矿,赤铁矿是样品中特征剩磁的携带者;主要起源于成土作用的超顺磁颗粒和新生成的亚铁磁性矿物,是古土壤样品磁化率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古土壤中软磁性矿物的含量高于黄土.样品中磁赤铁矿的含量并不高.黄土-古土壤样品的频率磁化率曲线,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细微粒浓度曲线,岐山五里铺剖面有机质含量曲线在古气候记录方面具有一致性,都展示出至少从MIS5以来,气候从冰期到间冰期的变化是渐变的,反之则表现了突变特征.上述岩石磁学研究丰富了大荔剖面的磁学领域研究内容,为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原建军,梁朋晶[3](2003)在《渭南文物受灾损失严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原建军 实习生 梁朋昌)连日的大雨引发了渭南地区罕见的洪灾,给当地文物古迹带来了极大损毁和严重威胁,这是记者昨天赶赴渭南了解到的。 渭南市文物局习黎光科长拿出一份即将呈(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03/09/24)
于学峰,薛祥煦,李永项[4](2001)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貌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 ,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 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 :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 ,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识别出四级阶地 ,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 ,该阶地皆为基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 :0 .9~ 0 .72 MaB.P.、 0 .5 0~ 0 .4 0 Ma B.P.、 0 .10 Ma B.P.、 0 .0 1Ma B.P.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01年03期)
吴文祥,刘东生[5](2001)在《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划分了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部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 ,对黄土进行了磁化率测量 ,并将结果与附近位于黄土塬上的垣雷剖面以及典型黄土洛川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对比 ,认为大荔人化石地点地层上部黄土 古土壤序列包括S0 、L1、S1、L2 、S2 。大荔人化石位于黄土层以下约 2 0m处的河流相砾石层中 ,因此大荔人化石的年代大于S2 的轨道调谐年龄 ,即 0 2 4 7MaB .P .。根据动物化石和孢粉指示的环境以及化石层位上堆积较厚的河流相地层 ,推测大荔人生活在S3古土壤形成时期(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01年03期)
于学峰[6](2001)在《陕西“大荔人”遗址地区中更新世环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荔人”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人类演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其生活时代的环境状况也是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本文从地层、地貌、沉积相、古生物等方面综合研究了”大荔人”遗址晚新生代(尤其是中更新世)剖面,对其中保存的古环境信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了该地区中更新世环境状况。 地层和沉积相的研究从总体上讨论了“大荔人”生活时代或前后各种环境要素演化的序列,为研究“大荔人”生活环境提供了宏观的环境背景。地层对比中将红粘土与细砂互层与黄土沉积的L4相对应。 采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地发生共时性原理,得出了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对各级阶地上覆地层的研究表明:阶地发生与气候恶化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这种对应关系的成因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密切的联系。并推论出黄河中游地区阶地形成的一种综合模式--构造一气候相关并共同影响阶地形成的模式:构造抬升影响气候变化(恶化),一方面构造抬升本身使河流侵蚀基准面相对降低,另一方面气候恶化导致海平面(湖平面)的降低,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对于河流侵蚀基准面的降低是一对同方向的正反馈作用。 对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存的双壳类化石和小哺乳类化石进行了首次研究。双壳类化石以丽蚌为主,大多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现生种类,在北方很少有记载,由此推断“大荔人”生活时的环境与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大致相当,属于一种比较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并推断当时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季风性气候,可以和古土壤的成壤期相对比。小哺乳类化石则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小化石可以对比。关于抱粉与古气候因子定量重建的讨论是基于前人给定的回归公式和前人对“大荔人”遗址剖面进行的抱粉分析而作的实践和检验,结果表明前人给的公式对于古土壤比较有效,但对于河流沉积物则偏差太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1-05-01)
吴新智,尤玉柱[7](1979)在《大荔人遗址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3月,陕西省水利电力局刘顺堂等同志在大荔县段家公社解放村附近的甜水沟发现了一具相当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形态上介于我国已知的直立人与智人之间。同年10月、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笔者,偕同半坡博物馆周春茂、王宜涛、高强以及西北大学赵聚发等在人化石地点作了发掘。此次发掘获得了脊椎动物化石十余种及石制品181件。初步研究结果如下:(本文来源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期刊1979年04期)
大荔人遗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从大荔人化石被发现以来,其遗址剖面便成为研究热点.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层的对比划分与头盖骨年龄的推断方面,然而对于载磁矿物的鉴定及其古气候含义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热磁分析、饱和等温剩磁和剩磁矫顽力谱分析、磁滞回线分析、频率磁化率分析、热退磁分析等方法,对大荔人遗址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性质研究,鉴定出其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磁畴状态主要是似单畴.磁铁矿,赤铁矿是样品中特征剩磁的携带者;主要起源于成土作用的超顺磁颗粒和新生成的亚铁磁性矿物,是古土壤样品磁化率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古土壤中软磁性矿物的含量高于黄土.样品中磁赤铁矿的含量并不高.黄土-古土壤样品的频率磁化率曲线,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细微粒浓度曲线,岐山五里铺剖面有机质含量曲线在古气候记录方面具有一致性,都展示出至少从MIS5以来,气候从冰期到间冰期的变化是渐变的,反之则表现了突变特征.上述岩石磁学研究丰富了大荔剖面的磁学领域研究内容,为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荔人遗址论文参考文献
[1].李英华,李桓.陕西大荔人遗址石制品的新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5
[2].霍俊杰,Reidar,Lovlie,李斌,苏朴.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剖面岩石磁学性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
[3].原建军,梁朋晶.渭南文物受灾损失严重[N].西安日报.2003
[4].于学峰,薛祥煦,李永项.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貌学研究[J].西北地质.2001
[5].吴文祥,刘东生.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序列[J].地质科学.2001
[6].于学峰.陕西“大荔人”遗址地区中更新世环境特征[D].西北大学.2001
[7].吴新智,尤玉柱.大荔人遗址的初步观察[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