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害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害,指数,低温,东北地区,热量,遥感,植被。
冷害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郭际,施贝贝,徐凯迪,吴先华[1](2019)在《江苏省单季稻应对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气温保险指数及风险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苏省单季稻生育过程中,高温热害以及低温冷害对单季稻的灌浆结实有显着影响。建立了夏季高温热害指数以及秋季低温冷害指数,构建了天气产量以及单季稻减产率的计算公式;将1999—2015年关键月份逐日最高、最低以及平均气温进行筛选后代入气温灾害指数中,定量分析单季稻的气温指数与减产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水稻的天气保险指数。将气温灾害指数代入相关模型可得到当年的减产率并判定是否赔付,然后再运用燃烧定价法厘定江苏省各市在四级免赔额下的保险纯费率,根据计算结果将江苏省进行风险分区。本研究思路可为农产品气象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实证结果可为江苏省单季稻气温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培娟,霍治国,杨建莹,吴霞[2](2019)在《基于热量指数的东北春玉米冷害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春玉米冷害指标是冷害研究的基础,对我国春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我国东北叁省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为春玉米冷害指示因子,利用气象资料、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和冷害灾情资料,计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平均热量指数,建立春玉米冷害样本序列,基于K-S分布拟合检验和95%置信区间上限阈值的方法,厘定春玉米冷害指标阈值,构建我国东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冷害指标,并采用独立的春玉米冷害灾情样本验证指标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叁省春玉米冷害指标在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热量指数的阈值较高,营养生长期略低;指标验证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完全吻合的比率为80. 0%,完全吻合和相差1级的比率为100%,且各灾害程度验证得到的准确率均高于75%。(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崔一鸣,张明哲,王禄禄,宋佳,毕伊红[3](2018)在《1966—2013年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东北地区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共4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通过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出苗至七叶、出苗至抽雄、出苗至乳熟、出苗至成熟)的热量指数及冷害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的长期变化、频率、气候倾向率及空间分布,以期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张轶[4](2018)在《种植范围变化下的东北水稻低温冷害风险及其指数保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东北稻米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大,随着气候变暖为东北地区水稻扩种提供了一定的热量条件。为明确基于热量资源的东北水稻潜在扩种区域,评估可种植区域低温冷害风险,探索低温冷害保险产品研发方法,开展本项研究。本研究采用1981-2010年东北地区104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5 km×5 km格点气象数据,基于80%气候保证率,分析了1980s、1990s和2010s水稻热量资源空间变化、水稻潜在种植范围变化及水稻熟型空间转化。在水稻潜在种植范围内,依据水稻低温冷害指标,结合32个农气站点生育期和格点气象数据,研究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典型年份转移矩阵、发生频率空间分布和各省份年际波动变化;在推算最近邻K分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基础上,分析了障碍型冷害风险。以吉林省蛟河市为例,设计了障碍型冷害指数保险。主要结果如下:(1)1981-2010年,东北地区≥10℃积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104.4℃·d/10a;除辽宁省南部和中部及黑龙江省漠河站,水稻生育期长度变短外,其余地区延长。由于积温增加和生育期延长,2000s与1980s相比,水稻可种植区域扩大了4.70%;不可种植区域缩小了59.45%,同时,水稻潜在种植区内极早熟和早熟范围减少,中晚熟和晚熟种植区向北向西扩大。(2)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然而有些年份部分地区仍存在冷害加重的现象,其中1981、1990、1999和2010年冷害等级转移矩阵显示,部分格点从无冷害转变为轻度冷害、中度冷害甚至是重度冷害。30年中,轻、中、重度3个等级的延迟型冷害,以重度延迟型冷害发生的频率最高且范围最大,1980s重度冷害发生频率达到100%发生的区域占1.78%,2000s所有等级冷害发生范围最小且频率最低。(3)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冷害风险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开花期冷害风险高于孕穗期。按照冷害风险水平从0到5依次加重,1980s、1990s、2000s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平均风险水平分别为2.60、2.50、2.11和2.79、2.68、2.42。各省份障碍型冷害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东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4)选择冷害风险较大的蛟河市,设计障碍型冷害指数保险。基于冷害发生频率与减产率的关系,按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售价,孕穗期和开花期障碍型冷害保险的合理费率应分别为1.5%~2.3%和4.8%~6.9%。基于积温和生育期长度定义的潜在种植区,可以基本满足水稻生产的热量需求,同时扩大种植时应考虑延迟型和障碍型冷害风险导致的产量和收入损失。为了转移风险和降低收入损失,冷害保险也是一项重要的减灾策略。未来有关东北地区水稻扩种的研究不仅仅要考虑总体热量资源和冷害风险,还应考虑水资源、耕地和环境容量多重约束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马绍东,李哲东[5](2016)在《水稻天气指数保险定价研究——以贵阳市水稻低温冷害天气指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实践表明贵阳水稻在抽穗开花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秋风灾害,综合考虑贵阳的实际地理位置,设定水稻抽穗开花期的界限温度,选取冷积温作为水稻秋风灾害指标。通过对贵阳市2005~2014年水稻产量的分离和去趋势化处理,计算历年由于天气条件变化造成的水稻损失,对比历史天气指数发生概率与历史产量损失率,确定指数保险赔付的赔付标准及触发值,基于低温冷害天气指数,采用通用定价模型对贵阳水稻天气指数保险进行定价。对天气指数保险这种新兴的农业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与推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张丽文,王秀珍,姜丽霞,黄敬峰[6](2015)在《用MODIS热量指数动态监测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与耗时、费力的传统灾情监测和调查方式相比,遥感技术能以宏观视角高效地监测灾害发生的范围及程度。为顺应立体化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探索利用TerraAqua MODIS反射率和地表温度数据进行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的可能性,本文在遥感估算全天候平均气温分布、遥感识别水稻种植区及其关键生育期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相对累积生长度日距平r AGDDa的水稻延迟型冷害指标,并开展了东北地区2000年—2012年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MODIS估算的累积生长度日(MODIS_AGDD)与其对应台站估算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除了5月上旬及9月下旬外,两者差值的多年平均值随时间变化幅度基本保持在55℃·d左右;(2)r AGDDa与其对应台站估算值的相关性比累积生长度日距平(AGDDa)的更高,采用r AGDDa指标监测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季热量条件的年际差异更有效;(3)基于MODIS_r AGDDa指标的监测结果与用气象行业标准指标(ΔT5-9)监测得到的延迟型冷害分布在众多灾害年均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通过对比水稻减产率分布图,认为以MODIS_r AGDDa≤-5%判断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发生具有一定可行性;(4)分阶段统计的r AGDDa指标能反映出水稻各生育阶段的低温累积效应和高温补偿效应,可用于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业务服务。(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殷世平,陈莉,郭立峰,刘丹,孙天一[7](2014)在《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与植被指数关系研究——2008年与2009年案例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黑龙江省选择了28个站点,利用MODIS卫星数据,研究了2008年与2009年该省作物主产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与作物发育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平均旬气温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旬平均气温与反映作物生长量的NVDI值关系密切;NDVI值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的生长情况;2009年与2008年的粮食总产的增幅明显低于往年的增幅。NDVI可以作为作物低温冷害的一个检验指标。(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李蒙,朱勇,张明达,黄玮[8](2013)在《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构建及其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1961—2009年云南烤烟种植区62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基于低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模型,采用线性趋势及M-K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低温冷害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春、夏、秋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逐年变化均呈减弱趋势,春季减弱最为显着,夏秋减弱趋势不及春季且不显着;春、夏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高,在2001—2009年最低,秋季则为60年代最高,70年代最低;各季节中低温冷害指数呈减弱趋势及变化显着的站点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M-K检测表明,春季低温冷害指数全省逐年平均值变化趋势显着,并在1997年出现突变点,而夏季和秋初变化均不显着,春季全省发生显着突变的站点达30%,但夏秋季不到10%,各站点出现突变的时间以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末期为主。(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段曦,魏佑营,曹克友,邱红,魏秉培[9](2012)在《低温弱光对CMS叁系辣椒幼苗形态指标与冷害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辣椒CMS叁系的不育系、恢复系与相应杂交一代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及其恢复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植株生长减缓或停止,外部形态出现部分变化。低温弱光处理10天后,与对照相比各试验材料株高增加缓慢,基本停止生长,但恢复系表现出较好的低温弱光耐受性。从外部形态与冷害指数综合来看,杂交种与恢复系受害程度明显较轻。(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林海荣,李章成,周清波,吕新[10](2009)在《基于ETM植被指数和冠层温度差异遥感监测棉花冷害》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范围地、及时地遥感监测棉花的冻害状况及损失对安排救灾、灾后评估有着现实的意义。利用2001年6月7日、8月10日和2000年8月7日ETM影像,结合农业灾害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统计数据,通过植被指数变化和冠层温度差异对新疆沙湾2001年8月初棉花结桃时发生的冷害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与往年未遭受冷害的同期棉花植被指数相比,棉花植被指数NDVI绝对差值降低区域占67.8%,其中下降0~0.2占51%,下降大于0.2占17%,降低百分比处于0~20%。植被指数和温度图像散点图呈现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0.63。其中未受冷害影响,植被指数增加,长势较好的棉花冠层温度平均为26.4℃,植被指数未变化区域为27.6℃,植被指数降低较多,冷害程度较重区域冠层温度约为29.3℃,冠层温度差异显着。基于ETM遥感影像植被指数变化幅度和冠层温度差异可用于冷害程度区域划分。(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冷害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构建春玉米冷害指标是冷害研究的基础,对我国春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我国东北叁省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为春玉米冷害指示因子,利用气象资料、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和冷害灾情资料,计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平均热量指数,建立春玉米冷害样本序列,基于K-S分布拟合检验和95%置信区间上限阈值的方法,厘定春玉米冷害指标阈值,构建我国东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冷害指标,并采用独立的春玉米冷害灾情样本验证指标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叁省春玉米冷害指标在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热量指数的阈值较高,营养生长期略低;指标验证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完全吻合的比率为80. 0%,完全吻合和相差1级的比率为100%,且各灾害程度验证得到的准确率均高于7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害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郭际,施贝贝,徐凯迪,吴先华.江苏省单季稻应对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气温保险指数及风险区划[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王培娟,霍治国,杨建莹,吴霞.基于热量指数的东北春玉米冷害指标[J].应用气象学报.2019
[3].崔一鸣,张明哲,王禄禄,宋佳,毕伊红.1966—2013年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
[4].张轶.种植范围变化下的东北水稻低温冷害风险及其指数保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5].马绍东,李哲东.水稻天气指数保险定价研究——以贵阳市水稻低温冷害天气指数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6].张丽文,王秀珍,姜丽霞,黄敬峰.用MODIS热量指数动态监测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J].遥感学报.2015
[7].殷世平,陈莉,郭立峰,刘丹,孙天一.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与植被指数关系研究——2008年与2009年案例对比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4
[8].李蒙,朱勇,张明达,黄玮.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构建及其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3
[9].段曦,魏佑营,曹克友,邱红,魏秉培.低温弱光对CMS叁系辣椒幼苗形态指标与冷害指数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
[10].林海荣,李章成,周清波,吕新.基于ETM植被指数和冠层温度差异遥感监测棉花冷害[J].棉花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