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

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

徐逸桥[1]2004年在《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中国大陆的第一大港,上海港的港口服务业自1990年代以来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1世纪更是进入了历史罕见的快速发展阶段,港口各方面业务的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众所周知,东北亚地区港口的竞争态势至今尚未明朗化,尤其是为了争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上海港、釜山港和高雄港之间的较量更是日趋白热化。上海港在快速发展港口服务业和积极应对来自东北亚地区周边港口的竞争与挑战的同时,必然会遇到制约港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这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上海港的国际中转集装箱量比重过低、上海港吞吐能力不足与货物量急剧上升之间存在着矛盾、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不发达等等。如果能够减缓或者消除一系列阻碍上海港口服务业发展的负面因素,那么上海港最终就极有可能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角逐中胜出。 本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概况,以及上海港及其经济腹地的港口服务业发展情况与相互关系;第二章着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对上海、釜山和高雄的港口服务业的各项软硬件指标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第叁章承接第二章的分析结果,阐述上海发展港口服务业的主要优劣势;第四章则针对上海港口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应对策略与解决之道。 本论文旨在对上海港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协助上海港口管理部门了解东北亚港口的竞争态势,明确自身发展的不足,为最终将上海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因作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卢宁[2]2006年在《港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港口城市发展中,港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口服务业不但是提高港口运作效率和港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渠道和纽带。作为对外贸易的口岸,我国沿海港口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港口建设日新月异。与大手笔的港口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港口服务相对滞后,国内针对港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也非常少。青岛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和外贸口岸。近年来,青岛市提出了“以港兴市”的战略和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港口发展迅速,200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87亿吨。与沿海港口相比,青岛的各项港口服务活动还处于领先的地位,但与国外先进的港口服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港口服务业,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本文立足于完善港口服务业的基本理论,通过对青岛港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的了解,并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本文从港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和概念出发,分析了港口服务的产业门类、产业特点、产业竞争力及发展规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对港口服务业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选取青岛、天津、大连、香港、釜山五个港口的港口服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国际港口代际发展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及应对环渤海港口竞争的角度论述了青岛港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借鉴国内外着名港口发展港口服务业的先进经验,对青岛港口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了青岛港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领域和具体实施措施。本文具体内容包括:港口服务业相关理论研究;港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国内外港口服务先进经验借鉴;青岛港口服务业发展现状;青岛市港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对策五个部分。

朱睿[3]2007年在《大连临港服务业的构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临港服务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是提高港口运作效率和港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渠道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港口发展迅速,港口建设日新月异。但是,与大手笔的港口基础设施投资相比,临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国内针对临港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也非常少。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和外贸口岸。近年来,大连市提出了“以港兴市”的战略和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港口发展迅速,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21.2万标箱。与其他沿海港口相比,大连的各项港口服务活动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大力发展大连的临港服务业,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港口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本文立足于完善临港服务业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大连临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开篇即提出了发展临港服务业的必要性,并简要阐述了大连发展临港服务业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理论综述部分。从临港服务业的理论内涵和概念出发,对临港服务业的构成进行了较系统的划分,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与阐释。第叁部分为对大连临港服务业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东北亚重要港口的大连、青岛、天津、上海、釜山的临港服务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继而分析出大连临港服务业与其他港口的差距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此部分内容为大连发展临港服务业的提出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是对国内外临港服务业先进经验的研究与借鉴。选取了伦敦、鹿特丹、香港等国具有典型性的发展模式作为比较,并从中提炼出大连乃至我国发展临港服务业的经验借鉴及启发。第五部分为文章的主体,较为详尽的介绍了临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在依据临港服务业构成体系的基础上,首先简要地描述了发展临港服务业的战略领域,再分别从船舶靠泊服务、临港物流服务、海事服务、临港后勤服务、临港信息及中介服务角度提出具体实施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对临港服务业进行了尝试性的界定与划分。临港服务业仅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引起了个别学者的关注,至今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定义,本文参照各国的做法,并依据我国现实国情,为临港服务业进行了较为合理的界定与划分。(2)针对临港服务业的构成,提出临港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往对临港服务业对策的提出多数只是从港口城市发展存在问题的角度上进行的,而本文的主体部分则是根据笔者对临港服务业的构成体系的划分,分别从船舶靠泊服务、临港物流服务、海事服务、临港后勤服务、临港信息服务及临港中介服务六个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包莉莉[4]2015年在《邮轮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际邮轮市场东移,我国邮轮经济腾飞,邮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邮轮经济的迅猛发展,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日益显着。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发展邮轮产业的经验表明,邮轮产业链因其巨大的乘数效应,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邮轮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工作,抓住国际邮轮产业重心东移这一机遇,提升区域产业整体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邮轮产业发展现状,聚焦区域经济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邮轮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第一,研究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环境分析。在概括阐述邮轮产业特殊性及其要求的基础上对邮轮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具体从邮轮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邮轮产业发展的区域内部环境两方面进行目前邮轮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二,分别以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地区叁个邮轮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为例,结合迈阿密和新加坡两个实际案例,汲取邮轮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上海邮轮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第叁,在阐述介绍上海邮轮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初步调研分析现阶段上海邮轮产业收入规模和发展水平,并构建了经济贡献度模型,研究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的GDP、社会就业和居民收入叁方面的贡献,为上海邮轮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第四,基于一路一带的现实背景,在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以中国上海为例,提出上海邮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第五,针对上文分析研究结果,基于理论与实际,提出具体的通过调整上海邮轮产业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刘军[5]2011年在《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邮轮起源于欧洲,邮轮旅游始盛于北美,现代邮轮旅游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大众化,逐渐演进形成邮轮(旅游)母港。现代邮轮是海上浮动的度假村,迄今已成为世界回归自然、品味“慢”生活、阅读异域文化、扩展海权和探究海洋文明的独特度假空间,具有全球性和网络性特征。邮轮旅游是无目的地的目的地,自90年以来邮轮游客年均增幅约7.4%,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板块。邮轮(旅游)母港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停靠港的10-14倍,发展母港是世界众多滨海城市的战略选择。近年,全球邮轮市场渐向东移。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城市研习国际经验纷争先机建设母港,邮轮经济增速世界瞩目,成为港口都市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本文在明晰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邮轮旅游发展的世界形势与中国机遇基础上,阐释了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以规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空间结构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为指导,综合运用世界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抽象研究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等方法,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知识交融维度,探索尝试对规制视角下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全面考察了全球邮轮(旅游)母港的演进发展与规制经验、透视了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现状和规制问题,经国际比较,继而尝试提出了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在规划统筹、经济规制、社会规制上的制度创新构想,旨在激发发展活力、保障健康有序,最终实现母港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叁位一体”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后,以上海邮轮(旅游)母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全文共九部分七章。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在国内外对于邮轮(旅游)母港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和参考范式情况下,以当下迫切、关乎长远的规制为研究视角,以邮轮经济发展的引擎枢纽——母港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和促进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重点内容,拓展了我国邮轮经济研究的新领域、邮轮(旅游)母港研究的新视域,可为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建设和规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理论支持。指出邮轮(旅游)母港范围包括邮轮码头及其周边配套区域,是邮轮的始发港、邮轮公司的总部基地和邮轮游客的集散地,母港的功能要素一般包括基础功能、核心功能和延伸功能叁部分。借鉴国际经验,依据我国市场环境、区域条件和SWOT分析,探索性提出了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的四阶段战略:起步发展、借鉴探索、分化提升和全面发展;五个发展原则: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借鉴国际、自主创新,合理布局、区域联动,市场主导、产业协同,优化服务、强化管理等;叁种基本模式:母港型、停靠港型和小码头型;叁大实施策略:推行阶段性发展与港口分类布局,聚焦政策建设国家级邮轮(旅游)母港进行试验和示范,建立国家和地方分级规划协调保障机制等。探索性提出了以开放发展、放松规制加快发展、试验发展、遵循国际惯例等作为中国邮轮(旅游)母港产业政策重构的四项原则,以及在投资、规划、金融、航线、通关、文艺、人才、专门立法等十方面十九项放松经济规制的产业政策框架。探索性提出,中国邮轮(旅游)母港的社会规制强化应坚持公共利益、整体统筹、注重长远、由简到繁和适应国际惯例的五项原则;需实施构建母港开发建设的社会风险论证机制、确立母港之“邮轮社区”的整合开发模式、加强母港发展的文化环境建设、增强我国海事领域的国际司法能力、有序推进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化建设等五项措施。最后以上海邮轮(旅游)母港为个案,探讨其发展与规制的模式定位、发展原则、阶段目标、港口布局及政策措施,设想为我国沿海城市母港发展提供范例。

谢立新[6]2003年在《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叁个地级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认为:地区竞争表现为地区之间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发展环境的竞争,基础在于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研究地区产业竞争力,目的在于从比较优势出发,寻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并以此为主导(支柱)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本文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中产业竞争力比较强的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江苏苏州叁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叁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产业空间聚散能力和产业组织成长能力为重点,通过对叁市产业产生、成长和演进能力的分析,试图研究和探讨地区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一般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一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叁次产业协调发展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要以城市化和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卫星城镇为依托的层级城镇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叁要立足地区资源赋予和区位特点,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通过兼并、战略联盟、股权投资、品牌延伸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营造地区产业竞争优势。要继续强化个体营销和专业市场的功能,推行特许经营、专卖、品牌、虚拟经营等现代营销手段,重视区域营销和政府营销,不断强化产业组织的营销能力。四要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技术开发机构为依托,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为基础的产业技术进步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企业组织特别是家族企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产业组织成长和产业竞争力增强。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五要通过界定和保护产权、发展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区域诚信系统、强化政府责任等措施,发挥好政府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韩倩[7]2006年在《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产业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海,作为东方正在崛起的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越来越受到世人和业界的注意。本文认为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发展的是相关联的,鉴于此,本文尝试用产业关联的理论来分析航运业与金融业的关系,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为上海的航运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关联的内涵和产业关联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投入产出法。 其次,介绍了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的历史渊源,并从金融业为航运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规避风险的工具和航运业促进金融业的创新两方面介绍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关联发展的现状。 本文的重点是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的投入产出分析。本文用投入产出法,对《2002年上海市131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里昂惕夫逆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这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2002年上海市金融保险业主要是通过给航运业提供供给而发生关联的,是前向关联关系,航运业需要消耗金融业和保险业的产出,金融业和保险业对航运业的产出需求很少的结论。 再次,通过分析伦敦,新加坡和香港这叁个世界着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城市的航运业和金融业的关联发展,对比上海的现状得出了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产业关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产业关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着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盼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罗芳[8]2012年在《长叁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有效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港口与贸易、金融、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促进关系,港口一直被看成是地区经济的增长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产业,是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长叁角地区的港口群是我国目前沿海五大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该港口群的良好运作与发展,对我国尤其是长叁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个自为政的港口发展格局,导致各港口在其发展中只考虑个体利益,呈现无序竞争的状态,各港口盲目扩大规模,竞相压低服务价格等,造成投资浪费和低效益运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港口群内部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是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比如中小泊位占85%,缺乏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矿石、原油等深水泊位,适应大型船舶靠泊的集装箱码头和大宗散货码头明显不足;二是港口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区域内港口盲目发展、设置过密,经济腹地重迭,码头功能雷同,一般散杂货码头明显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中小港口的规模扩张,必然带来能力的过剩,造成浪费和损失,也对港口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叁是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确,缺乏一个有力的组织来规划各港口的功能及地位,各个港口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争相采取竞争措施,造成了地方发展与区域发展总体环境的不一致。同一港口群内各港口之间不论是在硬件设施,如航线的开辟、集装箱码头的建设等,还是软件环境,如信息的共享、相关经验的借鉴等,都不能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局面,影响港口群的总体竞争力;四是港口间无序竞争激化,港口业中地方割据势力及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各港口为了争夺货源,竞相采取恶性的压价竞争,造成以巨大的投入换得低廉回报的局面,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严重阻碍了港航企业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港口群的协调发展及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区域港口群的角度,着眼于市场整体的竞争机制的分析与设计,研究港口群内部的不良竞争现象及治理措施,对合理的竞争机制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优化港口群内部的竞争环境,使港口群的运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港口的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对港口经济理论、港口分工理论、政府管制与市场失灵理论、竞争合作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与主要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对国内外主要港口群发展实践的主要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长江叁角洲港口的演变历史,长江叁角洲港口的发展现状、长江叁角洲主要港口进行了重点介绍,着重分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其他港口之间的吸引辐射情况。本文重点研究了长江叁角洲港口的合理分工和科学定位,以及协调发展中出现的不良竞争问题,对不良竞争现象的主要表现进行归纳剖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对长江叁角洲港口群不良竞争治理机制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主要涉及港口间不良竞争的主要变量、治理港口间不良竞争的机制模型、治理机制的实现措施等,并且就实现治理港口间不良竞争机制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文章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建立利益奖惩机制,包括建立新型的“利益分享机制”,客观地协调好港口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关系,解决港口群发展中的公平和平衡问题。在港口政策调整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利益分享的原则,充分发挥长叁角地区的特点,合理地共同分享利益。此外,利益奖惩机制还包括建立新型的“利益补偿机制”,使损失的利益合理地实现补偿,通过规范的利益转移来实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制定联席会议制度来管理和规范各港口的经营行为,形成合作机制,对率先开展恶性竞争的港口,联席会议参与者即众多港口对其进行惩罚,使地区内众多港口避免恶意竞争行为,此部分提出了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条件模型,可以为地区的宏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开展组织治理。港口群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没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协调是很难进行的。建议完善“区港互动、港港协同”的长叁角港口群合作机制;并且进一步发挥长叁角经济合作协商制度的功能,负责解决港口群经营中的合作与互利问题,形成可行的利益分配方案。港口群的协调发展与恶性竞争的治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且许多难点已经存在相当久远,造成这些问题的许多内部及外部的因素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操控性。因此,本文中的一些分析,主要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往往具有一定片面性,据此提出的一些相关建议,也仅仅是解决此问题的初步尝试或者设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来华英[9]2004年在《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研究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发现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港口城市越来越成为沿海地区发展的重心。本论文重点对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港口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与途径。在此基础上,以日照市为例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构想和建议。全文共分5部分。 1、导语部分由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简要考察、本研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意义四部分构成,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构成是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本章首先从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入手,将港口城市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叁个阶段:中转、贸易型阶段;港口工业型阶段;综合、多元型经济阶段。然后从临港产业、临海产业、陆上特色产业叁方面分析了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构成,并运用叁次产业分类法对每一方面进行了细化,得出了更为全面的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分类表。 3、第叁章是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机理分析。在第二章的基础上探究港口对城市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机理,从以港兴市、因港兴贸、港贸促工、港口经济良性互动四个方面层层深入,阐述了港口在城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强调了港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4、第四章为港口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措施与途径。本章主要从开发港口多元功能带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振兴港口工业、加强同腹地经济联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了优化港口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港口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与途径。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以日照市为例 5、第五章是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该部分以日照市作为研究的空间范围,通过对港城日照及其产业结构发展与演变的简要考察,指出优越的港口条件使日照市的产业发展具备了巨大的潜力。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判定日照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17地市中的地位,进一步分析了日照市叁次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日照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构想。笔者认为,港城日照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着手:1、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多样化的开放型港城特色农业;2、遵循港城发展规律,加快以港口工业为主体的临海工业的建设与发展;3、重点开发海滨风景带,发展多种形式旅游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以及服务业,促进第叁产业的发展。关键词:港口城市;叁次产业;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日照市分类号:F293.1了

韩晓咏[10]2010年在《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资源型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提供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原材料。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困境。如何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便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在前人研究得出的经典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加工,选取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6个典型资源型城市,并加入唐山这个实例,获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具体数据、具体案例的分析,并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终得出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比较清晰地论证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本文最后,结合现实提出了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其资源禀赋,但经过多年开采,资源面临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叁次产业构成不合理、资源环境条件恶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演进规律来看,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优化,实现产业的转型。但是转型的制约因素是多样的,应在制定产业转型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选准转型模式、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转变体制机制、推动技术进步、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综合以上,资源型城市才能实现产业转型,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D]. 徐逸桥. 上海海事大学. 2004

[2]. 港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卢宁.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3]. 大连临港服务业的构成及对策研究[D]. 朱睿.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 邮轮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D]. 包莉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5

[5]. 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D]. 刘军. 复旦大学. 2011

[6]. 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叁个地级市为例[D]. 谢立新.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7]. 上海航运业和金融业产业关联研究[D]. 韩倩. 上海海事大学. 2006

[8]. 长叁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D]. 罗芳. 吉林大学. 2012

[9]. 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D]. 来华英. 山东师范大学. 2004

[10]. 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 韩晓咏. 河北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