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空间,莎士比亚,湘西。
历史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王颖[1](2019)在《文化意象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意象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范畴,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常常展现出不同的审美和哲学意味。历史文化街区正是文化意象的一种直观性的表达,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建设当中的独特景观,是文化传承和现代碰撞的关键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化的发展和更新。本文将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接入点,详细论述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如何保护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0期)
刘祎绯,牟婷婷,郑红彬,孙平天,李翅[2](2019)在《基于视觉感知数据的历史地段城市意象研究——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新型数据来源。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已从最初的认知地图法拓展至与新型数据相结合,但视觉感知数据在历史地段意象研究中的应用较少。文章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基于视觉感知数据进行历史地段的意象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历史地段中对标志物的视觉感知最强并形成主导意象,其次是节点和区域,对边界和道路的感知最弱。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建议在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中更加注意整体风貌的营造及重要标志物的打造,打通景观视线廊道,构建完整的眺望景观体系。(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17期)
谭娟[3](2019)在《刍议中国画枯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枯树是我国文人和画家在创作中非常关注与喜爱的题材,在不同作品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深层内涵,具有自身独特的意象演变过程,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别样的审美感受,在美术作品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将阐述中国画中枯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形象,并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探寻中国画作品中的枯树意象演变过程,旨在为中国画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些许参考。(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9期)
郭景华[4](2019)在《历史记忆与现实焦虑的交融——论沈从文笔下的“浦市”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和审美趣味都非常具有个性的作家。其文学作品的抒情性,意味着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可从文本营造的意象空间来理解。作为湘西历史名镇的浦市,曾对湘西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产生重要影响,是他们的集体记忆。对"浦市"意象的考察和分析,不失为一种理解和认识"湘西世界"文学空间性质和价值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楠[5](2019)在《城市意象视野下的长春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混沌空间的不断增生与扩散,其旧与新、传统与现代、保留维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日渐突出。尤为重要的是城市中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外在形貌与内在精神的消逝,致使其空间不能满足当代现实需求,持续地面对重大压力与挑战。然而,它却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革,构筑了地域文化的载体,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意境。因其独有的历史价值,在城市的发展中承担了游览、纪念等特殊的作用。因此,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如何创生街区的物质景观风貌、彰显街区的文化景观,展示其精神风貌,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活力、提升经济,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城市意象理论为研究视角,以长春市南广场街区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该街区景观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意象探究街区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探索解决街区物质与精神环境问题的设计策略。论文主要分五章:第一章,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在城市意象视野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阐述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等;第二章,论述了城市意象及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进一步拓展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意象理论;第叁章,依据该理论和城市意象调研方法,对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意象进行调查,提出其街区问题并分析,获取居民意象;第四章,针对南广场街区的问题,提出其街区景观物质空间结构强化和精神空间意蕴表达的设计方法,归纳其设计原则;第五章,总结南广场街区景观设计的经验与结论,展望长春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策略,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达到提高历史街区景观环境品质、尊重历史文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全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践行新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即街区物质意象不仅要承载着其空间结构,还要表达着其本质的精神意蕴。这样以物质衬托精神、以精神依托心灵,才能真实的创生其街区的文化、环境及社会价值。为城市在吸引投资、发展旅游观光,以对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效用。(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彭姗姗[6](2019)在《“武汉”地理意象构建起厚重的历史视野——读孙志卫长篇小说《武汉谍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主线与支线交迭"书写间谍网络的结构手法,多层次的情节设计展现了波诡云谲的生死谍战,冈本矢一的人物形象展现战争的悲剧性与荒诞性,"武汉"地理意象的多重含义从四个方面讨论《武汉谍战》呈现出来的独特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9年01期)
谢世坚,周敏萍[7](2019)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社会阶级空间隐喻的意象图式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莎翁历史剧《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为语料,基于[社会阶级是空间实体]的概念隐喻,着重分析"高""低"社会阶级;将语料中18个与阶级相关的空间词归为4种空间意象图式,即垂直、水平、路径和物体意象图式,探究语料中抽象社会阶级概念的建构,揭示4种意象图式与表征社会阶级"高低"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文荣[8](2019)在《听风听水作霓裳——谭盾水乐创作的审美意象与历史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物质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音乐表达的重要题材,水乐即是如此。谭盾在对水乐由自然美提升至艺术美的创作过程中,与中国古人在灵魂深处进行了一次次水乐审美与思考的时空对话。谭盾对水乐的审美理想与情感融于以水乐堂为依托的水乐审美意象创作中,完成了对中国古代水乐文化的一次次超时空链接。本文藉对水乐创作所蕴涵的审美意象,对谭盾水乐与古人历史叙事的音乐对话进行考察与解读。(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9年05期)
萧清碧,林岚,林泓,贾斌[9](2019)在《叁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意象感知及年际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旅游者感知意象的视角,选取国内知名旅游网站的2010-2015年的网络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福州叁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商业意象感知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叁坊七巷的旅游商业意象知名度感知类型丰富,意象感知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旅游商品意象以小吃居多;旅游商铺的感知意象较少,空间集聚显着.针对旅游者感知意象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叁坊七巷的旅游商业发展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枞[10](2019)在《历史·道具·跨界——徐则臣《北上》中“运河”意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徐则臣小说创作过程中,有叁个不容忽视的地理关键词:"花街""北京""运河"。"花街"系列作品是徐则臣小说创作早期的地理关键词,而不管是作为运河支流南岸小城的"花街",还是"北京"系列书写中,都体现着徐则臣对"运河"意象的眷恋。"运河"意象是贯穿于徐则臣小说书写始终的一个符号,它既是历史的象征、作家叙事版图重要的线索,也是精神的寄托与精神的归属。(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4期)
历史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新型数据来源。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已从最初的认知地图法拓展至与新型数据相结合,但视觉感知数据在历史地段意象研究中的应用较少。文章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基于视觉感知数据进行历史地段的意象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历史地段中对标志物的视觉感知最强并形成主导意象,其次是节点和区域,对边界和道路的感知最弱。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建议在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中更加注意整体风貌的营造及重要标志物的打造,打通景观视线廊道,构建完整的眺望景观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王颖.文化意象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播发展研究[J].国际公关.2019
[2].刘祎绯,牟婷婷,郑红彬,孙平天,李翅.基于视觉感知数据的历史地段城市意象研究——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J].规划师.2019
[3].谭娟.刍议中国画枯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演变[J].参花(上).2019
[4].郭景华.历史记忆与现实焦虑的交融——论沈从文笔下的“浦市”意象[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5].王楠.城市意象视野下的长春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6].彭姗姗.“武汉”地理意象构建起厚重的历史视野——读孙志卫长篇小说《武汉谍战》[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
[7].谢世坚,周敏萍.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社会阶级空间隐喻的意象图式解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9
[8].刘文荣.听风听水作霓裳——谭盾水乐创作的审美意象与历史叙事[J].音乐创作.2019
[9].萧清碧,林岚,林泓,贾斌.叁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意象感知及年际变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李枞.历史·道具·跨界——徐则臣《北上》中“运河”意象分析[J].名作欣赏.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