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电阻抗论文-王琦,陈晓静,汪剑鸣,李秀艳,段晓杰

人体电阻抗论文-王琦,陈晓静,汪剑鸣,李秀艳,段晓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电阻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阻抗成像,先验信息模型,不规则边界剖分,肺部区域比例

人体电阻抗论文文献综述

王琦,陈晓静,汪剑鸣,李秀艳,段晓杰[1](2019)在《基于人体结构先验信息的胸部电阻抗成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阻抗成像(EIT)技术对于人体胸腔病理变化及肺部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胸部轮廓具有特异性,传统模型成像方法误差较大。提出一种基于人体结构先验信息的胸部电阻抗成像方法,通过对CT图片进行图像处理来提取胸部及肺部轮廓,为正问题和逆问题提供图像边界的先验信息,同时基于边界先验信息提出一种有效的图像逆问题剖分方法,使重建图像形状更接近真实情况,改善成像效果。为进行有效性验证,从某医院CT数据库中选取30张肺部健康的人体CT图像,对于所提出的方法与两种传统模型成像方法(基于椭圆形模型和基于圆形模型的成像方法),分别就其肺部区域比例(LRR)与真实值以及所产生的相对误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LRR与真实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其相对误差(3.71%±1.77%)显着小于基于椭圆形模型(10.29%±3.30%)和基于圆形模型(12.74%±2.87%)这两种成像方法(P<0.05),能有效提高成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乔宇琪,周密,沈骏,冉志华[2](2019)在《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人体成分生物电阻抗分析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累及消化道,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高。生物电阻抗分析(BIA)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营养评估。目的:以BIA结合血清学指标分析住院IB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住院治疗且进行BIA的IBD患者,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克罗恩病(CD) 1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 69例。对CD与UC患者的血清学指标、BIA参数及其相关指数进行比较。结果:CD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体质量和体脂量显着低于UC患者(P <0. 05),低体质量者占比显着高于UC患者(P <0. 05)。男性CD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体脂百分比、体质指数(BMI)、无脂体质量指数(FFMI)、体细胞质量指数(BCMI)、骨骼肌质量指数(SMMI)显着低于男性UC患者(P <0. 05),女性CD与UC患者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 05)。活动期与缓解期CD患者BMI、BCMI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IBD住院患者中,男性CD患者营养状况差于男性UC患者;除血清维生素B12外,女性CD与UC患者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BIA指数能有效评估营养状况,可作为BMI的补充。(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期刊2019年01期)

陈晓静[3](2019)在《人体胸部电阻抗成像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肺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胸部外科疾病,其内外致病因素有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吸入有害气体、中毒等。轻者会发生肺水肿、肺不张等症状,延长患者术后监护及住院时间,重者则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乃至急性呼吸衰竭,其病死率高达50%~70%。肺部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对肺部功能状态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胸部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无损功能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安全、实时成像等优点,对肺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胸部电阻抗成像的研究多基于圆形、椭圆形、或用近似人体胸部形状建立统一模型。但是由于胸部轮廓具有特异性,用统一模型会引入测量误差进而引入成像误差。此外,目前胸部肺损伤电阻抗成像多采用二维图像重建,对轻度肺损伤的检测精度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围绕肺损伤电阻抗成像展开研究,构建基于人体胸部真实结构的电阻抗成像模型,实现肺损伤叁维成像,并对肺损伤评价指标进行优化,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针对胸部轮廓特异性问题,基于人体CT图片提取人体几何结构先验信息,优化胸部EIT二维正问题模型,基于边界先验信息提出一种图像剖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传统模型成像方法与人体真实胸部结构的成像误差,改善成像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广义最小残差算法(Generalized Minimal Residual Algorithm,GMRES)进行成像,提高成像质量。2.基于CT扫描序列构建人体胸部EIT成像叁维正问题模型,并对多层电极激励测量模式进行优化。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激励模式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最优激励。3.构建不同程度肺损伤模型,基于GMRES算法实现人体胸部叁维电阻抗成像,并提出一种基于叁维图像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新方法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计算结果与基于二维图像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肺损伤评价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23)

丛明华,邹宝华,宋晨鑫,代忠,姚克青[4](2018)在《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在肿瘤患者人体成分分析中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在临床中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采用两款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肿瘤患者进行体成分的测定,为人体成分分析仪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进行营养评估,采用IOI 353人体成分分析仪和BCA-2A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肿瘤患者的体成分,包括:体重、体质指数、骨量、内脏脂肪水平、肌肉量、基础代谢、体脂肪率、体水分率等指标,应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两款仪器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肿瘤患者110例,48例(44%)患者NRS2002≥3分;61例(56%)患者PG-SGA评价为B级,31例(28%)患者评价为C级;两款仪器的成对定量数据相关系数r> 0.975,两者之间有良好相关性,成对定量分析数据进行分析无明显差异(P> 0.05),即两款仪器之间存在等效性关系。结论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及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不同品牌人体成分分析仪等效性较好。(本文来源于《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李佳,岳士弘,王亚茹[5](2018)在《基于先验信息的人体肺癌电阻抗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阻抗层析成像(EIT)的求解是一个非线性逆问题,其具有的不适定性是重建图像分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为改善不适定性,提高成像质量,引入先验信息和正则化项。利用器官组织电导率、胸腔器官分布结构等先验信息,构建正则化矩阵,并将正则化项引入扩展Kalman滤波(EKF)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中,进行肺部癌变组织的图像重建。仿真结果表明,含有先验信息正则化项的扩展Kalman滤波算法可以改善癌变组织成像质量,降低图像相对误差。(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8年10期)

刘理云[6](2017)在《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体电阻抗随人体脂肪多少的不同而不同,对人体施加恒定安全的小交流电流,则在人体相关部位产生的电势差不同,设计了一人体健康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系统测量流程,对激励源、激励与检测电极、程控开关、弱信号处理电路做了具体说明.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系统能按人体区段电阻抗监测人体的肥胖程度,以此可作为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陈利佳,王少清[7](2017)在《以生物电阻抗人体成份分析仪指导的容量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份分析仪(Body Composition Analyzer,BCM)指导的容量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于我院门诊筛选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份分析仪结合临床经验判断设定患者透析超滤量,而对照组仅根据临床经验判断设定透析超滤量。于入组时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24h收缩压、24h舒张压、体内水负荷(OH),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进展情况、血压及水负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Ba PWV均较入组时增高,但试验组Ba PWV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水负荷均较入组时降低,试验组各指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电阻抗人体成份分析仪指导的容量管理能够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水负荷、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韦远欢,张喆庆,Amakye,William,Kwame,王珏,陈泳欣[8](2017)在《双能X线吸收法和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儿童及成人体成分一致性分析2》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生物电阻抗法(BIA,Tanita MC-780)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Hologic W,Discovery)测量儿童及成人体成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6-10岁的儿童449例及40-83岁的成年人140例,受试者在同一天内通过BIA和DXA法测量脂肪含量(FM)、体脂率(%BF)、全身瘦组织含量(LBM)及四肢瘦组织含量(ALM)。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论在儿童还是成人中,BIA与DXA所测体成分指标均高度相(本文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5-22)

崔红蕊,李明明,杨洪娟,胡秀红,王静[9](2016)在《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价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体成分及营养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BIA)分析比较终末期肾脏病(ESRD)未行血液透析患者和已行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的人体成分及营养状况。方法选取该院肾内科ESRD住院患者中,未行肾替代治疗患者30例为未透析组;血透室门诊规律血液透析患者30例为透析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3组受试人员的人体成分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未透析组、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与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细胞内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与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透析组和未透析组患者的脂肪率、脂肪量、体重指数及非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未透析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胆固醇、叁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透析组和未透析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与未透析组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D患者普遍存在体液分布异常及营养不良状况。BIA可以对ESRD患者体液分布及营养状况进行快速监测,是测量ESRD患者身体成分的有效工具,为ESRD患者的救治及营养不良的纠正争取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9期)

杜芳玲[10](2016)在《基于生物电阻抗谱测量的人体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成分是指人体总含水量、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非脂肪量和脂肪量等宏观参数,它们反映了人体的体液平衡状况、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状态等病理生理信息,是人体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过程监测的重要辅助手段。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是利用生物阻抗进行人体成分分析的一种测量方法,比起传统的测量方法(如皮褶法、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具有快速、简单、无创伤等优点,是近年来人体成分分析领域最流行的方法。本文旨在研制低成本的生物电阻抗谱(BIS)快速测量仪,研究基于BIS测量的人体成分分析方法,建立适合中国人体质特点的人体成分计算方程。主要包括以下叁部分内容:1)基于m序列的BIS测量系统的设计。本文克服了目前人体成分分析仪所具有的单频率阻抗测量信息少,扫频阻抗测量速度慢等缺点,选用多频率同步伪随机信号m序列作为激励,研制了一套快速测量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系统实现了阻抗谱的高精度测量,幅值相对误差小于0.5%,相位绝对误差小于3.5°。2)对80个志愿者进行样本数据的测量、采集。采用本文所设计的仪器与标准的人体成分分析仪SFB7同时对8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阻抗谱、人体成分的测量,考虑到人体身高、体重、性别等对人体成分的影响,需要统计每个受试者的这些参数值。3)建立适合中国人体质的人体成分计算的模型方程。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样本数据来预测总水分(TBW)、非脂肪(FFM)的计算方程。此外,建立了人体细胞外液(ECW)与_iR的非线性关系方程。使用本仪器测得的人体成分TBW与标准仪器(SFB7)的相对误差为4.5%以内,非脂肪相对误差为3%以内,细胞外液相对误差为4%以内,细胞内液相对误差为3%以内。(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6-06-30)

人体电阻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累及消化道,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高。生物电阻抗分析(BIA)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营养评估。目的:以BIA结合血清学指标分析住院IB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住院治疗且进行BIA的IBD患者,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克罗恩病(CD) 1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 69例。对CD与UC患者的血清学指标、BIA参数及其相关指数进行比较。结果:CD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体质量和体脂量显着低于UC患者(P <0. 05),低体质量者占比显着高于UC患者(P <0. 05)。男性CD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体脂百分比、体质指数(BMI)、无脂体质量指数(FFMI)、体细胞质量指数(BCMI)、骨骼肌质量指数(SMMI)显着低于男性UC患者(P <0. 05),女性CD与UC患者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 05)。活动期与缓解期CD患者BMI、BCMI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IBD住院患者中,男性CD患者营养状况差于男性UC患者;除血清维生素B12外,女性CD与UC患者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BIA指数能有效评估营养状况,可作为BMI的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电阻抗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琦,陈晓静,汪剑鸣,李秀艳,段晓杰.基于人体结构先验信息的胸部电阻抗成像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9

[2].乔宇琪,周密,沈骏,冉志华.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人体成分生物电阻抗分析比较研究[J].胃肠病学.2019

[3].陈晓静.人体胸部电阻抗成像建模方法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4].丛明华,邹宝华,宋晨鑫,代忠,姚克青.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在肿瘤患者人体成分分析中应用研究[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8

[5].李佳,岳士弘,王亚茹.基于先验信息的人体肺癌电阻抗层析成像[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

[6].刘理云.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设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陈利佳,王少清.以生物电阻抗人体成份分析仪指导的容量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7

[8].韦远欢,张喆庆,Amakye,William,Kwame,王珏,陈泳欣.双能X线吸收法和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儿童及成人体成分一致性分析2[C].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汇编.2017

[9].崔红蕊,李明明,杨洪娟,胡秀红,王静.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价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体成分及营养状况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

[10].杜芳玲.基于生物电阻抗谱测量的人体成分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  

人体电阻抗论文-王琦,陈晓静,汪剑鸣,李秀艳,段晓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