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类型辨识论文-刘宁钟,叶超,苏军

模糊类型辨识论文-刘宁钟,叶超,苏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类型辨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维码,模糊类型,不变矩

模糊类型辨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宁钟,叶超,苏军[1](2014)在《基于不变矩特征的二维码模糊类型辨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条码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极大的商用前景。有效地解决二维条码图像模糊问题是其能够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针对条码识别中的常见3类模糊函数,设计了一个基于不变矩的辨识方法。文中分析了不同的模糊类型的频域图像的差异。经过边缘检测和去噪音的预处理后,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并提取矩特征进行辨识。最终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算法具有很好的识别率。(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4年01期)

赵洋[2](2012)在《体重模糊辨识方法在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算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极大降低了碰撞事故发生时车内乘员的伤亡率[1],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防止乘员与车体内部发生二次碰撞[2,3]。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安全气囊的不适当展开会对车内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导致其死亡。这是因为传统安全气囊是按照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和体重设计的,起爆模式是固定的[4,5]。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冲开气囊盖板,瞬间展开充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儿童乘员、身材矮小的成年乘员或离位乘员可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6,7,8,9]。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单一起爆模式的安全气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交通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新一代智能安全气囊系统[10,11,12]通过安装在车内的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摄像头等,对碰撞过程中乘员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根据乘员类型信息向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发出乘员类型信号,以动态决定安全气囊的起爆时间和充气强度,为乘员提供最佳的保护。因此,乘员类型的准确识别是新一代智能安全气囊系统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都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很多相关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国内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中,还没有完善的设计和实现商业化生产,所以需要在设计和实际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课题组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对外合作项目“汽车乘员体征智能识别技术开发”的研发需要,广泛研究了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的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在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期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算法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围绕着汽车乘员体压采集系统、汽车乘员体重估算模型,以及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等方面的开发做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乘员在规定坐姿工况下座椅表面的体压变化规律和体压分布情况,确定了座椅表面的体压敏感点分布情况,并建立了基于乘员体压敏感点的汽车乘员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第二,结合课题组前期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算法的研究分析,根据车内乘员作用在座椅表面体压敏感点处的压力数据和乘员真实体重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运用模糊辨识技术,设计出一种能够通过体压敏感点处压力数据计算乘员体重的乘员体重估算模型,该体重估算模型可以有效抵抗因乘员坐姿改变对于体重计算的干扰。第叁,通过对乘员体重进行阈值划分,开发出一套基于乘员体重估算的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开展了对不同乘员在规定坐姿工况下的识别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不同坐姿工况下的乘员进行有效的识别。(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模糊类型辨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极大降低了碰撞事故发生时车内乘员的伤亡率[1],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防止乘员与车体内部发生二次碰撞[2,3]。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安全气囊的不适当展开会对车内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导致其死亡。这是因为传统安全气囊是按照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和体重设计的,起爆模式是固定的[4,5]。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冲开气囊盖板,瞬间展开充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儿童乘员、身材矮小的成年乘员或离位乘员可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6,7,8,9]。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单一起爆模式的安全气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交通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新一代智能安全气囊系统[10,11,12]通过安装在车内的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摄像头等,对碰撞过程中乘员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根据乘员类型信息向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发出乘员类型信号,以动态决定安全气囊的起爆时间和充气强度,为乘员提供最佳的保护。因此,乘员类型的准确识别是新一代智能安全气囊系统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都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很多相关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国内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中,还没有完善的设计和实现商业化生产,所以需要在设计和实际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课题组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对外合作项目“汽车乘员体征智能识别技术开发”的研发需要,广泛研究了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的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在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期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算法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围绕着汽车乘员体压采集系统、汽车乘员体重估算模型,以及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等方面的开发做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乘员在规定坐姿工况下座椅表面的体压变化规律和体压分布情况,确定了座椅表面的体压敏感点分布情况,并建立了基于乘员体压敏感点的汽车乘员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第二,结合课题组前期对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算法的研究分析,根据车内乘员作用在座椅表面体压敏感点处的压力数据和乘员真实体重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运用模糊辨识技术,设计出一种能够通过体压敏感点处压力数据计算乘员体重的乘员体重估算模型,该体重估算模型可以有效抵抗因乘员坐姿改变对于体重计算的干扰。第叁,通过对乘员体重进行阈值划分,开发出一套基于乘员体重估算的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开展了对不同乘员在规定坐姿工况下的识别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不同坐姿工况下的乘员进行有效的识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类型辨识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宁钟,叶超,苏军.基于不变矩特征的二维码模糊类型辨识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4

[2].赵洋.体重模糊辨识方法在汽车乘员类型识别算法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

标签:;  ;  ;  

模糊类型辨识论文-刘宁钟,叶超,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