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一、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薛雅芝[1](2020)在《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冠心病人群中临床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是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病理学基础,而炎症反应与脂质代谢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参与的炎症过程不但加速AS的发生和发展,也参与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促炎因子、重要的AS炎性标记物,其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冠心病呈负相关。白细胞是主要的炎症细胞,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中性粒细胞,其数目增加常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相关。而淋巴细胞作为免疫调控屏障,其数目减少与机体应激反应相关。用单一种炎症细胞或炎症因子来评估病情,容易受感染、药物、创伤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差。学者们为了更好表达机体炎症水平及应激状态而寻找各种综合性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并探索这些指标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这些指标主要从细胞水平来反应机体炎症状态,而AS过程还涉及炎症因子、脂质代谢,故我们提出联合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CHR)、NLR来作为炎症和血脂的综合评估指标,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状态的相关程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观察CHR、NLR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这两个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临床病情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冠心病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首次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5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先将其分为冠心病组(n=480)和非冠心病组(n=171),比较血脂指标、炎症指标以及CHR、NLR在两组间的变化情况;再根据临床分型将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Pectoris,SAP)组,比较血脂指标、炎症指标及CHR、NLR在非冠心病组、SAP组、ACS组三组间的变化,分析CHR、NLR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CHR、NLR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研究结果1.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Cr)、血脂指标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指标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HR、NLR均较高,而HDL-C较低(P<0.05);2.非冠心、病组、SAP组、ACS组三组之间在男性比例、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炎症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组内两两比较显示,ACS组与SAP组、ACS组与非冠心病组的CHR、NLR、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SAP组与非冠心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HR、NLR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绘制ROC曲线发现,CHR预测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640(95%CI 0.568,0.712);NLR 预测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 0.681(95%CI 0.617,0.745);CHR联合NLR预测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691(95%CI 0.625,0.757)。CHR预测ACS的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 0.615,0.738),当CHR=4.60时为诊断ACS的最佳截断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75%;NLR预测ACS的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 0.734,0.829),当NLR=2.86时为诊断ACS的最佳截断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73%;CHR联合NLR预测ACS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 0.697,0.80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6%;5.高CHR、高NLR组多支病变比例、Gensini评分均高于低CHR、低NLR组(P<0.05);6.CHR、NLR与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3,0.172(P<0.05)7.高CHR为冠心病临床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高CHR组的ACS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0,P<0.05);8.高NLR为冠心病临床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高NLR组的ACS发病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3.317,P<0.05)。结论1.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的CHR、NLR显着增高;2.CHR、NLR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冠心病临床稳定性相关,其值越高,病变程度越重,冠脉不稳定事件发生可能性越大;3.CHR联合NLR有助于对冠心病病情进行评估,且该指标简便易获取,在基层医生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徐雪保,李国春,章欢欢,郭颖[2](2019)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南京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483例病历资料与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组,A组13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17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组169例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组患者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对比3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结果,分析检测价值。结果 3组检测结果比较,A组与B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较C组高,A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均高于B组,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可以较好地辅助临床判断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病症开展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对患者早期病症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判断患者的预后状况,促使临床有效指导患者进行持续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修倩茹[3](2019)在《二肽基肽酶-4、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寻找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新的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入组标准: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则确诊为冠心病,血管狭窄程度<50%为冠脉阴性。收集冠心病组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积分,按照积分高低,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冠脉阴性患者40例,设置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用药史(降压药物、胰岛素、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脂质异常、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冠脉搭桥手术史和脑血管疾病史)。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及二肽基肽酶-4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性别、年龄比较:冠心病低危组、中危组的女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的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既往病史比较:对照组,冠心病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3.用药史比较:冠心病中危组和高危组的β-受体阻滞剂用药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β-受体阻滞剂用药史也上升。既往胰岛素用药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药史的例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4.冠心病高危组的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上升。冠心病组低危组和高危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1)。5.冠心病低、中、高危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危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01)。6.冠心病高危组和中危组的二肽基肽酶-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低危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的二肽基肽酶-4水平高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肽基肽酶-4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01)。7.超敏C反应蛋白,二肽基肽酶-4水平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未调整时,超敏C反应蛋白,二肽基肽酶-4水平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0.339、0.001。调整年龄、性别、心肌梗死病史、β-受体阻滞剂用药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药史、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素后,超敏C反应蛋白、二肽基肽酶-4水平与SYNTAX积分仍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二肽基肽酶-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

甄晓平[4](2017)在《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冠心病予以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观察不同类型疾病患者检测水平。结果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布概率差异较大,观察组低于3 mg/L概率为11.11%,显然低于对照组,高于8 mg/L概率为55.56%,较对照组更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正常人群差异较大,临床可依据其检测结果诊治疾病、观察预后,且不同类型疾病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利于疾病分型及下一步治疗。

买迪娜木·阿迪力,胡达拜尔迪·艾则孜[5](2017)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多项指标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脂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男11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3±10.7)岁。150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稳定型心绞痛47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比健康人明显增高(P<0.05),而D-二聚体的增高不明显(P=0.07)。结论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检测3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夏春,陈贤云,曾树林[6](2017)在《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3项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6例。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3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太杰[7](2016)在《超敏C反应蛋白在常见皮肤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了解hs-CRP在常见皮肤病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在常见皮肤病与冠心病中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探讨hs-CRP在常见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升高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348例住院患者及心内科16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ml,用检验室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U5800(2)生化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s-CRP值,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皮肤科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入院时皮损情况,采集冠心病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对两组患者hs-CRP表达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皮肤病组中的湿疹、疱病分别按性别、年龄、皮损面积、病程、分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多形红斑组分别按性别、年龄、皮损面积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银屑病组分别按性别、年龄、皮损面积、病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皮肤病组中2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可能影响hs-CRP表达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皮肤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13.33mg/L,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33.97mg/L,冠心病组明显高于皮肤病组,两者之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显着性(P<0.05);皮肤病组hs-CRP阳性率为63.94%,冠心病组hs-CRP阳性率为94.05%,两组之间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显着性(P<0.05)。红皮病组、大疱性疾病、多形红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升高明显,最高值超过60mg/L,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有中等程度的升高,在过敏性紫癜、药疹、瘙痒症、丹毒等皮肤病中多数患者有轻到中度的升高。湿疹组、疱病组、银屑病组中病程较长组与短病程组hs-CRP值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01),多形红斑组中病程较长组与短病程组hs-CRP值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湿疹组、疱病组、多形红斑组、银屑病中皮损面积大组与皮损面积小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01),多形红斑组按性别分组男性与女性之间hs-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形红斑组与银屑病组按年龄分组年龄较大组与年龄较小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01),湿疹组分型中急性组、亚急性组、慢性组3个样本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校正a值,急性组与亚急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组与慢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亚急性组与慢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有显着差异性,分析大疱性疾病分型中两组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显着性(P﹤0.001),其余各分组间比较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例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中位数为28.06mg/L,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中位数为12.66mg/L,治疗后hs-CR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显着性(P﹤0.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年龄、皮损面积、病程可能与hs-CRP的表达有关。结论:1.超敏C反应蛋白并不是冠心病的特异性指标,在常见皮肤病中如银屑病、多形红斑、疱病、湿疹等疾病中均可能升高,升高程度不及冠心病患者。2.皮肤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不同种类皮肤病hs-CRP值升高程度不同。3.年龄、病程、皮损面积可能是影响hs-CRP浓度升高的因素,皮损面积越大,血清hs-CRP升高越高。4.治疗后病情好转,皮损面积变小,超敏C反应蛋白值降低。

崔北年,陈云[8](2015)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之间的差异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3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hs-CRP水平,分成冠心病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各组例数及其hs-CRP组以探讨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可检测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之间的差异以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hs-CRP作为一个极其灵敏的炎症指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而言监测hs-CRP水平能更好地预测发病危险度,评估预后。

李建兰[9](2015)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及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162例,根据冠心病不同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全部患者均采用免疫速率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者对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STEMI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单项与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P组、UAP组和NSTEMI组,NSTEMI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显着(P<0.05),高C水平组患者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C水平组,高D水平组患者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D水平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51,P=0.03),两者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6、0.52,P=0.04、0.03)。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在不同老年冠心病分型中差异显着,两者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且对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

胡俊奇[10](2014)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C、TG、hs-CRP的检测结果分别是(6.03±1.65)mmol/L、(3.67±1.33)mmol/L、(12.32±3.49)mg/L,对照组分别是(4.26±1.57)mmol/L、(1.25±0.53)mmol/L、(2.91±1.35)mg/L,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冠心病的病情,而且还能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判断。

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冠心病人群中临床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流行趋势
    1.2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1.3 炎症、免疫与冠心病
    1.4 临床相关炎症指标与冠心病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相关指标比较
    3.2 非冠心病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相关指标比较
    3.3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
    3.4 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3.5 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3.6 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患者临床稳定性的关系
第四章 分析讨论
    4.1 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心病
    4.2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
    4.3 问题与展望
主要结果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二肽基肽酶-4、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一般资料
        2.3.2 实验室检查
        2.3.3 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SYNTAX积分进行分组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基本资料比较
    3.2 血生化指标比较
    3.3 hs-CRP,DPP-4水平比较
    3.4 hs-CRP,DPP-4水平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4)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对比
    2.2 不同类型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对比
3 讨论

(5)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多项指标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
    2.2 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分析
3 讨论

(6)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
    2.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分析
3 讨论

(7)超敏C反应蛋白在常见皮肤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来源
    1.2 样本范围
    1.3 仪器与方法
    1.4 样本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皮肤病组与冠心病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2.2 各样本的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3 讨论
    3.1 超敏C反应蛋白的概述
    3.2 hs-CRP在研究中的临床意义
4 结论
    4.1 不同皮肤病中hs-CRP值升高不同
    4.2 影响hs-CRP的三个相关因素
    4.3 治疗后hs-CRP降低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检测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比较
    2.2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比较
    2.3不同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对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4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的关系
3讨论

(10)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冠心病人群中临床价值的研究[D]. 薛雅芝.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2]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徐雪保,李国春,章欢欢,郭颖.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11)
  • [3]二肽基肽酶-4、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D]. 修倩茹. 延边大学, 2019(01)
  • [4]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甄晓平. 系统医学, 2017(20)
  • [5]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多项指标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J]. 买迪娜木·阿迪力,胡达拜尔迪·艾则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2)
  • [6]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J]. 夏春,陈贤云,曾树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2)
  • [7]超敏C反应蛋白在常见皮肤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 李太杰.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8]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崔北年,陈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6)
  • [9]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J]. 李建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15(13)
  • [10]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 胡俊奇. 现代养生, 2014(22)

标签:;  ;  ;  ;  ;  

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