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山东青岛2663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2-0007-02
前不久翻阅一本教育书籍时注意到叶圣陶先生的"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随手翻开身边的词典:诱导,就是诱发、牵引、点拨、提示。诱导的关键在于"相机"。于是,想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简单的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相机诱导"。
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哀叹学生"启而不发",孰不知我们找准时机了吗?
一、捕捉诱导之机
诱导的关键在于"相机",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离不开审时度势,如何做到呢?
1.善于创设时机
诱导时机不是等来的,要善于"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从洞察教学环节、课堂动态、知识扭结等角度出发,或大处着眼,或小处着手,洞幽烛微,见微知著。通过"诱"让学生如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通过"导"使学生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如:我在讲述八下历史"一五计划工业成就"时,引导学生关键词记忆,先让学生自己找之间关联、记忆的切入点,学生难以前行时,我再点拨提示"汽车、飞机、机床和钢铁之间有什么关联,如此,学生就知道了四点成就密不可分,再诱导学生鞍山钢铁公司是这些成就的核心,它们的地点又都在东北,由此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如此整个工业成就学生就顺利成章的轻轻松松理解和记住了。再如,为什么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指南针,但当它们一旦为欧洲人所掌握,却变成了殖民列强轰开中国大门的利器?为什么?激疑是为了促思,而能否促思则取决于在设置问题环节上老师能否透过富裕哲理、动于情感地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并似隐似现、含而不露地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切入口。唯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在协调互动、彼此感应的状态下密切结合,诱导时机才可能层出不穷并臻于成熟。
2.把握教材和学生需要。
课堂教学中创设诱导时机是否成功,手段、方法、语言、神态固然重要。但是最为关键的内力还在于老师对历史本身的感悟和洞察。只有历史老师对于历史问题有了深刻的洞察和领悟,才可能创设出具有"历史味道"的诱导时机。此外,老师的领悟要真正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发诱导时机的前提,还必须强调如何把老师的领悟有机、有序、有效地向学生渡越。既要防止拉大学生的认知距离造成难以自拔的困顿,又要防止没有梯度的简单重复造成湖光掠影的浅见。只有恰倒好处地处理好教材,使特定的学习内容成为引发学生最佳学习动机、兴趣、激情的引爆点,诱发时机才可能出现。
诱导不仅要善于创设和捕捉时机,而且要立足于中学历史学科特点,妙用诱导之法。
二、妙用诱导之法
1.导入时的诱导
一堂课的导入实际上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刻意诱导、典型诱导,尤其对于初中学生还不够理性跳跃的思维,以及历史知识的过于遥远,如何牵起学生的思绪,引领他们进入历史的情境中学习,老师的诱导很重要。巧设情境,循循善诱,吊起学生的胃口,引起兴趣,激发探知欲。例如:讲述七上历史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去看、去听,伴着如歌的驼铃声一起去寻访丝绸之路。学生的思绪也被画面和悠悠驼铃声带进了那遥远的汉朝大漠古道中,如此让学生近距离去触摸历史,也就能够比较切身且全身心投入的去体会这段历史。再如问题式的投石激浪,可以牵引学生很自然的带劲求索的意境。例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课时,教师播放《射雕英雄传》歌曲和视频片段,然后出示问题:郭靖和杨康的得名是怎么来的?你知道这是什么时期的历史吗?你还知道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各时期的历史……学生由此有了学习这段历史的强烈的兴趣。
2.授课中的诱导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历史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知识除教师精讲细述外,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①课堂提问
既是诱发学生步入学习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教师若能灵活巧妙地抓住各种契机提问,可以起到激活思维,促进思考,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例如:讲述八下历史新中国外交时,我诱导学生回想近代屈辱外交,设问新中国外交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开始新中国辉煌外交的学习,然后在学习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再问辉煌的原因有哪些?最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对比新旧外交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教师循循善诱,通过设问、巧问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启发思维,引发深思,使学生在问题诱导中主动学到知识,开启智慧。
当学生思维出现堵塞,又如何靠老师的诱导激活其思维,牵引前行呢?
②适时恰当点拨
点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手段,是成功展开教学的技能之一,点拨应找准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办法,促进师生精彩互动引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但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可使学生疑窦大开,当学生越说越远,甚至出现远离学习主题的时候,教师精妙适当的点拨则往往会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游离了的思绪重新找准定位。
③总结时的诱导
历史教学不单是让学生理解并识记一些重大史实,更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整合,结尾之处,也是历史的回归落脚之处。总结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整合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例如:通过对历史中的人物、事件的评价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思考,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并从中受到应有的人生启迪。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诱导,恰恰是推进学生思维顺畅流动的助推器,也是促进学生思维符合逻辑推理走向的方向盘。"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对思维的认识和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机智地捕捉诱导良机。
尘封的历史已然远去,初中历史教学中,师之于生,仍要擎起厚重的历史,相机诱导,诱之有序,导之有度,当然,最关键的源头还在于教师对历史本身的厚积、沉思、体味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