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整理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整理研究

苏顺[1]2003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整理研究》文中提出耕地整理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通过增加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改善农艺水平,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是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文是第一篇较为系统地研究宁夏耕地整理的文章。 本文从影响宁夏耕地整理的因素及资源条件分析入手,借鉴宁夏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结合宁夏耕地的利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耕地整理的条件、背景,对宁夏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了进行研究。以吴忠市利通区为“试验场”,建立起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测算出吴忠市利通区耕地整理的潜力,以此为模型评价宁夏各县(市)在耕地整理各种因子作用下的综合潜力,确定出未来宁夏耕地整理的主要方向、目标,并分析了宁夏耕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针对宁夏耕地整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宁夏耕地整理的对策与措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整理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绪论,包括耕地整理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土地开发整理研究动态和对目前耕地整理的认识。2.宁夏土地开发整理史,从历史角度分析宁夏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3.影响宁夏耕地整理的因素及资源条件分析,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以及农地资源条件。4.宁夏耕地整理潜力研究,包括研究程序、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方法和以吴忠市利通区为“试验场”的实证研究。5.宁夏耕地整理的潜力及效益评价,包括宁夏耕地整理的潜力、宁夏耕地整理的规划方案和宁夏耕地整理的效益评价。6.宁夏耕地整理实施的对策与措施,包括耕地整理实施的理论依据、目前宁夏耕地整理实施的重大项目支持、宁夏耕地整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耕地整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促进和宁夏耕地整理技术标准的制定。7.结论与问题,提出宁夏耕地整理的重点区域和耕地整理的主要内容,针对宁夏干旱缺水、生态脆弱的环境特点,提出宁夏耕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总体战略思想应该是:南部重在治理水土流失,中部综合治理荒漠化,北部加强盐渍化改造并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耕地整理的实施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与耕地整理目标统一起来。本文在结尾提出:宁夏耕地整理的市场机制建立和市场运作是宁夏耕地整理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唐秀美, 潘瑜春, 郝星耀, 刘玉[2]2015年在《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文中提出为合理测算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该研究在耕地整治数量、质量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值表征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提出了全国耕地生态潜力的测算方法,并以县为单位,对全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巨大,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6.14×1011元;潜力较高的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其次是东部地区的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县的生态潜力也较高;潜力较低的县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闽粤琼地区和青藏区。该研究探索了耕地整治生态潜力的新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对掌握全国耕地整治潜力分布特点、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确定全国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重点区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王龙[3]2009年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宁夏生态移民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笔者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滞后的现状分析,发现农地建设与经营成本负担是制约生态移民迁入地发展的主因。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结合十七届叁中全会决议,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提出采取"农地收购"、"招募式移民安置与农地产业化经营模式"是解决当前农地短缺和生态移民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李建春[4]2014年在《银川市耕地变化与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耕地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人们获取农产品的基础条件。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占用耕地的状况,更加凸显了耕地保护研究的重要性。通过选取西部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银川市作为研究区,结合遥感和GIS,分析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区域耕地变化规律性特点,识别耕地变化关键驱动因子,预测耕地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结合LUCC研究成果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为耕地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通过对银川市耕地数量、空间与质量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989-2009年间,耕地表现出持续快速膨胀式扩张的特点。1999年前,耕地增加主要位于新城区(西夏区),1999年后,耕地增加主要位于东部老城区(兴庆区)和北部郊区县(贺兰县)。从耕地空间和结构变化的特点来看,1999年前,耕地转换主要为市区西部大面积的未利用地开发;1999年后,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城镇用地迅速扩张占用周边耕地,以及农业生产圈外围的土地开发和整个区域内开展的土地整治。全市耕地重心向西北部移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局部稳定性区域,并且城市扩张“贴边建设”占耕比例过高这一现象在1999年后表现得更为显着。全市耕地平均自然质量持续性降低,在1999年前表现的更加明显。结合耕地景观指数分析表明,耕地的破碎化程度经历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则持续提高。(2)通过乡镇统计面板数据与遥感分类数据相结合,探索1999-2009年间银川市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耕地自然质量以及城镇距离构成了耕地减少的重要驱动因子,从数量关系上证明了耕地减少对于自然与区位条件具有偏好性;移民开发引起的人口总量增加以及快速城市化是这一时期内耕地数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社会经济条件对于耕地数量变化具有两方面作用,利用经济措施调控耕地数量,从宏观上看,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从微观上看,则需要保障农民收益水平;种植粮食作物对于促进耕地面积增加,抑制耕地面积减少具有双重作用,表明银川市作为引黄灌区重要商品粮基地这一战略定位对于保障耕地面积产生了积极影响。(3)在土地利用规划约束下实现了2020年耕地空间布局预测。利用遥感影像反映出的规律性,结合银川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和规划约束性指标的限制,通过CA-Markov模型得出了2020年土地利用图。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未来时期内耕地仍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地类,耕地数量将会继续增加。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由于开发生态性用地以及劣质耕地退化,耕地平均质量稳中略有提升。同时过度开发引起的耕地退化现象会进一步凸显,因此在耕地利用中需要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协调区域水资源供给平衡,实行优质耕地保护策略是实现区域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在综合银川市耕地变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特点,构建了基于耕地自然质量、经济驱动、规划预测以及生态安全的基本农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同时设置了质量最优、经济最优以及生态最优3种不同的情景模式,通过选取图斑为评价单元,将耕地的质量区位、图斑属性及利用方式相结合,创新提出了基于耕地图斑综合排序模型划定基本农田的方法,实现了优质耕地的集中连片保护,并通过该模型确定了不同情景模式下基本农田划定的范围。对比分析表明,当前银川市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案,统筹考虑了自然质量、经济驱动以及生态环境风险叁个不同方面,整体布局具有合理性。

肖国萍, 王立刚[5]2011年在《宁夏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能够更合理、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农用地资源安全,更科学的开发利用农用地资源,促进农用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文章介绍了宁夏农用地的基本情况,陈述了产能核算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并对产能核算成果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单娜娜[6]2010年在《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文中指出对于耕地资源稀缺,土地市场化配置失灵的中国来说,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规划最重要的任务,而土地利用规划则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是各级政府为了解决有关耕地保护问题而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具有多元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层面以及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耕地的多个功能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功能占有主导地位,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耕地保护目标。全国和省级层面的耕地保护目标不同、各省之间的耕地保护目标也有差异,正是上述特点的体现。选择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目标,是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实施的前提,也是区域土地利益均衡的保障。本文构建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体系,通过多目标线性规划、遗传算法、灰色关联度、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护目标的合理选择,并对耕地保护指标在省际间以及典型省的各县之间如何分配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在全国层面上,耕地的生产目标是耕地保护目标选择的主要方向。在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生态功能仅在生态脆弱区和城市边缘才能体现,粮食安全问题使耕地的生产功能日渐突出。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巨大。虽然当前国际谷物产量增长趋势明显、国际粮食贸易持续增长,大量的进口粮食仍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并且国际市场的的粮食供应与中国的粮食需求不同步,很难满足中国的粮食数量和品种的需求。粮食作为战略物资,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还会带来国家安全危机。中国当前耕地保护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保障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安全。(2)耕地是土地利用系统中的子系统,耕地保护目标的选择是一个土地利用结构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Gamultiobj),求出耕地保护规模的pareto解集。采用多属性决策中的OWA和CWAA算子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得出不同目标偏好下的耕地保护最佳规模。结合中国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了全国层面上的耕地保护目标。耕地保护的定性目标为:以粮食安全为核心,兼顾经济和生态安全。在保有一定耕地面积的前提下,稳步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国内的粮食需求;适当的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定量目标:到2020年,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要达到5250 kg/hm2;耕地面积保持在11948×104 hm2;全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不低于63831.39万吨;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367×104 hm2其中通过开发增加耕地面积不超过40%,整理复垦所需增加的耕地面积不少于220.2×104 hm2。(3)中国各省之间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异,迫切的需要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政策。省际间耕地保护指标如何分配不但是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护目标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省级耕地保护目标选择的主要依据。本文引入了区域耕地资源位的概念,确定各省在全国耕地利用中所占有的地位。根据耕地资源位进行耕地保护指标的分配和占补平衡指数的计算。耕地资源位高的省区肩负着更重的耕地保护任务,分配的耕地保护指标较多;耕地资源位低的省区承担的耕地保护任务相对较轻,分配的耕地保护指标较少。根据耕地占补平衡指数可以将中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耕地补充能力强、占补平衡指数大于1的省区;二是耕地补充能力强,但占补平衡指数小于1的省区;叁是耕地补充能力弱,但占补平衡系数大于1的省区;第四是耕地补充能力弱,耕地占补平衡指数小于1的省区。可以得出,经济发达的省区往往也是农业生产条件好的省区,虽然这些省区耕地资源比较贫乏,在耕地保护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耕地占补平衡指数是一个动态的指标,随着劳动力不断的迁移,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面积发生的变化,该指数都会随之而变化。(4)对全国来说,耕地保护是为了粮食安全,对每个省来说,其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以省际耕地保护指标分配为基本约束,遵循省域耕地的主要功能,从该省对耕地的需求以及耕地保护的能力出发进行耕地保护目标的选择,在保障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护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下,提高省级政府的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新疆作为全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储备基地,虽然光热资源丰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明显,但是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资源性缺水十分严重,协调好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是耕地能够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根据对新疆耕地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分析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预测,得出了新疆耕地保护的控制面积。新疆耕地保护的定性目标可以描述为:以生态安全为核心,协调好耕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坚持“以水定地”的原则,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前提下适当的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稳步扩大耕地规模,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定量目标可以描述为:确保411.4×104hm2的耕地保护底线,将耕地保护面积控制在474.3×104hm2以内。(5)县级政府对耕地保护的执行力是省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构建各县的耕地保护优势度模型,根据耕地保护优势度对耕地保护指标进行分配。可以得出耕地保护总优势度越大的县市,耕地保护指标上下限的差异就越大,最大的为沙雅县和察布查尔县,耕地面积的差值分别为157305 hm2和38641.92 hm2;乌恰县的耕地保护优势度最低,上下限差距仅为114.05 hm2。这也说明了耕地保护总优势度大的县市,耕地发展的空间大,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也比较灵活。

李晓倩[7]2012年在《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平凉市庄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为例,对多种赋权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实例研究。首先,介绍了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内涵,并从生产潜力、适宜性、经济、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和集约利用六个方面对土地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且分类说明了各种赋权方法在土地资源评价领域中的应用;其次,详细介绍了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的一般方法;再次,结合庄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选取熵权法、离差最大化法、变异系数法、均方差决策法、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六种常用的客观赋权方法,从指标数据减少和样本数据减少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赋权结果的变化;最后,总结全文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指标体系变化还是样本数据变化,熵权法在指标赋权过程中,均突出显示了对指标差异的敏感性,能够明显的区分指标。依据其对指标变化的显着敏感性,确定熵权法是这几种方法中最优的指标赋权方法。2)离差最大化法、均方差决策法、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的方法原理实质上很相似,都是依据各评价指标下各评价对象属性值的相对离散程度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大小。其中离差最大化法和均方差决策法在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对指标的区分度较差,不能够清楚地区分开每个评价指标。变异系数法虽然也能够明确区分各个评价指标,但是其区分度不及熵权法。3)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由于方法本身的缺陷,不适宜进行土地评价指标的赋权。因子分析法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前提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能滥用;灰色关联度法依靠折线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指标权重也是不合理的。4)当各种方法对评价指标差异的区分度相差不大时,可以选取任一种赋权方法进行指标赋权;当各种方法对指标差异的区分度不同时,建议采用区分度较大的方法。

郧文聚, 刘新卫, 薛剑, 杨磊, 任佳[8]2013年在《农民参与光凭“自发”远不够》文中研究指明农民广泛深入地参与土地整治工作,既是国际经验,也是现实需要。充分调动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已成为土地整治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建议从强化法制、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入手,以法律方式明确参与渠道、方式、内容和程序,加快推广、健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民间组织,并建立相

张忆[9]2016年在《黑龙江省政府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政府公共投资项目投资时间长、投资数额大、社会影响面广,因此,其投资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政府公共投资项目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历来被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为衡量政府绩效考核和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十叁年聚焦“叁农”,提出“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必须主要依靠土地整治。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耕地大省,为了稳固其农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土地整治绩效是完成此项大任的保障,而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以科学方法、制度、机制,考核、评测土地整治项目运行效果,深刻剖析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土地整治事业顺利发展,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成功度,紧迫必要。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取得了丰富的一手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首先,本研究充分比较了现行主要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对各种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的优势、劣势、局限性、应用空间等进行了全方位评述。然后,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在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中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得出此次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的结论,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科学论证。其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本次示范项目得到了正确运用,然而土地政治绩效评价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结合对本次“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成效评价工作的详述,分析并总结了目前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绩效评价经验,并总结这些经验对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启示。最后,结合黑龙江省政府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措施,必须要提高公众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理念;从评价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反馈机制叁方面,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相关制度建设,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评价主体上,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主体的专业性与多元性;从明确评价指标界定和多种方法集成应用两方面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最后,通过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数据库建设和充分运用无人遥感技术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整理研究[D]. 苏顺. 西北大学. 2003

[2]. 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J]. 唐秀美, 潘瑜春, 郝星耀, 刘玉.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宁夏生态移民发展研究[J]. 王龙. 宁夏社会科学. 2009

[4]. 银川市耕地变化与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李建春.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5]. 宁夏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应用[J]. 肖国萍, 王立刚.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6].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 单娜娜. 浙江大学. 2010

[7]. 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比较研究[D]. 李晓倩. 甘肃农业大学. 2012

[8]. 农民参与光凭“自发”远不够[N]. 郧文聚, 刘新卫, 薛剑, 杨磊, 任佳.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3

[9]. 黑龙江省政府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张忆. 东北农业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整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