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哲学论文_叶少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龙树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道,哲学,中观,大乘,方法论,自性,唯心主义。

龙树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叶少勇[1](2016)在《龙树中观哲学中的自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抛开后世中观论师的理论阐释,基于龙树的《中论颂》等着作考察其所批判的自性的含义,进而明确无自性而空的意义。以认识论怀疑主义为前提,龙树指出一切概念都同时含示着固定不变的存在主体及其必须参与的变化和观待,从而导致自相矛盾而不能有所指向。其语境中的自性即是概念的预设指示对象。由此龙树主张众生的一切概念皆无所指对象,也就是一切唯是空名而无自性,这一意义的空即是所知世界的彻底不存在,与后世论师所主张的"缘起有自性空"有方向性的差别。(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6年02期)

孙守飞[2](2011)在《一种否定的哲学:论龙树《中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树的中观哲学在佛教史上举足轻重。本文以他的《中论》为主要参照文本,来论述这种哲学以一种"遮诠式"的方法论,表达缘起性空和实相涅盘之说,是一种否定的哲学,同时又对之进行一番否定之否定的分析。最后反思了这种中观哲学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意义上的评价。(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1年01期)

崔杰[3](2010)在《从《中论》解读龙树的中道哲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印度哲学大师龙树的原着《中论》,对其中道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从《中论》揭示出中道思想的八不中道、缘起性空、四句逻辑、叁谛真理的具体内涵,从而挖掘出龙树的否定偏见、不落二边的中道思想的深邃智慧。这对我们从理论上科学地认识印度哲学中道思想,深化对唯物主义矛盾观的理解有着深刻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刘涛[4](2009)在《龙树及其《中论》的哲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树发扬大乘佛教精义,创立宗派,着书立说,开拓了大乘中观学说。龙树最主要的着作是《中论》,《中论》阐发了四个根本思想:缘起性空、八不中道、真俗不二、实相涅盘,从而构成了大乘中观哲学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09年01期)

成建华[5](2003)在《龙树与中国佛教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树哲学的产生、发展与流变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主要方面。此项研究涉及到印度与中国两大文化系统,因此本文透过比较哲学和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对龙树哲学产生的思想渊源、理论特征以及对中国佛教早期的学派、宗派思想的影响进行个案分析和研究,论证龙树哲学及其方法论学说是影响和建构中国佛教哲学方法论系统,特别是隋唐佛教天台宗和叁论宗教义学说的主要思想来源,强调这一交融发展的逻辑性。 本文透过汉藏两地以及印度关于龙树的传记和传说,对龙树的生平及其时代进行了认真剖析,认为鸠摩罗什所译的《龙树菩萨传》尽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但神话的背后还是有一定史实根据的。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现有的中外文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进一步提出了有别于他人的关于龙树时代的看法,认为龙树可能就是活跃于公元二世纪初至叁世纪初的历史人物。 通过对龙树的主要着作《中论》思想内容的分析,并结合与其他学派理论学说的比较,对龙树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进行了认真梳理,认为龙树在继承传统佛学如般若经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印度其他学派的思想精华,特别是奥义书的哲学概念,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哲学体系。关于龙树哲学的特色方面,本文通过对龙树哲学的中心概念“空”和“二谛”等学说的分析论证,认为龙树哲学具有以下叁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破邪显正,鼓吹对空的直接观照;(二)、不信任任何世俗的名言概念;(叁)、透过否定而辩证的论证形式以显示实相(真理)。本文认为龙树的空是辩证而超理性的,是直观、唯心的。它既不是所谓的绝对主义,也不是什么神秘主义或虚无主义,它的论证形式充满了逻辑与辩证法的意味。 本文还就龙树学说传入中国以前的般若学“六家七宗”的思想理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梳理,认为“六家七宗”的解空学说,是中国早期佛教“以玄解佛”的产物,也是格义佛学的逻辑必然。僧肇对般若学“六家七宗”的批判,体现了中国佛学从“以玄解佛”向“以佛解玄”阶段的过渡与转型,揭示了上承龙树中观之学,下开隋唐叁论宗思想之先河的僧肇哲学,既是对玄学的批判与总结,也是对玄学理论的丰富和补充。 在论证龙树哲学与僧肇哲学的关系问题上,本文透过对僧肇的《不真空论》、《物不迁论》与龙树《中论》的分析和比较,认为僧肇所谓“物不迁”或“动静相即”思想,是在充分吸收龙树破时间的绵延性和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上,而加以贯通和发展的。他既进一步发展了佛学,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本体论哲学。 关于龙树哲学对中国佛教学派宗派的影响方面,本文着重就南北朝时期的叁论学派和隋唐时期的天台宗和叁论宗的思想渊源和哲学特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天台宗虽然在理论根源上宗奉《法华经》,但其教义的重要依据更在于龙树的《中论》和《大智度论》。而对于叁论宗来说,无论是从其理论渊源上看,还是从它的宗派特征来看,都无不体现出龙树“破邪显正”、“破而不立”的中观思想的性格特征。因此,本文认为叁论宗的思想学说与龙树的中观哲学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3-06-01)

王路平[6](2000)在《略论龙树、提婆的中观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树、提婆之学是印度大乘中观哲学的代表 ,其学立缘起论而明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之理 ;立中道观而显破邪显正之法 ;立二谛义而证烦恼即菩提之义 ,这叁个环节构成了大乘中观哲学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00年03期)

黄心川[7](1981)在《试论龙树的中观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龙树是中国佛教很多宗派自诩的“始祖”,印度大乘佛教的奠基人,也是中观派系统理最早的阐述者。他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模式,为佛教后来很多学派所继承,在印度和中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对龙树的哲学,特别是辩证法的思想作一概略的论述。一、龙树的生平和着作关于龙树的生平虽经世界各国很多佛教学者多方面的考证,到现在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我们剔除龙树传记中的荒诞成分,大致可以对他的生平勾出一个轮廓。龙树约在公(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期刊1981年Z1期)

龙树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龙树的中观哲学在佛教史上举足轻重。本文以他的《中论》为主要参照文本,来论述这种哲学以一种"遮诠式"的方法论,表达缘起性空和实相涅盘之说,是一种否定的哲学,同时又对之进行一番否定之否定的分析。最后反思了这种中观哲学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意义上的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龙树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叶少勇.龙树中观哲学中的自性[J].世界哲学.2016

[2].孙守飞.一种否定的哲学:论龙树《中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1

[3].崔杰.从《中论》解读龙树的中道哲学思想[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

[4].刘涛.龙树及其《中论》的哲学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5].成建华.龙树与中国佛教哲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6].王路平.略论龙树、提婆的中观哲学[J].浙江学刊.2000

[7].黄心川.试论龙树的中观哲学[J].南亚研究.1981

论文知识图

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龙树哲学论文_叶少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