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
祁莉
(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州213331)
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问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新知识的行为方式。提问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创设发现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问的原则要求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备课时,每设计一个提问,都应考虑该不该问,在什么地方问,怎样问,坡度多大,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等。
2.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提问时,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把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
3.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新颖、有时代感。有时可以与一些时事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对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变换方式问。
4.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启发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发散性提问。一个问句中隐含的已知判断越多,问题就越有启发性。
例如《小桔灯》中,“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后一个“好”字为什么加一个引号?这样的问题隐含的已知判断不止一个,学生就要动动脑筋,想想引号的几种用法,想到两个“好”的含义不同,就具有启发性了。
5.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不出声等,因而教师要注意,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改变问题或改变提问方式,使之有针对性。不可不顾及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备课笔记。
6.正确评价,注意科学性。对于正确的回答或有正确的成分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于不正确的回答白眼相待,讽刺嘲笑,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正确评价既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又指明努力方向。
7.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教师的提问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选择提问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可以在一个问题提出后,让反应灵敏的学生先答,让思维慢的有思考时间,切不可只问“尖子”,在教室产生“被遗忘的角落”的现象。
8.掌握时机,注意及时性。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教学进程来说:课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问;课中,当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思维定势干扰时,及时问,以便及时排除;课尾,当学生有倦怠心理时,及时问,以便重振精神。问题还要提在关键处,一般应在重点、难点、关键处,如新旧知识衔接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
二、提问的方式方法
1.曲问式(迂回式)提问。钱梦龙老师曾说:“同一个问题,就有直问和曲问的区别。直问者,死问也,问得过于老实,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曲问者,活问也,问题多拐个弯,学生要多动一下脑筋才能作答,因而能活跃学生思维。
怎样曲问?可以设置矛盾。例如,教《石壕吏》时可以这样发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你同意吗?”于是大家纷纷从诗里找根据发表自己观点。在老师引导下,达成共识:杜甫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表明自己的态度的。这样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2.台阶式(递进式)提问。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排列得像一座阶梯一样,引导学生拾阶而上,以达到教学目标。
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可以这样问:“这一段回忆了四个典型事件,哪四件事?请同学们紧扣这段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地说说哪四件事?鲁迅先生选取这些事件的目的何在?”几个问题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一个问题一个台阶,使学生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沿一个方向深钻下去。
3.定向式提问。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因为,想问题总要有个过程,故称之为“思维过程”也叫“思路”。每件事都有一个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就有一个“从什么地方起,朝什么方向去,到什么地方”的问题,这就是定向思维,与这种定向思维相对应的提问法便是“定向式提问”。这种提问可以为学生探索指引方向。